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664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体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手脚并用驱动前进的车体,或单独以手驱动或以脚驱动车体前 进的全体能车,具有提升全身运动量的优点以及功效。
背景技术
一般传统脚踏车的驱动方式,通常是以双脚踩踏脚踏板,利用脚踏板带动脚踏驱 动装置进而驱动后轮,继而达致令车体前进的目的。然而,经查,在传统脚踏车的骑乘过程中,脚踏车骑士的双手必须一直握持在握把 上,再加上脚踏车的座垫与握把之间有距离以及高度的差异,因此骑士的上半身通常会略 呈俯趴姿态,长时间骑乘下来,将会因为长时间保持相同姿势而导致血液集中在臀部,以及 背部僵硬、肌肉酸痛等现象,不仅容易导致疲劳倦怠,另外就骑士的整体运动量而言,更有 仅限于下半身运动的缺失。此外,就行车速度而言,传统脚踏车也存在有因为动力源仅来自双脚踩踏的单一 驱动模式,导致存在有车速无法提升的问题,尤其当遇到爬坡路段或是长距离路程时,更会 因为缺少外来动力的辅助,而产生踩踏过程极为吃力,以及行车速度大幅减慢等现象。有鉴于此,为克服以上种种问题,本发明人遂针对一般脚踏车构造加以研创,并在 经过长时间设计、测试以及不断改良后而有本发明问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体能车,解决传统脚踏车存 在有因为动力源仅来自双脚踩踏的单一驱动模式,导致存在有车速无法提升的问题,尤其 当遇到爬坡路段或是长距离路程时,更会因为缺少外来动力的辅助,而产生踩踏过程极为 吃力,以及行车速度大幅减慢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体能车,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车体,所述的车体前端设一立管,所述的立管 插设一前叉以供前轮架设,车体后端则设有座垫、脚踏驱动装置以及后轮;一握持装置,所 述的握持装置具有一对握柄,握持装置底端以一横向连杆与前叉形成枢设状态,令握持装 置可以连杆为转轴前后摆动,所述的握持装置并可带动前叉与前轮同步左右转动;以及一 前轮驱动装置,所述的前轮驱动装置介于握持装置与前轮之间,且与握持装置以及前轮形 成连结状态;当操作握持装置向前摆动时,即可通过前轮驱动装置带动前轮转动,继而驱动 车体前进。据上所述的全体能车,其中,所述的前叉包含一竖管以及一对前叉杆,竖管顶端固 设一外壳,外壳上成型一横向套筒;所述的握持装置具有一对向下延伸的力杆,所述的力杆 末端分别设一轴套,所述的对轴套设置在套筒两侧,而连杆穿设于套筒中,并与轴套结合而 可一体连动;所述的前轮驱动装置包含固设在连杆的摇臂,摇臂末端设一轴杆供动力链轮 套设;以及以同一转轴枢设于前叉杆的单向飞轮以及负荷卷簧,所述的单向飞轮设有驱动链轮以及传动链轮,所述的驱动链轮以第一链条与动力链轮连结,所述的负荷卷簧是嵌设 在驱动链轮内,其内端固设在转轴而外端固设在驱动链轮内壁面,而所述的第一链条顶端 固设在外壳内壁面,末端则与驱动链轮结合;以及固设在前轮轮轴的同步链轮,所述的同步 链轮以环状第二链条与单向飞轮的传动链轮连结。 据上所述的全体能车,其中,所述的动力链轮与单向飞轮之间设有一转轴链轮,所 述的转轴链轮枢设于外壳内壁面,且第一链条绕经转轴链轮后再与驱动链轮连结
据上所述的全体能车,其中,所述的连杆至少套设一涡型卷簧,所述的涡型卷簧内 端固设在连杆而外端固设在套筒内壁面,以辅助握持装置快速复位。据上所述的全体能车,其中,所述的外壳具一对平行设置的侧壁,所述的对侧壁分 别开设一道弧形导槽,所述的弧形导槽是供摇臂末端的轴杆穿设,以限制摇臂的摆动行程。据上所述的全体能车,其中,所述的外壳具一对平行设置的侧壁,所述的对侧壁之 间固设一对限位销,所述的对限位销分别位于摇臂前后两侧,以限制摇臂的摆动角度。据上所述的全体能车,其中,所述的外壳具一对平行设置的侧壁,且所述的外壳内 部设有横杆以及拉簧,所述的横杆两端固设在外壳的侧壁,而拉簧两端则分别套设在动力 链轮的轴杆与横杆,以拉动摇臂快速复位。据上所述的全体能车,其中,所述的前叉包含一竖管以及一对前叉臂,其中,竖管 顶端固设一外壳,前叉臂顶端具一固定座,固定座顶面设一对位于竖管前方的枢接片;所 述的握持装置向下延伸一穿过外壳的力杆,所述的连杆固设在力杆底端且枢设于枢接片之 间;所述的前轮驱动装置包含有固设在连杆的摇臂,摇臂末端以轴杆枢设一动力链轮;以 及枢设于前叉臂内侧且位于动力链轮下方的转轴链轮;以及固设在前轮轮轴的单向飞轮, 所述的单向飞轮设有一驱动齿轮;以及枢设于前叉臂内侧且位于单向飞轮上方的负荷链 轮,所述的负荷链轮内部设一负荷卷簧,负荷卷簧内端固设在负荷链轮的枢接杆而外端固 设在负荷链轮内壁面;以及一端固设在动力链轮上方的前叉臂内壁面的链条,所述的链条 向下绕经转轴链轮以及单向飞轮的驱动链轮,且末端是与负荷链轮固设啮合。