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侧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0977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车体侧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体侧部结构,其具备设在上边梁(34)与中柱(24)的结合部(99)上的支架(48)。支架(48)具备:梁侧部分(121),其与上边梁(34)结合,并且在与上边梁(34)之间构成梁闭合截面部(135);柱侧部分(122),其与中柱(24)结合,并且在与中柱(24)之间构成柱闭合截面部(145);和连结部分(123),其在前端壁部(67)的前方侧连结梁侧部分(121)和柱侧部分(122)。
【专利说明】车体侧部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车体侧部结构,其中,在车体侧部的上部侧沿车体的前后方向设有上边梁,中柱从上边梁的长度方向中途向下方伸出,在上边梁和中柱的上部周围设有收纳滑动门用的滑轨的滑轨收纳部。
【背景技术】
[0002]作为这种车体侧部结构,例如如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那样已知下述这样的结构:在车体侧部的上方侧沿前后方向配置有上边梁,将顶板载置于上边梁,在上边梁形成有配设滑轨的阶梯部,使柱(中柱)和顶拱与上边梁结合。
[0003]柱和顶拱在构成阶梯部的前端部的立壁的附近与上边梁结合。根据上述车体侧部结构,能够使柱和顶拱牢固地与上边梁结合。
[0004]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车体侧部结构中,为了确保滑动门开口较大,使滑轨收纳部的前端位于与中柱结合的部分的前侧。在这种情况下,与中柱的上端结合的部位位于滑轨收纳部的空间内,因此,可能无法充分地进行从中柱朝向顶板侧的载荷传递。即,可能无法满足车体侧方的对抗侧面碰撞的强度和刚性。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199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体侧部结构,即使在滑轨收纳部产生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上边梁与中柱相结合的部位的刚性和强度,从而能够满足车体侧方的对抗侧面碰撞的强度和刚性。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1]根据权利要求1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车体侧部结构,所述车体侧部结构具备:上边梁,其在车体侧部的上方侧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载置顶板的车宽外侧端部;中柱,其从所述上边梁的长度方向中途向下方伸出;滑轨收纳部,其收纳滑动门用的滑轨;和支架,其被设置在所述上边梁与所述中柱的结合部,所述支架具有:前端壁部,其形成为从所述滑轨收纳部的前端向上方立起;梁侧部分,其与所述上边梁结合,并且在与所述上边梁之间构成梁闭合截面部;柱侧部分,其与所述中柱结合,并且在与所述中柱之间构成柱闭合截面部;和连结部分,其在所述前端壁部的前方侧将所述梁侧部分和所述柱侧部分连结在一起。
[0012]在权利要求2涉及的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中柱形成为:通过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柱侧壁、从所述柱侧壁的前端和后端向车宽外侧伸出的柱前壁和柱后壁、从所述柱前壁的车宽外侧端部向前方侧伸出的柱前凸缘、以及从所述柱后壁的车宽外侧端部向后方侧伸出的柱后凸缘,而具有帽状截面部,所述支架的所述柱侧部分与所述柱前凸缘和所述柱后凸缘结合,并且以将所述帽状截面部的朝向车宽外侧敞开的敞开部堵塞的方式结合,由此构成所述柱闭合截面部。
[0013]在权利要求3涉及的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架具有支架侧壁部,所述支架的所述柱侧部分具有截面内结合部,所述截面内结合部从所述支架侧壁部的前端或后端向车宽中央侧伸出,并且在所述帽状截面部的截面内与所述柱前壁或所述柱后壁结合。
