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摆式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206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摇摆式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摇摆式童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童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摇摆式童车。背景技术
推行传统童车时,其座位呈平移式行走,它讲究移动的平稳性。众所周知,婴幼儿 都有好动性,他们会对传统的童车感觉平淡无奇,久之便会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基于上述 状况,本申请人开发了多种能够增强承坐乐趣的动感童车,且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专 利并被受理,如2009年7月4日,本申请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一种后单轮驱动的摇 摆式童车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其申请号是200920124163. 5。之后,本申请人又对上述后单 轮驱动的摇摆式童车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进一步地研究,发现其还有待改进之处1、当承载 体不需作运动时,承载体会前后晃动,此状态下,婴幼儿承坐不舒适。2、承载体在作运动时, 其弹力无法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摇摆式童车,该童车的承载体作运动时弹力可调,而承载 体不需运动时,被锁定,从而不会晃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摇摆式童车,包括承载体、 推把、车底架、两后轮及转向前轮,两后轮设于车底架的后部,转向前轮设于车底架的前部, 两后轮设于驱动轴的两端,第一后轮与驱动轴紧固配合,第二后轮是差速轮,差速轮与驱动 轴转动配合,便于灵活转向;车底架后部转动式地安装一偏心轴;所述的驱动轴通过齿轮 带动偏心轴转动,与驱动轴相连的齿轮为主动齿轮,与偏心轴相连的齿轮为被动齿轮,被动 齿轮的直径大于主动齿轮,主动齿轮通过惰齿轮与被动齿轮啮合;承载体后底部两侧各开 设摇晃孔,两侧的摇晃孔各与偏心轴两端的偏心处转动配合,偏心轴的转动带动承载体运 动;为配合承载体的运动,车底架前部上方与承载体前部下方设摇摆机构;所述的承载体 后下方设有锁定机构,当承载体不需运动时,其被锁定机构锁定,不会晃动。所述的摇摆式童车,锁定机构包括锁定钩、扳手,锁定钩与扳手成一体状,并转动 式地套于驱动轴;承载体后下部开有一个锁定孔,该锁定孔与锁定钩相适配。所述的摇摆式童车,承载体与车底架间设有可调节弹力的弹簧装置。通过调节弹 簧装置的弹力来调整承载体的起伏弹性,以适应各个不同体重承坐者的舒适度需求。所述的摇摆式童车,弹簧装置包括上弹簧座、下弹簧座、V形弹簧,上弹簧座安装于 承载体下部,下弹簧座安装于车底架,下弹簧座竖向形成数个不同高度、倾斜的插槽,所述V 形弹簧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上弹簧座、下弹簧座的插槽。所述的摇摆式童车,弹簧装置包括导杆座、导杆套、导杆、螺旋弹簧、调节螺母,导 杆座安装于承载体下部,导杆套安装于车底架,导杆的上端摆动式地安装于导杆座上,导杆 的上部设有螺纹并旋入调节螺母,导杆外套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的上端部顶于调节螺母,螺 旋弹簧的下端部顶于导杆套,导杆的下端插入导杆套内。[0009]所述的摇摆式童车,偏心轴两端为曲拐,两曲拐各转动配合于承载体两侧的摇晃 孔。所述的摇摆式童车,主动齿轮和惰齿轮外套齿轮架,扳动齿轮架或移动齿轮架,使 惰齿轮与被动齿轮相啮合或脱离。本实用新型摇摆式童车的承载体具有两种状态,第一种是上下起伏、前后摇摆的 动感圆滑运动,在此状态下,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通过调节弹簧装置的弹力来调整承载 体的起伏弹性,以适应各个不同体重承坐者的舒适度需求;第二种为承载体平移式行走,此 时,可以通过锁定机构将承载体锁定,使其无法晃动,婴幼儿承坐舒适。