据上所述的全体能车,其中,所述的外壳具一对平行设置的侧壁,所述的对侧壁之 间固设一对限位销,所述的对限位销分别位于摇臂前后两侧,以限制摇臂的摆动角度。据上所述的全体能车,其中,所述的外壳具一对平行设置的侧壁,且所述的外壳的 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弧形导槽,且外壳内部设有横杆以及拉簧,所述的横杆两端固 设在外壳的侧壁,另在所述的力杆设有朝向前叉的竖管且供固定销插设的凸耳,而拉簧两 端则分别套设在横杆与固定销,所述的固定销两端插设在弧形导槽中,以拉动摇臂快速复 位。据上所述的全体能车,其中,所述的前叉包含一竖管以及一对前叉臂,其中,竖管 顶端固设一外壳,前叉臂顶端具一固定座,固定座顶面设一对位于竖管前方的枢接片;所 述的握持装置向下延伸一穿过外壳的力杆,所述的连杆固设在力杆底端且枢设于枢接片之 间;所述的前轮驱动装置包含有固设在力杆的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朝向前叉的竖管且以 轴杆枢设一动力链轮,动力链轮下方设有枢设于外壳内壁面的转轴链轮;以及以同一转轴 枢设于前叉臂内侧的单向飞轮与负荷卷簧,所述的单向飞轮设有驱动链轮以及传动链轮, 所述的驱动链轮以第一链条绕经转轴链轮后与动力链轮连结,所述的负荷卷簧是嵌设在驱 动链轮内,其内端固设在转轴而外端固设在驱动链轮内壁面,而所述的第一链条顶端以固
5定杆固设在外壳内壁面,末端则与驱动链轮结合;以及固设在前轮轮轴的同步链轮,所述的 同步链轮以环状第二链条与单向飞轮的传动链轮连结。据上所述的全体能车,其中,所述的外壳具一对平行设置的侧壁,所述的对侧壁之 间固设一对限位销,所述的对限位销分别位于摇臂前后两侧,以限制摇臂的摆动角度。据上所述的全体能车,其中,所述的外壳具一对平行设置的侧壁,所述的对侧壁上 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弧形导槽,且且所述的外壳内部设有拉簧,拉簧两端分别套设在动力 链轮的轴杆以及第一链条顶端的固定杆,所述的轴杆两端插设在弧形导槽中,以拉动摇臂 快速复位。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是利用推动握持装置产生来回摆动的操作模式达致驱动车体前进的诉求, 且由于本发明是直接驱动前轮转动,因此在脚踏车上同时存在有传统脚踏驱动装置与本发 明的前轮驱动装置,因此,脚踏车骑士将有「单独以手驱动」或「单独以脚驱动」或「手脚并 用同步驱动」三种驱动模式可供选择,不仅增加脚踏车的驱动模式,更可凭借手动方式增加 全身运动量,进而促进身体健康,且在骑乘过程中,也会因为前、后轮都具有动力而可提升 行车速度。此外,本发明不仅可完整运用于一般脚踏车结构,更可将本发明的局部构造单独 运用于脚踏车以及室内脚踏车。请参阅图2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握持装置2可单 独架设在脚踏车的前叉竖管上方,凭借之,在传统的脚踏驱动模式以及过程中,脚踏车骑士 可同时进行前后摆动握持装置的动作,同样具有可增加双手以及全身活动量的作用来及功 效。另请参阅图22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握持装置也可单独架设在室内脚踏车的前方 支架上,凭借之,在踩动室内脚踏车的同时,使用者可同时进行前后摆动握持装置的动作, 同样具有可增加双手以及全身活动量的作用来及功效,且由于所述的握持装置设有拉簧 (如图23所示),故可拉动握持装置快速复位,使操作更为省力以及方便。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立体外观示意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一;驱动前轮;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二 ;回转状态;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7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一;驱动前轮;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二 ;回转状态; 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整体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一;驱动前轮;
