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杆式三厢变两厢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162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杆式三厢变两厢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述的三杆式三厢变两厢轿车,涉及一种普通三厢轿车后备箱变型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轿车,然而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拥有一辆轿车,而是对轿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比较受欢迎的三厢轿车而言,其外形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观。然而三厢轿车也存在自身的一些缺陷和不足,比如车尾箱储物空间小,当货物较大或较多时,不能满足装载需求,其车尾箱不能满足容积多变性需求,因而使用范围比较局限。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三杆式三厢变两厢轿车,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研究设计一种三杆式三厢变两厢轿车,以克服现有三厢轿车车尾箱储物空间小,当货物较大或较多时,不能满足装载需求,车尾箱不能满足容积多变性需求,使用范围比较局限的缺陷。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所述的三杆式三厢变两厢轿车,是由车顶、后车窗、弓形架、后备箱及后备箱盖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后车窗上部与车顶铰接;下部与后备箱盖通过弓形架相连接;在后车窗内侧两端对称装有支撑梁,支撑梁上装有变型动力机构;后备箱尾部内侧垂直放置密封板起升机构;在后备箱内两侧对称放置可转动玻璃窗机构。本发明所述的变型动力机构包括电动推杆I、电动推杆II、连接架及半弧形滑槽;电动推杆I对称地装在后车窗内侧两端与车体内侧之间;电动推杆II对称地装在后车窗内侧两端的支撑梁上部;在后车窗内侧两端的支撑梁下部对称地装有连接架;连接架上加工有半弧形滑槽。本发明所述的半弧形滑槽包括弧形槽部分和直槽部分;电动推杆II的导杆端放置在直槽部分内;弓形架上的导杆I与导杆II放置在半弧形滑槽内。本发明所述的密封板起升机构包括密封板、电动推杆III及后备箱锁;电动推杆III放在密封板中间位置,并与密封板上部连接在一起;密封板上端中部安装后备箱锁。本发明所述的可转动玻璃窗机构包括玻璃、直槽及玻璃升杆;玻璃顶端与车顶铰接在一起,并可绕车顶转动;在玻璃下部装有直槽;玻璃升杆的一端放在直槽内,另一端与密封板上部固定在一起。本发明所述的各结构连接处均做密封处理。使用步骤I、正常使用过程中,因为电动推杆II关闭,此时弓形架上的导杆I固定在半弧形滑槽的弧形槽部分的上端,导杆II固定在半弧形滑槽的弧形槽部分的下端,因此弓形架无法在半弧形滑槽内滑动,使后备箱盖及后车窗锁在一起;电动推杆I开启,推动后备箱盖与
3后车窗在一起同时打开;2、当需额外增加后备箱容积时,电动推杆I开启,推动后车窗绕车顶铰接点顺时针转动;同时电动推杆II开启,拉动弓形架上的导杆II在直槽部分内滑动,带动导杆I先在弧形槽部分内滑动,后在直槽部分内滑动;从而带动后备箱盖一边向下翻转,一边向后车窗方向移动;最终使后车窗与后备箱盖平行且前部重叠,并一起抬高到车顶平面上方位置;电动推杆I及电动推杆II再次关闭,后车窗及后备箱盖再次锁在一起;货物放完后,此时电动推杆III开启,推动密封板升起;同时带动玻璃升杆一端在直槽内滑动,从而带动玻璃绕其与车顶的铰接点顺时针转动;密封板与玻璃运动到位后,后备箱盖与后车窗一同绕车顶交接点旋转落下,后备箱锁关闭,最终实现两厢车的密封;三厢轿车转变为两厢车,既大大地增加了载物空间,又满足外形美观大方。本发明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I、本发明解决了普通的三厢轿车后备箱空间狭小,不能装盛体积较大的物品的问题;2、本发明解决了普通两厢车在高速行驶时空气动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3、本发明实现了三厢轿车转变为两厢车,既大大地增加了载物空间,又满足外形美观大方;4、本发明可以在现有三厢车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即经济又实用。本发明具有结构新颖、改造简便、成本低廉、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美观
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优点,其大批量投入市场必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
.、/■
Mo


本发明共有8幅附图,其中附图I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发明尾部放大图;附图3为本发明尾箱盖正常打开位置图示;附图4为本发明尾箱盖变形过程位置图示;附图5为本发明变两厢车后尾部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密封板起升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密封板起升装置起升后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本发明后车窗及后备箱盖仰视图;在图中1.车顶、2.后车窗、2. I.支撑梁、3.弓形架、3. I.导杆II、3. 2.
4.后备箱、5.后备箱盖、6.变型动力机构、6. I.电动推杆I、6. 2.电动推杆II、6. 3.
6.4.半弧形滑槽、6. 4. I.弧形槽部分、6. 4. 2.直槽部分、7.可转动玻璃窗机构、7.
