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摇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7192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走摇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滑板车,尤指一种自走摇板车。
一种习知的滑板车,如


图10所示,其主要是由一控制把手组(1a)、一踏板(2a)以及一前轮(3a)与一后轮(4a)所组成;其中控制把手组(1a)包括有位于上方的握把(11a),握把(11a)下接一转向柱(12a),而转向柱(12a)延伸而下则与前轮(3a)衔接,从而可控制滑板车的方向;踏板(2a)位于前后轮(3a)(4a)之间,使用时,使用者双手手扶握把(11a),并以单脚站立在踏板(2a)上,而以另脚助力推送方式使滑板车滑行前进。
该习知滑板车的设计,其虽然提供了一种简单且具速度感的游戏器具,然而却存在一些使用上的不足有待改进,包括1、由于前后轮(3a)(4a)的轮径小,且缺乏缓冲设计,因此当在不平的路面行驶时,因路面的反作用力而使滑板车较易颠跛,故使用上较不舒适。
2、由于习知滑板车前进动力,主要是来自于以单脚助力推送使滑板车滑行前进,因此在功能上较为单一,在趣味性上亦较受限制。
3、习知滑板车其踏板(2a)面积窄小,当使用者双脚脚踏其上时,较不舒适,间接亦使危险性增加。
4、习知滑板车,其前进机构是由单一的前后轮(3a)(4a)所组成,因此在前进时必须注意其平衡,否则容易发生倾倒受伤的危险。
5、习知滑板车其仅具单一的滑板滑行功能,且滑板车无法后退,且控制把手组(1a)的转动亦受限制而无法做全向性的回转,因此在操作上较不灵活,也较缺乏操作的趣味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自走摇板车,具有可扭动把手前进以及由使用者以单脚助力滑进等两种前进方式,并具有安全、防震、舒适与趣味等多种功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走摇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前转向轮组、后平衡轮组及踏板;该把手向下延伸一T形转向柱,该转向柱可升降地穿套于一柱筒,该柱筒的下端则穿过一设于踏板前方的套筒座以及一缓冲避震器,而与一前转向轮组固定衔接;该转向柱被一套设于柱筒外的固定锁扣锁紧定位;该前转向轮组包括一座体以及设于座体后方两侧的滚轮,该座体中央设一座孔供该柱筒穿套锁固,而于座体的前缘下方则形成一平衡凸点;一踏板,是设置于前转向轮组与后平衡轮组之间;后平衡轮组,其包括设于该踏板后侧的滚轮,以及枢接于该踏板底部的缓冲避震器。
所述自走摇板车,其特征在于在踏板的后方可安装以一可拆解的座椅,该座椅包括一座体,该座体下方固定连接一可升降调整的支撑柱,该支撑柱向下穿过设于踏板上的穿孔以及设于穿孔下方的固定套筒,并借助设于该固定套筒上的固定锁扣而锁紧定位。
所述自走摇板车,其特征在于设于后平衡轮组的缓冲避震器,包括枢接于踏板底部与滚轮传动轴之间的连杆及枢接于踏板底部与滚轮传动轴之间的避震器弹簧。
所述自走摇板车,其特征在于该把手两侧握把位于T形转向柱两侧,该两侧握把分别包括一握把本体,该握把本体固定连接一活动转盘,该活动转盘可360度旋转地枢接于一固定转盘上;该固定转盘固定于T形转向柱上。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由把手、前转向轮组、后平衡轮组、踏板以及可选择性安装的升降调整座椅等所构成;其中,前转向轮组是一组双轮设计,且在其前端设有煞车凸点,且其为一扭动前进的扭力轮组设计;另外,则在本实用新型的后平衡轮组,其分别设于踏板两侧,其与前述前转向轮组,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安全且平稳的行进结构设计;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前后轮上另设有缓冲避震系统,而使该摇板车在操作时更为舒适,而减低路面的影响;再者,本实用新型可同时配合加装一活动式可升降调整的座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备了下列的若干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自走摇板车包括了可扭动把手前进以及由使用者以单脚助力滑进等两种前进方式,因而满足了不同的使用需求,更提供多种操控的乐趣。
