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柄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9095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柄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柄套(handle cover),尤其涉及覆盖杆状的手柄两端的把手的袋状手柄套。
背景技术
作为手柄套,以往公开了如下这样的自行车用手柄套该手柄套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插入手柄把手和操作杆等的把手等部件的插入部、以及插入手的手插入部,主体部由上表面部、下表面部、在外侧连接这些上表面部与下表面部的外周侧面部、以及在内侧连接上表面部与下表面部的内周侧面部构成(例如专利文献1)。根据该专利文献1,上述自行车用手柄套通过在外周侧面部的内部设置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制薄板,由此,即使有风的压力作用于套主体部,也能够保持主体部的外形形状。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案登录第3125440号公报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的自行车用手柄套而言,套主体部的外侧端部是下垂的,从而套主体部的上表面始终与驾驶员的手接触,因此,存在操作性变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套主体部的外侧端部的下垂而提高操作性的手柄套。本发明第1方面的发明是一种手柄套,其具有套主体,该套主体覆盖对前轮进行操作的手柄的把手,该手柄套的特征在于,该手柄套具有卡定部,该卡定部将所述套主体的外侧端部卡定到所述把手的端部上。本发明第2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套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形状保持部。本发明第3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形状保持部具有与保持后视镜的支柱卡合的卡合部,所述支柱设置在所述手柄上。本发明第4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套主体具有供所述把手插入的把手插入部;以及供驾驶员的手进出的操作用开口部,所述把手插入部与所述操作用开口部被开闭自如的开闭部连通。本发明第5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套主体具有使外表面开闭的第2开闭部。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面,通过将卡定部卡定到把手的端部,由此,下表面部吊挂在手柄的端部上,能够防止下表面部的下垂,因此能够提高操作性。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面,设置有形状保持部,因此能够防止上表面部的变形而防止上表面部的下垂。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面,通过使卡合部与安装部卡合,由此将形状保持部保持在预定高度,因此能够将上表面部保持在把手上方的与把手相离的预定高度处从而防止了上表面的下垂。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面,仅通过使开闭部开闭即可针对手柄进行套主体的拆装,因此与通过系绳来进行固定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拆装。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面,成为仅在前表面中、上表面部与下表面部被外侧部连接的状态,由此能够使操作用开口部敞开得大,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将套主体安装到手柄上。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套主体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A)是从前方观察的图, (B)是从后方观察的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套主体的使用状态的图。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套主体的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沿着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套主体的结构的图3中的IV - IV线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套主体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标号说明1 手柄套;3 手柄;4L、4R:套主体;5 把手插入部;7 操作用开口部;14 后视镜;16 支柱;18 卡合部;22 第1开闭部(开闭部);24 第2开闭部;26 把手;28 卡定部;36 形状保持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整体结构)图1所示的手柄套1以覆盖鞍乘型车辆2的手柄3的把手(在本图中未图示)的方式安装在手柄3上,具有左右一对袋状的套主体4L、4R。套主体4L、4R由合成皮革、例如带衬布的PVC (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皮革等柔软材料构成,形成有把手插入部5 和操作用开口部7。在左右结构上,套主体4L与4R没有特别不同,因此仅对配置于左侧的套主体4L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套主体4L具有覆盖把手的上表面的上表面部6、覆盖把手的下表面的下表面部8、覆盖把手的内侧面的内侧部10、和覆盖把手的前表面和外侧面的外侧部12,这些部分分别在外缘处通过缝合而彼此连接,成为一体。所述把手插入部5形成在内侧部10与外侧部12之间,即形成在内侧面的前方端部处。操作用开口部7形成于把手的后侧。在上表面部6中,形成有供支柱16贯穿地插入的贯通孔18,该支柱16将后视镜14 连接到手柄3上。内侧部10构成为能够从外部观察到设置于手柄3上的未图示的开关类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部10由透明部件构成。在把手插入部5处设置有固定部20, 该固定部20卷绕于手柄3上且固定在下表面部8上,将套主体4L固定到手柄3上。内侧部10设置有作为使内侧面开闭的开闭部的第1开闭部22。第1开闭部22设置有扣合件23,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面扣合件。该第1开闭部22设置于内侧部10的末端部分处,且绕至下表面部8而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固定于下表面部8的外表面上。如图2所示,外侧部12设置有使外侧面开闭的第2开闭部24。第2开闭部24设置有扣合件25,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按扣。关于套主体4L,通过打开第1开闭部22和第2开闭部24,从而使内侧面和外侧面敞开而与操作用开口部7连通。由此,套主体4L成为仅在前表面中、上表面部6与下表面部8被外侧部12连接的状态。在套主体4L的内部,设置有将下表面部8卡定在把手26的端部上的卡定部28。 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定部28由舌状体30和该舌状体30上形成的卡定孔32构成。舌状体 30的一端被固定在作为外侧端部的、下表面部8与外侧部12之间的连接部分处。卡定孔32 贯穿地设置于舌状体30的另一端侧,与把手26的端部嵌合。顺便而言,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把手26的外侧端部而言,与该端部之间隔开间隙33而设置有把手端34。