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安装婴儿承载配件的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9260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安装婴儿承载配件的安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用于安装婴儿承载配件的安装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婴儿车的安装机构,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安装婴儿支撑配件于婴儿车上的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婴儿车可设有安装机构的设计,以便组装或拆卸座椅于婴儿车的车架。就一些习知设计结构,座椅亦可选择以朝向婴儿车的前方或后方装设。然而,现有的安装机构造成车架变笨重、在收合时无法降低体积。一般而言,必须先从安装机构拆卸座椅, 车架才能进行收合。此外,对于消费者来说,前向状态座与后向状态的切换操作较困难。因此,有需要一种用于婴儿车的安装机构,其操作简易且可解决上述缺失。

发明内容本发明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装设婴儿承载配件的安装机构。该安装机构包含有至少一个固接于婴儿车的车架的安装固定座、以及一个固接于婴儿承载配件的连接件。 连接件可插入于安装固定座,以便锁定婴儿承载配件于婴儿车的车架上。连接件可选择以不同状态与安装固定座相锁定,使得婴儿承载配件可朝向车架的后方或前方装设,且装设有婴儿承载配件的车架可以方便收合。婴儿承载配件离如可包含一座椅模组、用于手提式婴儿床或婴儿摇篮的辅助架等等。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装设婴儿承载配件在婴儿车的车架上的安装机构,其中,包括一安装固定座,其设置于该车架;及一连接件,其设置于该婴儿承载配件;其中该连接件可选择以一第一状态及一第二状态其中一个与该安装固定座移离地锁定,从而使该婴儿承载配件分别以不相同的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固定于该车架上。所述的安装机构,其中,该婴儿承载配件为一座椅模组,该座椅模组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当该连接件以该第一状态与该安装固定座相锁定时,该座椅模组的前端朝向该车架的前端;当该连接件以该第二状态与该安装固定座相锁定时,该座椅模组的前端则朝向该车架的后端。所述的安装机构,其中,该安装固定座包含有一壳体,该壳体设有位于相对侧的一第一止挡结构及一第二止挡结构;该连接件包含有一第一抵接部及一第二抵接部,该第一抵接部及该第二抵接部分别位于该连接件的相对两侧;其中,当该连接件以该第一状态与该安装固定座相锁定时,该第一、第二抵接部分别与该第一、第二止挡结构相卡合;当该连接件以该第二状态与该安装固定座相锁定时,该第一、第二抵接部分别与该第二、第一止挡结构相卡合。所述的安装机构,其中,该壳体还包含有一开槽,而该连接件可插入至该开槽内, 以便该连接件与该安装固定座相锁定。所述的安装机构,其中,该第一、第二止挡结构分别设于该开槽的相对两侧。所述的安装机构,其中,该第一、第二抵接结构包含圆形的突起。
所述的安装机构,其中,该第一抵接部包含有一固接于该连接件的肩部。所述的安装机构,其中,该第二抵接部形成于一闩锁,该闩锁与该连接件活动地连接,其中当该连接件完全插入至该开槽后,该第二抵接部可与该第一、第二止挡结构其中一个相卡合。所述的安装机构,其中,该连接件包含有一壳体,而该闩锁则枢接于该壳体内,该闩锁可移动并使得该第二抵接部伸出于该壳体、或往该壳体的内侧缩进。所述的安装机构,其中,当该连接件完全插入至该开槽内时,往该壳体的内侧缩进的该第二抵接部为脱离该第一或第二止挡结构。所述的安装机构,其中,该闩锁与一弹簧相耦接,该弹簧可促使该闩锁位移,使该第二抵接部伸出于该壳体。所述的安装机构,其中,该婴儿承载配件为一辅助架,该辅助架包含有一底座、及一可转动的拖架,该拖架与该底座相枢接,且该拖架可用于支撑一手提式婴儿载具。所述的安装机构,其中,该连接件与该底座为一体成形,且该闩锁具有一可伸出于该底座的延伸臂,其中透过该延伸臂的操作,可带动该闩锁位移,以将该弹簧产生载荷并往该壳体的内侧缩进该第二抵接部。所述的安装机构,其中,该拖架可介于一展开状态、一折叠状态及一收合状态之间相对于该底座作旋转,在该展开状态时,该拖架大约限制该延伸臂对外的接触;在该折叠状态时,该延伸臂暴露于外以供操作;在该收合状态时,该拖架则收合至大约平行于该底座的位置。所述的安装机构,其中,该婴儿承载配件为一座椅模组,该座椅模组包含有一座椅及一致动机构,其中该致动机构可于该座椅的前端操作,以带动该闩锁位移,进而使该弹簧产生载荷并将该第二抵接部往该壳体的内侧缩进。

图1为绘示可收合式婴儿车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绘示图1的婴儿车的侧视图。图3为绘示图1的车架中,在把手及支撑脚间的连接结构中使用一闩锁机构的示意图。图4为绘示图1的婴儿车的安装固定座的立体图。图5为绘示图4的安装固定座的剖视图。图6至图8为绘示图1的婴儿车进行收合的方法步骤示意图。图9为绘示一种可拆卸的座椅模组作为婴儿承载配件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该座椅模组可组接于图1的婴儿车。图10为绘示图9的连接件的部份剖视图。图11为绘示座椅左、右两侧的致动机构及闩锁间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12为绘示图11的致动机构的运作状态的部份剖视图。图13及图14为绘示如何将座椅模组以后向状态安装在车架上的示意图。图15及图16为绘示如何将座椅模组以前向状态安装在车架上的示意图。图17为绘示婴儿车处于收合状态、并装设有面向后侧的座椅模组的示意图。
