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947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折叠器,特别是指一种在自行车之车架管或把手立管而应用一种连杆式快拆件折叠枢转的折叠器。
背景技术
按,折叠自行车已越来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折叠后具有不占空间的特性,故容易收藏或置于后车箱中携带外出,而其折叠结构林林种种,其中,早期折叠式自行车,主要系在自行车车架之车头管或车架管间各设置一折叠器结构,使车头管与车架管可藉由折叠器作上下及侧向之枢转折叠;又该折叠器的设计林林总总,如在枢接端之另一边利用一快拆件枢转扣合的最常见结构,亦或在枢接端之两折叠座上分别与呈枢接状之两支杆一端形成连杆式枢接而藉由两支杆作收展迫合紧扣的折叠器;惟该等结构设计最大的缺点在于没有可防止两支杆松动或误触时所产生之危险性,而影响骑乘安全性甚巨。是以,针对上述习知之连杆式折叠器存有安全上的问题,本发明人就从事自行车相关产品的多年产销经验,深思改善的方法,在经过多次改良与测试后,终于研发出一种防松开而安全之折叠器。

发明内容
有关本创作所采用之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相信本创作上述之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缘此,本发明之主要目的系在于提供一种之折叠器,主要包括有:
一第一折叠座,其一端之上下边处各向内凸出有一相对状之枢接凸缘,另端边上系向外凸出一对枢接凸耳,该枢接凸耳中之间隙又向内延伸至叠合面上而形成出一嵌置凹口 ;一第二折叠座,系叠合于第一折叠座之叠合面上,其一端之边上系凸出一内枢套与第一折叠座之枢接凸缘对应枢接,而该第二折叠座之另端边上则形成出一外枢套,该外枢套内侧边处之叠合面上设有一对应第一折叠座嵌置凹口之凸扣块;
一连杆式快拆件,系设于第一折叠座与第二折叠座枢接端之相对边,包括藉由一枢杆相互枢接之拉柄与一调节杆,其中拉柄一端系设有一对内枢耳供一第一枢轴枢接于第二折叠座之外枢套上,而该调节杆一端连结之枢接端头则可藉由第二枢轴与第一折叠座之枢接凸耳枢接,其中该第二枢轴系为中空状,并具有一封闭端及一开放端,其内容设有一顶柱及一压缩簧,该压缩簧夹设于该第二枢轴之封闭端及该顶柱之间,使该顶柱常态具有向外之弹性抵力,该拉柄近内枢耳之一折边上并成型凸出有一与内枢耳同向之孔座,该孔座内可移动的设置一按压扣,该按压扣系被该顶柱所推持,当该按压扣未被按压时,该柱体被压缩簧所推顶以穿入该孔座内,以防止拉柄松动。藉此,当第一折叠座与第二折叠座叠合时,该伸出于第二枢轴处之顶柱恰可扣入于孔座中与拉柄形成干涉限制连杆式快拆件扳开,而藉以提供折叠器之安全性者。本发明之次一目的系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器,由于在第一折叠座之枢接凸耳与叠合面上凹设有一嵌置凹口,而于第二折叠座之外枢套内侧边处设有对应该嵌置凹口之凸扣块,因此,当第一折叠座与第二折叠座叠合时,该凸扣块恰可扣合入嵌置凹口中,使该第一折叠座与第二折叠座于叠合固定后可分散作用于枢接边的应力集中,进而提升整体折叠盒之抗变强度者。


图1系本发明之立体图。图2系本发明之立体分解图。图3系本发明组装在车架之实施例立体图车架未折叠时。图4系本发明组装在车架之实施例立体图车架折叠后。图5系本发明与车架管之立体示意图未折叠状态。图6系本发明之局部组合剖面示意图,并显示该连杆式快拆件叠未解除扣合的动作示意状态。图7系本发明与车架管之立体示意图折叠状态。图8系本发明之局部组合剖面示意图,并显示该连杆式快拆件叠解除扣合的动作示意状态。图9系本发明之局部立体图。图10系图9之剖面示意图。图中:10.折置器;1.弟一折置座;11.置合面;12、13.枢接凸缘;130.轴向沉孔;
