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惯性助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6127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惯性助力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自行车行进的助力装置,尤其是自行车高速行驶及滑行时的惯性助力器。
目前,公知的自行车,是靠人的脚力作用链轮,驱动自行车行进,体力消耗大,当自行车停止人力作用时,仅靠人和自行车的惯性滑行前进,由于地面磨擦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滑行距离较近,致使人的休息时间较短,不利于体力恢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自行车惯性助力器,它不仅能轻松地启动惯性轮,使之达到一定转速后,能带动自行车驱动轮转动,而且在自行车停止人力作用后,还能驱动自行车向前运动较远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驱动链轮固定套接在驱动轮轴套一侧端部。惯性轮为园形,其直径小于驱动轮直径,其中心处为轮套,惯性轮套由惯性轮轴承固定套接在驱动轮轴套的另一侧,与辐条相邻;惯性齿轮与惯性轮套固定套接。主动齿轮固定套接在驱动轮轴套上,位于惯性轮外侧。第一过桥齿轮与第二过桥齿轮连体,分别由第一过桥齿轮轴承和第二过桥齿轮轴承固定套接在过桥齿轮轴上;靠近第一过桥齿轮的过桥齿轮轴端,固定在支座上。主动齿轮与第一过桥齿轮啮合,第二过桥齿轮与惯性齿轮啮合。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因惯性轮与驱动轮轴套为轴承配合,不太费力就能启动惯性轮,当惯性轮达到一定转速,惯性轮依靠其惯性力带动驱动轮运转,人们在非常省力的情况下就能维持自行车较高速行驶,当人力作用停止时,由于惯性轮惯性力作用,能驱动自行车滑行较远的距离,使人得到较长时间的休息,以便恢复体力。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惯性助力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驱动链轮4固定套接驱动轮轴套7一侧端部。惯性轮9为园形,直径490mm,其中心处为轮套5,其远离园心环形的壁厚大于近离园心部分,惯性轮套5由惯性轮轴承6固定套接在驱动轮轴套7另一侧,与辐条10相邻;惯性齿轮3固定套接惯性轮套5,主动齿轮8固定套接驱动轮轴套7,位于惯性轮套5外侧。第一过桥齿轮11与第二过桥齿轮1连体,分别由第一过桥齿轮轴承12和第二过桥齿轮轴承2固定套接过桥齿轮轴13,靠近第一过桥齿轮11的过桥齿轮轴13端部固定在支座14上。主动齿轮8与第一过桥齿轮11啮合,第二过桥齿轮1与惯性齿轮3啮合。主动齿轮8齿数为25个,第一过桥齿轮11齿数为23个,第二过桥齿轮1齿数为10个,惯性齿轮3齿数为35个,上述齿轮均为正齿轮,模数为2。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惯性助力器,它包括驱动轮轴套(7)和驱动链轮(4),驱动链轮(4)固定套接在驱动轮轴套(7)一侧端,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惯性轮(9)、惯性齿轮(3)、惯性轮套(5)、惯性轮轴承(6)、主动齿轮(8)、第一过桥齿轮(11)、第二过桥齿轮(1)、第一过桥齿轮轴承(12)、第二过桥齿轮轴承(2)、过桥齿轮轴(13)和固定支座(14),惯性轮(9)为园形,直径小于自行车驱动轮直径,其中心处为轮套(5),惯性轮套(5)由惯性轮轴承(6)固定套接在驱动轮轴套(7)另一侧,与辐条(10)相邻,惯性齿轮(3)固定套接惯性轮套(5);主动齿轮(8)固定套接驱动轮轴套(7),位于惯性轮套(5)外侧;第一过桥齿轮(11)与第二过桥齿轮(1)连体,分别由第一过桥齿轮轴承(12)和第二过桥齿轮轴承(2)固定套接过桥齿轮轴(13);靠近第一过桥齿轮(11)的过桥齿轮轴(13)端,固定在支座(14)上;主动齿轮(8)与第一过桥齿轮(11)啮合,第二过桥齿轮(1)与惯性齿轮(3)啮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在较高速行驶及滑行时的惯性助力器,它解决了人们骑自行车消耗体力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惯性轮(9)、惯性齿轮(3)、主动齿轮(8)、第一过桥齿轮(11)、第二过桥齿轮(1)、过桥齿轮轴(13)、固定支座(14)及轴承等组成,惯性轮套(5)由惯性轮轴承(6)固定套接驱动轮轴套(7),主动齿轮(8)与第一过桥齿轮(11)啮合,第二过桥齿轮(1)与惯性齿轮(3)啮合。该技术应用于自行车制造业,使用该产品,人们在骑车时,感到既轻便又省力。
文档编号B62M1/10GK2502988SQ01262400
公开日2002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26日
发明者徐长慧 申请人:徐长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