5
的示意图
的示意图
的示意图
的示意图
与车架左

图18为绘示婴儿车处于收合状态、并装设有面向前侧的座椅模组的示意图< 图19为绘示设有背靠调整机构的座椅模组的示意图。 图20为绘示图19的座椅模组的后侧立体图。 图21为绘示图19的背靠调整机构的示意图。 图22k为绘示图19的背靠以第一位置收合于座椅的侧视图。 图22B为绘示闩锁件与定位座相卡合的状态,以便固定@
邑靠在图22A所示的位置
图23A为绘示图19的背靠相对于座椅呈竖立状态的第二位置的侧视图。 图23B为绘示闩锁件与定位座相卡合的状态,以便固定背靠在图23A所示的位置
ο
图24A为绘示背靠从图23A的位置往后倾斜后的第三位置的侧视图。 图24B为绘示闩锁件与定位座相卡合的状态,以便固定背靠在图24A所示的位置
ο
图25A为绘示图19的背靠往下移动至大约水平状态的第四位置的侧视图。 图25B为绘示闩锁件与定位座相卡合的状态,以便固定背靠在图25A所示的位置
ο
图26为绘示一辅助架作为婴儿承载配件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该辅助架可
、右两侧的安装固定座相接合。
图27为绘示辅助架安装于车架上的示意图。
图观为绘示辅助架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四为绘示辅助架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30为绘示设置有辅助架的车架处于收合状态的放大图。
图31为绘示辅助架处于收合状态的示意图。
100婴儿车
102 车架104底座
106第一支撑脚106A下端
106B上端108第二支撑脚
108A 下端108B 上端
110把手IlOA把手侧部
IlOB横部112A后轮
112B前轮114横杆
120连接结构122第一耦合件
124第二耦合件1 延伸部
131钩件132滑动闩
133弹簧134接合端
135侧开口136释锁把手
137 凸肋138 内肋
140安装固定座141壳体
141A前端141B后端0067]142连结臂0068]148A第一止挡结构0069]200座椅模组0070]202座椅0071]204背靠0072]208突起部0073]210连接件0074]216闩锁0075]220第一抵接部0076]224第二抵接部0077]226突起端0078]228内侧壁0079]232耦合板0080]234横向杆0081]238插销0082]250背靠调整机构0083]252A开口0084]254A侧端部0085]262定位座0086]264A横向部0087]264C延伸端0088]266A笛一總弟 漸0089]266C把手0090]270中央孔0091]0092]280、282 斜面0093]300辅助架0094]302底座0095]302B后端0096]302D下表面0097]306拖架0098]310枢轴节0099]314凹陷面0100]322壳体0101]322BΛ-Λ- ~·上山弟一兄而0102]326弹簧0103]330开口0104]335延伸臂0105]338耳部
146开槽
148B第二止挡结构
202A座椅外壳 206脚凳架 208A侧延伸部 212 壳体 218 弹簧 222 开口 225 延伸臂 227 锚体 230致动机构 232A 导引槽 236释锁把手 239 凸缘 252板体 254管状框架 254B横向端部 264闩锁件 264B侧端部 266释锁致动件 266B 第二端 268 弹簧
274、274A、274B、274C、274D 卡
合槽
302A前端302C上表面304连接件306A叉状部312开口316A’.316B 凸块322A笛一雜弟 兄而324闩锁328第一抵接部334第二抵接部336突起端340穿孔
R1、R2、R3、R4、R5、R6、R8 枢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装设婴儿承载配件的安装机构、及将婴儿承载配件装设于车架的方法。该安装机构包含有至少一个固接于车架的安装固定座、及一个固接于婴儿承载配件的连接件。连接件可插入安装固定座,以锁定婴儿承载配件于车架的位置。连接件可选择以不同状态与安装固定座相锁定,使得婴儿承载配件可朝向车架的后、或前方装设,且装设有婴儿承载配件的车架可以方便收合。婴儿承载配件例如包含用于可收合式婴儿车的座椅模组、用于手提式婴儿床或婴儿摇篮的支撑接合件等等。图1为绘示一种可收合式婴儿车100的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则绘示可收合式婴儿车100的左侧示意图(由于右侧、左侧相互对称,为了说明书的精简,右侧的描述省略)。 如图1及图2所示,可收合式婴儿车100包括有一可收合的车架102,车架102包含有一底座104、由数个第一支撑脚106及第二支撑脚108组成的可收合支撑结构、以及一把手110。 底座104具有长形状,其近乎水平地由可收合式婴儿车100的后端往可收合式婴儿车100 的前端延伸。底座104的后端部可装设有两个后轮112A分别设于该后端部的左、右侧。各第一支撑脚106具有长形体,包括一下端106A及一上端106B。二个第一支撑脚 106的下端106A可分别连接于一横杆114的左、右侧部。横杆114枢接于底座104的前端, 且数个前轮112B装设于该前端的左、右侧。设有前轮112B的横杆114、及第一支撑脚106 均可介于收合状态及展开状态之间作转动。当车架102处于收合状态时,第一支撑脚106 大约平行于底座104呈平躺状态。当车架102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支撑脚106则从底座 104竖立起来。值得一提,本发明的实施例亦可藉由其它结构实现第一支撑脚106与底座 104的枢接连结。例如,各第一支撑脚106的下端106A不需要横杆114,亦可由具有相同转轴的个别枢接件分别耦接于底座104。各第二支撑脚108具有长形体,包括一下端108A及一上端108B。第二支撑脚108 的下端108A在第一支撑脚106的后方处分别枢接于底座104的左、右侧。因此,第二支撑脚108也可以跟着第一支撑脚106介于收合状态及展开状态之间作旋转。其中,第二支撑脚108在收合状态为大约平行于底座104,第二支撑脚108在展开状态则会从底座104往上
