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充电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6368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充电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交通工具,特别涉及对电动车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自行车,包括有车架、轮毂电机1、前车轮2、前车轴3、链轮副4、脚蹬5、链条6、后车轮7、后车轴8、蓄电池16,轮毂电机1的正负极通过导线连接的蓄电池16正负极。这种结构的电动自行车使用的是电瓶充电。当电瓶无电时,需将电瓶从电动车上搬下来,用固定电源充电。将电瓶搬上搬下,非常麻烦,费时费力。如果行驶途中电瓶无电,更给使用者带来困难。在行驶相同距离的情况下,能使电瓶充电次数减少一直是困扰电动车发展的主要因数,目前没有办法解决这一难题。现有的摩托车使用的电瓶是用自带的汽油发动机带动充电,其危害是,汽油发动机工作时会污染环境,而且成本高,发动机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电动车结构的缺点,提供一种自动充电自行车。自动充电自行车,利于原有的电动自行车的结构进行改进。本发明包括有车架、轮毂电机1、前车轮2、前车轴3、链轮副4、脚蹬5、链条6、后车轮7、后车轴8、蓄电池16,轮毂电机1的正负极通过导线连接的蓄电池16正负极;其特征在于后车轴8固定连接后齿轮9,后齿轮9通过后链条10传动连接传动齿轮12,传动齿轮12固定连接齿轮13,齿轮13与齿轮14啮合,齿轮14与发电机15的主轴固定连接;蓄电池16的正负极通过导线连接发电机的正负极。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电瓶供电给轮毂电机或脚力,作为自行车的原动力;自行车行驶中,不论是脚蹬自行车还是车靠惯性行驶,或由原动力驱动,后轮转动,带动发动机齿轮副工作发电;发动机发出的电通过导线输入到蓄电池内。
经试验证明,在蓄电池电压为36V时,使用本发明行驶15.8公里,蓄电池电压为37.9V;继续行驶37.9公里时,蓄电池电压为37.5V。
本发明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前电动交通工具中充电、环保两大难题,不但能应用于交通工具,而且还能延伸到发电行业、航运行业,使交通工具真正实现了即环保又节能。是用本发明的交通工具可以取代目前燃料、太阳能交通工具。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省时省力,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1是本发明外形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发电机部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发电机部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工作原理图。
1轮毂电机、2前车轮、3前车轴、4链轮副、5脚蹬、6链条、7后车轮、8后车轴、9后齿轮、10后链条、11胀紧轮、12齿轮、13齿轮、14齿轮、15发电机、16蓄电池、17支架。
具体实施例方式
自动充电自行车,包括有车架、轮毂电机1、前车轮2、前车轴3、链轮副4、脚蹬5、链条6、后车轮7、后车轴8、蓄电池16、支架17,轮毂电机1的正负极通过导线连接的蓄电池16正负极;后车轴8固定连接后齿轮9,后齿轮9通过后链条10传动连接传动齿轮12,传动齿轮12固定连接齿轮13,齿轮13与齿轮14啮合,齿轮14与发电机15的主轴固定连接;蓄电池16的正负极通过导线连接发电机的正负极。发电机15及齿轮传动副、蓄电池16装在后车架上,通过支架17支撑。胀紧轮11与后链条10啮合,另一端固定在支架17上。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充电自行车,包括有车架、轮毂电机(1)、前车轮(2)、前车轴(3)、链轮副(4)、脚蹬(5)、链条(6)、后车轮(7)、后车轴(8)、蓄电池(16)、支架(17),轮毂电机(1)的正负极通过导线连接的蓄电池(16)正负极;其特征在于后车轴(8)固定连接后齿轮(9),后齿轮(9)通过后链条(10)传动连接传动齿轮(12),传动齿轮(12)固定连接齿轮(13),齿轮(13)与齿轮(14)啮合,齿轮(14)与发电机(15)的主轴固定连接;蓄电池(16)的正负极通过导线连接发电机的正负极。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充电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轮毂电机(1)固定安装在前轮轮毂里;发电机(15)及齿轮传动副、蓄电池(16)装在后车架上,通过支架(17)支撑。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充电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胀紧轮(11)与后链条(10)啮合,另一端固定在支架(17)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自动充电自行车,在原电动自行车的结构上增加一套发电装置。后车轴固定连接后齿轮,后齿轮通过后链条传动连接传动齿轮副,传动齿轮副带动发电机发电;蓄电池的正负极通过导线连接发电机的正负极。工作原理是,电瓶供电给轮毂电机或用脚力,作为自行车的原动力;自行车行驶中,不论是脚蹬自行车还是车靠惯性行驶,或由原动力驱动,后轮转动,带动发动机齿轮副工作发电;发动机发出的电通过导线输入到蓄电池内。本发明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前电动交通工具中充电、环保两大难题,不但能应用于交通工具,而且还能延伸到发电行业、航运行业,可以取代目前燃料、太阳能交通工具。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省时省力,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B62K11/00GK1498812SQ02145039
公开日2004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4日
发明者董移凤 申请人:董移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