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离地间隙三轮拖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3264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离地间隙三轮拖拉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大离地间隙三轮拖拉机 技术领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离地间隙三轮拖拉机,属于拖拉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四轮拖拉机技术在国际国内都已十分成熟。即使是大离地间隙四轮拖拉机在农业 上的应用也比较常见。但一些特殊的田间作业要求使得四轮拖拉无法作业,必须用三轮拖 拉机作业,但常规的三轮拖拉机由于离地间隙小,工作挡位少,传动强度不高,使得三轮拖 拉机能够不能满足各种田间作业的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纵轻便,传动强度高和离地间隙大的大 离地间隙三轮拖拉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可靠,操纵灵活轻便,连接强度和 刚度大的大离地间隙三轮拖拉机。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离地间隙三轮拖拉机,包括发 动机和离合器、变速箱、后桥、制动总成以及前导向轮和后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托 架安装在发动机上,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经离合器与具有主副变速机构的变速箱的输入轴 连接,用于提供工作挡位的变速箱与后桥连接,后桥包括安装在两驱动轴上的螺旋锥齿轮 副差速器、差速锁及行星齿轮轮边减速器,且后桥上还安装有斜齿轮双速传动的动力输出 机构,轴距可调节的两后驱动轮安装在行星齿轮轮边减速器上,转向总成的转向机构分别 与前导向轮和前托架连接,转向机构的转向油缸与全液压转向器连接;制动总成的行车制 动器安装在两驱动轮上,中央驻车制动器安装在中央传动小齿轮轴上,后桥的后部安装有 用于连接机具的悬挂机构和牵引机构以及提升机具的液压提升机构。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进一步的目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平面轴承 和转向油缸,所述的平面轴承包括轴承座、位于轴承座上部的驱动盘和下部的从动盘以及 安装在驱动盘、轴承座和从动盘之间的滚珠,驱动盘和从动盘通过紧固件连接,从动盘与U 形叉连接,U形叉底部安装有前导向轮,轴承座与前托架连接,两个转向油缸沿拖拉机纵向 中心两侧对称布置,转向油缸的两端分别通过球形关节轴承安装在两锥形销轴上,且两锥 形销轴分别安装在前托架和驱动盘上,两转向油缸的上油腔和下油腔通过液压油管串接, 且液压油管与液压转向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采用主副变速的变速箱,能实现多个前进挡和多个倒退挡, 提供更多个工作挡位,满足拖拉机各种田间作业的行驶速度要求。本实用新型后桥采用螺 旋锥齿轮副差速器、差速锁及行星齿轮轮边减速器结构,具有结构紧凑,传递扭矩大,传动 平稳等特点,在确保传动强度的同时,也提供了可靠的行驶及转向性能,而行星齿轮轮边减 速器构成的末端传动结构具有传动强度高,结构紧凑,并能加大拖拉机离地间隙,通过斜齿 轮双速传动动力输出机构,实现大传递扭矩,且传动平稳。本实用新型采用轮距可调的双后驱动轮,单前导向轮的正三轮车辆结构,通过全液压转向器,转向时灵活轻便。本实用新型 的制动系统采用行车制动器及中央驻车制动器结构,操纵轻便,反应速度快,制动力矩大, 性能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在后桥的后部安装有用于连接机具的悬挂机构和提升机具的液 压提升机构,能够满足各类农机具的挂接要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由驱动盘、轴承座、从动盘以及滚珠构成平面轴承以及转向油缸 作为前导向轮的转向机构,能提供转向机构足够的连接强度和刚度,确保三轮拖拉机行驶 时安全可靠,由于平面轴承作为转向机构,转向灵活轻便,使转向机构的轴向尺寸縮至量 小,为拖拉机整机布置提供了最大的空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前导向轮,2-U形叉,3-前托架,4-发动机,5-制动总成,6-离合器,7_转 向总成,71-球形关节轴承,72-锥形销轴,73-转向油缸,74-轴承座,75-驱动盘,76-从动 盘,77-滚珠,78-密封圈,79-防尘罩,8-全封闭地板,9-变速箱,10-驾驶室,11-液压提升 器,12-后桥,13-驱动轴,14-动力输出机构,15-牵引机构,16-悬挂机构,17-后驱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大离地间隙三轮拖拉机,包括发动机4和离合器6、变速 箱9、后桥12、制动总成5以及前导向轮1和后驱动轮17,前托架3安装在发动机4上,发 动机4的动力输出轴经离合器6与具有主副变速机构的变速箱9的输入轴连接,该离合器 6为独立操纵的双作用离合器,具有传递扭矩大,散热迅速,安全可靠和操纵轻便的特点,本 实用新型的变速箱9为组成式4X (3+1)变速箱,配以同步器和啮合套换挡或爬行挡机构, 且该主副变速机构具有主副变速换挡连锁,使得组成式变速箱操纵轻便灵活,能提供多个 前进挡和倒挡,使三轮拖拉机能满足各种田间作业的行驶速度要求。见图l所示,变速箱9 与后桥12连接,后桥12包括安装在两驱动轴13上的螺旋锥齿轮副差速器、差速锁及行星 齿轮轮边减速器,且后桥12上还安装有斜齿轮双速传动动力输出机构14,轴距可调节的两 后驱动轮17安装在行星齿轮轮边减速器上,转向总成7的转向机构分别与前导向轮1和前 托架3连接,转向机构上的转向油缸73与液压转向器连接相通。