竖立起来。把手110呈U字形状,包含左、右两把手侧部IlOA以及一横部110B。该二把手侧部IlOA几乎相互平行,横部IlOB则连接于该二把手侧部IlOA之间。把手侧部IlOA的下端透过一第一枢接件Rl耦接于第一支撑脚106的上端106B、并透过一第二枢接件R2耦接于第二支撑脚108的上端108B。如图所示,第二枢接件R2可相对于第一枢接件Rl呈分离、 且往下偏移设置。因此,藉由把手110的旋转,可分别驱使第一支撑脚106、第二支撑脚108 作旋转,以便收合或展开车架102。为耦合把手110与第一、第二支撑脚106及108的动作,车架102的左、右两侧分别装设有一连接结构120。依据一实施例,各连接结构120可包含一第一耦合件122及一第二耦合件124,其中第一耦合件122固接于把手侧部IlOA的下端,而第二耦合件IM则固接于第一支撑脚106的上端106B。把手侧部IlOA的下端及第一支撑脚106的上端106B
8分别插入第一耦合件122及第二耦合件IM后,可透过一枢轴(销或铆钉等等)通过其中形成第一枢接件Rl。此外,第一耦合件122还包含有一延伸部126,而延伸部1 可相对于把手侧部IlOA偏移设置、并大约平行于把手侧部IlOA延伸。第二支撑脚108的上端108B 则透过第二枢接件R2(销或铆钉等等)枢接于延伸部126,其中第二枢接件R2位于第一枢接件Rl的下方。根据一实施例,连接结构120还可以包含一闩锁机构,当车架102被展开使用时, 闩锁机构可将把手110与各第一支撑脚106相锁定。图3为绘示闩锁机构的实施例的示意图。闩锁机构可包含有一钩件131、一滑动闩132、及一弹簧133。钩件131可固接于第一支撑脚106在其接近于第一枢接件Rl的一端部。至于滑动闩132则可组接于延伸部1 的中空内侧、并沿延伸部126的长度方向位移。滑动闩132可具有一接合端134,该接合端 134的位置接近于延伸部126的一侧开口 135。滑动闩132相对于接合端134的另一端可连接于一释锁把手136。弹簧133的一端固接于滑动闩132的一凸肋137,弹簧133的另一相对侧端则连接于延伸部126的内肋138。当车架102被展开使用时,第二耦合件IM位于接近延伸部126的位置,而钩件 131可插入侧开口 135、并钩住滑动闩132的接合端134。透过弹簧133的作用,滑动闩132 可与钩件131偏移至锁定位置。因此,在展开状态时,把手110及第一支撑脚106可以锁定在一起。当释锁把手136被操作时,可驱动滑动闩132移动,以压缩弹簧133并将滑动闩 132脱离钩件131。因此被释锁的把手110可进行旋转,以便带动第一支撑脚106及第二支撑脚108收折,从而收合车架102。继续参阅图1及图2,为将一婴儿承载配件(例如用于婴儿车的座椅模组、或承载具的辅助架等等)装设于车架102上,车架102的左、右两侧各分别装配一安装固定座140。 如图1及图2所示,各安装固定座140可装配在把手110及第一支撑脚106的内侧。更具体,各安装固定座140可包含有一长形状的壳体141,其中壳体141具有一前端141A及一后端141B,且前端141A相对于后端141B向下延伸。壳体141的前端141A是透过第三枢接件 R3与第一支撑脚106的上端106B (例如在第二耦合件IM处)相枢接。至于壳体141的后端141B则透过一连结臂142与把手110相连接。连结臂142例如为一体成形、并大约呈V 形状,其包括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中连结臂142的第一端透过一第四枢接件R4与把手侧部IlOA的下端(例如在第一耦合件122)相耦接,而连结臂142的第二端则透过一第五枢接件R5与壳体141的后端141B相耦接。藉此,安装固定座140的前端可透过第三枢接件R3与第一支撑脚106相枢接,安装固定座140的后端则透过第五枢接件R5与连结臂142 相枢接,其中第五枢接件R5相对于第三枢接件R3处于较高位置。前述的各枢接件,可利用横栓、轴体、铆钉、插销等类似元件穿过孔洞使得相枢接的二个元件相可相对旋转。藉由如此的组合,随车架102收合便可驱使安装固定座140作移动。图4为绘示安装固定座140组接于车架102的放大图,图5则绘示安装固定座140 的壳体141的剖视图。如图所示,安装固定座140的壳体141具有一长形体,包括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安装固定座140在其上表面形成一长形开槽146。第一止挡结构148A及第二止挡结构148B为相对称地分别设置于开槽146的二相对内侧(例如在开槽146的前、后内侧),使开槽146的上端部、及位于较深的下端部分别具有不同长度Ll及L2,其中Ll小于L2。依据一实施例,第一止挡结构148A及第二止挡结构148B可由圆形的突起形成,而且第一止挡结构148A及第二止挡结构148B分别设于邻近开槽146上缘的二个相对内侧处。 如后续说明,各安装固定座140的第一止挡结构148A及第二止挡结构148B可与婴儿承载配件上所装设的连接件的相应抵接部相接合,以便婴儿承载配件锁定在车架102上。同时参阅图2,图6至图8为绘示车架102由展开状态转换为收合状态的动作示意图。首先参阅图2,车架102处于展开状态。第一支撑脚106及第二支撑脚108相对于底座 104呈竖立状态。各把手侧部1IOA及其对应的第一支撑脚106大体上沿相同的倾斜方向延伸,设于车架102左、右两侧的各第一枢接件Rl则位于邻近安装固定座140的上表面。