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折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441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折叠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涉及一种具安全定位的自行车折叠器。



图1、2所示,已知的折叠装置,包括有第一折叠部1、第二折叠部2、一枢接件3、一快拆组4。该第一折叠部1是与一车架5的前端501连接,该第二折叠部2则与该车架5的后端502连接。
该第一折叠部1,具有一位于内面形成有一凹槽101供第二折叠部2安置,一位于内端呈轴向设置的轴孔102,一位于外端中段的一凹接孔103。
该第二折叠部2,具有一位于内端且与该第一折叠部1的轴孔102相对的内轴孔201,由该枢接杆3穿枢固定,一位于外端且与第一折叠部1的凹接孔103相对的外轴管202,该快拆组4则安置于该外轴管202内部,而该快拆组4为一穿套有一弹簧的螺杆402底端与一穿套在外轴管202内部掣动件403连接,在螺杆402顶端则具有一定位块404及一把手405。
因此,当将第二折叠部2枢转对合于第一折叠部1,该快拆组4的螺杆402套设有弹簧的部位则限位于凹接孔103,再扳动把手405,由把手405其底端为凸轮的结构,使定位块404受压紧状态的把手405抵顶在第一折叠部1的一外壁面104,而使该第一、二折叠部1、2相对合定位,使自行车车架5的前端501、后端502组合成使用的状态。
如图2、3所示,欲收合该车架5时,仅以相反动作将把手405扳起,使定位块404松离该第一折叠部1的外壁面104,即可将第一、二折叠部1、2脱离对合,使自行车车架5顺利被折叠,而使车架5的前、后端501、502并行且位于同一方向。
虽然已知的自行车折叠装置,由第一、二折叠部1、2装置在车架5中段,使车架5可任意收折,但是,就该自行车折叠装置的结构设计而言,当在收折状态(如图3所示),使该第一、二折叠部1、2展开后,两者并无任何的定位构造,所以,在搬运车架5当中,或是将车架5随车携带运载时,该车架5的前端501、后端502未定位的关系,会导致晃动、震动而在搬运中发出喀喀喀的碰撞声,如此一来,不仅在收折后整体结构显得不扎实,搬运中亦会有使车架5的前、后端501、502打开的零乱感,携带时相当不便。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自行车折叠器,主要包括有与一自行车不同端的两车架延伸连接的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该两折叠部分别配合一枢接件、一快拆组对接后枢接定位,其特征是该第一折叠部,具有一位于内面内凹形成有一供第二折叠部安置的凹槽,一位于内端呈轴向设置的轴孔,一位于外端呈轴向设置的导孔,以及一接近内端的一顶侧壁的卡槽;该第二折叠部,具有一位于内端且与该第一折叠部的轴孔相对的内轴孔,由该枢接件穿枢固定,一位于外端且与该第一折叠部的导孔相对的外轴孔,由该快拆组枢接定位,一安置在中段处的杠杆组,该杠杆组的前端是接设一凸把并凸伸出该第二折叠部的外端,该杠杆组的末端则连接一受弹性件支撑且向上突设有一凸键,并凸伸出该第二折叠部的一顶面,第二折叠部枢转对合于第一折叠部状态下,该凸键定位嵌合于该第一折叠部的卡槽内;该第一折叠部的该导孔是朝内面开放,构成一开放导孔,且该开放导孔具有一分别朝向顶、底面的锥面;该快拆组具有一把手、一螺杆、两定位块、两弹簧及一螺帽,该定位块的内端相对于该开放导孔的锥面形成有斜度相反的相互对接的锥部;该第一折叠部具有一位于该导孔内侧相对设置卡槽的同一水平位置的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包含有一来自不同端的两车架延伸连接的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两者分别配合一枢接件、一快拆组在对接后枢接定位。该第一折叠部,具有位于一内面内凹形成有一凹槽,供第二折叠部安置,一位于内端呈轴向设置的轴孔,一位于外端呈轴向设置的导孔,以及一接近内端的一顶侧壁的卡槽。