制动总成5的行车制动器 安装在两后驱动轮17上,中央驻车制动器安装在中央传动小齿轮轴上,行车制动器采用静 液压湿式盘式制动器,驻车制动器采用多片湿式碟式中央制动器,通过双路制动,使三轮拖 拉机操纵轻便,反应速度快,制动力矩大,安全可靠。见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后桥12的 后部安装有用于连接机具的悬挂机构16和牵引机构15以及提升机具的液压提升器ll,本 实用新型的悬挂机构16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三点悬挂结构,能够满足各类农机具的挂接 要求,牵引机构15采用固定牵引机构,液压提升器11采用开式、半分置或分置式结构,具有 提升能力大,提升速度快,控制灵敏度高的操控可靠轻便特点, 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机构包括平面轴承和转向油缸73,平面轴承包括 轴承座74、位于轴承座74上部的驱动盘75和下部的从动盘76以及安装在驱动盘75、轴承
4座74和从动盘76之间的滚珠77,驱动盘75和从动盘76通过紧固件连接,从动盘76与U 形叉2连接,U形叉2底部安装有前导向轮1 ,轴承座74与前托架3连接,两个转向油缸73 沿拖拉机纵向中心两侧对称布置,两转向油缸73的两端分别通过球形关节轴承71安装在 两锥形销轴72上,且两锥形销轴72分别安装在前托架3和驱动盘75上,两转向油缸73的 上油腔和下油腔通过液压油管串接,且液压油管与液压转向器连接相通,通过液压转向器 控制转向油缸73动作。本实用新型驱动盘75与轴承座74之间和从动盘76与轴承座74 之间均安装有密封圈78,且两防尘罩79安装在轴承座74两端与驱动盘75和从动盘76上, 通过密封圈78和防尘罩79有效地防止灰尘。 见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变速箱9和后桥12的上部安装有整体式全封闭地板8, 使拖拉机整机为无机架式结构,配以流线型发动机罩和挡泥板、可供选装的安全架或驾驶 室10,使得整个三轮拖拉机具有结构紧凑,造型美观,功能齐备,性能可靠,操控安全,维护 方便等特点。可用于各种特殊的田间作业及林业作业。
权利要求一种大离地间隙三轮拖拉机,包括发动机和离合器、变速箱、后桥、制动总成以及前导向轮和后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托架安装在发动机上,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经离合器与具有主副变速机构的变速箱的输入轴连接,用于提供工作挡位的变速箱与后桥连接,后桥包括安装在两驱动轴上的螺旋锥齿轮副差速器、差速锁及行星齿轮轮边减速器,且后桥上还安装有斜齿轮双速传动的动力输出机构,轴距可调节的两后驱动轮安装在行星齿轮轮边减速器上,转向总成的转向机构分别与前导向轮和前托架连接,转向机构的转向油缸与全液压转向器连接相通;制动总成的行车制动器安装在两驱动轮上,中央驻车制动器安装在中央传动小齿轮轴上,后桥的后部安装有用于连接机具的悬挂机构和牵引机构以及提升机具的液压提升机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离地间隙三轮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平面轴承和转向油缸,所述的平面轴承包括轴承座、位于轴承座上部的驱动盘和下部的从动盘以及安装在驱动盘、轴承座和从动盘之间的滚珠,驱动盘和从动盘通过紧固件连接,从动盘与U形叉连接,U形叉底部安装有前导向轮,轴承座与前托架连接,两个转向油缸沿拖拉机纵向中心两侧对称布置,转向油缸的两端分别通过球形关节轴承安装在两锥形销轴上,且两锥形销轴分别安装在前托架和驱动盘上,两转向油缸的上油腔和下油腔通过液压油管串接,且转向油缸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转向器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离地间隙三轮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盘与轴承座之间以及从动盘与轴承座之间均安装有密封圈,且两防尘盖分别安装在轴承座与驱动盘和轴承座与从动盘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离地间隙三轮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速箱和后桥上部安装有整体式全封闭地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离地间隙三轮拖拉机,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经离合器与具有主副变速的变速箱的输入轴连接,用于提供工作挡位的变速箱与后桥连接,后桥包括安装在两驱动轴上的螺旋锥齿轮副差速器、差速锁及行星齿轮轮边减速器,后桥上还安装有斜齿轮双速传动动力输出机构,轴距可调节的两后驱动轮安装在行星齿轮轮边减速器上,转向总成的转向机构分别与前导向轮和前托架连接,转向机构的转向油缸与液压转向器连接相通;制动总成的行车制动器安装在两驱动轮上,中央驻车制动器安装在中央传动小齿轮轴上,后桥的后部安装有用于连接机具的悬挂机构和提升机具的液压提升机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操纵轻便,传动强度高和离地间隙大的特点。
文档编号B62D49/00GK201506401SQ200920236358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8日
发明者朱达云, 熊吉林, 董作华, 钱展科, 钱忠祥 申请人: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