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背靠与头靠连动机构的婴幼儿坐靠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614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背靠与头靠连动机构的婴幼儿坐靠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具有背靠与头靠连动机构的婴幼儿坐靠卧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当背靠相对于座架枢转至一特定角度后,头靠才会受连动而改变相对于背靠的角度的婴幼儿坐靠卧装置。
(2)背景技术最早期的习知婴儿车或高脚椅,主要具有相互枢接的一座架、一背靠、一支架和多个轮子。此种无头靠设计的习知婴儿车或高脚椅,当调整成供婴幼儿平躺位置时,因无头靠阻挡婴幼儿头部,当婴幼儿翻身活动时,有致婴幼儿从背靠上端掉落的危险。
如图1所示,有鉴于此掉落的危险,近期的习知婴儿车或高脚椅9除具有座架1、背靠2、支架5和轮子6外,还有如图2所示具有枢接于背靠2上端的一头靠3,用以于婴儿车或高脚椅9被调整成躺卧位置(图2虚线所示)时,该头靠3能枢转成相对于背靠2约九十度的状态,以阻挡婴儿车或高脚椅中的婴幼儿,并避免其掉落。
但上述习知技术除了可调整成如图1所示的一直坐位置和图2虚线所示的躺卧位置外,还可调整成如图2实线和点链线所示的多个斜靠位置。而当婴儿车或高脚椅9处于这些斜靠位置时,其头靠3与背靠2间的相对夹角亦随背靠2相对于座架1的枢转而不断变化。因此当婴幼儿斜靠于婴儿车或高脚椅9内时,其头部和背部间的颈部亦因的受到不当弯折,不但有违人体工学的原理,且妨碍婴幼儿的正常成长。
(3)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背靠仅在某些位置时,头靠才会受连动而改变其与背靠间夹角的具有背靠与头靠连动机构的婴幼儿坐靠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会使斜靠于其内的婴幼儿颈部受到不当弯折的具有背靠与头靠连动机构的婴幼儿坐靠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背靠与头靠连动机构的婴幼儿坐靠卧装置,包含相互枢接的一座架、一背靠、一头靠,及一连动机构。该连动机构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杆体、一第二杆体,及一第三杆体。该第一杆体,其连接于该背靠,且具有相反的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该第二杆体,具有相反的一第三端和一第四端,及介于该第三、四端间的一枢接段,其中该第三端枢接于该第一连杆的该第二端,而该枢接段则枢接于该背靠;该第三杆体,具有相反的一第五端和一第六端,该第五端枢接于该第二杆体的该第四端,而该第六端枢接于该头靠。藉此,在该座架、该背靠和该头靠相互枢转时,当该第一杆体相对于该背靠运动时,该第一连杆会连动该第二、三杆体,进而改变该头靠和该背靠的相对角度,若该第一杆体未相对于该背靠运动,则该头靠和该背靠的相对角度亦维持不变。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具有背靠与头靠连动机构的婴幼儿坐靠卧装置还包含一弹性构件,其一端连接于该第一杆体的该第二端,用以对该第一杆体施以一向该座架方向的力。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具有背靠与头靠连动机构的婴幼儿坐靠卧装置,其中该背靠具有一滑槽供引导该第二杆体的该第四端的枢转。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具有背靠与头靠连动机构的婴幼儿坐靠卧装置,其中该第一杆体的该第二端具有一椭圆孔,以容许该第二杆体的该第三端的枢转。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具有背靠与头靠连动机构的婴幼儿坐靠卧装置,其中,该座架具有一肩部,用以抵触该第一杆体的该第一端,以控制连动装置的动作,进而控制该头靠与该背靠间夹角的变化。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具有背靠与头靠连动机构的婴幼儿坐靠卧装置,其中,于该背靠横向两侧各设置一组该连动机构。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具有背靠与头靠连动机构的婴幼儿坐靠卧装置再枢接一支架和多个轮子而形成一婴儿车。