[0014]在权利要求4涉及的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架的连结部分具有能够使点焊枪接近所述截面内结合部的贯穿孔。
[0015]在权利要求5涉及的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架的连结部分具有从所述支架侧壁部的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向车宽中央伸出的上凸缘和下凸缘,并且具有由所述支架侧壁部、所述上凸缘和所述下凸缘形成的U字状截面部。
[0016]在权利要求6涉及的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上边梁具备:第I梁凸缘,其载置所述顶板;梁纵壁,其从所述第I梁凸缘的车宽外侧端部垂下;梁底壁,其从所述梁纵壁的下端向车宽外侧伸出;以及第2梁凸缘,其从所述梁底壁的车宽外侧端部垂下,所述支架的所述梁侧部分具备:第I结合部,其与所述第I梁凸缘结合;支架上壁部,其从所述第I结合部向车宽外侧伸出;支架侧壁部,其从所述支架上壁部的车宽外侧端部垂下;以及第2结合部,其从所述支架侧壁部的下端向下方突出,并且与所述第2梁凸缘结合,所述第I结合部和所述第2结合部与所述上边梁结合,由此构成所述梁闭合截面部。
[0017]发明的效果
[0018]在权利要求1涉及的发明中,在车体侧部结构中具备:上边梁,其在车体侧部的上方侧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载置顶板的车宽外侧端部;中柱,其从上边梁的长度方向中途向下方伸出;滑轨收纳部,其收纳滑动门用的滑轨;和支架,其被设置在上边梁与中柱的结合部。所述支架具有:前端壁部,其形成为从滑轨收纳部的前端向上方立起;梁侧部分,其与上边梁结合,并且在与上边梁之间构成梁闭合截面部;柱侧部分,其与中柱结合,并且在与中柱之间构成柱闭合截面部;和连结部分,其在前端壁部的前方侧将梁侧部分和柱侧部分连结在一起。
[0019]S卩,通过在滑轨收纳部的前侧部分设置支架,该支架构成梁闭合截面部和柱闭合截面部,并且具有将这些闭合截面部互相连结起来的连结部分,由此,即使是滑轨收纳部到达结合部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将滑轨收纳部的空间在前方侧确保得较大,并且能够确保上边梁与中柱相结合的部位的刚性和强度。其结果是,能够满足对抗侧面碰撞的强度和刚性。
[0020]在权利要求2涉及的发明中,中柱形成为:通过面对车宽方向的柱侧壁、从柱侧壁的前端和后端向车宽外侧伸出的柱前壁和柱后壁、从柱前壁的车宽外侧端部向前方侧伸出的柱前凸缘、以及从柱后壁的车宽外侧端部向后方侧伸出的柱后凸缘,而具有帽状截面部。支架的柱侧部分与柱前凸缘和柱后凸缘结合,并且以将帽状截面部的朝向车宽外侧敞开的敞开部堵塞的方式结合,由此构成柱闭合截面部。即,能够堵住中柱的敞开部而构成柱闭合截面部,并且能够通过帽状截面部来确保棱线。其结果是,能够确保滑轨收纳部的下侧部分的刚性和强度。
[0021]在权利要求3涉及的发明中,支架的柱侧部分具备截面内结合部,所述截面内结合部从支架侧壁部的前端或后端向车宽中央侧伸出,并且在帽状截面部的截面内与柱前壁或柱后壁结合。即,能够通过截面内结合部使支架与柱前壁或柱后壁结合。由此,能够抑制帽状截面部的前后方向的变形。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柱闭合截面部的刚性。
[0022]在权利要求4涉及的发明中,支架的连结部分具有能够使点焊枪接近截面内结合部的贯穿孔,因此,能够通过贯穿孔对截面内结合部进行点焊结合。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车体侧部的生产率。
[0023]在权利要求5涉及的发明中,在支架的连结部分具备从支架侧壁部的前端和后端向车宽中央侧伸出的上凸缘和下凸缘,并且具有由支架侧壁部、上凸缘和下凸缘形成的-字状截面部。通过使连结部分形成为〕字状截面,由此能够提高连结部分的刚性。
