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铃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6144阅读:4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铃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强化自行车铃铛其外盖与本体结合的固定结构,以有效防止铃铛外盖的脱离。
背景技术
按常用的自行车铃铛1的结构(如图1、2所示),主要于一本体11上设一轴栓111,于该轴栓111上穿套一具有小齿轮121的锤臂12,配合一齿列把手13,利用该齿列把手13的按压,以驱动该锤臂12撞击一外盖14,而产生响铃声,其中该外盖14上具有一穿孔,可提供一上固定套15穿衔,并使其下段的扣合栓151突出于该外盖14的内侧面,而与一底套16卡结套合后,再以该扣合栓151的栓孔152套插于本体11上的轴栓111,同时使栓孔152中央的凸柱153插入轴栓111的栓孔112,形成紧密插结,此结构在使用上则有以下缺点存在1、上固定套15的扣合栓151与本体11的轴栓111的结合,仅为一种紧套合,因缺少卡结或更进一步的紧密卡合,久用之后很容易松脱。
2、前述的结构,面临锤臂12的长期敲击下,便很容易产生外盖14松脱情形,而为使用者所垢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铃铛结构,能有效防止外盖松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铃铛结构,主要于一外盖的中心设有一穿孔,可供一上固定套由上穿衔,使其下段的扣合栓突出于外盖内侧面,而与一底套相套结,且令该扣合栓套插于一本体以形成定位固结,其中
该本体,其上设有一具有栓孔的轴栓,该轴栓上套组一齿列把手、一具有小齿轮的锤壁,配合一齿轮组及一扭簧连动;该上固定套,其上端为一直径较大的圆盘头,下段为一扣合栓,其端缘具有斜度,且在该端缘上方设一倒勾缘,而该扣合栓上设有二对应的纵向缺口,该扣合栓具有一栓孔,其孔缘具有斜度,而该栓孔的中央设有一凸柱;该底套,为一具有中孔的套体,该中孔的中段凸出一内凸缘,而该底套的上端具有一凸缘;该上固定套其扣合栓的栓孔内壁,具有至少一条以上等分布列的凸肋条,以及该栓孔中心所设凸柱周缘上,亦设有至少一条以上等分布列的凸肋条。
其中该扣合栓的栓孔内壁具有至少一条以上等分布列的凸肋条,其宽度较宽的凸肋条与宽度较窄的凸肋条呈间隔分布排列。
其中该本体以较软质塑胶材料所制成,而上固定套则以较硬质塑胶材料所制成。


以下配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其组成元件及具体实施例如后图1为常用自行车铃铛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其上固定套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6的I-I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7的II-II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铃铛2其主要于一外盖24的中心设有一穿孔241,可供一上固定套25由上穿衔,使其下段的扣台栓251突出于外盖24内侧面,而与一区套26相套结,且令该扣合栓251套插于本体21上的轴栓211,以形成定位固结,其中该本体21,其上设有一具有栓孔212的轴栓211,该轴栓211上套组一齿列把手23、一具有小齿轮221的锤壁22,配合一齿轮组213及一扭簧214的连动,由该齿列把手23的按压,以驱动该锤臂22撞击该外盖24而产生响铃声。
该上固定套25,其上端为一直径较大的圆盘头250,下段为一扣合栓251,其端缘2514具有斜度,以方便扣合导入,且在该端缘2514上方设一倒勾缘2515,另该扣合栓251上设有二对应的纵向缺口2512;此外,该扣合栓251具有一栓孔252,其孔缘2516具有斜度,以方便扣合导入,而该栓孔252的中央设有一凸柱253,其端缘2532具有斜度(如图8所示)。
