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73321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包括弹簧组件和减震机构,其中弹簧组件包括空气弹簧或螺旋弹簧,后悬置上支座和后悬置下支座,空气弹簧或螺旋弹簧分别通过后悬置上支座和后悬置下支座与驾驶室和车架连接;减震机构包括减震器,减震器上支架和减震器下支架,减震器分别通过减震器上支架和减震器下支架与驾驶室和车架连接。本发明提供的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通过弹簧组件和减震机构共同作用进行减震,减震效果明显。
【专利说明】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后悬装置,尤其是一种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长头驾驶室的后悬装置采用胶垫直接减震,在车架8'上安装支架7',支架7'上成型有开槽螺母6',驾驶室I'下端成型有底横梁2',螺栓3'依次贯穿底横梁2,,胶垫4'和胶圈5'与开槽螺母6'连接。由于胶垫变形量小,缓冲量自然也小,因此减震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接采用弹簧或橡胶垫不能产生明显减震效果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性体与减震机构组合使用的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
[0004]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包括弹簧组件和减震机构,其中所述弹簧组件包括空气弹簧或螺旋弹簧,后悬置上支座和后悬置下支座,所述空气弹簧或螺旋弹簧分别通过所述后悬置上支座和所述后悬置下支座与驾驶室和车架连接;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器,减震器上支架和减震器下支架,所述减震器分别通过所述减震器上支架和所述减震器下支架与所述驾驶室和所述车架连接。
[0005]上述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还包括拉杆。
[0006]上述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还包括螺栓。
[0007]上述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还包括限位座。
[0008]上述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还包括限位块。
[0009]在上述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中,所述弹簧组件有两套。
[0010]在上述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中,所述减震机构有两套。
[0011]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①本发明提供的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由于采用弹性组件和减震机构共同作用实现减震,因此,本发明减震效果明显。
[0012]②本发明提供的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由于采用两套弹性组件和减震机构,因此,本发明减震效果明显,且消除了偏振问题。
[0013]③本发明提供的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由于弹簧先与上下支架连接,然后再与驾驶室和车架连接,因此,本发明更方便固定弹簧方向,且在弹簧发生疲劳时快速更换。
[0014]④本发明提供的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由于减震器先与上下支座连接,然后再与驾驶室和车架连接,因此,本发明更方便固定减震器方向,且在减震器发生损坏时快速更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5]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A向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标记为:1'-驾驶室,2'-底横梁,3'-螺栓,4'-胶垫,5'-胶圈,6_开槽螺母,7'-支架,8'-车架,1-驾驶室,2-空气弹簧或螺旋弹簧,3-后悬置上支座,4-后悬置下支座,5-减震器,6-减震器上支架,7-减震器下支架,8-拉杆,9-螺栓,10-限位座,
11-限位块,12-车架。
[0017]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9]如图2和图3所示,是本发明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的优选实施例。
[0020]所述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包括弹簧组件和减震机构,其中所述弹簧组件包括空气弹簧或螺旋弹簧2,后悬置上支座3和后悬置下支座4,所述空气弹簧或螺旋弹簧2分别通过所述后悬置上支座3和所述后悬置下支座4与驾驶室I和车架12连接;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器5,减震器上支架6和减震器下支架7,所述减震器5分别通过所述减震器上支架6和所述减震器下支架7与所述驾驶室I和所述车架12连接。
[00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还包括拉杆8。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还包括螺栓9。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还包括限位座10。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还包括限位块11。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组件有两套。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述减震机构有两套。
[0027]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弹簧组件和减震机构,其中 所述弹簧组件包括空气弹簧或螺旋弹簧(2),后悬置上支座(3)和后悬置下支座(4),所述空气弹簧或螺旋弹簧(2)分别通过所述后悬置上支座(3)和所述后悬置下支座(4)与驾驶室(I)和车架(12)连接;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器(5 ),减震器上支架(6 )和减震器下支架(7 ),所述减震器(5 )分别通过所述减震器上支架(6)和所述减震器下支架(7)与所述驾驶室(I)和所述车架(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杆(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栓(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座(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块(11)。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有两套。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长头驾驶室后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有两套。
【文档编号】B62D33/10GK103723203SQ201310685915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6日
【发明者】李顺, 叶涛 申请人:一汽解放柳州特种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