[0024]在权利要求6涉及的发明中,在上边梁上具备:梁第I凸缘,其载置顶板;梁纵壁,其从梁第I凸缘的车宽外侧端部垂下;梁底壁,其从梁纵壁的下端向车宽外侧伸出;以及梁第2凸缘,其从梁底壁的车宽外侧端部垂下。在支架的梁侧部分具备:第I结合部,其与梁凸缘第I结合;支架上壁部,其从第I结合部向车宽外侧伸出;支架侧壁部,其从支架上壁部的车宽外侧端部垂下;和第2结合部,其从支架侧壁部的下端向下方突出,并且与梁第2凸缘结合。通过使第I结合部和第2结合部与上边梁结合,由此能够构成梁闭合截面部,并且,通过上边梁和支架的截面形状,能够确保棱线。其结果是,能够确保滑轨收纳部的前侧部分的刚性和强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体侧部结构的车体的侧视图。
[0026]图2是本实施例的车体侧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27]图3是从上部左侧向后方观察图2所示的车体侧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28]图4是从上部左侧向前方观察图2所示的车体侧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29]图5是从上部左侧观察图2所示的车体侧部结构的侧方的立体图。
[0030]图6是图5所示的车体侧部结构的侧视图。
[0031]图7是沿图6的7-7线的剖视图。
[0032]图8是沿图6的8-8线的剖视图。
[0033]图9是沿图6的9-9线的剖视图。
[0034]图10是将本实施例的车体侧部结构与比较例相比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0036]实施例
[0037]参照图1和图2,车体11具备:覆盖车体上部IlA的顶板15 ;支承该顶板15的顶拱16 ;覆盖车体侧部IlB的侧板17 ;设置在该侧板17上的前后的门开口部18、19 ;滑动自如地设置于后面的门开口部19的滑动门21 ;以及覆盖车体下部IlC的地板23。顶板15、侧板17、滑动门21和地板23形成车室12。
[0038]侧板17由下述部分构成:内骨架27,其设置于车室12侧;侧外板28,其设置于车外侧;和中柱外侧件29,其架设在侧外板28的上下。
[0039]内骨架27由前柱内侧件31、中柱内侧件32、后柱内侧件33、上边梁34和侧梁内侧件35构成。[0040]侧外板28由前柱外侧件(前柱部)41、后柱外侧件(后柱部)43、上边梁外侧件(上边梁部)44、侧梁外侧件(侧梁部)45和后挡泥板46构成。
[0041]中柱24由中柱内侧件32、中柱外侧件29和中柱加强件47构成。上边梁34的上部被侧外板28的上边梁部44覆盖。上边梁34和中柱内侧件32通过支架(加强支架)48连结在一起。侧梁26由侧梁内侧件35和侧梁部45构成。
[0042]在上边梁34上配置有滑动门21用的滑轨51。滑轨51被收纳于梁罩下部件52和梁罩上部件53之间。梁罩下部件52和梁罩上部件53构成了梁收纳部55。滑轨51、梁收纳部55 (梁罩下部件52和梁罩上部件53)构成了梁罩组件54。在上边梁34和中柱内侧件32的上部32a设置有用于加强的加强支架48。
[0043]如图3所示,车体侧部结构具备:上边梁34 ;中柱24,其从上边梁34的长度方向中途向下方伸出;和滑轨收纳部66,其收纳滑动门21用的滑轨51。如图1所示,上边梁34在车体侧部IlB的上方侧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载置顶板15的车宽外侧端部15a。
[0044]如图4所示,滑轨收纳部66的前端壁部67形成为在上边梁34与中柱24的结合部99从滑轨收纳部66的前端66a向上方立起。
[0045]如图4所示,支架48具有:梁侧部分121,其与上边梁34结合,并且在与上边梁34之间构成梁闭合截面部135 (参照图7);柱侧部分122,其与中柱24结合,并且在与中柱24之间构成柱闭合截面部145 (参照图9);和连结部分123,其在前端壁部67的前方侧连结梁侧部分121和柱侧部分122。
[0046]支架48是架设在上边梁34和中柱24的上部24a上的加强支架。即,支架48提高了收纳滑轨51的滑轨收纳部(鼓出部)66与中柱24的结合。图7所示的梁闭合截面部135是由支架48和上边梁34形成的闭合截面。
[0047]如图5所示,支架48的梁侧部分121具备:第I结合部131,其与第I梁凸缘(梁凸缘)61结合;支架上壁部133,其从第I结合部131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支架侧壁部134,其从支架上壁部133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133a垂下;和第2结合部132,其从支架侧壁部134的下端134c向下方突出,并且与第2梁凸缘62结合。第I结合部131和第2结合部132与上边梁34结合,由此构成梁闭合截面部135。