第三枢接件R3及第四枢接件R4分别位于第一枢接件Rl的相对位置。各安装固定座140的开槽146沿大约水平的方向延伸,第五枢接件R5沿垂直方向位于第一枢接件Rl的下方、并介于第三枢接件R3与第四枢接件R4之间。因位于第一支撑脚106后方的第二支撑脚108 处于站立位置,其对应的各第二枢接件R2分别落在第三枢接件R3与第五枢接件R5之间, 其中第二枢接件R2相对于第三枢接件R3及第五枢接件R5,是位于比较接近第三枢接件R3 的位置。此外,各第一耦合件122的延伸部1 呈近似平行且接近于第一支撑脚106的上端 106B。为收合婴儿车100,首先透过释锁把手136的操作带动滑动闩132脱离钩件 131 (如图3)。然后,如图6至图8所示,将把手11绕第一枢接件Rl的枢轴向前转动、并同时向下位移。藉此,可带动第一支撑脚106及第二支撑脚108朝向底座104的后端转动收合,而把手110则朝向底座104的前端收折至第一支撑脚106的上方。当把手110同时往下、前方收合时,安装固定座140也会往下移动、并相对于第一支撑脚106及把手110旋转。 然而,安装固定座140在其位置调整的过程中仍能维持开槽146朝上方,以避免婴儿承载配件(图未示)与车架102的其他活动元件相碰撞。在车架102完全收折后,被收折的第一支撑脚106及第二支撑脚108位于底座104 的上方、且与底座104大约呈互相平行,而被收折的把手110则位于第一支撑脚106的上方、并与第一支撑脚106大约呈互相平行,使第三枢接件R3及第四枢接件R4相对于第一枢接件Rl位于同一侧。此外,将第二支撑脚108与延伸部126(其依附把手110位移)相耦合的第二枢接件R2会朝向第五枢接件R5(即将连结臂142与安装固定座140的后端相耦合的枢接件)的后侧位移。在收合状态时,安装固定座140的开槽146也是大约平行于第一支撑脚106、并面向上方,而第一枢转件Rl则由展开状态时处于接近安装固定座140上表面的位置位移至接近安装固定座140下表面的位置。藉由如此的架构设计,可以减小车架102的尺寸,以更方便其收藏。此外,如后说明,安装固定座140的位置及方位可使得婴儿承载配件的装配位置,不会干涉车架102的收折操作。因此,不需要移除婴儿承载配件也能收合车架102。如前所述,安装固定座140可以用来安装多种婴儿承载配件于车架102上。图9为绘示一种可拆卸的座椅模组200作为婴儿承载配件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座椅模组200包含有一座椅202、一枢接于座椅202后端的背靠204、及一枢接于座椅202前端的脚凳架206。座椅202的左、右两侧包含有突起部208,用以形成座椅202的两个扶手。各突起部208可包含一侧延伸部208A、及固接于侧延伸部208A下方的连接件210。当座椅模组200安装于车架102时,座椅模组200左、右两侧的连接件210可分别与安装固定座140 相互连接并固定,以固定座椅模组200于车架102上。
同时参阅图9,图10为绘示连接件210的剖视图。连接件210可包含有一具有长形状的壳体212、一闩锁216、及一弹簧218。壳体212包括具有长度Dl的上端部、及具有长度D2的下端部,其中长度D2大于长度Dl。长形状的壳体212可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设有一第一抵接部220,第二端则设有一开口 222,其中开口 222与壳体212 的内侧相连通。依据一实施例,第一抵接部220可具有肩部形状形成于壳体212的第一端表面。如图所示,闩锁216为透过第六枢接件R6设置于壳体212的内侧。依据一实施例, 第六枢接件R6的轴线可以几乎平行于座椅模组200的宽度及第一枢接件R1、第二枢接件 R2、第三枢接件R3、第四枢接件R4、及第五枢接件R5的枢轴线。闩锁216例如为一体成形, 包含有一第二抵接部224、一延伸臂225及一突起端226,其中第二抵接部224、延伸臂225 及突起端2 相对于第六枢接件R6的枢轴线分别位于不同径向。当闩锁216绕第六枢接件R6的枢轴相对于壳体212旋转时,便可带动第二抵接部2 伸出于开口 222至纵向相对于第一抵接部220的位置、或往壳体212的内侧缩进。继续参阅图10,弹簧218可分别与闩锁216的突起端226、及固定于内侧壁228的锚体227相耦合。依据一实施例,弹簧218例如为拉伸弹簧,用于促使闩锁216位移,使第二抵接部2 伸出于开口 222。因此,连接件210的第一抵接部220为固定,连接件210的第二抵接部2M则可位移并卡合于安装固定座140的第一止挡结构148A或第二止挡结构 148B。安装固定座140及连接件120所组成的安装机构可用于将婴儿承载配件固定在车架 102 上。为便第二抵接部2M朝壳体212的内侧进行缩进,闩锁216的延伸臂225可连接有一致动机构230。同时参阅图10,图11为绘示致动机构230的示意图。致动机构230可包含有二个耦合板232、一横向杆234及一释锁把手236。该二耦合板232分别与座椅模组 200左、右两侧的闩锁216相连接。依据一实施例,各耦合板232可分别设置于各突起部208 的中空内侧,并透过突起部208的内侧壁2 将耦合板232与其对应闩锁216的内侧相隔离。各耦合板232大体上平行于连接件210的长度方向、并朝向座椅模组200的前端延伸。 各耦合板232可设有长形导引槽232A供数个由内侧壁2 突出的插销238分别滑动地通过,以便导引耦合板232进行前、后位移的动作。各耦合板232的后端还包含有一凸缘239, 凸缘239沿闩锁216的上方延伸、并抵接于延伸臂225。凸缘239及延伸臂225的相互抵接将使得各耦合板232的滑动动作与闩锁216的旋转动作相耦合。如图11所示,横向杆234位于两个相对耦合板232之间、并跨越座椅202的宽度延伸。横向杆234的两个相对端部分别与座椅202左、右两侧的耦合板232的前端相连接。 释锁把手236在座椅202的前端处与横向杆234的中间部位相固定。透过释锁把手236的操作,可同步带动耦合板232位移,进而驱使闩锁216转动并将第二抵接部2M往连接件 210的壳体212内侧缩进。