该第二折叠部,具有一位于内端与第一折叠部的轴孔相对的内轴孔,由该枢接件穿枢固定,一位于外端与第一折叠部的导孔相对的外轴孔,由该快拆组枢接定位,一安置在中段处的杠杆组,该杠杆组的前端是接设一凸把并凸伸出该第二折叠部的外端,该杠杆组的末端则连接一受弹性件支撑且向上凸设有一凸键,并凸伸出该第二折叠部的一顶面,将第二折叠部枢转对合于第一折叠部时,该凸键可嵌合于第一折叠部的卡槽内,达到安全定位。从而解决了自行车折叠时具有确实定位而不会晃动,展开时具有双重定位保护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其优点及功效如下1.该自行车收折时,由于自行车车架的第一、二折叠部展开后,可由第一折叠部的卡槽与枢设于第二折叠部的凸键相嵌合定位,因此,收折状态中的自行车车架前、后端不仅收折稳定扎实,也不会有因搬运中受外力震动而发生喀喀喀的碰撞声;2.该自行车展开时,由于自行车车架的第一、二折叠部组合后,可先由枢接的凸键定位于定位孔,以获得第一次的定位效果,而再将该快拆组压合定位,则可获得二次的定位效果,故本实用新型具有双重定位功效及优点。
3.如上述具有两次定位的效果,因此,假设该快拆组在长时间的使用,且零件渐渐耗损之后,纵使骑乘者未及时发现该第一次的定位作用,亦可使该自行车车架保持良好的定位效果,毫无安全上的顾忌,再有本实用新型的操作使用方式相当简便又安全,而具实用性。
如图5所示,该第一折叠部20,具有一内端21、一外端22,一位于内面23内凹形成有一凹槽231,供第二折叠部30安置,一位于内端21呈轴向设置的轴孔24,一位于外端22呈轴向设置的开放导孔25(该开放导孔25的一开口251是朝向内面23的方向),以及一位于内端21的一顶侧壁211的卡槽212。该开放导孔25具有朝向一顶、底面26、27方向皆形成有一锥面252。另外,该开放导孔25内侧相对设置卡槽212的同一水平位置处设有一定位孔28,且该定位孔28朝向顶面26形成有一锥面281。
如图5所示,该第二折叠部30,具有一内端31、一外端32,一位于内端31且与该第一折叠部20的轴孔24相对的内轴孔33,由该枢接件40配合两轴套41轴枢固定,一位于外端32且与该第一折叠部20的开放导孔25相对的外轴孔34,由该快拆组50枢接定位,一接近内端31且朝一顶面35开放的承槽36,以及一安置在中段处37的杠杆组60。
该杠杆组60,具有一杠杆61、一固接于杠杆61前端611的凸把62,一弹簧63与一凸键64依序承置于第二折叠部30的承槽36中,该凸键64中段处设有一螺孔641,当凸键64承置于该承槽36时,由在该承槽36朝向内侧的位置处开设有一与承槽36相通的长条孔361,利用一尾端具一螺纹651的凸销65穿经长条孔361,再螺固于螺孔641中,使该凸销65与凸键64呈正交结合,且受该弹簧63弹力顶撑并处于长条孔361顶部。而该杠杆61具有该前端611、一中段轴点612及一末端613,该中心轴点612枢固在第二折叠部30的中段处37,该前端611凸伸出该第二折叠部30的外端32,该末端613则形成有一缺槽614,与凸键64结合的凸销65则限位于该缺槽614中。如图6所示,当掣动该杠杆组60时,其凸键64将受该杠杆61末端613的连动而呈相反的掣动方向压制该弹簧63,促使凸键64可隐藏于承槽36中,使第一、二折叠部20、30可顺利对合,并使该自行车车架10可组装成使用的状态(如图4所示)。
如图5所示,该快拆组50是由一把手51、一螺杆52、两定位块53、两弹簧54及一螺帽55组成,而该定位块53的内端531相对于第一折叠部20的开放导孔25的锥面252形成有斜度相反的锥部532,以相互对接。
如图6、7所示,收折该自行车车架10时,将该快拆组50的把手51扳开,使该定位块53的锥部532脱离第一折叠部20开放导孔25的锥面252,这时,由于该杠杆组60的凸键64是穿置在定位孔28中,将该凸把62向上拉起,该杠杆61末端613将该凸销65连动凸键64,使凸键64压制弹簧63而隐匿至承槽36中,此时便可将第二折叠部30翻离第一折叠部20的凹槽231,且当手部松离凸把62,该凸键64则受到弹簧63的复归而再次凸伸出该第二折叠部30的顶面35,此时因第一、二折叠部20、30已被展开,所以,该凸键64恰可与卡槽212相嵌止,该自行车车架10的前、后端11、12则被折叠而呈并行状态,并完成收折状态,且因卡槽212与凸键64相嵌止的关系,自行车车架10的前、后端11、12亦获得牢固定位,不会有在搬运中发生喀喀喀的碰撞声。
