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驱动装置、尤其用于后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0547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调整驱动装置、尤其用于后盖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调整机动车的盖板、尤其是后盖板的调整驱动装置,具有一合页构件和一驱动轴,在所述合页构件上可紧固所述盖板,其中,在合页构件和驱动轴之间设置一联接器,所述联接器在所述驱动轴以一定义的转动角转动的情况下卡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安装一尤其按照本发明所述的调整驱动装置的方法,所述调整驱动装置设置用于驱动机动车的盖板,尤其是后盖板,所述方法具有下列步骤:?将所述调整驱动装置安装到机动车的车身上,并且?将所述盖板安装到所述调整驱动装置的合页构件上,并且?以一定义的转动角驱动一驱动轴,在此情况下,所述调整驱动装置的联接器卡入并且所述合页构件与所述驱动轴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连接。
【专利说明】调整驱动装置、尤其用于后盖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调整驱动装置,尤其用于后盖板(Heckklappe)的调整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制造机动车时关于可接近性方面力求的是,将用于调整电驱动的后盖板的调整驱动装置尽可能提前地安装到车身上。该调整驱动装置除了其调整功能之外还具有如下任务,即,将后盖板保持在其位置中。为了确保该保持功能,所述调整驱动装置大多是不易活动的并且具有一拖曳力矩。此外,就一紧急操作而言,例如为了在中断或者过小的电压的情况下关闭或打开,所述调整驱动装置是可反转的。但该反转仅利用比较高的力耗费才能实现。
[0003]但在安装机动车期间,必须多次打开和关闭后盖板。由于所述调整驱动装置的不易活动性,在此情况下对于装配工人而言仅能够困难地操作后盖板。因此,所述不易活动性对于制造过程的人机工程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并且延长了机动车的制造时间。


【发明内容】

[0004]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调整驱动装置,其在安装期间即使在安装好的盖板的情况下确保机动车的盖板、尤其是后盖板的活动自如性(Leichtghgigkeit)。
[0005]该任务利用一种用于调整机动车的盖板、尤其后盖板的调整驱动装置来解决,其中,在一合页构件和一驱动轴之间设置一联接器,该联接器只有在所述驱动轴驱动的情况下才以一定义的转动角卡入(einrastet)并且将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合页构件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连接起来,其中,所述盖板可紧固在所述合页构件上。
[0006]由于所述驱动轴只有在卡入的联接器的情况下才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与所述合页构件连接,布置在所述合页构件上的盖板在去除卡合(entgerasteter )的联接器的情况下可自由地围绕所述驱动轴摆动,且因此针对装配工人而言可活动自如地操作盖板。
[0007]因此,只要所述驱动轴不以定义的转动角转动并且所述联接器是卡入的,则针对装配工人而言可容易地操作盖板。
[0008]为此优选的是,所述联接器包括一联接器器件(Kupplungsmittel)和一对接器器件(Gegenkupplungsmittel),它们在卡入的联接器的情况下配合作用并且将所述合页构件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联接器器件优选布置在一摆动角范围中,在该摆动角范围中,所述盖板可围绕所述驱动轴摆动。所述对接器器件优选布置在所述摆动范围以外的一转动角范围中。由于所述转动角范围设置在所述摆动角范围以外,因此所述联接器器件和所述对接器器件在所述盖板摆动的情况下可靠地去除卡合,其中,在所述转动角范围中布置所述对接器器件,在所述摆动角范围中布置所述联接器器件并且所述盖板是可摆动的。