图12为绘示致动机构230的运作的剖视图。当往上拉动释锁把手236时,会驱动耦合板234位移,使得各闩锁216转动,进而驱使第二抵接部234往壳体212的内侧缩进、 并使弹簧218产生载荷。当解除施于释锁把手236的拉动后,弹簧218的弹力可促使其对应闩锁216朝反方向位移,进而驱使第二抵接部234伸出于开口 222、并恢复图10所示的状态。当闩锁216因弹簧218的驱动作用而进行反向转动时,便可驱使耦合板232朝向座椅模组200的后端位移并恢复图10所示的位置。值得一提,前述的设计特征可由不同变化实施。例如,连接件210的第一抵接部 220及第二抵接部2M可以对调位置。依据其它实施例,亦可将第一抵接部220及第二抵接部2M分别设计为可动的元件。共同参阅图10及图11,图13及图14为绘示如何将座椅模组200以面向后侧的状态(亦即座椅模组200的前端面向婴儿车100的后端)安装在车架102的示意图。因连接件210下端部的长度D2大于开槽146上端部的长度Li,连接件210无法平行地直接插入开槽146。因此,在置放座椅模组200于车架102时,首先将座椅模组200左、右两侧连接件210的第一抵接部220分别接触或接近于车架102左、右两侧安装固定座140的第二止挡结构148B。接着,绕第二止挡结构148B旋转座椅模组200,使得各连接件210分别插入至各安装固定座140的开槽146内。随座椅模组200转动、且连接件210插入至其对应安装固定座140,各闩锁216的第二抵接部2 可与其对应第一止挡结构148A相抵触,进而使第二抵接部2M往壳体212的内侧缩进、并使弹簧218产生载荷。当座椅模组200左、右两侧连接件210完全插入至其对应安装固定座140后,可透过弹簧218的弹力驱使闩锁216 反转,从而带动第二抵接部2M伸出于壳体212并与第一止挡结构148A相卡合。因此,各连接件210的第一抵接部220及第二抵接部2M可分别与安装固定座140的第二止挡结构 148B与第一止挡结构148A相卡合,进而将连接件210锁定于安装固定座140内。因此,可在车架102上牢固地安装座椅模组200。继续参阅图13及图14,当使用者欲将座椅模组200自车架102拆卸时,可以往前拉动致动机构230的释锁把手236。因此,位于左、右两侧的耦合板232分别往前滑动、并带动其对应闩锁216旋转,进而使第二抵接部2M往连接件210的内侧缩进、并拉伸弹簧218。 因第二抵接部224与安装固定座140前端的第一止挡结构224间的卡合状态藉此被解除, 座椅模组200的后端可绕安装固定座140后端的第二止挡结构148B向上转动。当连接件 210的后端完全脱离安装固定座140的开槽146后,可往上拔出座椅模组200,使连接件210 完全脱离安装固定座140,进而将座椅模组200从车架102拆卸。虽然图13及图14所示的座椅模组200是以后向状态安装于安装固定座140,第一止挡结构148A、第二止挡结构148B、及抵接部220、2M等结构特征的对称设计亦容许连接件210以不同状态锁定于安装固定座140,使座椅模组200得以前向状态安装于车架102 上(亦即座椅模组200的前端面向婴儿车100的前端)。图15及图16为绘示如何将座椅模组200以面向前侧的状态安装在车架102的示意图。在置放座椅模组200于车架102时,首先将座椅模组200左、右两侧连接件210的第一抵接部220分别接触或接近于车架102左、右两侧安装固定座140的第一止挡结构148A。 接着,绕第一止挡结构148A旋转座椅模组200,使各连接件210分别插入至各安装固定座 140的开槽146。随座椅模组200转动且连接件210插入至其对应安装固定座140,第二抵接部2M将与其对应第二止挡结构148B相抵触,使第二抵接部2M往壳体212的内侧缩进、 并使弹簧218产生载荷。当座椅模组200左、右两侧的连接件210完全插入至其对应安装固定座140后,可透过弹簧218的弹力带动闩锁216反转,使第二抵接部2M伸出于壳体212 并与第二抵接结构148B卡合。因此,位于各连接件210相对侧的第一抵接部220及第二抵接部2M可以分别与安装固定座140的第一止挡结构148A与第二止挡结构148B卡合,进而锁定连接件210于安装固定座140内。因此,在车架102上可牢固地安装座椅模组200。值得一提,不论座椅模组200以后向状态或前向状态安装在婴儿车100上,婴儿车 100皆可方便进行收合。图17为绘示婴儿车100处于收合状态、并装设有面向后侧的座椅模组200的示意图。当婴儿车100收合后,座椅模组200的座椅202位于二个把手侧部IlOA 之间、并在两个后轮112A之间的区域中,座椅202的上表面则向上暴露。同时,背靠204可以朝向座椅202的后端转动(即对应于婴儿车100的前端)至两个前轮112B之间的区域。 藉此,座椅模组200可以在比较小的空间、并大约平行于底座104收合。图18为绘示婴儿车100处于收合状态、并装设有面向前侧的座椅模组200的示意图。当婴儿车100收合后,座椅模组200的座椅202位于二个把手侧部IlOA之间以及在两个后轮112A之间的区域。另外,背靠204为靠近座椅202的上方向座椅202、婴儿车100的前端收折至两个前轮112B之间的区域。藉此,座椅模组200可以在比较小的空间、并大约平行于底座104收合。为便调整背靠204,座椅模组200还可包含有一调整机构,其允许背靠204作转动并可维持背靠204在不同位置。图19至图21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在座椅模组200中所设置的背靠调整机构250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背靠204可以包含有一硬质板体252,其固接于管状框架254。依据一实施例,管状框架2M例如具有U字形状,包含有相互平行的左、 右两侧端部254A、及一连接于二个侧端部254A间的横向端部254B。该二侧端部254A的下端(或末端)在邻近左、右两侧突起部208的后端可分别与座椅202相枢接。