图1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二 ;回转状态;图1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整体立体外观示意图;图1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18是图17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19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一;驱动前轮;图2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二 ;回转状态;图2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握持装置架设在脚踏车的示意图;图2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握持装置单独架设在室内脚踏车的示意图;图23是图22的局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_车体;11-立管;12-前叉;121-竖管;122-前叉杆;123-前 叉臂;124-固定座;125-枢接片;13-前轮;131-轮轴;14-外壳;141-套筒;142-侧壁; 143-弧形导槽;144,145-限位销;146-横杆;147-拉簧;15-座垫;16-脚踏驱动装置; 17-后轮;2-握持装置;21-握柄;22-力杆;221-轴套;23-连杆;231-涡型卷簧;24-力 杆;241-连杆;242-凸耳;243-固定销;25-拉簧;3-前轮驱动装置;31-摇臂;311-轴杆; 312-动力链轮;313-转轴链轮;32-转轴;33-单向飞轮;331-驱动链轮;332-传动链轮; 34-负荷卷簧;35-第一链条;36-同步链轮;37-第二链条;4-前轮驱动装置;41-摇臂; 411-轴杆;412-动力链轮;413-转轴链轮;42-单向飞轮;421-驱动齿轮;43-负荷链轮; 431-枢接杆;432-负荷卷簧;44-链条;5-前轮驱动装置;51-支撑座;511-轴杆;512-动 力链轮;513-拉簧;514-转轴链轮;52-转轴;53-单向飞轮;531-驱动链轮;532-传动链 轮;54-负荷卷簧;55-第一链条;551-固定杆;56-同步链轮;57-第二链条。
具体实施例方式关于本发明人的技术手段,兹举数种较佳可行实施例配合图式在下文进行详细说 明,以供钧上深入了解并认同本发明。首先请参阅图1、图6、图11、图16的立体外观示意图所示,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全体 能车,且本发明的全体能车是可使用如铁、铝、镁、钛、复合材料、碳纤、玻纤、塑胶、木材或竹 子等材料制成,特予叙明。次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主要包含一车体1、一握持装置2以 及一前轮驱动装置3,其中车体1,所述的车体1前端设一立管11,所述的立管11插设一前叉12以供前轮13 架设,所述的前叉12包含一竖管121以及一对前叉杆122,竖管121顶端固设一外壳14,外 壳14上成型一横向套筒141,且外壳14具一对平行设置的侧壁142,所述的对侧壁142上 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弧形导槽143,且所述的对侧壁142之间固设一对限位销144、145以及 横杆146,所述的对限位销144、145以及横杆146的两端分别固设在外壳14的侧壁142且 横杆146上套设一拉簧147 ;又,所述的车体1后端则设有座垫15、脚踏驱动装置16以及后 轮17 ;握持装置2,所述的握持装置2可带动前叉12与前轮13同步左右转动,具有一对 握柄21以及一对向下延伸的力杆22,所述的力杆22末端分别设一轴套221,所述的对轴套 221设置在外壳14的套筒141两侧,以及一连杆23,所述的连杆23穿设于套筒141中,且