[0009]特别优选的是,所述联接器器件和所述对接器器件布置在所述驱动轴的对置的侧面上的,即以180°的角度相互扭转。由此给出了最大可能的可靠性,以保证所述联接器器件和所述对接器器件不会意外地卡入。
[0010]所述摆动角范围优选为大致80° -120°、特别优选大致90°。
[0011]所述联接器器件优选布置在所述合页构件上,其中,所述对接器器件布置在所述驱动轴上,或者布置在一抗相对转动地与所述驱动轴可连接的中间构件上。或者所述联接器器件同样优选布置在所述驱动轴或所述中间构件上,其中,所述对接器器件布置在所述驱动轴上。在使用一中间构件的情况下,所述联接器完全可布置在合页侧并且与驱动装置无关。
[0012]所述联接器器件优选是一形状锁合器件,尤其是一球或一销,其中,所述对接器器件是一凹部,所述形状锁合器件在所述联接器卡入的情况下形状锁合地嵌入到所述凹部中。还优选的是,所述联接器还包括一力器件,尤其是一弹簧,其将所述形状锁合器件压入到所述凹部中。
[0013]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形状锁合器件在卡入到所述凹部中的情况下沿着轴向或径向相对于所述驱动轴调整。但根据安装比例也可以优选所述形状锁合器件到所述凹部中的另一接合方向。
[0014]此外,本发明利用一种用于安装一尤其按照本发明所述的调整驱动装置的方法,所述调整驱动装置设置用于驱动机动车的盖板,尤其是后盖板,所述方法具有下列步骤:
?将所述调整驱动装置安装到机动车的车身上,并且 ?将所述盖板安装到所述调整驱动装置的合页构件上。
[0015]该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至少以一定义的转动角被驱动,在此情况下,所述调整驱动装置的联接器卡入并且所述合页构件与所述驱动轴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连接。
[0016]只要所述驱动轴不被驱动,则所述盖板不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与所述驱动轴连接且因此可自由摆动。只有在所述驱动轴以定义的转动角转动并且所述联接器卡入之后,所述联接器与所述驱动轴且因此与一驱动所述驱动轴的驱动马达连接。因此,所述盖板只有在所述联接器卡入之后才是不易活动的,并且只有在由装配工人的力耗费的情况下才能被操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附图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限制总的发明构思。
[0018]图1在(a)中示出了一具有在去除卡合状态下的联接器的用于调整一盖板的调整驱动装置的一个截断,以及在(b)中示出了一具有在卡合状态下的联接器的图(a)中的调整驱动装置的一个截断;
图2在(a)中示出了一具有在去除卡合状态下的联接器的用于调整一盖板的调整驱动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截断,以及在(b)中示出了一具有在卡合状态下的联接器的的图(a)中的调整驱动装置的一个截断;
图3示出了一用于调整所述盖板的调整驱动装置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一个截断,其中,在区域I)中所述联接器在去除卡合状态中示出,并且在区域II)中所述联接器在卡合状态中示出;以及
图4在(a)中示出了一种具有一后盖板和一后盖板驱动装置的系统以及在(b)中示出了装配到机动车中的(a)中的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图1 (a)的调整驱动装置10包括一合页构件3和一驱动轴20,该驱动轴同心地围绕一驱动轴线2延伸。所述驱动轴20可利用一驱动马达I (参见图2-4)、尤其一直流马达或一同步机沿着或反向于一转动方向21转动。