7.2.直槽、7. 3.玻璃升杆、8.密封板起升机构、8. I.密封板、8. 2.电动推杆III、8. 3.后备箱锁。
导杆I、连接架、I.玻璃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如附图所示,是由车顶I、后车窗2、弓形架3、后备箱4及后备
4箱盖5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后车窗2上部与车顶I铰接;下部与后备箱盖5通过弓形架3相连接;在后车窗2内侧两端对称装有支撑梁2. I,支撑梁2. I上装有变型动力机构6 ;后备箱4尾部内侧垂直放置密封板起升机构8 ;在后备箱4内两侧对称放置可转动玻璃窗机构7。变型动力机构6包括电动推杆16. I、电动推杆116. 2、连接架6. 3及半弧形滑槽
6.4 ;电动推杆16. I对称地装在后车窗2内侧两端与车体内侧之间;电动推杆116. 2对称地装在后车窗2内侧两端的支撑梁2. I上部;在后车窗2内侧两端的支撑梁2. I下部对称地装有连接架6. 3 ;连接架6. 3上加工有半弧形滑槽6. 4。半弧形滑槽6. 4包括弧形槽部分6. 4. I和直槽部分6.4.2 ;电动推杆116. 2的导杆端放置在直槽部分6. 4. 2内;弓形架3上的导杆13. 2与导杆113. I放置在半弧形滑槽6. 4内。密封板起升机构8包括密封板8. I、电动推杆I 118. 2及后备箱锁8. 3 ;电动推杆III8. 2放在密封板8. I中间位置,并与密封板8. I上部连接在一起;密封板8. I上端中部安装后备箱锁8. 3。可转动玻璃窗机构7包括玻璃7. I、直槽7. 2及玻璃升杆7. 3 ;玻璃7. I顶端与车顶I铰接在一起,并可绕车顶I转动;在玻璃7. I下部装有直槽7. 2 ;玻璃升杆7. 3的一端放在直槽7. 2内,另一端与密封板8. I上部固定在一起。本发明所述的各结构连接处均做密封处理。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有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本发明的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三杆式三厢变两厢轿车,是由车顶(I)、后车窗(2)、弓形架(3)、后备箱(4)及后备箱盖(5 )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后车窗(2 )上部与车顶(I)铰接;下部与后备箱盖(5 )通过弓形架(3)相连接;在后车窗(2)内侧两端对称装有支撑梁(2. 1),支撑梁(2. I)上装有变型动力机构(6);后备箱(4)尾部内侧垂直放置密封板起升机构(8);在后备箱(4)内两侧对称放置可转动玻璃窗机构(7 )。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杆式三厢变两厢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型动力机构(6)包括电动推杆I (6. I)、电动推杆II (6. 2)、连接架(6. 3)及半弧形滑槽(6. 4);电动推杆I (6. I)对称地装在后车窗(2)内侧两端与车体内侧之间;电动推杆II (6. 2)对称地装在后车窗(2)内侧两端的支撑梁(2. I)上部;在后车窗(2)内侧两端的支撑梁(2. I)下部对称地装有连接架(6. 3);连接架(6. 3)上加工有半弧形滑槽(6. 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杆式三厢变两厢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弧形滑槽(6. 4)包括弧形槽部分(6. 4. I)和直槽部分(6. 4. 2);电动推杆II (6. 2)的导杆端放置在直槽部分(6. 4. 2)内;弓形架(3)上的导杆I (3. 2)与导杆II (3. I)放置在半弧形滑槽(6. 4)内。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杆式三厢变两厢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板起升机构(8)包括密封板(8. I)、电动推杆III (8. 2)及后备箱锁(8. 3);电动推杆I I I (8. 2)放在密封板(8. I)中间位置,并与密封板(8. I)上部连接在一起;密封板(8. I)上端中部安装后备箱锁(8. 3)。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杆式三厢变两厢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转动玻璃窗机构(7 )包括玻璃(7. I)、直槽(7. 2 )及玻璃升杆(7. 3 );玻璃(7. I)顶端与车顶(I)铰接在一起,并可绕车顶(I)转动;在玻璃(7. I)下部装有直槽(7. 2);玻璃升杆(7. 3)的一端放在直槽(7. 2)内,另一端与密封板(8. I)上部固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杆式三厢变两厢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结构连接处均做密封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所述的三杆式三厢变两厢轿车,涉及一种普通三厢轿车后备箱变型技术。是由车顶、后车窗、弓形架、后备箱及后备箱盖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后车窗上部与车顶铰接;下部与后备箱盖通过弓形架相连接;在后车窗内侧两端对称装有支撑梁,支撑梁上装有变型动力机构;后备箱尾部内侧垂直放置密封板起升机构;在后备箱内两侧对称放置可转动玻璃窗机构。本发明具有结构新颖、改造简便、成本低廉、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美观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特点,故属于一种集经济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新型三杆式三厢变两厢轿车。
文档编号B62D39/00GK102910215SQ201210414079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5日
发明者张明恒, 胡平, 韩小强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