7轴套221与连杆23结合而可一体连动,令握持装置2可以连杆23为转轴前后摆动,又,所 述的连杆23至少套设一涡型卷簧231,所述的涡型卷簧231内端固设在连杆23而外端固设 在套筒141内壁面;以及前轮驱动装置3,所述的前轮驱动装置3介于握持装置2与前轮13之间,且与握持 装置2以及前轮13形成连结状态,包含固设在连杆23的摇臂31,摇臂31向斜后下方延伸 且穿设于外壳141的所述的对限位销144、145之间,其末端设一轴杆311供动力链轮312 套设,所述的轴杆311两端穿设于外壳141的弧形导槽143,且外壳14中的拉簧147另一端 是套设在轴杆311上;以及以同一转轴32枢设于前叉杆122的单向飞轮33以及负荷卷簧 34,所述的单向飞轮33设有驱动链轮331以及传动链轮332,所述的驱动链轮331以第一链 条35向上穿过前叉12的竖管121并与动力链轮32连结,所述的负荷卷簧34是嵌设在驱 动链轮331内,其内端固设在转轴32而外端固设在驱动链轮331内壁面,而所述的第一链 条35的顶端固设在外壳14内壁面,末端则与驱动链轮331结合;以及固设在前轮13轮轴 131的同步链轮36,所述的同步链轮36以环状第二链条37与单向飞轮33的传动链轮332 连结。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方式请参阅图4、图5所示;使用时只需操作握持装 置2向前摆动并摆动至力杆22触以及限位销144,如图4所示,如此一来,所述的握持装置 2的连杆23将同步枢转,此时连杆23上的涡型卷簧231将形成卷紧状态,而摇臂31末端 的轴杆311与动力链轮312则被带动上扬并导致拉簧147形成拉伸状态,且当摇臂31末端 的动力链轮312上扬时,将同步向上拉动第一链条35,令第一链条35末端拉动单向飞轮33 的驱动链轮331转动,此时驱动链轮331内部的负荷卷簧34也呈卷紧状态,而当驱动链轮 331转动时,将带动单向飞轮33的传动链轮332以及第二链条37同步转动,令第二链条37 带动同步链轮36,继而驱动前轮13轮轴131转动并带动车体前进,达致以握持装置2驱动 前轮13转动的诉求。再者,当停止推动握持装置2时,连杆23上的涡型卷簧231、拉簧147 以及前轮驱动装置3的负荷卷簧34将会因为外力消失而复归,如图5所示,此时涡型卷簧 231将恢复松弛状态并带动连杆23回转,进而带动握持装置2向后摆动,直至力杆22触以 及另一限位销145,而摇臂31也将随着连杆23回转以及受拉簧147的拉力曳引而同步回 摆,使第一链条35随之下降,而负荷卷簧34也将恢复松弛而带动驱动链轮331同步回转, 此时驱动链轮331将形成空转状态而不会带动传动链轮332,故传动链轮332、第二链条37 以及同步链轮36仍保持如图4、图5所示的转动状态,则前轮13将继续转动且车体1将保 持前进。续请参阅图6至图8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构造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主要 包含一车体1、一握持装置2以及一前轮驱动装置3,其中车体1,所述的车体1前端设一立管11,所述的立管11插设一前叉12以供前轮13 架设,所述的前叉12包含一竖管121以及一对前叉杆122,竖管121顶端固设一外壳14,外 壳14上成型一横向套筒141,且外壳14具一对平行设置的侧壁142,所述的对侧壁142上 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弧形导槽143,且所述的对侧壁14之间固设一对限位销144、145以及 横杆146,所述的对限位销144、145以及横杆146的两端分别固设在外壳14的侧壁142且 横杆146上套设一拉簧147 ;又,所述的车体1后端则设有座垫15、脚踏驱动装置16以及后 轮17 ;
握持装置2,所述的握持装置2是可带动前叉12与前轮13同步左右转动,具有一 对握柄21以及一对向下延伸的力杆22,所述的力杆22末端分别设一轴套221,所述的对轴 套221设置在外壳14的套筒141两侧,以及一连杆23,所述的连杆23穿设于套筒141中, 且轴套221与连杆23结合而可一体连动,令握持装置2可以连杆23为转轴前后摆动,又, 所述的连杆23至少套设一涡型卷簧231,所述的涡型卷簧231内端固设在连杆23而外端固 设在套筒141内壁面;以及前轮驱动装置3,所述的前轮驱动装置3介于握持装置2与前轮13之间,且与握持 装置2以及前轮13形成连结状态,包含固设在连杆23的摇臂31,摇臂31向斜前上方延伸 且穿设于外壳14的所述的对限位销144、145之间,其末端设一轴杆311供动力链轮312套 