14.枢接凸耳;15.容置缺口 ; 16.嵌置凹口 ;17.叠合凸点;2.第二折叠座;21.内枢套;210.径向穿孔;211.栓件;22.外枢套;220.径向穿孔;23.凸扣块;24.叠合面;25.叠合凸点;3.内枢轴;31.径向插接孔;4.连杆式快拆件;41.枢杆;42.拉柄;421.内枢耳;422.孔座;4220.定位螺孔;423.螺栓柱;424.导斜面;43.调节杆;431.枢接端头;4310.套接孔;432.轴向穿孔;433.螺栓;5.第一枢轴;6.第二枢轴;61.螺孔;7.顶柱;71.轴向沟槽;8.压缩簧;9.按压扣;91.轴向沟槽;20.车架。
具体实施例方式首请参阅图1和图2,系为本发明折叠器10—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图与分解图,其包括:
一第一折叠座1,系具有内凹之叠合面11,其一端之上下边处各向内凸出有一相对状之枢接凸缘12、13,其中于上位处之枢接凸缘12内具有一轴向枢孔图未示,而该下位处之枢接凸缘内13则具有一与上位处之轴向枢孔相对且等径之轴向沉孔130,又该第一折叠座I之另端边上系向外凸出一对枢接凸耳14,枢接凸耳14与第一折叠座I间并形成出一容置缺口 15,该枢接凸耳14中之间隙又向内延伸至叠合面11上而形成出一嵌置凹口 16,再者该第一折叠座I内凹之叠合面11上并设有一个以上之叠合凸点17 ;
一第二折叠座2,系叠合于第一折叠座I内凹之叠合面11上,其一端之边上系凸出一内枢套21与第一折叠座I之枢接凸缘12、13对应套接,该内枢套21之中段适处并设有一螺孔状之径向穿孔210,而该第二折叠座2之另端边上则形成出一外枢套22,该外枢套22之中段适处亦设有一螺孔状之径向穿孔220,并该二内、外枢套21、22系往内侧边偏设,并该第一折叠座I与第二折叠座2叠合后,该外枢套22恰可位于第一折叠座I之容置缺口 15上,又该外枢套22内侧边处设有一对应第一折叠座I嵌置凹口 16之凸扣块23,另该第二折叠座2之叠合面24亦设有与第一折叠座I之叠合面11呈相对状之叠合凸点25 ;
一内枢轴3,系恰插置于第一折叠座I枢接凸缘11、12之轴向枢孔与轴向沉孔130内,同时贯穿第二折叠座2之内枢套21,而将第一折叠座I与第二折叠座2相互串连枢接,又该内枢轴3中段适处设有一螺孔状之径向插接孔31,使该第一折叠座I与第二折叠座2藉由该内枢轴3串连枢接时,可于第二折叠座2之内枢套21径向穿孔210上螺设一栓件211伸入至该径向插接孔31内,而将该内枢轴3定位隐藏;
一连杆式快拆件4,系设于第一折叠座I与第二折叠座2枢接端之相对边,包括藉由一枢杆41相互枢接之拉柄42与一调节杆43,其中拉柄42概为一π型体,一端系设有一对内枢耳421供一第一枢轴5枢接于第二折叠座2之外枢套22上,而该调节杆43 —端连结之枢接端头431则可藉由第二枢轴6与第一折叠座I之枢接凸耳14枢接,其中该第二枢轴6系为中空状,并具有一封闭端及一开放端,其内容设有一顶柱7及一压缩簧8,该压缩簧8夹设于该第二枢轴6之封闭端及该顶柱7之间,使该顶柱7常态具有向外之弹性抵力,而伸出一段外端头于第二枢轴6外,该外端头可为一圆弧状,又该顶柱7之柱体上开设有一轴向沟槽71,而第二枢轴6相对该轴向沟槽71处则设有一径向之螺孔61至轴孔内,供一螺栓433可经由该螺孔61而锁入至顶柱7之轴向沟槽71中定位,使顶柱7藉由该轴向沟槽71与螺栓433之限制可于第二枢轴6中作适当之弹性伸缩,又该第二枢轴6系与调节杆43 —端之枢接端头431径向轴穿固定,该枢接端头431系具有一径向套接孔4310套接第二枢轴6,并该枢接端头431之外端面设有一轴向穿孔432贯穿至套接孔4310中,而可供定位顶柱7之螺栓433经由此锁入,以使该顶柱7可收缩的凸出于该第二枢轴6之开放端,又该拉柄42近内枢耳421之一折边上并成型凸出有一与内枢耳421同向之孔座422,供第二枢轴6之顶柱7对应扣合,该孔座422上系设有一按压扣9,该按压扣9概呈一 T形柱状而由外向内套设于孔座422中,并其套接之柱体上开设有一轴向沟槽91,而孔座422相对该轴向沟槽91边则设有一径向之定位螺孔4220,可供一螺栓柱423经由该定位螺孔4220而锁入至按压扣
