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胎升降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5560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备胎升降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辅助设备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备胎升降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备胎升降装置一般都是通过转轴驱动传动机构 动作,通常来讲,所述的转轴一般都是通过过盈配合或者螺纹配合两种 方式与传动机构中的部件相连接,然而过盈配合加工复杂且加工成本较 高,螺纹配合容易损伤螺纹导致无法传动,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构造简单 且传动效果好的备胎升降固定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备胎升降固定装置,其传动构造简单且传 动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备胎升降固定 装置,包括转轴以及由其驱动的传动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套设在 转轴上的传动件,传动件随转轴转动,所述的转轴与传动件相配合处的 横截面为互相吻合的非圆截面。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将转轴与传动件相配合处的横截面均 设置为非圆截面,且二者的非圆截面互相吻合,则当转轴与所述的传动 件配合在一起时,二者之间不可能发生相对转动,传动件只能在转轴的 带动下转动,进而带动整个传动机构动作。由上述可知,本发明构造简 单,传动效果好且工艺成本低。


图l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2是设置有弹性部件的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3是转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偏心轮的结构示意图5是外齿行星盘的结构示意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7是内齿中心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 一种备胎升降固定装置,包括转轴10以及由其驱动 的传动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套设在转轴10上的传动件20,传动 件20随转轴10转动,所述的转轴10与传动件20相配合处的横截面为 互相吻合的非圆截面。
工作时传动件20在转轴10的带动下转动,同时传动件20带动整 个传动机构运行,使得整个备胎固定升降装置动作。
进一步的,如图1 3所示,所述的转轴10上还套设有随传动件20 转动的转盘30,传动件20上卡设有弹性部件21,所述的弹性部件21 与转盘30上的凸部31卡接在一起构成过载自动打滑装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部件21由一根钢条连续弯折而成,钢条 环绕在传动件20的外侧,钢条的两端呈钩爪状嵌入传动件20中,所述 的钢条上设有与转盘30上的凸部31相卡接的凹部211,所述的凹部211 与传动件20之间设有空隙,如图2所示。
钢条的弹性较强,且易于加工,由钢条弯折而成的凹部211与转盘 30上的凸部31相卡接时,不但能够较好地传递运动,而且当备胎固定 到位以后,转轴10继续转动导致备胎升降固定装置过载的情况下,由 于钢条本身的特性,所述的钢条凹部211可以产生形变并滑过转盘凸部 31的内侧面,也即使得钢条与转盘30之间产生过载打滑现象,从而防 止了转矩过载对备胎升降固定装置所可能造成的损伤出现。
所述的凹部211与传动件20之间设有空隙,空隙处即为使钢条凹 部211产生形变而预留的空间,同时也减少了传动件20的体积,降低了材料用量。
所述的弹性部件21可以设置多个,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如图2
所示,所述的弹性部件21设置为互相对称的两个。
如图1、 3、 4所示,所述的转盘30的背离传动件20的一侧设置有 偏心轮40,偏心轮40套设在转轴IO上,转盘30通过偏心轮40带动升
降机构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盘30和偏心轮40为键连接,所述的升降机构 为一齿差式行星轮系。
所述的偏心轮40与一齿差式行星轮系配合传动,具有体积小、质 量轻、运转平稳、过载能力大、效率高、承载能力强和结构紧凑等优点, 故是本发明的优先选择。
如图4所示,所述的偏心轮40的朝向转盘30的一侧设置有环状的 凸部41,凸部41环绕在转轴10的周侧,所述的凸部41的一端沿转轴 10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键42,所述的转盘30与偏心轮40相配合处的 横截面形状与凸部41的横截面形状相吻合。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中的偏心轮40集偏心轴和键为一体,构造简 单且结构紧凑,传动效果好。
如图1、 5 8所示,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互相配合的外齿行星盘50 和内齿中心轮60,外齿行星盘50套设在所述的偏心轮40的外侧,所述 的内齿中心轮60套设在转轴10上,内齿中心轮60的远离外齿行星盘 50的一侧设有随内齿中心轮60转动的转轮62,转轮62上固定缠绕有 升降备胎的钢索。
上述方式的一齿差式行星轮系结构,其运动方向是从偏心轮40经 外齿行星盘50到内齿中心轮60,其运动方向是不可逆的,也即本发明 的一齿差式结构的自锁性能是相当可靠的,从而大大提高了备胎升降器 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的,如图5、 6所示,所述的外齿行星盘50的一侧设有与内齿中心轮60相啮合的行星轮51,另一侧设有固定盘52,所述的固定盘 52的一侧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凸部,凸部上设有卡槽53,所述的卡 槽53处设置有限制外齿行星盘50转动的销。
外齿行星盘50的凸部呈鱼尾状,卡槽53设置在鱼尾处,所述的卡 槽53为U形槽,所述的销(图中未示出)卡设在U形槽中,从而限制 了外齿行星盘50的转动,使得外齿行星盘50在偏心轮40以及转轴10 的作用下,只能在销的限定下做平面移动,同时与内齿中心轮60啮合 以带动备胎的升降及固定。