设,所述的轴杆311两端穿设于外壳14的弧形导槽143中,且外壳14中的拉簧147另一端 是套设在轴杆311上;以及以同一转轴32枢设于前叉杆122的单向飞轮33以及负荷卷簧 34,且所述的单向飞轮33与动力链轮312之间设一转轴链轮313,所述的转轴链轮313枢设 于外壳14内壁面,所述的单向飞轮33设有驱动链轮331以及传动链轮332,所述的驱动链 轮331以第一链条35向上穿过前叉12的竖管121再绕经转轴链轮313后与动力链轮312 连结,所述的负荷卷簧34是嵌设在驱动链轮331内,其内端固设在转轴32而外端固设在驱 动链轮331内壁面,而所述的第一链条35的顶端固设在外壳14内壁面,末端则与驱动链轮 331结合;以及固设在前轮13轮轴131的同步链轮36,所述的同步链轮36以环状第二链条 37与单向飞轮33的传动链轮332连结。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操作方式如图9、图10所示,由于其作动过成与第一实施例 相同,故在此不予赘述。再请参阅图11至图13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主要包含一车体1、一握持装置2 以及一前轮驱动装置4,其中车体1,所述的车体1前端设一立管11,所述的立管11插设一前叉12以供前轮13 架设,所述的前叉12包含一竖管121以及一对前叉臂123,所述的竖管121顶端固设一外 壳14,所述的外壳14具一对平行设置的侧壁142,所述的对侧壁142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 的弧形导槽143,且所述的对侧壁142之间固设一对限位销144、145以及一横杆146,所述 的对限位销144、145以及横杆146的两端分别固设在外壳14的侧壁且横杆146上套设一 拉簧147 ;前叉臂123顶端具一固定座124,固定座124顶面设一对位于竖管121前方的枢 接片125 ;又,所述的车体1后端则设有座垫15、脚踏驱动装置16以及后轮17 ;握持装置2,所述的握持装置2具有一对握柄21以及向下延伸一穿过外壳的力杆 24,力杆24底端固设一横向连杆241,且所述的连杆241枢设于枢接片125之间,所述的力 杆24朝向前叉12的竖管121设有一凸耳242,所述的凸耳242是供固定销243插设定位, 且固定销243两端是插设在外壳14的弧形导槽143中,且外壳14中的拉簧147另一端是 套设在所述的固定销243 ;前轮驱动装置4,所述的前轮驱动装置4包含有固设在连杆241的摇臂41,摇臂41 末端以轴杆411枢设一动力链轮412 ;以及枢设于前叉臂123内侧且位于动力链轮412下 方的转轴链轮413 ;以及固设在前轮13轮轴131的单向飞轮42,所述的单向飞轮42外侧设 有一驱动齿轮421 ;以及以枢接杆431枢设于前叉臂内侧且位于单向飞轮42上方的负荷链 轮43,所述的负荷链轮43内部设一负荷卷簧432,负荷卷簧432内端固设在负荷链轮43的枢接杆431而外端固设在负荷链轮43内壁面;以及一端固设在动力链轮412上方的前叉臂 123内壁面的链条44,所述的链条44向下绕经转轴链轮413以及单向飞轮42的驱动链轮 421,且末端是与负荷链轮43固设啮合。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操作方式请参阅图14、图15所示;使用时只需操作握持装置 2向前摆动并摆动至力杆24触以及限位销144,如图14所示,如此一来,所述的握持装置2 的连杆241将同步枢转,此时摇臂41末端的轴杆411与动力链轮412则被带动上扬并导致 拉簧147形成拉伸状态,且当摇臂41末端的动力链轮412上扬时,将同步向上拉动链条44, 令链条44末端拉动单向飞轮42的驱动链轮421转动,进而以单向飞轮42带动前轮13轮 轴131转动并带动车体前进,达致以握持装置2驱动前轮13转动的诉求,而在前轮13转动 的同时,所述的链条44将同时带动负荷链轮43同步转动,此时负荷链轮43内部的负荷卷 簧432将呈卷紧状态。再者,当停止推动握持装置2时,力杆24上的拉簧147将会因为外 力消失而复归,如图15所示,此时拉簧147将带动连杆241将回转且令握持装置2向后摆 动,直至力杆24触以及另一限位销145,而摇臂41也将随着连杆241回转以及受拉簧147 的拉力曳引而同步回摆,使链条44随之下降,而负荷卷簧432也将恢复松弛而带动负荷链 轮43同步回转,此时单向飞轮42外侧的驱动链轮421虽也随之回转,惟单向飞轮42将形 成空转状态而不会带动前轮13转动,故前轮13仍保持如图14、图15所示的转动状态且车 体1也将保持前进。