参阅图19及图21,背靠调整机构250可包含有二个定位座沈2、一闩锁件沈4、一释锁致动件266及数个弹簧沈8,其中定位座262分别在座椅202的左、右两侧装设。各定位座262可由金属片一体形成,而且该二定位座262分别嵌接于座椅外壳202A的左右两侧。各定位座262具有一中央孔270供铆钉、或栓等元件穿设,以便管状框架2M的相应侧端部254A与座椅外壳202A相枢接。定位座262的部份周围边缘可包含有数个卡合槽274, 其中该些卡合槽274为相对于中央孔270在不同的径向方向分布。各卡合槽274可以与闩锁件264相卡合,以便锁定背靠204在欲设的位置。如图19及图20所示,各定位座262可由外壳276覆盖,以在操作的过程中防止意外及/或不良干涉的发生,例如手指意外被夹于卡合槽274以及阻塞物进入卡合槽274中。参阅图19及图21,闩锁件264可以一体成形,包含有一横向部及二个对称侧端部^4B,其中横向部^HA跨越背靠204的宽度延伸,该二侧端部^HB则分别连接于横向部^HA的左、右两端并向外弯曲形成延伸端^4C。闩锁件264在装设后可沿板体252的内侧位移。各延伸端沈犹为穿过管状框架254的侧端部254A上所设置的长形开槽278 (如图19所示)、并位于邻近其对应定位座沈2。随闩锁件264相对于背靠204滑动,可驱动各延伸端沈犹卡合于任一对卡合槽274,以便固定背靠204在所欲设的位置、或驱动各延伸端 264C脱离卡合槽274并允许背靠204的调整。各弹簧268可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与闩锁件沈4的横向部沈4八相连接,该第二端则与背靠204的板体252相连接。透过弹簧沈8的弹力,可促使闩锁件264 卡合于卡合槽274。继续参阅图19至图21,释锁致动件266可以为一体成形的长形片,包含有一第一端及第二端^6B,其中第一端与闩锁件264的横向部相接,第二端则设有一把手266C。释锁致动件266与背靠204的板252活动地相接,把手则可伸出于板体252后端的开口 252A(如图20所示)。当使用者抓住把手并往上拉动时,释锁致动件266可以相对于背靠204位移,以拉伸弹簧268并驱使闩锁件264脱离定位座沈2的卡合。藉此,背靠204转为释锁状态,并可相对于座椅202转动调整。当背靠204达到欲设位置后,弹簧268的弹力可推动闩锁件264卡合于定位座沈2,以便锁定背靠204的位置。图22A至图25B为绘示背靠调整机构250处于数个不同调整位置的示意图。可理解的是,这些调整位置仅为参考范例,本发明亦可依据设计的需求设置更多或较少数的调整位置。图22A为绘示背靠204在一第一位置时收合至邻近座椅202的侧视图,而图22B 则绘示闩锁件264与定位座262相卡合的状态,以便固定背靠204在图22A所示的位置的示意图。一般而言,背靠204收合为此状态后即可提供方便的收纳功能(例如图18所示)。 在此位置,闩锁件264的各延伸端可以与对应定位座262的第一卡合槽274A卡合,进而阻止背靠204的旋转(即顺时针及逆时针的旋转)。若使用者欲展开背靠204,先需操作释锁致动件266,以便背靠204转为释锁状态。图23A为绘示背靠204相对于座椅202处于竖立状态的第二位置的侧视图,而图 23B则绘示闩锁件264与定位座262相卡合的状态,以便固定背靠204在图23A所示的位置的示意图。一般而言,当背靠204调整为此状态后,即可置放婴儿乘坐于座椅模组200上。 在此位置,闩锁件264的各延伸端可与相应定位座262的第二卡合槽274B相卡合,进而阻止背靠204转动(即顺时针及逆时针的旋转)。若使用者欲自图23A的位置进行背靠 204的调整,先需操作释锁致动件沈6,以便背靠204转为释锁状态。图24A为绘示背靠204从图23A的位置往后倾斜至一第三位置的侧视图,而图24B 则绘示闩锁件264与定位座262相卡合的状态,以便固定背靠204在图24A所示的位置的示意图。背靠204可调整为此倾斜位置以提供舒适的乘坐姿势。在此倾斜位置,闩锁件沈4 的各延伸端264C可与相应定位座沈2的第三卡合槽274C相卡合,进而固定背靠204的位置并阻止背靠204往后转动,但仍容许背靠204朝向图23A所示的位置转动。因此,在将背靠204由图24A的位置更往后方调整前,必须操作释锁致动件266对背靠204进行释锁。然而,若要朝向前方作调整时,不必预先拉动把手266C对闩锁件沈4进行释锁,即可直接向前旋转调整背靠204。当背靠204从图24A所示的位置朝向前方枢转时,第三卡合槽274C所设有的斜面280可对延伸端沈犹产生反作用力,以便推动闩锁件沈4的延伸端沈犹自行脱离第三卡合槽274C的卡合。当背靠204达到图23A所示的位置后,弹簧沈8的弹力可促使延伸端264C分别与第二卡合槽274B相卡合。图25A为绘示背靠204更往下调整至大约水平状态的第四位置的侧视图,而图25B 则绘示闩锁件264与定位座262相卡合的状态,以便固定背靠204在图25A所示的位置的示意图。背靠204可以调整为此状态以提供舒服的卧躺姿势、或方便收纳(例如图17所示)。在此位置,闩锁件沈4的各延伸端可与对应定位座沈2的第四卡合槽274D相卡合,以固定背靠204的位置并阻止背靠204向后转动,但仍然允许背靠204向前转动。若需调整背靠204时,不必预先拉动把手对闩锁件264进行释锁,即可直接向前旋转调整背靠204。随背靠204由图25A所示的位置往前方转动,第四卡合槽274D所设有的斜面 282将对延伸端产生反作用力,以便推动闩锁件沈4的延伸端沈犹自行脱离第四卡合槽274D。当背靠204到达所欲设的位置(例如图24A或图23A所示的调整位置)后,弹簧268的弹力将促使延伸端分别与对应卡合槽(例如第三卡合槽274C或第二卡合槽 274B)相卡合。吾人可了解,上述的座椅模组200仅为婴儿承载配件的参考实施例。如后所说明, 其他种类的婴儿承载配件亦可透过安装机构装设于车架102上。图沈为绘示一种辅助架300作为婴儿承载配件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辅助架 300可与车架102左、右两侧的安装固定座140相卡合。