[0048]支架48的梁侧部分121(支架侧壁部134)具备向车外侧凸出地形成的压边筋136,从而提高了梁侧部分121的刚性。压边筋136的压边筋截面形状随着从梁侧部分121朝向柱侧部分122 (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而逐渐扩展(变大)。第I结合部131是与第I梁凸缘61结合的结合部分,第2结合部132是与第2梁凸缘62结合的结合部分。
[0049]如图9所示,支架48的柱侧部分122与柱前凸缘96和柱后凸缘97结合,并且是以将帽状截面部91的朝向车宽方向外侧敞开的敞开部92堵塞的方式进行结合,由此形成了柱闭合截面部145。
[0050]而且,如图5所示,柱侧部分122具有截面内结合部141、142,所述截面内结合部141、142从支架侧壁部134的前端134a或后端134b向车宽中央侧伸出,并且在所述帽状截面部91的截面内与柱前壁94或柱后壁95结合。将截面内结合部141、142中的柱后壁95侧称作第I截面内结合部141,将柱前壁94侧称作第2截面内结合部142。
[0051]另外,在柱侧部分122形成有能够使焊枪从车外侧朝向上边梁34插入的焊枪退让部143,并且,为了使中柱加强件47接合于中柱24,在柱侧部分122形成有供中柱加强件47的上端47a退让的加强件退让部144。加强件退让部144是向车内12侧凹陷的凹部。
[0052] 连结部分123具有能够使点焊枪接近截面内结合部141、142的贯穿孔151。连结部分123具有从支架侧壁部134的前端134a和后端134b向车宽中央侧伸出的上凸缘152和下凸缘153,并且具有由支架侧壁部134、上凸缘152和下凸缘153形成的U字状截面部155。
[0053]如图4所示,上边梁34具备--第I梁凸缘61,其载置顶板15 ;梁纵壁64,其从第I梁凸缘61的车宽外侧端部61a垂下;梁底壁65,其从梁纵壁64的下端64a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和第2梁凸缘62,其从梁底壁65的车宽外侧端部65a垂下。
[0054]如图9所示,中柱24具备:柱侧壁93,其面对车宽方向;柱前壁94和柱后壁95,它们从柱侧壁93的前端93a和后端93b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柱前凸缘96,其从柱前壁94的车宽外侧端部94a向前方侧伸出;以及柱后凸缘97,其从柱后壁95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95a向后方侧伸出。由柱侧壁93、柱前壁94、柱后壁95、柱前凸缘96、柱后凸缘97形成了帽状截面部91。
[0055]图10的(a)示出了基于以往例子的比较例的车体侧部结构,图10的(b)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车体侧部结构。如图10的(a)所示,在比较例的车体侧部结构中,上边梁232在车体前后方向上延伸,中柱231从上边梁232的中间向车体下方延伸,顶拱233从上边梁232的中间沿车宽方向延伸,在这些中柱231和顶拱233的前方形成有作为门套的梁罩组件234。
[0056]这是因为,为了维持中柱231、上边梁232和顶拱233的周围的箭头bl方向的刚性,只能将梁罩组件(门套)234设定在中柱231的后方。可是,由此,无法实现具有大开口的滑动门(未图示)。
[0057]如图10的(b)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车体侧部结构中,使作为门套的梁罩组件54延伸至中柱24的车体前方向位置,在中柱24与上边梁34的结合部99 (图4)追加支架48,由此维持了中柱24所承担的箭头b2方向的刚性。其结果是,能够将使滑动门21滑动的滑轨51的长度设定得较长,从而能够实现具有大开口的滑动门21。
[0058]这样,在本实施例的车体侧部结构中具备:上边梁34,其在车体侧部IlB的上方侧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载置顶板15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15a ;中柱24,其从上边梁34的长度方向中途向下方伸出;滑轨收纳部66,其收纳滑动门21用的滑轨51 ;以及前端壁部67,其形成为在上边梁34与中柱24的结合部99内从滑轨收纳部66的前端66a向上方立起。