如图7、 8所示,所述的内齿中心轮60呈圆盘状,其一侧设有与外 齿行星盘50相啮合的内齿圈61,内齿中心轮60的轮体上沿其径向开设 有环状的凹槽以形成转轮62。
下面结合图1 8对本发明的运动过程做一下详细说明
所述的转轴10依次穿过传动件20、偏心轮40以及内齿中心轮60, 转轴10伸出在内齿中心轮60的外侧设有开口销(图中未示出),所述 的传动件20的外侧绕设有钢条,偏心轮40的外侧依次套设有转盘30 和外齿行星盘50,所述的钢条与转盘30上的凸部31卡接在一起构成机 械式过载打滑装置,所述的转盘30与偏心轮40为键配合传动,外齿行 星盘50与偏心轮40为转动配合,所述的内齿中心轮60上设有固定钢 索的转轮62,钢索(图中未示出)带动备胎升降并对其加以固定。
所述的传动件20以及转盘30均呈板状,转轴10转动以带动传动 件20动作,传动件20带动转盘30转动,转盘30进而带动偏心轮40 和外齿行星盘50动作,外齿行星盘50与内齿中心论60啮合以使内齿 中心轮60绕转轴10转动,转轮62同时转动并带动钢索缠绕在其上, 最终带动备胎升降并对其加以固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备胎升降固定装置,包括转轴(10)以及由其驱动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套设在转轴(10)上的传动件(20),传动件(20)随转轴(10)转动,所述的转轴(10)与传动件(20)相配合处的横截面为互相吻合的非圆截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胎升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转轴(10)上还套设有随传动件(20)转动的转盘(30),传动件(20) 上卡设有弹性部件(21),所述的弹性部件(21)与转盘(30)上的凸 部(31)卡接在一起构成过载自动打滑装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备胎升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弹性部件(21)由一根钢条连续弯折而成,钢条环绕在传动件(20) 的外侧,钢条的两端呈钩爪状嵌入传动件(20)中,所述的钢条上设有 与转盘(30)上的凸部(31)相卡接的凹部(211),所述的凹部(211) 与传动件(20)之间设有空隙。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备胎升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弹性部件(21)设置为互相对称的两个。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备胎升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转盘(30)的背离传动件(20)的一侧设置有偏心轮(40),偏 心轮(40)套设在转轴(10)上,转盘(30)通过偏心轮(40)带动升 降机构运行。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备胎升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转盘(30)和偏心轮(40)为键连接,所述的升降机构为一齿差式行 星轮系。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备胎升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偏心轮(40)的朝向转盘(30)的一侧设置有环状的凸部(41),凸 部(41)环绕在转轴(10)的周侧,所述的凸部(41)的一端沿转轴(10) 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键(42),所述的转盘(30)与偏心轮(40)相配 合处的横截面形状与凸部(41)的横截面形状相吻合。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备胎升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互相配合的外齿行星盘(50)和内齿中心轮(60),外 齿行星盘(50)套设在所述的偏心轮(40)的外侧,所述的内齿中心轮 (60)套设在转轴(10)上,内齿中心轮(60)的远离外齿行星盘(50) 的一侧设有随内齿中心轮(60)转动的转轮(62),转轮(62)上固定 缠绕有升降备胎的钢索。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备胎升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外齿行星盘(50)的一侧设有与内齿中心轮(60)相啮合的行星轮(51), 另一侧设有固定盘(52),所述的固定盘(52)的一侧沿其径向向外延 伸形成凸部,凸部上设有卡槽(53),所述的卡槽(53)处设置有限制 外齿行星盘(50)转动的销。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备胎升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内齿中心轮(60)呈圆盘状,其一侧设有与外齿行星盘(50)相 啮合的内齿圈(61),内齿中心轮(60)的轮体上沿其径向开设有环状 的凹槽以形成转轮(62)。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汽车辅助设备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备胎升降固定装置。本发明包括转轴以及由其驱动的传动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套设在转轴上的传动件,传动件随转轴转动,所述的转轴与传动件相配合处的横截面为互相吻合的非圆截面。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将转轴与传动件相配合处的横截面均设置为非圆截面,且二者的非圆截面互相吻合,则当转轴与所述的传动件配合在一起时,二者之间不可能发生相对转动,传动件只能在转轴的带动下转动,进而带动整个传动机构动作。由上述可知,本发明构造简单,传动效果好且工艺成本低。
文档编号B62D43/00GK101618738SQ20091014441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7日
发明者森 李, 李为民, 潘前义, 鹏 陈 申请人:安徽江南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