当辅助架300牢固地安装于安装固定座140后,即可用于装设多种类型的手提式婴儿载具,例如手提式婴儿床或婴儿摇篮。如图沈所示,辅助架300可包含有一设有连接件304的底座302、以及枢接于底座302的可转动式拖架306。底座302可具有长形体,包括有一前端302A、一后端302B、相对应的上表面302C 及下表面302D,其中上表面302C及下表面302D是由前端302A往后端302B平行于底座302 的长度方向延伸。上表面302C可以由一个或更多枢轴节310定义出一枢轴P,其大约沿底座302的长度方向延伸。部份上表面302C在邻近底座302的前端302A处还包含有一开口 312。底座302的前端302A包含有一凹陷面314,该凹陷面314在相对于转轴P的不同径向位置上还设有二个凸块316A及316B。继续参阅图沈,连接件304可与底座302的下表面302D—体成形。连接件304可与前述连接件210具有相似的结构,包含有一壳体322、一闩锁324、及一弹簧326。壳体322 可具有长形体,并沿底座302的长度方向延伸。壳体322的长形体可具有一第一端322A、 及位于其相对侧的第二端322B,第一端322A设有一第一抵接部328,而第二端322B具有一连通至壳体322内侧的开口 330。另外,壳体322的内侧亦与底座302上表面302C的开口 312相连通。闩锁3M可透过第八枢接件R8枢接于壳体322内,并且包含有一第二抵接部334、 向上伸出于开口 312的延伸臂335、及突起端336。相对于第八枢接件R8,第二抵接部334、 延伸臂335及突起端336分别设置于不同的径向方向。当闩锁3M相对于壳体322转动时,第二抵接部334可在纵向相对于第一抵接部328的位置伸出于壳体322的开口 330、或往壳体322的内侧缩进。弹簧326与闩锁324的突起端336相耦合。更具体,弹簧3 可介于突起端336 与壳体322内侧壁所凸设的一锚体(图未示)之间组接。依据一实施例,弹簧3 例如为拉伸弹簧,其可促使闩锁3M位移,以带动第二抵接部334伸出于开口 330。继续参阅图沈,拖架306具有至少一叉状部306A,而叉状部306A为与枢轴节310 相枢接。因此,拖架306可绕枢轴P相对于底座302旋转,使拖架306可介于数个位置之间作调整。叉状部306A可以包含有一耳部338、并在耳部338中还形成有一穿孔340,其中穿孔;340的宽度等于或稍小于凸块316A及316B。共同参阅图1及图5,图27为绘示辅助架300安装于车架102上的示意图。辅助架300可藉由先前所述的相同方式安装在车架102上。尤其,在置放辅助架300时,先将连接件304的第一抵接部3 接触或接近于车架102上的安装固定座140的第二止挡结构 148B。接着,绕第二止挡结构148B旋转辅助架300,进而使连接件304插入至安装固定座 140的开槽146。随辅助架300转动且连接件304插入至安装固定座140,闩锁324的第二抵接部334将抵触其对应的第一抵接结构148A并往连接件304的内侧缩进,使弹簧3 产生载荷。当连接件304完全插入至安装固定座140内后,弹簧326的弹力可驱使闩锁3M 作反转,使第二抵接部334伸出于连接件304并与第一止挡结构148A相卡合。因此,位于连接件304相对两侧的第一抵接部3 及第二抵接部334可分别与安装固定座140的第二止挡结构148B及第一止挡结构148A相卡合,以便锁定辅助架300于车架102上。共同参阅图27,图观及图四分别绘示辅助架300处于展开状态及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如图观所示,若使用者欲展开辅助架300使用,可旋转拖架306,以将拖架306与底座302相对齐。当拖架306完全展开并与底座302相对齐时,耳部338可与凹陷部314相接合,且凸块316A紧密地卡合于穿孔340,进而锁定拖架306相对于底座302的位置。在展开状态时,拖架306大约处于一竖立位置并可接收手提式婴儿载具的安装,例如手提式婴儿床或婴儿摇篮(图未示)。此外,拖架306可至少局部隐蔽延伸臂335,从而限制延伸臂 335的外接触(即使用者由辅助架300的外侧不易接近并操作延伸臂335)。藉此,可避免不甚操作闩锁3M而使得第二抵接部334脱离第一止挡结构148A的意外发生。如图四所示,当辅助架300不使用时,可朝向底座302的一侧面旋转拖架306,直到凸块316B紧固地卡合于穿孔340。藉此,将拖架306锁定于折叠状态,其中拖架306在此折叠状态时几乎垂直于底座302、并在两个把手侧部IlOA之间沿大约水平面延伸(如图 27的虚线所绘示)。如图30所示的放大图,当车架102处于收合状态时,辅助架300的折叠状态可将拖架306折叠至大约平行于底座104的位置,有利于降低收纳空间。在折叠状态时,拖架306不覆盖闩锁3M的延伸臂335,使其暴露于外。因此,使用者可由辅助架300的外侧容易操作闩锁324的延伸臂335。若欲将辅助架300从安装固定座140拆卸,最佳先调整辅助架300为图观所示的收折状态、或暴露延伸臂335。接着,透过延伸臂335的操作带动闩锁3M旋转,使第二抵接部334往连接件304的内侧缩进。当第二抵接部334脱离第一止挡结构148A后,可依据前述的方式将辅助架300绕第二止挡结构148B作旋转,使连接件304从安装固定座140移除。图31为绘示辅助架300处于收合状态的示意图。当不使用的辅助架300已由车架102拆卸时,使用者可折叠辅助架300,将拖架306调整至大约平行于底座302的侧面,从而减少辅助架300的体积,以利其收纳。本发明所述的机构及方法的优点,包含提供一安装机构,使得多种婴儿承载配件 (例如座椅模组、用于手提式婴儿床或婴儿摇篮的辅助架)可以方便安装在车架上。安装机构的操作简易,以便对婴儿承载配件进行锁定及释锁。因为安装机构具有对称的锁定结构,婴儿承载配件可由不同方向安装于车架上(例如面向前侧及后侧)。此外,安装机构与车架的设计,使得婴儿承载配件即使组装在车架上时,一样可以对车架进行收合。