如图6所示,再次组装自行车车架10时,亦将该凸把62向上拉起,使该杠杆61末端613由凸销65连动凸键64,使凸键64压制弹簧63而隐匿至承槽36中,此时,便可将第二折叠部30对合于第一折叠部20的凹槽231,当手部松离凸把62,如图8、9所示,该凸键64则受到弹簧63的复归而自动凸伸于第一折叠部20的定位孔28,此时,该第一、二折叠部20、30已组合成可使用状态的自行车车架10,且由凸键64键合于定位孔28,使获得一次定位效果,继续,再压紧把手51,使该快拆组50的两定位块53的锥部532再次与第一折叠部20的锥面252相配合,该自行车车架10便可获得双重的定位,使得使用中的自行车车架10定位的效果更加确实。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功效有明显提高,皆符合实用新型专利各要件,故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折叠器,主要包括有与一自行车不同端的两车架延伸连接的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该两折叠部分别配合一枢接件、一快拆组对接后枢接定位,其特征是该第一折叠部,具有一位于内面内凹形成有一供第二折叠部安置的凹槽,一位于内端呈轴向设置的轴孔,一位于外端呈轴向设置的导孔,以及一接近内端的一顶侧壁的卡槽;该第二折叠部,具有一位于内端且与该第一折叠部的轴孔相对的内轴孔,由该枢接件穿枢固定,一位于外端且与该第一折叠部的导孔相对的外轴孔,由该快拆组枢接定位,一安置在中段处的杠杆组,该杠杆组的前端是接设一凸把并凸伸出该第二折叠部的外端,该杠杆组的末端则连接一受弹性件支撑且向上突设有一凸键,并凸伸出该第二折叠部的一顶面,第二折叠部枢转对合于第一折叠部状态下,该凸键定位嵌合于该第一折叠部的卡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折叠器,其特征是该第一折叠部的该导孔是朝内面开放,构成一开放导孔,且该开放导孔具有一分别朝向顶、底面的锥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折叠器,其特征是该快拆组具有一把手、一螺杆、两定位块、两弹簧及一螺帽,该定位块的内端相对于该开放导孔的锥面形成有斜度相反的相互对接的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折叠器,其特征是该第一折叠部具有一位于该导孔内侧相对设置卡槽的同一水平位置的定位孔。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折叠器,主要包括设置于车架的第一、二折叠部及配合两折叠部的枢接件、快拆组,其特征是第一折叠部,具有一位于内面内凹形成凹槽供第二折叠部安置,一位于内端呈轴向设置的轴孔,一位于外端呈轴向设置的导孔,及一接近内端一顶侧壁的卡槽;第二折叠部,具有一位于内端与第一折叠部轴孔相对的内轴孔,由该枢接件穿枢固定,一位于外端与第一折叠部导孔相对的外轴孔,由该快拆组枢接定位,一安置在中段处的杠杆组,该杠杆组前端接设一凸把并凸伸出第二折叠部外端,该杠杆组末端则是向上凸设一凸键,并凸伸出第二折叠部一顶面,将第二折叠部枢转对合于第一折叠部,该凸键可嵌合于第一折叠部卡槽内,达到安全定位而具实用性。
文档编号B62K15/00GK2498058SQ0123358
公开日2002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17日
发明者陈盈吉, 林天华, 林呈飞 申请人:路得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林天华, 林呈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