最后请参阅图16至图18所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主要包含一车体1、一握持装置 2以及一前轮驱动装置5,其中车体1,所述的车体前端设一立管11,所述的立管11插设一前叉12以供前轮13 架设,所述的前叉12包含一竖管121以及一对前叉臂123,所述的竖管121顶端固设一外 壳14,所述的外壳14具一对平行设置的侧壁142,所述的对侧壁142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 的弧形导槽143,且所述的对侧壁142之间固设一对限位销144、145,所述的对限位销144、 145的两端分别固设在外壳14的侧壁142 ;前叉臂123顶端具一固定座124,固定座124顶 面设一对位于竖管121前方的枢接片125 ;又,所述的车体1后端则设有座垫15、脚踏驱动 装置16以及后轮17 ;握持装置2,所述的握持装置2具有一对握柄21以及向下延伸一穿过外壳14的力 杆24,所述的连杆241固设在力杆24底端且枢设于枢接片125之间;前轮驱动装置5,所述的前轮驱动装置5包含有固设在力杆24的支撑座51,所述 的支撑座51朝向前叉12的竖管121且以轴杆511枢设一动力链轮512,所述的轴杆511两 端插设在外壳14的弧形导槽143中且轴杆511套设一拉簧513,动力链轮512下方设有枢 设于外壳14内壁面的转轴链轮514;以及以同一转轴52枢设于前叉臂123内侧的单向飞轮 53与负荷卷簧54,所述的单向飞轮53设有驱动链轮531以及传动链轮532,所述的驱动链 轮531以第一链条55向上穿过前叉12的竖管121并绕经转轴链轮514后与动力链轮512 连结,所述的负荷卷簧54是嵌设在驱动链轮531内,其内端固设在转轴52而外端固设在驱 动链轮531内壁面,而所述的第一链条55顶端以固定杆551固设在外壳14内壁面,末端则 与驱动链轮531结合,且轴杆511上的拉簧513另一端是套设在固定杆551上;以及固设在 前轮13轮轴131的同步链轮56,所述的同步链轮56以环状第二链条57与单向飞轮53的 传动链轮532连结。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操作方式请参阅图19、图20所示;使用时只需操作握持装置 2向前摆动并摆动至力杆24触以及限位销144,如图19所示,如此一来,所述的握持装置2 的连杆241将同步枢转,而前轮驱动装置5的支撑座51以及动力链轮512将被带动向前摆 动并导致拉簧513形成拉伸状态,此时第一链条55将被同步拉动,令第一链条55末端拉动 单向飞轮53的驱动链轮531转动,此时驱动链轮531内部的负荷卷簧54也呈卷紧状态,而 当驱动链轮531转动时,将带动单向飞轮53的传动链轮532以及第二链条57同步转动,令 第二链条57带动同步链轮56,继而驱动前轮13转动并带动车体前进,达致以握持装置2驱 动前轮13转动的诉求。再者,当停止推动握持装置2时,前轮驱动装置5的拉簧513以及 负荷卷簧54将会因为外力消失而复归,如图20所示,此时拉簧513将带动连杆241将回转 且令握持装置2向后摆动,直至力杆24触以及另一限位销145,而当动力链轮512受拉簧 513的拉力曳引而同步回摆时,将使第一链条55随之下降,而负荷卷簧54也将恢复松弛而 带动驱动链轮531同步回转,此时驱动链轮531将形成空转状态而不会带动传动链轮532, 故传动链轮532、第二链条57以及同步链轮56仍保持如图19、图20所示的转动状态,则前 轮13将继续转动且车体1将保持前进。。以上说明可知,本发明是利用推动握持装置产生来回摆动的操作模式达致驱动车 体前进的诉求,且由于本发明是直接驱动前轮转动,因此在脚踏车上同时存在有传统脚踏 驱动装置与本发明的前轮驱动装置,因此,脚踏车骑士将有「单独以手驱动」或「单独以脚 驱动」或「手脚并用同步驱动」三种驱动模式可供选择,不仅增加脚踏车的驱动模式,更可凭 借手动方式增加全身运动量,进而促进身体健康,且在骑乘过程中,也会因为前、后轮都具 有动力而可提升行车速度。此外,本发明不仅可完整运用于一般脚踏车结构,更可将本发明的局部构造单独 运用于脚踏车以及室内脚踏车。请参阅图2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握持装置2可单 独架设在脚踏车的前叉竖管上方,凭借之,在传统的脚踏驱动模式以及过程中,脚踏车骑士 可同时进行前后摆动握持装置的动作,同样具有可增加双手以及全身活动量的作用来及功 效。