9之轴向沟槽91中定位,使按压扣9因轴向沟槽91与螺栓柱423之限制可于孔座422中作适当之伸缩位移,又拉柄42折边与孔座422相接之抵面边设为导斜面424状,使该拉柄42可藉由该导斜面424而顺利压入第二枢轴6之顶柱7上,同时使该按压扣9可被该顶柱7伸出而扣合限制,以防止拉柄42之松动。以下兹就本发明之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之功效,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相信当可由此而对本发明有更深入且具体之了解,如下所述:
续请配合参阅图3、图四、图5和图7,系本发明之折叠器10组装在车架管20之实施例立体图,主要系在第一、二折叠座1、2枢接端之对边上分别与呈枢接状之拉柄42及调节杆43的连杆式快拆件4枢接连结,以提供该第一、二折叠座1、2可藉由该连杆式快拆件4作叠合迫紧的折叠装置,使当第一、二折叠座1、2叠合时,该连杆式快拆件4之调节杆43即可收合于拉柄42内而将第一、二折叠座1、2迫紧扣合,本发明由于在第一折叠座I与调节杆43之第二枢轴6处设有可弹性伸缩之顶柱7,且于拉柄42 —折边之近内枢耳421外设有对应该顶柱7之内具按压扣9的孔座422,因此,当第一、二折叠座1、2叠合时,该伸出于第二枢轴6处之顶柱7圆弧状外端头恰可碰触到拉柄42折边与孔座422相接之导斜面424状抵面边后,因其底端受有压缩簧8之弹性抵撑而渐向内缩,随即可渐向孔座422滑动,再当正对孔座422时,顶柱7即会受到压缩簧8之弹性抵撑而回位伸出扣入于孔座422中与拉柄42形成干涉状态,同时并推挤按压扣9向外位移,此时拉柄42即由于该顶柱7与孔座422之干涉而限制其扳开如图6,藉以提供该折叠装置之安全性,而当使用者欲折叠时,则必须先将按压扣9压下以迫使顶柱7向内缩回如图8,如此方能解除顶柱7与孔座422之干涉以启动连杆式快拆件4向外扳开折叠。另外,如图9和图10,可看出本发明之第一、二折叠座1、2,由于在第一折叠座I之枢接凸耳14与叠合面11上凹设有一嵌置凹口 16,而于第二折叠座2之外枢套22内侧边处设有对应该嵌置凹口 16之凸扣块23,因此,当第一、二折叠座1、2叠合时,该凸扣块23恰可扣合入嵌置凹口 16中,使该第一、二折叠座1、2于叠合固定后可分散作用于枢接边的应力集中,进而提升整体折叠盒之抗变强度者。 再者,由于该第一、二折叠座1、2之叠合面11、24设有若干呈对应状分布之叠合凸点17、25,可令该第一、二折叠座1、2于叠合时形成点接触之贴合,而不致影响到叠合面11、24上的漆体拨落者。综上所述,本发明之折叠器,在同类产品中实有其极佳之进步实用性,同时遍查国内外关于此类结构之技术数据,文献中亦未发现有相同的构造存在在先,是以,本发明实已具备发明专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惟,以上所述者,仅系本发明之一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举凡应用本发明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之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发明之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折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折叠座,其一端之上下边处各向内凸出有一相对状之枢接凸缘,另端边上系向外凸出一对枢接凸耳,该枢接凸耳中之间隙又向内延伸至叠合面上而形成出一嵌置凹口 ; 一第二折叠座,系叠合于第一折叠座之叠合面上,其一端之边上系凸出一内枢套与第一折叠座之枢接凸缘对应枢接,而该第二折叠座之另端边上则形成出一外枢套,该外枢套内侧边处之叠合面上设有一对应第一折叠座嵌置凹口之凸扣块; 