[0059]车体侧部结构具有支架48,所述支架48具备:梁侧部分121,其与上边梁34结合,并且在与上边梁34之间构成梁闭合截面部135 ;柱侧部分122,其与中柱24结合,并且在与中柱24之间构成柱闭合截面部145 ;和连结部分123,其在前端壁部67的前方侧连结梁侧部分121和柱侧部分122。
[0060]即,如图5所示,通过在滑轨收纳部66的前侧部分设置支架48,该支架48构成梁闭合截面部135和柱闭合截面部145,并且具有将这些闭合截面部互相连结起来的连结部分123,由此,即使是滑轨收纳部66到达结合部99 (图4)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将滑轨收纳部66的空间在前方侧确保得较大,并且能够确保上边梁34与中柱24相结合的部位的刚性和强度。其结果是,能够满足对抗侧面碰撞的强度和刚性。
[0061]如图9所示,在车体侧部结构中,中柱24形成为:通过柱侧壁93、从柱侧壁93的前端93a和后端93b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柱前壁94和柱后壁95、从柱前壁94的车宽外侧端部94a向前方侧伸出的柱前凸缘96、以及从柱后壁95的车宽外侧端部95a向后方侧伸出的柱后凸缘97,而具有帽状截面部91。
[0062]支架48的柱侧部分122与柱前凸缘96和柱后凸缘97结合,并且以将帽状截面部91的朝向车宽外侧敞开的敞开部92堵塞的方式结合,由此形成柱闭合截面部145。即,能够堵塞中柱24的敞开部92而形成柱闭合截面部145,并且,能够通过帽状截面部91来确保棱线(相当于柱侧壁93的前端93a和后端93b)。其结果是,能够确保滑轨收纳部66的下侧部分的刚性和强度。
[0063]在车体侧部结构中,如图5所示,支架48的柱侧部分122具备截面内结合部141、142,所述截面内结合部141、142从支架侧壁部134的前端134a或后端134b向车宽中央侧伸出,并且在帽状截面部91的截面内与柱前壁94或柱后壁95结合。即,能够通过截面内结合部141、142使支架48与柱前壁94或柱后壁95结合。由此,能够抑制帽状截面部91的前后方向的变形。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柱闭合截面部145的刚性。
[0064]支架48的连结部分123具有能够使点焊枪接近截面内结合部141、142的贯穿孔151,因此,能够通过贯穿孔151对截面内结合部141、142进行点焊结合。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车体侧部IlB的生产率。
[0065]支架48的连结部分123具有从支架侧壁部134的前端134a和后端134b向车宽中央侧伸出的上凸缘152和下凸缘153,并且具有由支架侧壁部134、上凸缘152和下凸缘153形成的U字状截面 部155。通过使连结部分123形成为U字状截面,由此能够提高连结部分123的刚性。
[0066]如图4所不,上边梁34具备:第I梁凸缘61,其载置顶板15 ;梁纵壁64,其从第I梁凸缘61的车宽外侧端部61a垂下;梁底壁65,其从梁纵壁64的下端64a向车宽外侧伸出;和第2梁凸缘62,其从梁底壁65的车宽外侧端部65a垂下。
[0067]如图5所示,支架48的梁侧部分121具备:第I结合部131,其与第I梁凸缘61结合;支架上壁部133,其从第I结合部131向车宽外侧伸出;支架侧壁部134,其从支架上壁部133的车宽外侧端部133a垂下;和第2结合部132,其从支架侧壁部134的下端134c向下方突出,并且与第2梁凸缘62结合。
[0068]通过使第I结合部131和第2结合部132与上边梁34结合,由此能够形成梁闭合截面部135,并且,通过上边梁34和支架48的截面形状,能够确保棱线(相当于支架上壁部133的车宽外侧端部133a)。其结果是,能够确保滑轨收纳部66的前侧部分的刚性和强度。
[0069]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车体上部结构中,中柱24由中柱内侧件32、中柱外侧件
29、中柱加强件47构成,但并不限于此,可以是省略了中柱加强件的柱。
[0070]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71]本发明的车体侧部结构优选在轿车或四轮货车等乘用车中采用。
[0072]标号说明