该底套26,为一具有中孔261的套体,该中孔261的中段凸出一内凸缘262,而该底套26的上端具有一凸缘260。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上固定套25其扣合栓251的栓孔252内壁,具有至少一条以上等分布列的凸肋条2511、2513,以及该栓孔252中心所设凸柱253的周缘上,亦设有至少一条以上等分布列的凸肋条2531,形成多向扣紧以嵌入该轴栓211其栓孔212的内外壁,而达到强化该扣合栓251与轴栓211的定位固结(如图6、7、8所示)。
至于扣合栓251其栓孔252上的凸肋条2511、2513与凸柱253上的凸肋条2531的分布情况,可如图7所示,在栓孔252上的凸肋条2511、2513,使其宽度较宽的凸肋条2511与宽度较窄的凸肋条2513采间隔分布排列;除此之外,为提高嵌合效果,该上固定套25以较硬质塑胶材料所制成(如POM材质),而该本体21则以较软质塑胶材料所制成(如P.P材质),如此凸肋条2511、2513、2531即可嵌入于该轴栓211其栓孔212的内外壁,以获得更加结合效果。
利用上述元件其组合时(请对照图7、8所示),先以上固定套25由上穿衔于外套24的穿孔241,使其扣合栓251突出于处套24的内侧面,而与该底套26套结,由于上固定套25端缘2514具有斜度,配合扣合栓251上的纵向缺口2512的弹性变形,扣合栓251就很容易扣入于底套26其中孔261的内凸缘262下方,并以扣合栓251的倒勾缘2515勾卡于该底套26的内凸缘262,形成一扣合卡结状态;并以该扣合栓251的栓孔252套插于该本体21的轴栓211,由于该扣合栓251的孔缘2516具有斜面,使轴全211易于导入该栓孔252,且该扣合栓251的凸柱253亦同步插入轴栓211的栓孔212,利用其凸肋条2511、2513、2531压迫并嵌入轴栓211栓孔212的内外壁,形成一内外多向夹紧的受力状态及进一步的嵌入(如图8),而构成紧密结合固定,如此即可有效防止外盖24与本体21的松脱。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铃铛结构,主要于一外盖的中心设有一穿孔,可供一上固定套由上穿衔,使其下段的扣合栓突出于外盖内侧面,而与一底套相套结,且令该扣合栓套插于一本体以形成定位固结,其中该本体,其上设有一具有栓孔的轴栓,该轴栓上套组一齿列把手、一具有小齿轮的锤壁,配合一齿轮组及一扭簧连动;该上固定套,其上端为一直径较大的圆盘头,下段为一扣合栓,其端缘具有斜度,且在该端缘上方设一倒勾缘,而该扣合栓上设有二对应的纵向缺口,该扣合栓具有一栓孔,其孔缘具有斜度,而该栓孔的中央设有一凸柱;该底套,为一具有中孔的套体,该中孔的中段凸出一内凸缘,而该底套的上端具有一凸缘;其特征在于该上固定套其扣合栓的栓孔内壁,具有至少一条以上等分布列的凸肋条,以及该栓孔中心所设凸柱周缘上,亦设有至少一条以上等分布列的凸肋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铃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扣合栓的栓孔内壁具有至少一条以上等分布列的凸肋条,其宽度较宽的凸肋条与宽度较窄的凸肋条呈间隔分布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铃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体以较软质塑胶材料所制成,而上固定套则以较硬质塑胶材料所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可强化自行车铃铛其外盖与本体结合的固定结构,其主要于一外盖的中心设有一穿孔,可供一上固定套由上穿衔,而使其下段的扣合栓突出于外盖内侧面,而与一底套相套合,且令该扣合栓套插于本体上的轴栓,以形成定位固结,该扣合栓的栓孔内壁具有至少一条以上等分布列的凸肋条,以及栓孔中心设有一凸柱,且该凸柱周缘亦设有至少一条以上等分布列的凸肋条,以嵌入轴栓其栓孔的内外壁,形成多向扣紧而达到强化扣合栓与轴栓的定位固结,而能有效防止铃铛其外盖与本体的脱离。
文档编号B62J3/00GK2617658SQ0324401
公开日2004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8日
发明者清水诚一 申请人:扇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