自动清理车底粘结物的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9734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清理车底粘结物的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特别是适用于矿山井上、下运载煤炭、矸石或其它散装物料的矿车。
目前,在矿山井上、下普遍使用的矿车,有如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的《煤矿机电产品目录》,第一册《煤矿机械》第86页所述,MG系列矿车,它的主要结构包括车箱、车底架、车轮及车底架两端部的挂钩所组成。一般这种矿车运载的煤炭、矸石或其它散装物料都含有较高的水份,极易粘结车底,经翻笼卸料后,其空车仍带粘结物,并继续运载,待粘结物达到一定厚度,定期用人工镐刨、水射流冲刷或其它机械方法清除粘结物,显然降低运输效率,浪费人力、物力,增大营运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借助于车辆的拉力、碰撞力,往复拉动车箱底部清粘刮板的矿车,它既能自动刮动车底粘结物,又能松动车箱底部的物料。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自动清理车底粘结物的矿车,包括车箱1、车底架9、前挂钩10、后挂钩4及车轮8所组成,其要点在于车箱底部设有车底清粘刮板2,该刮板后端与碰撞套5相固连,碰撞套5装在车底架9的后端沿11上滑配合,碰撞套5与后挂钩4的根部相固连。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结构和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正视图。
图2表示
图1的侧视图。
图3表示
图1沿P向的局部俯视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正视图。
图5表示图4侧视图。

图1、图2表示的自动清理车底粘结物的矿车的第一实施例,包括车箱1、与车箱底部相固连的车底架9、车轮8、车底架前端的前挂钩10及后端的后挂钩4。在车箱1的下部车底7上安设车底清粘刮板2,且滑配合,该车底清粘刮板上均匀地布设若干透孔3,一般孔径50~200mm。车底清粘刮板2的尾部穿过车箱1的后底帮与碰撞套5固连一体。如图3表示,碰撞套5套装在车底架9的后端沿11上,且滑配合。碰撞套5与后挂钩4的根部相固连。在后挂钩4的根部固设限距挡6,该限距挡是在后挂钩4受车辆拉力、碰撞力作用时,往复拉动碰撞套和车底清粘刮板,并给予一定的限距δ,不致脱钩。
图4、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包括车箱1、与车箱的底部相分离的车底架9、车轮8、前挂钩10及后挂钩4。车箱1由设在车箱两侧帮的导轨12支撑,导轨与车底架9相固连。在车箱底上均匀地布设若干透孔3,做为车底清粘刮板2,该车底清粘刮板与车底架9上相固连的弧形车底板7滑配合。车底清粘刮板2与碰撞套5、后挂钩4的根部连接关系同图3及第一实施例所述。
当一列矿车开动运行时,每节矿车的后挂钩4拉伸,并带动碰撞套5和车底清粘刮板2后移到限距挡6的限距δ;当停车或减速时,受惯性力作用,后节矿车的车底架9的前端碰撞在前节矿车的车底架9后端的碰撞套5上,并使碰撞套5和车底清粘刮板2前移限距挡6的限距δ。每停一次车,每开一次车,如此往复拉动车底清粘刮板2,使车箱1的底部物料不断受到刮动而不致形成粘结层,达到不粘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借助于矿车运行中的拉力、碰撞力,自动刮动车底物料,不致粘结。结构简单、可靠,取消人工清粘。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营运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清理车底粘结物的矿车,包括车箱1、车底架9、前挂钩10、后挂钩4及车轮8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车箱底部设有车底清粘刮板2,该刮板后端与碰撞套5相固连,碰撞套5套装在车底架9的后端沿11上滑配合,碰撞套5与后挂钩4的根部相固连。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车,其特征在于车底清粘刮板2上均匀地布设若干透孔3。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矿车,其特征在于车底清 粘刮板与车底架上相固连的车底板7滑配合。
专利摘要自动清理车底粘结物的矿车,包括车箱、车底架、车轮及前后挂钩,车箱底部设有车底清粘刮板,该刮板后端与碰撞套相固连,碰撞套套装在车底架后端沿上滑配合,碰撞套与后挂钩的根部相固连。车辆开动后挂钩拉伸,带动车底清粘刮板后移;停车或减速时,后节车碰撞前节车,使车底清粘刮板前移。如此往复刮动车箱底部物料,使物料不粘车底。
文档编号B61D11/00GK2151057SQ9320662
公开日1993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16日
发明者王永申 申请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分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