另请参阅图22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握持装置2也可单独架设在室内脚踏车的 前方支架上,凭借之,在踩动室内脚踏车的同时,使用者可同时进行前后摆动握持装置的动 作,同样具有可增加双手以及全身活动量的作用来及功效,且由于所述的握持装置设有拉 簧25 (如图23所示),故可拉动握持装置快速复位,使操作更为省力以及方便。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 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 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全体能车,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车体,所述的车体前端设一立管,所述的立管插设一前叉以供前轮架设,车体后端则设有座垫、脚踏驱动装置以及后轮;一握持装置,所述的握持装置具有一对握柄,握持装置底端以一横向连杆与前叉形成枢设状态,令握持装置可以连杆为转轴前后摆动,所述的握持装置并可带动前叉与前轮同步左右转动;以及一前轮驱动装置,所述的前轮驱动装置介于握持装置与前轮之间,且与握持装置以及前轮形成连结状态;当操作握持装置向前摆动时,即可通过前轮驱动装置带动前轮转动,继而驱动车体前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体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包含一竖管以及一对前 叉杆,竖管顶端固设一外壳,外壳上成型一横向套筒;所述的握持装置具有一对向下延伸 的力杆,所述的力杆末端分别设一轴套,所述的对轴套设置在套筒两侧,而连杆穿设于套筒 中,并与轴套结合而可一体连动;所述的前轮驱动装置包含固设在连杆的摇臂,摇臂末端设 一轴杆供动力链轮套设;以及以同一转轴枢设于前叉杆的单向飞轮以及负荷卷簧,所述的 单向飞轮设有驱动链轮以及传动链轮,所述的驱动链轮以第一链条与动力链轮连结,所述 的负荷卷簧是嵌设在驱动链轮内,其内端固设在转轴而外端固设在驱动链轮内壁面,而所 述的第一链条顶端固设在外壳内壁面,末端则与驱动链轮结合;以及固设在前轮轮轴的同 步链轮,所述的同步链轮以环状第二链条与单向飞轮的传动链轮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体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链轮与单向飞轮之间设 有一转轴链轮,所述的转轴链轮枢设于外壳内壁面,且第一链条绕经转轴链轮后再与驱动 链轮连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体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至少套设一涡型卷簧,所 述的涡型卷簧内端固设在连杆而外端固设在套筒内壁面,以辅助握持装置快速复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体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具一对平行设置的侧壁, 所述的对侧壁分别开设一道弧形导槽,所述的弧形导槽是供摇臂末端的轴杆穿设,以限制 摇臂的摆动行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体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具一对平行设置的侧壁, 所述的对侧壁之间固设一对限位销,所述的对限位销分别位于摇臂前后两侧,以限制摇臂 的摆动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体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具一对平行设置的侧壁, 且所述的外壳内部设有横杆以及拉簧,所述的横杆两端固设在外壳的侧壁,而拉簧两端则 分别套设在动力链轮的轴杆与横杆,以拉动摇臂快速复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体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包含一竖管以及一对前 叉臂,其中,竖管顶端固设一外壳,前叉臂顶端具一固定座,固定座顶面设一对位于竖管前 方的枢接片;所述的握持装置向下延伸一穿过外壳的力杆,所述的连杆固设在力杆底端且 枢设于枢接片之间;所述的前轮驱动装置包含有固设在连杆的摇臂,摇臂末端以轴杆枢设 