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前部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937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体前部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车体前部的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地,发动机室设置在车辆的车体前部内,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诸如前上梁(灯支撑梁)和前下梁(散热器支撑梁)等构件布置于该发动机室的车辆前侧。前上梁和前下梁设置于车辆的上下位置,热交换器(散热器、冷凝器)在由前上梁和前下梁支撑的状态下被布置于车体前部。此外,前上梁和前下梁在车体前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通过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前支架连接到一起。另一方面,在一些车辆中,还存在着未设置前保险杠梁的车体前部的结构。在行人的腿部从车辆前方撞抵具有这种结构的车体前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附近的区域的情况中,荷载从前支架侧施加至行人的腿部。当荷载从前支架侧施加时,行人的腿部、特别是膝部的下侧的腿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摆动。其结果是,膝部的角度变化变大,引起膝部上的荷载可能增加。因此,一些传统的车体前部的结构设置有能够朝向覆盖保险杠增强件的车辆前方的容纳位置和布置在该容纳位置下方的操作位置移动且从保险杠增强件向车辆前方突出的保险杠(参见专利文献I)。根据该车体前部的结构,主张如下:因为已经移动至操作位置的保险杠撞抵行人的腿部,所以能够吸收输入荷载并因此能够减小腿部的上方部位和下方部位之间发生的弯折。

[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特开2005-1322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_9]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上述传统的车体前部的结构中,保险杠的位置基于车速数据设定。在车速为低速和高速的情况中,有关的保险杠被定位在容纳位置,在车速为中速的情况中,有关的保险杠被定位在操作位置。因此,在车速为低速和高速的情况中,行人的腿部被车体前部撞至IJ,引起不能减小腿部的上方部位与下方部位之间发生的弯折的可能性。显而易见的是,为了保护腿部,重点在于将撞抵前支架等的行人的腿部保持为直线状态。本发明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做出,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一种车体前部的结构,其中,在行人的腿部撞抵车体前部的前支架时,前支架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变形,并且前上梁、前支架和前下梁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被控制,由此腿部被保持为直线状态,腿部上的荷载被高效地吸收,局部荷载被缓和,并且能够更加确实地减小腿部的弯折。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传统技术具有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体前部的结构,其中,在发动机室的车辆前侧布置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前上梁和前下梁,所述前上梁和所述前下梁通过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前支架连接到一起,其中,所述前支架的上部连接至所述前上梁的前面,所述前支架的下部连接至所述前下梁的前面,所述前下梁定位成比所述前上梁靠车辆前方,所述前支架的位于所述前上梁和所述前下梁之间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形成为向车辆前方突出的弯曲形状。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前上梁的与所述前支架连接的前面形成为当从车辆上方观察时朝向车辆后方凹进的形状。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前支架的位于弯曲形状的所述上下方向中间部分下侧的部分布置成比散热器的前面靠车辆前方。此外,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前支架的前面上设有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朝向车辆前侧伸出的凸形状的筋条部,所述筋条部形成为,从朝向车辆前方突出的弯曲形状的所述上下方向中间部分向下延伸并且从车辆前方观察时向远离散热器的方向弯曲,相对于所述前支架连接到所述前上梁的连接部分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心,所述前支架连接到所述前下梁的连接部分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心布置成向远离所述散热器的方向偏置。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前支架的朝向车辆前方突出的弯曲形状的所述上下方向中间部分设定在腿部的膝部的高度位置处。发明的效果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车体前部的结构是如下的一种车体前部的结构,其中,在发动机室的车辆前侧布置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前上梁和前下梁,所述前上梁和所述前下梁通过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前支架连接到一起,其中,所述前支架的上部连接至所述前上梁的前面,所述前支架的下部连接至所述前下梁的前面,所述前下梁定位成比所述前上梁靠车辆前方,所述前支架的位于所述前上梁和所述前下梁之间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形成为向车辆前方突出的弯曲形状。因此,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行人的腿部从车体的前方朝向前支架移动时,膝部下侧的部分与前下梁和前支架的凸弯曲形状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接触,定位在前支架的前面的凸弯曲形状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和下部接收腿部。随后,上下方向中间部分变形并向后移动,腿部的上方部位朝向车辆后方移动并与前上梁接触。此时,前上梁、前支架的凸弯曲形状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的变形位置倾斜地布置。其结果是,腿部的上方部位定位成比下方部位靠车辆后方并且维持倾斜的直线状态。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前部的结构,在行人的腿部撞抵车体前部的前支架时,前支架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变形,并且前上梁、前支架和前下梁之间的位置关系被控制,由此能够以直线状态支撑腿部,能够高效地吸收来自腿部的荷载,并且能够通过减小腿部上的局部荷载减轻腿部的弯折。