以上叙述依据本发明多个不同实施例,其中各项特征可以单一或不同结合方式实施。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之揭露为阐明本发明原则之具体实施例,应不拘限本发明于所揭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言之,先前叙述及其附图仅为本发明示范之用,并不受其限囿。其他元件之变化或组合皆可能,且不悖于本发明之精神与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装设婴儿承载配件在婴儿车的车架上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安装固定座,其设置于该车架;及一连接件,其设置于该婴儿承载配件;其中该连接件可选择以一第一状态及一第二状态其中一个与该安装固定座移离地锁定,从而使该婴儿承载配件分别以不相同的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固定于该车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婴儿承载配件为一座椅模组,该座椅模组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当该连接件以该第一状态与该安装固定座相锁定时,该座椅模组的前端朝向该车架的前端;当该连接件以该第二状态与该安装固定座相锁定时,该座椅模组的前端则朝向该车架的后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安装固定座包含有一壳体,该壳体设有位于相对侧的一第一止挡结构及一第二止挡结构;该连接件包含有一第一抵接部及一第二抵接部,该第一抵接部及该第二抵接部分别位于该连接件的相对两侧;其中,当该连接件以该第一状态与该安装固定座相锁定时,该第一、第二抵接部分别与该第一、第二止挡结构相卡合;当该连接件以该第二状态与该安装固定座相锁定时,该第一、第二抵接部分别与该第二、第一止挡结构相卡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包含有一开槽,而该连接件可插入至该开槽内,以便该连接件与该安装固定座相锁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止挡结构分别设于该开槽的相对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抵接结构包含圆形的突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抵接部包含有一固接于该连接件的肩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抵接部形成于一闩锁,该闩锁与该连接件活动地连接,其中当该连接件完全插入至该开槽后,该第二抵接部可与该第一、第二止挡结构其中一个相卡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件包含有一壳体,而该闩锁则枢接于该壳体内,该闩锁可移动并使得该第二抵接部伸出于该壳体、或往该壳体的内侧缩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当该连接件完全插入至该开槽内时, 往该壳体的内侧缩进的该第二抵接部为脱离该第一或第二止挡结构。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闩锁与一弹簧相耦接,该弹簧可促使该闩锁位移,使该第二抵接部伸出于该壳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婴儿承载配件为一辅助架,该辅助架包含有一底座、及一可转动的拖架,该拖架与该底座相枢接,且该拖架可用于支撑一手提式婴儿载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件与该底座为一体成形,且该闩锁具有一可伸出于该底座的延伸臂,其中透过该延伸臂的操作,可带动该闩锁位移,以将该弹簧产生载荷并往该壳体的内侧缩进该第二抵接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拖架可介于一展开状态、一折叠状态及一收合状态之间相对于该底座作旋转,在该展开状态时,该拖架大约限制该延伸臂对外的接触;在该折叠状态时,该延伸臂暴露于外以供操作;在该收合状态时,该拖架则收合至大约平行于该底座的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婴儿承载配件为一座椅模组,该座椅模组包含有一座椅及一致动机构,其中该致动机构可于该座椅的前端操作,以带动该闩锁位移,进而使该弹簧产生载荷并将该第二抵接部往该壳体的内侧缩进。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安装婴儿承载配件的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含有至少一个固接于婴儿车的车架的安装固定座、及一个固接于婴儿承载配件的连接件。连接件可插入至安装固定座,以便婴儿承载配件锁定于婴儿车的车架上。无论婴儿承载配件为朝向车架的后方或前方,连接件皆可与安装固定座相锁定。车架可以与安装于车架的婴儿承载配件一起收合。婴儿承载配件的例如可包含一座椅模组、用于手提式婴儿床或婴儿摇篮的辅助架等。
文档编号B62B7/10GK102211608SQ20111008508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日
发明者乔纳森·K·蒙士, 毛瑞特斯·霍曼, 汤马斯·凡苏柯, 艾瑞克·贝斯 申请人:荷兰商伍轮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