一动力链轮;以及枢设于前叉臂内侧且位于动力链轮下方的转轴链轮;以及固设在前轮轮 轴的单向飞轮,所述的单向飞轮设有一驱动齿轮;以及枢设于前叉臂内侧且位于单向飞轮 上方的负荷链轮,所述的负荷链轮内部设一负荷卷簧,负荷卷簧内端固设在负荷链轮的枢 接杆而外端固设在负荷链轮内壁面;以及一端固设在动力链轮上方的前叉臂内壁面的链 条,所述的链条向下绕经转轴链轮以及单向飞轮的驱动链轮,且末端是与负荷链轮固设啮口 O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体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具一对平行设置的侧壁, 所述的对侧壁之间固设一对限位销,所述的对限位销分别位于摇臂前后两侧,以限制摇臂 的摆动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体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具一对平行设置的侧 壁,且所述的外壳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弧形导槽,且外壳内部设有横杆以及拉簧, 所述的横杆两端固设在外壳的侧壁,另在所述的力杆设有朝向前叉的竖管且供固定销插设 的凸耳,而拉簧两端则分别套设在横杆与固定销,所述的固定销两端插设在弧形导槽中,以 拉动摇臂快速复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体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包含一竖管以及一对前 叉臂,其中,竖管顶端固设一外壳,前叉臂顶端具一固定座,固定座顶面设一对位于竖管前 方的枢接片;所述的握持装置向下延伸一穿过外壳的力杆,所述的连杆固设在力杆底端且 枢设于枢接片之间;所述的前轮驱动装置包含有固设在力杆的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朝向 前叉的竖管且以轴杆枢设一动力链轮,动力链轮下方设有枢设于外壳内壁面的转轴链轮; 以及以同一转轴枢设于前叉臂内侧的单向飞轮与负荷卷簧,所述的单向飞轮设有驱动链轮 以及传动链轮,所述的驱动链轮以第一链条绕经转轴链轮后与动力链轮连结,所述的负荷 卷簧是嵌设在驱动链轮内,其内端固设在转轴而外端固设在驱动链轮内壁面,而所述的第 一链条顶端以固定杆固设在外壳内壁面,末端则与驱动链轮结合;以及固设在前轮轮轴的 同步链轮,所述的同步链轮以环状第二链条与单向飞轮的传动链轮连结。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的全体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具一对平行设 置的侧壁,所述的对侧壁之间固设一对限位销,所述的对限位销分别位于摇臂前后两侧,以 限制摇臂的摆动角度。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的全体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具一对平行设 置的侧壁,所述的对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弧形导槽,且且所述的外壳内部设有拉簧, 拉簧两端分别套设在动力链轮的轴杆以及第一链条顶端的固定杆,所述的轴杆两端插设在 弧形导槽中,以拉动摇臂快速复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全体能车,包含一车体,所述的车体前端设一立管,所述的立管插设一前叉以供前轮架设,车体后端则设有座垫、脚踏驱动装置以及后轮;一握持装置,所述的握持装置底端以一连杆与前叉形成枢设,令握持装置可以连杆为转轴进行前后摆动,所述的握持装置并可带动前叉与前轮同步左右转动;以及一前轮驱动装置,所述的前轮驱动装置介于握持装置与前轮之间且三者形成连结状态;凭借之,当握持装置被操作向前摆动时,即可通过前轮驱动装置带动前轮转动并驱动车体前进,以具有手脚并用驱动或单独以手或脚驱动等多种驱动状态,以及提升全身运动量的优点以及功效。
文档编号B62K3/02GK101941488SQ200910158508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日
发明者黄文弘 申请人:连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