此外,在本发明的车体前部的结构中,所述前上梁的与所述前支架连接的前面形成为当从车辆上方观察时朝向车辆后方凹进的形状。因此,当行人的腿部的上方部位与前上梁接触时,上方部位在不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移位的情况下以稳定的方式保持在与前支架连接的位置。其结果是,因为改善了以直线状态支撑腿部的效果,所以能够引起减弱腿部上的局部荷载的效果并且使缓和腿部的弯折的效果比以往更加得以改善。此外,在 本发明的结构中,所述前支架的位于弯曲形状的所述上下方向中间部分下侧的部分布置成比散热器的前面靠车辆前方。因此,甚至在行人的腿部由于在推前保险杠、保险杠格栅和保险杠中网的同时向后移动而施加荷载至前支架的情况中,也能够在前保险杠、保险杠格栅和保险杠中网与散热器接触并歪曲之前施加荷载至前支架,因此能够加速前支架的凸弯曲形状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的变形并能够使以直线状态支撑腿部的效果明显。此外,在本发明的结构中,在所述前支架的前面上设有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朝向车辆前侧伸出的凸形状的筋条部,所述筋条部形成为,从朝向车辆前方突出的弯曲形状的所述上下方向中间部分向下延伸并且从车辆前方观察时向远离散热器的方向弯曲,相对于所述前支架连接到所述前上梁的连接部分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心,所述前支架连接到所述前下梁的连接部分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心布置成向远离所述散热器的方向偏置。因此,来自行人的腿部的荷载被施加至前支架的下侧的筋条部,前支架向车辆后侧变形并且还引起牵涉到朝向与散热器相反的一侧扭曲的变形。其结果是,还改善了吸收来自腿部的荷载的性能,并且与以往相比更加能够缓和对腿部的局部荷载。还有,在本发明的结构中,所述前支架的朝向车辆前方突出的弯曲形状的所述上下方向中间部分设定在腿部的膝部的高度位置处。因此,使行人的腿部中的硬的膝关节与具有大的后移变形的部分接触,由此能够确实地接收来自腿部的荷载。另外,随着前支架的弯曲形状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中的变形进行,能够维持以直线状态支撑腿部的效果,因此能够确实地获得用于保护行人的结构。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车体前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的车体前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2的车体前部中的前支架及其周边部件的侧视图。图4是图2的车·体前部的从车辆前方观察时的前视图。图5是示出图2的车体前部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图1至图5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车体前部。如图1至图5所示,发动机室E设置在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车辆的车体前部的内部,在该发动机室E的车辆前侧设置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前上梁(灯支撑梁)2和前下梁(散热器支撑梁)3。在车体前部I中,设置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以两者之间设置有间隔的状态布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的左右一对侧梁4。上述前上梁2布置在侧梁4的前端附近的上侧,左右两侧的前灯5由前上梁2等支撑。此外,上述前下梁3布置在侧梁4的前端附近的下侧,侧梁4的被定位在左右两侧的前端的下部由该前下梁3等连接。此外,前上梁2和前下梁3通过布置在车体前部I的左右两侧的、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灯支撑支架6连接到一起。即,该实施方式的前上梁2和前下梁3设置在车体前部I的上下位置,诸如散热器7等热交换器在由前上梁2和前下梁3支撑的状态下布置在车体前部I中。然而,在该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I中,在侧梁4的车辆前侧没有设置前保险杠梁。此外,在该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I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附近,如图2至图4所示,前上梁2和前下梁3通过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前支架(罩锁支架)8连接到一起。该实施方式的前支架8的上部8a被连接至前上梁2的前面,前支架8的下部8b被连接至前下梁3的前面。在前支架8的各部分中,位于前上梁2和前下梁3之间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8c被形成为在从车辆侧方观察时朝向车辆前侧突出的凸弯曲形状。位于形成为弯曲形状的该上下方向中间部分8c的下侧的部分被布置成比散热器7的前面靠车辆前侧。此外,前下梁3被定位成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比前上梁2靠车辆前方。另外,形成为弯曲形状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8c被设定在后面将说明的行人的腿部L的膝部La的高度位置处。因此,该实施方式中的车体前部I的结构的组成部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如下:从车辆前方至车辆后方,前支架8的弯曲形状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Sc、前下梁3和前上梁2依次布置,或者前下梁3、前支架8的弯曲形状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8c和前上梁2依次布置。对于上下方向中间部分8c和前下梁3,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可以相同。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前上梁2的连接前支架8的上部8a的前面形成为当从车辆上方观察时朝向车辆后侧凹进的形状。其结果是,当后面将说明的行人的腿部L的上方部位与前上梁2接触时,前上梁2的前面的凹进部分接收腿部L的上方部位,并且在腿部L的上方部位不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移位的情况下,腿部L的上方部位通过与前支架8的上部8a连接的位置以稳定的方式被支撑。相对于前支架8的上部8a连接至前上梁2的、前支架8连接至前上梁2的连接部分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心轴线Cl,前支架8的下部8b连接至前下梁3的连接部分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心轴线C2被布置成向到散热器7的距离增加的方向(朝向车辆外侧)偏置。另外,在前支架8的前面上设有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向车辆前方伸出的凸出形状的筋条部9。该筋条部9形成为,从向车辆前方突出的弯曲形状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Sc向下延伸并且从车辆前方观察时向远离散热器7的方向(向车辆外侧)弯曲。 