2、本实用新型藉由较宽的踏板设计,配合组合式的座椅结构,而使本实用新型具备可立、可坐的两种不同功能。
3、前后轮加装独立的悬吊式避震系统,使用者在骑乘时更为舒适,且具有防震、防跳动的侧倾角度悬吊设计,使行进时更为安全。
4、前转向轮组为一双轮式设计,且在其前方设有平衡凸点,除了令使用者在骑乘时不会因前轮左右倾斜时,藉由该凸点达到煞止的功能,避免发生车身倾倒的现象外,在当摇板车停止时,则可藉该平衡凸点而形成平衡支点,使摇板车驻立时更为平稳。
5、后平衡轮组为两侧双轮式设计,且使座椅重心前移,提供使用者在乘座时可平稳的操作,不致发生向后倾倒的情形。
6、特别在本实用新型踏板设计为较宽的平台,除可利于座椅的安装外,同时提供使用者舒适的站立或乘座空间。
为使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他目的,兹附以图式详细说明如后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加装座椅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加装座椅的结构分解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把手结构分解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把手操作实施例图;
图10是习知技术的立体图。
请配合参看
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走摇板车具备了安全、舒适与趣味等多种功能与功效;其结构主要包括把手1、前转向轮组2、后平衡轮组3、踏板4以及可选择性安装的升降调整座椅5等所构成;其中,如图2所示,把手1向下延伸一T形转向柱11,其穿套于一柱筒12,柱筒12的下端则穿过一设于踏板4前方固设的套筒座41以及一缓冲避震器13,而与一前转向轮组2以螺丝111固定衔接;其中,把手1下方所设的转向柱11可相对于柱筒12而升降调整,并利用固定锁扣14加以定位;至于缓冲避震器13则包括由一缓冲弹簧131、一垫圈132以及一防尘软套133所组成,藉由该缓冲避震器13的设置,而可吸收前转向轮组2在行进时来自于路面的震动,而提高乘骑的舒适性。
前转向轮组2其则包括一座体21以及设于后方两侧的滚轮22,座体21中央设一座孔23供柱筒12穿套锁固,而于座体21的前缘下方则形成一平衡凸点24(配合参看图5及图6);该前转向轮组2在配合前述把手1及转向柱11、柱筒12后,可藉由转动把手1而使摇板车产生扭动前进的动力,进而提供一种无动力自走的使用方式;至于前述平衡凸点24的设计,其底部设有硬质橡胶止滑垫,可提供前转向轮组2在转向时利用该平衡凸点24触碰地面而产生立即煞止的效果,进而避免左右倾倒,除此之外,在当摇板车停止时,则可藉该平衡凸点24而形成一平衡支点,使摇板车驻立时更为平稳。
配合图5及图6所示,一踏板4是设置于前转向轮组2与后平衡轮组3之间,其具有较宽的站立平台设计,以提供较为舒适的站立空间;至于后平衡轮组3,请配合参看图7所示,其则包括设于踏板4两后侧的滚轮31,同时并分别藉由各自独立悬吊的缓冲避震器32,而提供该后平衡轮组3舒适的骑乘感;该缓冲避震器32包括分别枢接于踏板4底部与滚轮31传动轴上的连杆321及避震器弹簧322所组成,可吸收来自于路面的震动,而提高骑乘的舒适性。再者,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将后平衡轮组3的滚轮31后移的设计,而使踏板4重心向前位移,并降低其重心位置,进而可提供平稳的骑乘,防止侧倾。
藉由上述的设计,使用者可采取双脚站立于踏板4,双手手握把手1扭动前转向轮组2的方式所产生的扭力矩,而使摇板车扭转前进;抑或者使用者可以单脚站立于踏板4,手握把手1,而以另脚踩踏地面助力方式,使摇板车滑行前进;因此本实用新型实质上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操作方式而具备有不同的使用乐趣。