图1为本实用新型摇摆式童车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拆去承载体时的俯视结构图。图3为实施例一齿轮脱离啮合状态的局部结构图。图4为实施例一齿轮脱离啮合状态的另一个局部结构图。图5为实施例一齿轮啮合状态的局部结构图。图6为实施例一齿轮啮合状态的另一个局部结构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摇摆式童车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二拆去承载体时的俯视结构图。图示中1、转向前轮,2、承载体,3、推把,4、车底架,5、主动齿轮,6、惰齿轮,7、被动 齿轮,8、驱动轴,9、加强杆,10、曲拐,11、摇晃孔,12、螺旋弹簧,13、驱动轮,14、曲拐轴,15、 齿轮架,16、主轴套,17、曲拐轴轴座,18、上凸耳,19、销轴,20、摇杆,21、销轴,22、摇摆孔, 29、导杆座,30、导杆套,31、导杆,32、上弹簧座,33、V形弹簧,34、下弹簧座,37、差速轮,45、 螺旋弹簧,46、锁定钩,47、扳手,48、锁定孔,49、调节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摇摆式童车包括转向前轮1、承载体2、推把3、驱动轮 13、差速轮37。推把3与车底架4固定连接,车底架4后部还通过加强杆19连接推把3。承载体2的前下部设上凸耳18,上凸耳18与摇杆20的上端转动相连;车底架4的 前部开有摇摆孔22,摇杆20的下端通过销轴19转动配合于摇摆孔22。差速轮37与驱动轴8转动配合,驱动轮13与驱动轴8紧固配合,驱动轮13带动 驱动轴8作同步转动。承载体2的后底部开有摇晃孔11。驱动轴8的中部设主动齿轮5,两者间通过长 键配合。车底架4的后半部设一曲拐轴14,曲拐轴14的两端转动式地配合曲拐轴座17上, 曲拐轴座17与车底架4固定相连。曲拐轴14与曲拐10紧固配合,曲拐10与摇晃孔11通 过销轴21转动配合。本实施例的偏心轴选用曲拐轴。曲拐轴14的中部设被动齿轮7,被 动齿轮7的外径大于主动齿轮5的外径,被动齿轮7与主动齿轮5通过惰齿轮6啮合。主 动齿轮5和惰齿轮6外套齿轮架15,惰齿轮6与齿轮架15间通过销轴转动配合。同时,驱 动轴8横穿齿轮架15,且齿轮架15可沿驱动轴8转动,并可以沿驱动轴8的轴向移动。需转换承载体2的运动状态时,扳动齿轮架15或移动齿轮架15,都可使惰齿轮6与被动齿轮 7相啮合或脱离。如图3-4所示为惰齿轮6与被动齿轮7脱离时的状态。如图5-6所示为 惰齿轮6与被动齿轮7啮合时的状态。沿驱动轴8轴向移动齿轮架15或扳动齿轮架15,都 可使主动齿轮5和惰齿轮6与被动齿轮7相脱离,此时,推行童车,承载体2不作运动。承载体2下部还安装有上弹簧座32,与此相对应,车底架4安装下弹簧座34,上弹 簧座32形成一个插槽,下弹簧座34竖向形成3-5个(本例为4个)不同高度、倾斜的插槽。 V形弹簧33的上端转动式地插于上弹簧座32的插槽、下端转动式地插入下弹簧座34的插 槽,并且V形弹簧33的两端部都呈弯钩状,分别钩住上下弹簧座的另一侧,以防止其横向脱 出。V形弹簧33对承载体2起缓冲及回复作用,使承载体2的运动更加平稳。并且,由于下 弹簧座34设有多个插槽,因此,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将V形弹簧33的下端插于某个合 适的插槽,以调整其弹力。车底架4与驱动轴8通过主轴套16相连,驱动轴8与主轴套16间可相对转动。锁定钩46与扳手47 —体成型,两者的交叉部转动式地套于驱动轴8。锁定钩46 的端部呈钩状,而扳手47伸向童车后方。于承载体2的后下部开有一个锁定孔48,该锁定 孔48与锁定钩47的钩状端部相适配。通过转动扳手47,可以将锁定钩46的钩状端部插入 或脱离承载体2的锁定孔48。在承载体2不作运动的状态下,摇动扳手47,将锁定钩46的 钩状端部插入承载体2的锁定孔48,从而锁定了承载体2,承载体2便无法摇晃。通过摇动扳手47,使锁定钩46的钩状端部脱离承载体2的锁定孔48,在此状态 下,推行童车,驱动轮13带动驱动轴8同步转动,驱动轴8又使主动齿轮5转动,主动齿轮5 通过惰齿轮6使被动齿轮7转动,使曲拐轴14和曲拐10同步转动,曲拐10通过摇晃孔11 使承载体2作起伏运动。再结合童车前部摇摆机构的作用,最后承载体2作上下起伏、前后 摇摆有规律的运动。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可调节弹力的弹簧装置。如图7、 8所示,承载体2下部安装导杆座29,相对应地,车底架4上安装导杆套30,导杆套30的中 部形成插孔。导杆31的上端前后摆动式地安装于导杆座29上,导杆31外套螺旋弹簧12, 导杆31的下端活动式地插入导杆套30内。