其结果是,当后面将说明的行人的腿部L的上方部位与前支架8接触时,来自腿部L的荷载被施加至前支架8的前面的筋条部9,前支架8引起牵涉到在朝向车辆后侧变形的同时向与散热器7的安装位置相反的一侧扭曲的变形。在该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I中,构造使得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行人的腿部L被定位在前支架8的车辆前方。在该实施方式的构造中,基于成年男性的平均身体骨架而制成的碰撞分析用人体模型的腿部被用作行人的腿部L,但是腿部不限于此。本发明还适用于作为碰撞体的、除了行人的腿部L以外的杆状体。如果行人的腿部L从车辆的前方撞抵具有如此构造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并且没有设置前保险杠梁的车体前部I的前支架8,则腿部L中的相对硬的膝部La与前面具有凸弯曲形状的、前支架8的被定位在车辆前侧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Sc接触。其结果是,前支架8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Sc变形为直线状态,前支架8的上部8a以前支架8的连接至前下梁3的下部Sb 作为中心向车辆后侧移动,前支架8的上部8a被前上梁2接收,并且前支架8布置成倾斜的直线状态。
结果,撞抵前支架8的行人的腿部L以腿部L的被定位在车辆后侧的上方部位保持为倾斜的直线状态的情况下由前支架8的和前上梁2的前面接收,并且以倾斜状态被支撑(见图2和图3)。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车体前部I的结构中,在行人的腿部L(特别是,腿中的存在有弯折点、关节硬且突出的部分的膝部La)撞抵车体前部I的前支架8的情况中,在保险杠中网等与散热器7接触并且歪曲之前,朝向车辆前方突出的凸弯曲形状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8c变形,被定位在车辆后侧且连接至前上梁2的支架上部8a、支架中间部Sc和被定位在车辆前侧且连接至前下梁3的支架下部Sb布置成倾斜的直线状态,由此行人的腿部L被限制为倾斜的直线状态。因此,能够高效地吸收和缓和从前支架8到行人的腿部L的荷载,能够避免施加至腿部L的局部荷载,并且能够确实地减小腿部L的弯折。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车体前部I的结构,当行人的腿部L的上方部位与前上梁2接触时,腿部L的上方部位由于有前上梁2的连接有前支架8的上部8a的凹进前面而不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移位。因此,腿部L的上方部位在前支架8的上部8a的连接位置处以稳定的状态被接收,从而能够增强以直线状态支撑腿部L的效果。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车体前部I的结构,朝向车辆前侧伸出的凸形状的筋条部9向远离散热器7的方向形成在前支架8的前面,相对于前支架8的上部8a连接至前上梁2的连接部分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心轴线Cl,前支架8的下部8b连接至前下梁3的连接部分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心轴线C2被布置成向到散热器7的距离增加的方向偏置。因此,当来自行人的腿部L的荷载被施加至前支架8的筋条部9时,前支架8在朝向车辆后侧变形的同时朝向与散热器7相反的一侧扭曲,从而能够更大程度地吸收来自腿部L的荷载。虽然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进行各种变型和改变。附图标记列表 I 车体前部2 前上梁3 前下梁7 散热器8 前支架8a 上部8b 下部Sc上下方向中间部分9 筋条部Cl连接到前上梁的连接部分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心轴线C2连接到前下梁的连接部分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心轴线E 发动机室L 行人的腿La 膝部
权利要求
1.一种车体前部的结构,其中,在发动机室的车辆前侧布置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前上梁和前下梁,所述前上梁和所述前下梁通过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前支架连接到一起, 其中,所述前支架的上部连接至所述前上梁的前面,所述前支架的下部连接至所述前下梁的前面,所述前下梁定位成比所述前上梁靠车辆前方,所述前支架的位于所述前上梁和所述前下梁之间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形成为向车辆前方突出的弯曲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前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上梁的与所述前支架连接的前面形成为当从车辆上方观察时朝向车辆后方凹进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体前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的位于弯曲形状的所述上下方向中间部分下侧的部分布置成比散热器的前面靠车辆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体前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支架的前面上设有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朝向车辆前侧伸出的凸形状的筋条部,所述筋条部形成为,从朝向车辆前方突出的弯曲形状的所述上下方向中间部分向下延伸并且从车辆前方观察时向远离散热器的方向弯曲,相对于所述前支架连接到所述前上梁的连接部分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心,所述前支架连接到所述前下梁的连接部分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心布置成向远离所述散热器的方向偏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体前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的朝向车辆前方突出的弯 曲形状的所述上下方向中间部分设定在腿部的膝部的高度位置处。
全文摘要
在车体前部的结构中,在发动机室(E)的车辆前侧布置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前上梁(2)和前下梁(3),前上梁(2)和前下梁(3)通过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前支架(8)连接到一起。前支架(8)的上部(8a)连接至前上梁(2)的前面,前支架(8)的下部(8b)连接至前下梁(3)的前面,前下梁(3)定位成比前上梁(2)靠车辆前方,前支架(8)的位于前上梁(2)与前下梁(3)之间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分(8c)形成为朝向车辆前方突出的弯曲形状。
文档编号B62D25/08GK103249636SQ201180058630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1日
发明者宫崎章人, 大野伸司, 增田出光 申请人:铃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