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式福利三轮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8976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燕式福利三轮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燕式福利三轮自行车是人力自行车,属五金机械加工的技术领域。
(二)技术背景1、是斜蹬式自行车系列中的一个类别,具斜蹬式车共性之结构及新的部件配置架构。
2、常规自行车无为残障人士提供可骑之自行车。

发明内容1、残障人士及健全者都能骑的自行车,为通用式车。
2、福利式三轮自行车的一种架构是方向轮在前位的三轮车,本型车是另一种,方向轮在后位的三轮车,使其总车身长度大大缩短。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便于身体伤残一肢者骑用,要解决单足蹬踏,一手掌方向,一手掌刹车,或一手摆向,双足蹬踏及足踏刹车的问题。
本型车设计的一手掌握方向是采用摆动后方向轮。整体成前双轮后一轮燕式架构,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摆向杆把在座位一侧,采用齿轮圈的转动、链条传动直接摆转后方向轮,在踏轮板上加可拆装的着力架,使单足可以蹬踏;配手拉刹车及足踏刹车装置。
综述之燕式福利三轮自行车是由手摆动方向装置(103)、着力架(105)、手拉可调刹车杆把装置(102)、凸形坐位椅架(101)、再配其他件足踏刹车装置(104)、相应的框架梁(5),等所组成,使整体架构成踏轮在最前位,驱动后位的双前轮长轴上的飞轮;坐位居中,最后是方向后轮;坐位下方置简易框物架,成一特形架构、车身短的燕式三轮车;其特征是(1)可在左右踏轮板上拆装着力架,可单足蹬踏;(2)坐位一侧置手动摆向装置(103)套链直接传动后方向轮;在坐位的另一侧,置可调节手拉刹车装置(102),且再增一套足踏刹车装置(104)。
对比技术其有益效果1、制作易,常规普通工艺,用普通的管材,加工非标件,无压铸件。
由抬臂握把方式,改用不抬臂的垂肘扶把方式,进一步节省体能,为更佳的斜蹬式骑踏方式。
2、本型车健者骑用,加上‘着力架’使残障人士可骑用;不用时,拆下着力架就是健者用车,为车身较短的三轮车。


另部件名称编号1、凸形坐位椅架 2、上架梁又是个调节件L型槽孔导轨架 3、上斜梁 4、车架后套管 5、底框架 6、前立管 7、可调节手拉刹车上拉杆 8、手拉刹车下杆(干形调节杆) 9、转杆 10、双前轮长车轴 11、被动齿圈 12、主动齿圈 13、车叉杆管 14、后方向轮 15、方向轮方向摆杆 16、抱壳刹车 17、长车轴上一飞轮 18、踏轮板 19、后车叉 20、脚踏刹车装置之刹板 21、底框架内框底条 22、踏轮 23、套圈头(六角形) 24、弯头 25、附加件 26、连接件 27、前压板 28、后靠架 29、传动链条30、调节介体 31、后立管 32、中立管 33、齿圈转轴部组件名称编号
(101)凸形坐位椅架 (102)手拉可调刹车装置 (103)手摆动方向轮链装置 (104)脚踏刹车装置(常规式) (105)着力架附图1、手拉刹车装置组成图2、手摆动左右转向装置组成简图3、着力架组成简图4、双前轮一后轮后位式小三轮车上视架构简图5、双前轮一后轮后位式小三轮车 侧斜视构成简图一实施例附图说明1)附图1 手拉刹车装置组成简图图1A 为上杆把图1B 为下杆把图图示 手拉刹车杆把是由上部为握把、下部为调节件槽孔导板的上杆把(7),及上部为二条横向调节件,下部为一套圈头(20)下杆把(8)所组成;靠合交叉成整把;套圈头(六角形孔)(23)套接转杆(9)的一头,下杆把本身可调呈几个角度的摆向,再装上杆把,可调握把之位移,转杆上有一弯头(20),以链索直接抱壳刹车皮,转杆转动弯头摆动而拉紧刹车皮。
2)附图2 手动摆向装置组成简图图示 是由具有槽孔的摆动杆把(15)、主动齿圈(12)、后车叉杆上的被动齿圈(11)、套圈链条所组成;其特征是握把处于主动齿圈(12)前或后位,摆动杆把(15)有槽孔可调前后,使握把移位,使适应手握把,链条直接套接主动被动两齿圈作传动,图2A、2B是上视图,2C、2D是侧视图,示握把在主齿圈(12)前或后位摆向就不同。
3)附图3 着力架组成简图着力架(105)是可拆装在踏轮板上,目的是可以单足蹬踏。
图3A示 在踏轮板(18)的内侧下位,置一条附加件、槽孔导板图3B示 着力架的三个另件的简图图3C示 将三个另件前压板(27)连在踏板内侧的附加件(25)之上,可前后高低调节后可压在鞋背上;将连接件(26)装在附加件上可作前后调节将后靠架(28)立靠在连接件(26)之上,可左右上下移调,连接件(26)亦可水平向前后调节。后靠架(28)之横条靠在足之鞋后跟位, 不使鞋前后移动。前压板(27)可使鞋与踏板紧合。