此外,卡定孔32 形成为与把手端34同等大小或比其略小。关于卡定部28,通过将把手端34所穿过的卡定孔32卡定到所述间隙33中,由此将该卡定部28卡定在把手26上。如图3、图4所示,上表面部6设置有保持上表面部6的形状的形状保持部36。该形状保持部36由合成树脂制的板状部件构成。此外,形状保持部36设置有卡合部40,该卡合部40与设置于手柄3上的作为安装部的适配螺栓(adapterb0lt)38(图2)卡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形状保持部36架设在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上表面部6由正面部42和在外缘处与该正面部42连接的背面部44这两层构成,在正面部42与背面部44之间夹持地保持形状保持部36。此外,形成于上表面部6上的贯通孔18由正面部42中形成的第1孔46和背面部44中形成的第2孔48构成。第1孔46形成为能够与支柱16嵌合的大小,该支柱16将后视镜14连接到手柄3上。形状保持部36中设置的卡合部40由比适配螺栓38小的孔构成。第2孔48形成为与卡合部40大致相同的大小。外侧部12由上外侧部50和下外侧部52构成。上外侧部50与上表面部6的外缘连接。下外侧部52与下表面部8的外缘连接。该上外侧部50与下外侧部52在套主体4L 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处重叠地配置,且上外侧部50配置于外侧,在该重叠的部分处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进行固定。舌状体30的一端缝合在下外侧部52与下表面部8之间的连接部分处。(作用和效果)接着,对如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手柄套1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首先,说明将手柄套1安装到手柄3上的方法。首先,从手柄3上拆下后视镜14。打开第1开闭部22和第2开闭部24的扣合件23、25,从手柄3的前方以覆盖把手26的方式插上套主体4L(图 2)。接着,将支柱16贯穿地插入贯通孔18而与适配螺栓38旋合,从而将后视镜14固定到手柄3上。接着,将卡定部28卡定到把手26的外侧端。接着,关闭第1开闭部22和第2开闭部24的扣合件23、25。接着,将固定部20缠绕在手柄3上,并使其固定在下表面部8上。这里,对于手柄套1而言,由于卡定部28卡定于把手26的端部,因此,下表面部8 吊挂在手柄3的端部上,防止了下表面部8的下垂。此外,手柄套1在上表面部6中设置有形状保持部36,由此,防止了上表面部6的挠曲等变形。此外,如图5所示,该形状保持部36在卡合部40处与适配螺栓38卡合。手柄套1利用适配螺栓38将形状保持部36保持在预定高度,由此,将上表面部6保持在把手 26上方的与该把手26相离的预定高度处而防止了上表面部6的下垂。这样,手柄套1防止了上表面部6和下表面部8的下垂,由此,在上表面部6与把手26相离的状态下保持套主体4L的形状。这样,当驾驶员从操作用开口部7伸入手时,不需要上提上表面部6,而能够直接握住把手部26并进行开关类部件的操作,因此能够提高操作性。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手柄套1利用透明部件来构成内侧部10,由此,驾驶员能够从外部观察确认开关类部件,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性。手柄套1在使内侧面开闭的第1开闭部22上设置有扣合件23。由此,手柄套1仅通过使扣合件23开闭即可针对手柄3进行套主体4L的拆装,因此,与通过系绳来进行固定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拆装。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手柄套1具有使外侧面开闭的第2开闭部24。由此,通过打开第1开闭部22和第2开闭部24,从而套主体4L成为仅在前表面中、上表面部6与下表面部 8被外侧部12连接的状态。因此,手柄套1能够使操作用开口部7敞开得大,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将套主体4L安装到手柄3上。由于手柄套1构成为支柱16与形成在上表面部6的正面部42中的第1孔46嵌合,因此能够防止雨水从贯通孔18浸入到套主体4L内,从而能够更舒适地进行使用。(变形例)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本发明的主旨范围内适当进行变更。例如,虽然对第1开闭部22的扣合件23是面扣合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扣合件23也可以是按扣或拉链等。同样,虽然对第2开闭部24的扣合件25是按扣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扣合件25 也可以是面扣合件或拉链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在套主体4L上设置将下表面部8卡定到把手26上的卡定部28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不在安装于尤其具有制动器等的杆部的把手26上的右侧的套主体4R上设置卡定部28。此外,虽然对套主体4L、4R由PVC皮革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发泡氯丁橡胶或厚的布材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形状保持部36由板状部件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由合成树脂、金属的线状部件或网状部件等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卡定部28由舌状体30和该舌状体30中形成的卡定孔32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卡定部28的一端固定于下表面部8,另一端具有与把手26的端部卡定的钩。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柄套,其具有套主体,该套主体覆盖对前轮进行操作的手柄的把手,该手柄套的特征在于,该手柄套具有卡定部,该卡定部将所述套主体的外侧端部卡定到所述把手的端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套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形状保持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柄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保持部具有与保持后视镜的支柱卡合的卡合部,所述支柱设置在所述手柄上。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柄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主体具有供所述把手插入的把手插入部;以及供驾驶员的手进出的操作用开口部,所述把手插入部与所述操作用开口部被开闭自如的开闭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柄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主体具有使外表面开闭的第2开闭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柄套,能够防止套主体部的外侧端部下垂而提高操作性。手柄套(1)具有套主体(4L),该套主体(4L)覆盖对前轮进行操作的手柄(3)的把手(26),该手柄套(1)的特征在于,该手柄套(1)具有卡定部(28),该卡定部(28)将所述套主体(4L)的外侧端部卡定到所述把手(26)上。
文档编号B62J23/00GK102398652SQ20111005671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6日
发明者岩田孝二, 楫泰枝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