[0073]IlB:车体侧部;15:顶板;15a:顶板的车宽外侧端部;24:中柱;34:上边梁;48:支架(加强支架);51:滑动门用的滑轨;61:第I梁凸缘;61a:第I梁凸缘的车宽外侧端部;62 --第2梁凸缘;64:梁纵壁;64a:梁纵壁的下端;65:梁底壁;65a:梁底壁的车宽外侧端部;66:滑轨收纳部;66a:滑轨收纳部的前端;67:前端壁部;92:敞开部;93:柱侧壁;93a:柱侧壁的前端;93b:柱侧壁的后端;94:柱前壁;94a:柱前壁的车宽外侧端部;95:柱后壁;95a:柱后壁的车宽外侧端部;96:柱前凸缘;99:上边梁与中柱的结合部;121:梁侧部分;122:柱侧部分;123:连结部分;131:第I结合部;132 --第2结合部;133:支架上壁部;133a:支架上壁部的车宽外侧端部;134:支架侧壁部;134a:支架侧壁部的前端;134b:支架侧壁部的后端;134c:支架侧壁部的下端;135:梁闭合截面部;141、142:截面内结合部(第I截面内结合部和第2截面内结合部);145:柱闭合截面部;151:贯穿孔;152:上凸缘;153:下凸缘;155:支架的U字状截面部。
【权利要求】
1.一种车体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体侧部结构具备: 上边梁,其在车体侧部的上方侧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载置顶板的车宽外侧端部; 中柱,其从所述上边梁的长度方向中途向下方伸出; 滑轨收纳部,其收纳滑动门用的滑轨;和 支架,其被设置在所述上边梁与所述中柱的结合部, 所述支架具有: 前端壁部,其形成为从所述滑轨收纳部的前端向上方立起; 梁侧部分,其与所述上边梁结合,并且在与所述上边梁之间构成梁闭合截面部; 柱侧部分,其与所述中柱结合,并且在与所述中柱之间构成柱闭合截面部;和 连结部分,其在所述前端壁部的前方侧将所述梁侧部分和所述柱侧部分连结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侧部结构,其中, 所述中柱形成为:通过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柱侧壁、从所述柱侧壁的前端和后端向车宽外侧伸出的柱前壁和柱后壁、从所述柱前壁的车宽外侧端部向前方侧伸出的柱前凸缘、以及从所述柱后壁的车宽外侧端部向后方侧伸出的柱后凸缘,而具有帽状截面部, 所述支架的所述柱侧部分与所述柱前凸缘和所述柱后凸缘结合,并且以将所述帽状截面部的朝向车宽外侧敞开的敞开部堵塞的方式结合,由此构成所述柱闭合截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侧部结构,其中, 所述支架具有支架侧壁部,所述支架的所述柱侧部分具有截面内结合部,所述截面内结合部从所述支架侧壁部的前端或后端向车宽中央侧伸出,并且在所述帽状截面部的截面内与所述柱前壁或所述柱后壁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侧部结构,其中, 所述支架的连结部分具有能够使点焊枪接近所述截面内结合部的贯穿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侧部结构,其中, 所述支架的连结部分具有从所述支架侧壁部的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向车宽中央伸出的上凸缘和下凸缘,并且具有由所述支架侧壁部、所述上凸缘和所述下凸缘形成的U字状截面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侧部结构,其中, 所述上边梁具备--第I梁凸缘,其载置所述顶板;梁纵壁,其从所述第I梁凸缘的车宽外侧端部垂下;梁底壁,其从所述梁纵壁的下端向车宽外侧伸出;以及第2梁凸缘,其从所述梁底壁的车宽外侧端部垂下, 所述支架的所述梁侧部分具备--第I结合部,其与所述第I梁凸缘结合;支架上壁部,其从所述第I结合部向车宽外侧伸出;支架侧壁部,其从所述支架上壁部的车宽外侧端部垂下;以及第2结合部,其从所述支架侧壁部的下端向下方突出,并且与所述第2梁凸缘结合,所述第I结合部和所述第2结合部与所述上边梁结合,由此构成所述梁闭合截面部。
【文档编号】B62D25/04GK103958327SQ201280057820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5日
【发明者】安片瞳, 仲岭德彦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