再请配合参看图3及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图,前述所提供者为一可供站立使用的摇板车,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亦提供一可乘座方式使用的摇板车,亦即在本实用新型踏板4的略后方安装以一可拆解的座椅5,该座椅5包括一座体51、其下接一可升降调整的支撑柱52,以及设于踏板4下方的固定套筒53所组成,座体51结合支撑柱52,而支撑柱52向下穿过设于踏板4上的穿孔42以及设于穿孔42下方的固定套筒53,并藉由设于套筒53上的固定锁扣531而加以定位,至于支撑柱52则可沿套筒53而呈上下的升降调整,藉以配合使用者的使用高度;藉由以上的设计,使用者可以乘座于座椅5上的方式,双脚置于踏板4上,并以双手扭动把手1而前进,或者亦可以单脚助力滑行。
最后,请配合参看图6、图8及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把手1的设计上是采用一种可全向调整的设计,其主要是利用将把手1两侧握把15设计为可相对于T形转向柱11两侧枢转折立的结构,该两侧握把15分别是由一握把本体151、一对可互为360度调整的转盘152以及一螺丝153与螺帽154所组成,利用螺丝153与螺帽154分别将该握把本体151及转盘152固定于T形转向柱11上,并藉由握把本体151结合一侧活动转盘1521,使能相对于固定在T形转向柱11上的另侧固定转盘1522,而呈全向位的回转调整,然而为提供适于使用者使用的手握角度,图9提供了上、下垂直与水平等三种不同的调整角度,然而此并不限制该握把本体151的回转角度,使用者仍可依实际的需要加以调整适合的角度并加以定位,进而可提供多种操作上的乐趣。
权利要求1.一种自走摇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前转向轮组、后平衡轮组及踏板;该把手向下延伸一T形转向柱,该转向柱可升降地穿套于一柱筒,该柱筒的下端则穿过一设于踏板前方的套筒座以及一缓冲避震器,而与一前转向轮组固定衔接;该转向柱被一套设于柱筒外的固定锁扣锁紧定位;该前转向轮组包括一座体以及设于座体后方两侧的滚轮,该座体中央设一座孔供该柱筒穿套锁固,而于座体的前缘下方则形成一平衡凸点;一踏板,是设置于前转向轮组与后平衡轮组之间;后平衡轮组,其包括设于该踏板后侧的滚轮,以及枢接于该踏板底部的缓冲避震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走摇板车,其特征在于在踏板的后方安装以一可拆解的座椅,该座椅包括一座体,该座体下方固定连接一可升降调整的支撑柱,该支撑柱向下穿过设于踏板上的穿孔以及设于穿孔下方的固定套筒,并借助设于该固定套筒上的固定锁扣而锁紧定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走摇板车,其特征在于设于后平衡轮组的缓冲避震器,包括枢接于踏板底部与滚轮传动轴之间的连杆及枢接于踏板底部与滚轮传动轴之间的避震器弹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走摇板车,其特征在于该把手两侧握把位于T形转向柱两侧,该两侧握把分别包括一握把本体,该握把本体固定连接一活动转盘,该活动转盘可360度旋转地枢接于一固定转盘上;该固定转盘固定于T形转向柱上。
专利摘要一种自走摇板车,包括把手、前转向轮组、后平衡轮组及踏板;该把手向下延伸一T形转向柱,该转向柱穿套于一柱筒,该柱筒穿过一设于踏板前方的套筒座以及一缓冲避震器,与一前转向轮组衔接;前转向轮组包括一座体,以及滚轮,该座体的前缘下方形成一平衡凸点;一踏板,设置于前转向轮组与后平衡轮组之间;后平衡轮组,包括滚轮,以及枢接于该踏板底部的缓冲避震器;其具备有安全、舒适与趣味等多种功效。
文档编号B62K17/00GK2463294SQ0120079
公开日2001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5日
发明者骆旭华 申请人:骆旭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