(4)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背靠与头靠连动机构的婴幼儿坐靠卧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习知高脚椅的立体图;图2是婴幼儿斜靠于习知高脚椅或婴儿车的侧面示意图,说明背靠处于斜靠位置时,头靠已受背靠连动而改变两者的夹角,致婴幼儿的颈部受到不当弯折;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背靠与头靠连动机构的婴幼儿坐靠卧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组合图,说明背靠处于直坐位置的状态;图4是本该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组合图,说明背靠处于斜靠位置的状态;图5是本该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组合图,说明背靠处于躺卧位置的状态;图6是本该较佳实施例的连动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及图7是婴幼儿斜靠于本该较佳实施例的婴幼儿用装置的侧面示意图,说明背靠处于斜靠位置时,头靠仍未受连动,而能保持与背靠平直,使婴幼儿的颈部不会受到弯折。
(5)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以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明白。
如图4、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背靠与头靠连动机构的婴幼儿坐靠卧装置8包含依序相互枢接的一U型座架1、一U型背靠2及一U型头靠3,并具有枢接于该背靠2和该头靠3的一组连动机构4。
该背靠2具有一底壁21和自该底壁21横向两侧垂直向上延伸的一对侧壁22,并由该底壁21和两侧壁22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未图示),供婴幼儿躺卧。底壁21具有朝座架1的一端开放而朝头靠3的一端封闭的一纵向槽道211,而侧壁22于邻近头靠3的一端具有一弧形滑槽221,分别供容置或枢接连动机构4。
该组连动机构4包括依序枢接的一第一杆体41、一第二杆体42、一第三杆体43及一弹性构件44。该弹性构件44容置于该背靠2槽道211内的封闭端212,而第一杆体41则容置于该背靠2槽道211内的开放端213,且具有相反的一第一端411和一第二端412,并于第二端412还具有一横向椭圆孔413供枢接第二杆体42,及纵向继续延伸的一突柱414供定位弹性构件44。再藉由弹性构件44的施力于第一杆体41的第二端412而使第一端411突出槽道211的开放端213。
第二杆体42具有相反的一第三端421和一第四端422,及连接该第三、四端421、422并使该第三、四端421、422在横方向形成段差的一枢接段423,并于第三端421横向突伸一枢轴424,用以容置于第一杆体41的椭圆孔413内。再以例如铆钉或螺栓的一第一枢接件425横向穿过枢接段423将第二杆体42枢接于背靠2侧壁22。
第三杆体43具有相反的一第五端431和一第六端432,以一第二枢接件433依序横向穿过第二杆体42的第四端422、背靠2的滑槽221,及第三杆体43的第五端431,而将第二、三杆体42、43枢接于背靠2侧壁22。另以一第三枢接件434将第三杆体43的第六端432枢接于头靠3。
图3为供婴幼儿直坐的使用状态,此时背靠2与座架1间的夹角略大于九十度。图4为供婴幼儿斜靠的使用状态,此时背靠2与座架1间的夹角约介于一百度至一百五十度。依此两图所示,在背靠2与座架1间夹角小于约一百五十度的范围内,第一杆体41的第一端411不会抵触座架1的一肩部11,因此第一杆体41不会相对于背靠2运动,亦不致连动第二、三杆体42、43,当然也不会改变头靠3相对于背靠2的角度,而使背靠2和头靠3约保持在同一平面,以配合婴幼儿坐姿或靠姿时(如图7实线和点链线所示)背部和头部的轮廓,避免颈部受到不当弯曲。同时,在此两图的状态下,婴幼儿需克服相当大的向下重力才可能自背靠2或头靠3上端脱离,而婴幼儿还未具此能力,故无安全之虞。
图5为供婴幼儿躺卧的使用状态,此时背靠2与座架1间的夹角约介于一百五十度至一百八十度间。当背靠2枢转至相对于座架1的夹角约为一百五十度时,第一杆体41的第一端411开始接触座架1的肩部11,并使第一杆体41相对于背靠2进行朝背靠2上端的纵向移动,第一杆体41的第二端412压缩弹性构件44并连动第二杆体42,使第二杆体42的第三端421进行逆时针方向摆动。因为第二杆体42的枢接段423藉由第一枢接件425枢接于背靠2侧壁22,因此第二杆体42将以枢接段423为枢转点,致使其第四端422依滑槽221的导引,亦进行逆时针方向摆动。第二杆体42的第四端422同时连动第三杆体43,并藉由第三杆体43的第六端432转动头靠3,以逐渐缩小头靠3与背靠2间的夹角。当背靠2与座架1间的夹角由约一百五十度逐渐扩大至一百八十度,头靠3与背靠2间的夹角亦对应由一百八十度逐渐缩小至约九十度(如图7虚线所示),使得婴幼儿躺卧于座架1和背靠2内时,能藉由头靠3的阻挡,防止婴幼儿自背靠2邻近头靠3处掉落。