导杆31的上部设有螺纹并旋入调节螺母49,螺 旋弹簧12的上端部顶于调节螺母49,螺旋弹簧12的下端部顶于导杆套30上平面。螺旋弹 簧12对承载体2起缓冲及回复作用,使承载体2的运动更加平稳。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上述优选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 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变型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
权利要求摇摆式童车,包括承载体、推把、车底架、两后轮及转向前轮,两后轮设于车底架的后部,转向前轮设于车底架的前部,其特征是两后轮设于驱动轴的两端,第一后轮与驱动轴紧固配合,第二后轮是差速轮,差速轮与驱动轴转动配合;车底架后部转动式地安装一偏心轴;所述的驱动轴通过齿轮带动偏心轴转动,与驱动轴相连的齿轮为主动齿轮,与偏心轴相连的齿轮为被动齿轮,被动齿轮的直径大于主动齿轮,主动齿轮通过惰齿轮与被动齿轮啮合;承载体后底部两侧各开设摇晃孔,两侧的摇晃孔各与偏心轴两端的偏心处转动配合;车底架前部上方与承载体前部下方设摇摆机构;所述的承载体后下方设有锁定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摆式童车,其特征是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锁定钩、扳手,锁 定钩与扳手成一体状,并转动式地套于驱动轴;承载体后下部开有一个锁定孔,该锁定孔与 锁定钩相适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摇摆式童车,其特征是所述承载体与车底架间设有可调 节弹力的弹簧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摇摆式童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弹簧装置包括上弹簧座、下弹簧 座、V形弹簧,上弹簧座安装于承载体下部,下弹簧座安装于车底架,下弹簧座竖向形成数个 不同高度、倾斜的插槽,所述V形弹簧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上弹簧座、下弹簧座的插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摇摆式童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弹簧装置包括导杆座、导杆套、 导杆、螺旋弹簧、调节螺母,导杆座安装于承载体下部,导杆套安装于车底架,导杆的上端摆 动式地安装于导杆座上,导杆的上部设有螺纹并旋入调节螺母,导杆外套螺旋弹簧,螺旋弹 簧的上端部顶于调节螺母,螺旋弹簧的下端部顶于导杆套,导杆的下端插入导杆套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摆式童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偏心轴两端为曲拐,两曲拐各转 动配合于承载体两侧的摇晃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摆式童车,其特征是所述的主动齿轮和惰齿轮外套齿轮架, 扳动齿轮架或移动齿轮架,使惰齿轮与被动齿轮相啮合或脱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童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摇摆式童车,包括承载体、推把、车底架、两后轮设于驱动轴的两端,第一后轮与驱动轴紧固配合,第二后轮是差速轮,差速轮与驱动轴转动配合;车底架后部转动式地安装一偏心轴;驱动轴通过齿轮带动偏心轴转动,与驱动轴相连的齿轮为主动齿轮,与偏心轴相连的齿轮为被动齿轮,被动齿轮的直径大于主动齿轮,主动齿轮通过惰齿轮与被动齿轮啮合;承载体后底部两侧各开设摇晃孔,两侧的摇晃孔各与偏心轴两端的偏心处转动配合;车底架前部上方与承载体前部下方设摇摆机构;承载体后下方设有锁定机构。该童车的承载体作运动时弹力可调,而承载体不需运动时,被锁定,从而不会晃动。
文档编号B62K9/00GK201613979SQ201020049920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4日
发明者吴茂盛 申请人:吴茂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