一连杆式快拆件,系设于第一折叠座与第二折叠座枢接端之相对边,包括藉由一枢杆相互枢接之拉柄与一调节杆,其中拉柄一端系设有一对内枢耳供一第一枢轴枢接于第二折叠座之外枢套上,而该调节杆一端连结之枢接端头则可藉由第二枢轴与第一折叠座之枢接凸耳枢接,其中该第二枢轴系为中空状,并具有一封闭端及一开放端,其内容设有一顶柱及一压缩簧,该压缩簧夹设于该第二枢轴之封闭端及该顶柱之间,使该顶柱常态具有向外之弹性抵力,该拉柄近内枢耳之一折边上并成型凸出有一与内枢耳同向之孔座,该孔座内可移动的设置一按压扣,该按压扣系被该顶柱所推持,当该按压扣未被按压时,该柱体被压缩簧所推顶以穿入该孔座内,以防止拉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折叠座之叠合面系为内凹状,该第二折叠座系叠合于第一折叠座内凹之叠合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折叠座之枢接凸耳与第一折叠座间并形成出一容置缺口,并该第一折叠座与第二折叠座叠合后,该外枢套恰可位于第一折叠座之容置缺口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位处之枢接凸缘内具有一轴向枢孔,而该下位处之枢接凸缘内则具有一与上位处之轴向枢孔相对且等径之轴向沉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内枢轴,系插置于第一折叠座枢接凸缘之轴向枢 孔与轴向沉孔内,同时贯穿第二折叠座之内枢套,而将第一折叠座与第二折叠座相互串连枢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折叠座与第二与折叠座之叠合面上并设有一个以上相对应之叠合凸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折叠座之内枢套中段适处并设有一螺孔状之径向穿孔,该径向穿孔上螺设一栓件伸入至该径向插接孔内,而将该内枢轴定位隐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拉柄概为一π型体,近内枢耳之孔座系供第二枢轴之顶柱对应扣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顶柱之外端头可为一圆弧状,又该顶柱之柱体上开设有一轴向沟槽,而第二枢轴相对该轴向沟槽处则设有一径向之螺孔至轴孔内,供一螺栓可经由该螺孔而锁入至顶柱之轴向沟槽中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调节杆一端之枢接端头系具有一径向套接孔套接第二枢轴,并该枢接端头之外端面设有一轴向穿孔贯穿至套接孔中,而可供定位顶柱之螺栓经由此锁入,以使该顶柱可收缩的凸出于该第二枢轴之开放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按压扣概呈一T形柱状,并其套接之柱体上开设有一轴向沟槽,而孔座相对该轴向沟槽边则设有一径向之定位螺孔,可供一螺栓柱经由该定位螺孔而锁入至按压扣之轴向沟槽中定位,使按压扣因轴向沟槽与螺栓柱之限制可于孔座中作适当之伸缩位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拉柄折边与孔座相接之抵面边设为导斜面状。
全文摘要
一种折叠器,包括第一折叠座、第二折叠座与连杆式快拆件,连杆式快拆件设于第一折叠座与第二折叠座枢接端之相对边,包括藉由一枢杆相互枢接之拉柄与一调节杆,拉柄一端设有一对内枢耳供一第一枢轴枢接于第二折叠座之外枢套上,而调节杆一端连结之枢接端头则可藉由第二枢轴与第一折叠座之枢接凸耳枢接,第二枢轴系为中空状,并具有一封闭端及一开放端,其内容设有一顶柱及一压缩簧,压缩簧夹设于该第二枢轴之封闭端及该顶柱之间,使顶柱常态具有向外之弹性抵力,拉柄近内枢耳之一折边上并成型凸出有一与内枢耳同向之孔座,孔座内可移动的设置一按压扣,按压扣被顶柱所推持,当按压扣未被按压时,柱体被压缩簧所推顶以穿入孔座内,以防止拉柄松动。
文档编号B62K15/00GK103213638SQ20121001857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0日
发明者黄士维 申请人:黄士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