着力架(105)是由前压板(27)、连接件(26)、后靠架(28)组成;本身都是调节件,可分别与踏轮板上的附加件(25)靠合夹紧。作用前压板(27)使脚对踏轮板(18)作向上提踏作用,后靠架(28)可使脚向后拖拉踏轮向后转动,则完成单足蹬踏一周。由于踏轮板的外侧边无阻碍,故可随时将脚移出、落地,及可随时横向插入来踏蹬。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上述几个部组件为主,配其他另部件即可加工组装成燕式两用后位式三轮车。见附图4 三轮车的上视部组件架构简图 实施例图示1、整体架构布局踏轮(22)在最前位,驱动后位的双前轮之长车轴上飞轮(17),坐位(101)椅架居中位,通过介体安装在上架梁(2)上的L形槽孔导轨架上可调节坐位,通过上斜梁(3)与车架后套管(4)相接,最后位的后轮(14)即方向轮。
坐位一侧(图上为右侧)置一手拉刹车装置(102),另一侧置一手动摆向装置(103),在前位踏轮边处装一脚踏刹车装置(104)便残障人士选用。
图示摆向装置(103)链条直接摆动后车叉(19)上杆管(13)上的齿圈(11)图示为手向左摆,车前轮即左转弯的示意。
本型车为健者能骑,装上着力架,配上刹车摆向,使残障人士亦可骑用,为通用式。
诚然,摆向装置(103)也可装在右侧,反之手刹车装置(102)亦可装在左侧。
附图5 燕式福利三轮车斜视配置架构示意图结合附图4,即可明白部组件之配置图示坐位椅架(1)、上架梁L形槽孔导轨架居前后之中线,有前立管(6)后立管(31)及一中立管(32)立于框架(5)中线位置上,三管分重于框架。
本图设一简易框架,可装适量物品,框架有左、右、后三边立侧架,前立管(6)略加小杆支稳。
踏轮在前位,本型车前轮长车轴长不超过72cm、即宽度,为必需之常规宽度,前后车身总长约在案1.6-1.7米;视需可略有增减,如童车式、成人式…。
此型车为斜蹬式系列中车身最短的三轮车,具共性外,其特性斜蹬式车系列,为抬臂握把,因车把为后伸式车把居前位,故称为抬臂握把,不用内力握把,故省力,是胜于常规下踏式车的手掌压把式,转向时略摆动即转弯,轻扶即可。
而本型车却是垂肘握把,握把更易,前进时不甚用力,更无需压车把。更胜于抬臂握把,节省内力,臂不会酸麻,节省体能,骑程更远。
此为其技术之有益效果之一,又方便伤残人士。
权利要求1.燕式福利三轮自行车是由手摆动方向装置(103)、着力架(105)、手拉可调刹车杆把装置(102)、凸形坐位椅架(101)、再配其他件足踏刹车装置(104)、相应的框架梁(5),等所组成,使整体架构成踏轮在最前位,驱动后位的双前轮长轴上的飞轮;坐位居中,最后是方向后轮;坐位下方置简易框物架,成一特形架构、车身短的燕式三轮车;其特征是(1)可在左右踏轮板上拆装着力架,可单足蹬踏;(2)坐位一侧置手动摆向装置(103)套链直接传动后方向轮;在坐位的另一侧,置可调节手拉刹车装置(102),且增一套足踏刹车装置(1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燕式三轮车其特征是手拉刹车杆把是由上部为握把、下部为调节件槽孔导板的上杆把(7),及上部为二条横向调节件,下部为一套圈头(20)的下杆把(8)所组成;靠合交叉成整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燕式三轮车其特征是手摆动方向装置是由具有槽孔的摆动杆把(15)、主动齿圈(12)、后车叉杆上的被动齿圈(11)、套圈链条所组成;其特征是握把处于主动齿圈(12)的前或后位,摆向就不同;摆动杆把(15)有槽孔可调前后,使握把移位,使适应手握把,链条直接套接主动被动两齿圈作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燕式三轮车,其特征是着力架,是由前压板(27)、连接件(26)、后靠架(28)组成,本身都是调节件,可分别与踏轮板上的附加件(25)靠合调节夹紧。
专利摘要燕式福利三轮自行车是一种人力自行车,属机械五金加工的技术领域。一辆车,既是健者骑用之车,同时也是身体伤残一肢者可骑用之车,为通用式车,此为目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伤残一足者能以单足蹬踏,一手掌方向,一手刹车。2.伤残一手臂者能以单手掌方向,及足蹬脚刹之问题。采用的方案是1.在踏轮板上作一附加件,以便可装拆‘着力架’;2. 座位一侧置摆向件,作单手摆动方向,通过链轮,直接摆动后位的方向后轮。3. 座位另一侧置手拉刹车装置及在车架前部增足踏刹车装置,拆去着力架, 即健者用车,装上着力架即可单足蹬踏。
文档编号B62K5/00GK2721506SQ200420073540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9日
发明者冯芳 申请人:冯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