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防冻自动回水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0770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客车防冻自动回水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用阀,尤其是一种客车防冻自动回水栓。
客车进站后需要上水。上水通过十数米乃至数十米的软管接至站场上的水阀进行。在冬季,上水后存留于软管中的积水很易冻结,影响继续使用。为防止上水软管冻结,需将软管中的积水倒出,冬季倒水既紧张,又辛苦,为此,有时干脆使水阀常开,使软管中水处于流动状态,避免冻结,显然,这会造成水的大量浪费。流到路基的水对路基的冻结、浸泡会影响正常行车,对站场中的基础设施也很不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客车上水软管冻结问题,提供一种上水完成后可使上水软管中积水自动回流的客车防冻自动回水栓。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客车防冻自动回水栓包括阀体、阀芯、阀杆。阀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回水口、回水管嘴。进水口和回水口上下对应,分别装有下密封座和上密封座。阀体中装有由阀杆控制的阀芯。阀芯的下部与上部分别装有与下密封座和上密封座的吻合的下密封件和上密封件。阀体装有压盖。压盖与阀体间设有密封胶垫。阀杆与压盖通过螺纹配合。阀杆通过端部的扁球头、扁球头上部的对开衬套以及对开衬套上面的卡簧与阀芯连接。压盖与阀杆间设有密封圈。
阀芯具有上、下两个锥面,并有上下两个环形槽。上、下锥面和上、下环形槽上分别装有上密封皮碗和下密封皮碗。阀杆与压盖配合的螺纹为双头梯形螺纹。
使用时,将客车防冻自动回水栓安装在具有保温材料的井筒中。进水口与自来水管相连,出水口与上水软管相连,回水管嘴与回水管相连。阀体在井筒中的位置可高可低,但回水管的出水口一定低于上水软管的高度,以保证通过虹吸作用使软管中的剩水排净。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上水软管冻结的问题,防止站场路基结冻、浸泡,保证行车安全,对高架站房基础设施无不利影响,免除了客车上水人员冬季倒管劳作之苦,同时节约了水源。


图1是客车防冻自动回水栓的构造图;图2、图3是客车防冻自动回水栓在井筒中的位置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
图1所示,客车防冻自动回水栓包括阀体1、阀芯3、阀杆8、压盖11。阀体1上开有进水口18、出水口4、与进水口18对应的回水口13、回水管嘴12。进水口18、回水口13上分别装有下密封座2和上密封座7。上密封座7用螺纹与阀体1连接。阀芯3呈双锥面体,并开有两条环形槽15。上密封件14和下密封件17分别为两个密封皮碗,密封皮碗分别装在阀芯3的上下两个锥面上,固定于环形槽15中。阀杆8通过双头梯形螺纹与压盖11啮合,使阀杆8每转一圈阀芯可全部开启或关闭。阀杆8通过其端头的扁球头16、对开衬套5、卡簧6与阀芯3连接。阀杆上下移动可带动阀芯3上下移动,开启或关闭进水口18和回水口13。开启与关闭过程中,密封皮碗与密封座之间没有相对磨擦,因而使用寿命长。为防止泄漏,压盖11与阀体1之间装有胶垫9,压盖11与阀杆8之间装有密封圈10。使用时,防冻自动回水栓装在具有保温材料20的井筒21中。由井盖19封闭。阀体1的位置可高可低,但回水管22的出口应低于上水软管24的高度。进水口18与自来水管23可用螺纹连接也可用法兰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客车防冻自动回水栓,包括阀体、阀芯、阀杆,其特征在于阀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回水口、回水管嘴;进水口和回水口上、下对应,分别装有下密封座和上密封座;阀体中装有由阀杆控制的阀芯;阀芯的下部与上部分别装有与下密封座和上密封座吻合的下密封件和上密封件;阀体上装有压盖;压盖与阀体间设有密封胶垫,阀杆与压盖通过螺纹配合;阀杆通过端部的扁球头、扁球头上部的对开衬套以及对开衬套上面的卡簧与阀芯连接;压盖与阀杆间设有密封圈。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防冻自动回水栓,其特征在于阀芯具有上、下两锥面,并有上、下两个环形槽,上、下锥面和上、下两个环形槽上分别装有上密封皮碗和下密封皮碗。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防冻自动回水栓,其特征在于阀杆与压盖配合的螺纹为双头梯形螺纹。
专利摘要一种客车防冻自动回水栓,包括阀体1、阀芯3、阀杆8、压盖11。阀体1上设有进水口18、出水口4、回水口13和回水管嘴12。阀芯3有上、下两个锥体、两个环形槽15和两个相应的下密封皮碗17和上密封皮碗14。阀杆8与压盖11用双头梯形螺纹连接,靠阀杆8端部的扁球头16带动阀芯3上下移动。当进水口18开启时接通出水口4,关闭回水口13;当关闭进水口18时,打开回水口13,使上水软管24中的积水自回水口13经回水管22流入下水道,避免上水软管中的水结冰,免除上水人员冬季倒管之苦。
文档编号B61K13/00GK2267187SQ9620070
公开日1997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16日
发明者苗国正 申请人:苗国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