若背靠2从图5的状态相对于座架1进行逆时针方向枢转,亦即从图5回到图4或甚至再回到图3,藉由弹性构件44的弹性恢复力将第一杆体41相对于背靠2朝槽道211的开放端213推动,经第二、三杆体42、43而连动头靠3,使头靠3与背靠2间的夹角,由九十度逐渐扩大至一百八十度。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婴幼儿用装置8,确实能达到头靠3仅在特定位置才会受连动而相对于背靠2改变角度,和不会使斜靠于其内的婴幼儿颈部受到不当弯折的目的。且只须再于例如座椅的婴幼儿用装置8枢接类似图1的支架5和多个轮子6,便可形成具上述相同目的功效的例如婴儿车的婴幼儿用装置8。
但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说明书内容所作出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替换,例如设置于背靠2和头靠3底壁21的连动机构4由一组增为两侧各一组,或由两组减少为一组,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背靠与头靠连动机构的婴幼儿坐靠卧装置,包含一背靠;一座架,枢接于该背靠的一端;一头靠,枢接于该背靠的另一端;及一连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连动机构包括一第一杆体、一第二杆体、及一第三杆体,其中该第一杆体,其连接于该背靠,且具有相反的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该第二杆体,具有相反的一第三端和一第四端,及介于该第三、四端间的一枢接段,其中该第三端枢接于该第一连杆的该第二端,而该枢接段则枢接于该背靠;及该第三杆体,具有相反的一第五端和一第六端,该第五端枢接于该第二杆体的该第四端,而该第六端枢接于该头靠;在该座架、该背靠和该头靠相互枢转而当该第一杆体相对于该背靠运动时,该第一连杆连动该第二、三杆体,进而改变该头靠和该背靠的相对角度,若该第一杆体未相对于该背靠运动,则该头靠和该背靠的相对角度亦维持不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背靠与头靠连动机构的婴幼儿坐靠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弹性构件,其一端连接于该第一杆体的该第二端,用以对该第一杆体施以一向该座架方向的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背靠与头靠连动机构的婴幼儿坐靠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靠具有一滑槽供引导该第二杆体的该第四端的枢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背靠与头靠连动机构的婴幼儿坐靠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杆体的该第二端具有一椭圆孔,以容许该第二杆体的该第三端的枢转。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背靠与头靠连动机构的婴幼儿坐靠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座架具有一肩部,若该第一杆体的该第一端未抵触该肩部,该第一杆体不会连动该第二、三杆体,且该头靠与该背靠的相对角度不会改变,当该第一杆体的该第一端抵触该肩部后,该头靠与该背靠亦受连动而改变相对角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背靠与头靠连动机构的婴幼儿坐靠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靠横向两侧各设置一组该连动机构。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背靠与头靠连动机构的婴幼儿坐靠卧装置,包括相互枢接的一座架、一背靠、一头靠,和一组连动机构。该组连动机构包含依序枢接的一第一杆体、一第二杆体、一第三杆体、和连接于第一、二杆体枢接处的一弹性构件。当背靠与座架间的夹角适于直坐或斜靠时,座架不会施力于第一杆体,因此头靠不会受连动机构所连动,而能与背靠保持近乎平直状态,避免婴幼儿颈部受弯折。当背靠与座架间的夹角适于躺卧时,座架施力于第一杆体并连动头靠,使头靠与背靠间夹角变小,以作为背靠末端的一阻挡,防止婴幼儿从背靠末端掉落。
文档编号B62B9/00GK2612584SQ0324403
公开日2004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1日
发明者陈舜民 申请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