[0020]在所述合页构件3上布置或可布置一合页6 (参见图4)。在该合页6上能够可转动地紧固一盖板7 (参加图4)、尤其一机动车70 (参见图4)的盖板、尤其后盖板。优选的是,一合页轴线8 (参见图4)平行于所述驱动轴线2延伸,或者该合页轴线8是所述驱动轴线20,其中,所述盖板7围绕所述合页轴线可转动地布置在所述合页6上。或者在所述合页6上设置一变速器系统(未示出),其能够实现所述合页轴线线8在一相对于所述驱动轴线2的另一个角度(未示出)中的布置。
[0021]所述合页构件3或者说紧固在所述合页构件3上的盖板7能够在一摆动角范围51中围绕所述驱动轴线2摆动。
[0022]在所述驱动轴20和所述合页构件3之间设置一联接器。该联接器包括一布置在所述合页构件3上的联接器器件40,以及一设置在所述驱动轴20上的对接器器件23。
[0023]所述联接器器件40是一形状锁合器件,其在此构造成一具有圆形横截面的销。下面同义地使用联接器器件40、形状锁合器件以及销的概念。所述销40布置在所述合页构件3的一留空部36中并且利用一力器件41朝所述驱动轴20挤压,所述力器件在此构造成一螺旋弹簧。力器件41和弹簧的概念在下面同样是同义地使用。
[0024]所述对接器器件23是所述驱动轴20中的一凹部。
[0025]所述销40布置在所述摆动角范围51的中心。为了确保所述销不会意外地嵌入到所述凹部23中且因此所述联接器卡合(verrastet),所述凹部布置在所述摆动角范围51以外的一转动角范围52中。所述凹部23在此设置在所述驱动轴20的与所述销40对置的侧面上。因此其在此以一 180°的转动角50远离所述销40布置。
[0026]因此图1 (a)示出了具有卡入的联接器的调整驱动装置10。在该状态下,所述合页构件3或者说紧固在所述合页构件3上的盖板7能够在一摆动角范围51中自由地围绕所述驱动轴线20摆动。因此,所述合页构件3或者说所述盖板7的操作在该状态下可由装备工容易地实现。
[0027]由于所述合页构件3或者说所述盖板7仅能够在所述摆动角范围51中围绕所述驱动轴线20摆动,因此所述联接器器件40无法通过所述合页结构3的摆动处于与所述凹部23的嵌接中。而是只有通过沿着或反向于所述转动方向21以定义的转动角50扭转所述驱动轴20,所述凹部23才与所述销40齐平地布置并且所述销利用所述弹簧41的力沿着一接合方向32压入到所述凹部23中。在此,所述接合方向32在此是一相对于所述驱动轴线2的径向。
[0028]所述定义的转动角50通过所述凹部23沿着或反向于所述转动方向21与所述销40所具有的距离来确定,其中,所述驱动轴20为此必须以所述转动角相对于所述合页构件3扭转。该转动角在此为180°。如果所述凹部23与所述销40沿着转动方向21的距离不等于反向于所述转动方向21的距离,则在沿着所述转动方向21转动的情况下的定义的转动角50相应地不等于在反向于所述转动方向21转动的情况下的定义的转动角50。
[0029]图1 (b)示出了在以所述定义的转动角50扭转的驱动轴20以及卡入的联接器的情况下图1 (a)的调整驱动装置10。在此,所述销40嵌入到所述凹部23中并且将所述合页构件3形状锁合地与所述驱动轴20连接。所述凹部23如此定尺寸,使得其大致以尽可能小的间隙容纳半个销40。
[0030]在所述联接器的该卡合状态下,所述合页构件3或者说紧固在其上的盖板7仅还能与所述驱动轴20 —起围绕所述驱动轴线2转动。因此,所述驱动轴20在该卡合状态下仅还在所述摆动角范围51中围绕所述驱动轴线2扭转。为了能够实现所述盖板7的打开和关闭,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2的驱动马达I设置成可反转。因此,所述盖板7的打开和关闭也可以手动地在没有电驱动的驱动马达I的情况下实现,其中,在此情况下所述驱动马达I一起转动。因此,所述手动的打开和关闭在卡合的联接器的情况下只能够不易活动地实现。
[0031]在图2中所示的所述调整驱动装置10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所述驱动轴20和所述合页构件3之间设置一中间构件22,其可抗相对转动地布置到所述驱动轴20上。该示图示出了一穿过在一分解式的状态下的调整驱动装置10的截面,在该状态下,所述中间构件22与布置在其上的合页构件3还未接合到所述驱动轴20上。
[0032]图2 (a)示出了具有在去除卡合状态下的联接器的调整驱动装置10。所述合页构件3在该状态下能以所述摆动角范围51 (参见图1)自由地围绕所述中间构件22转动。因此可活动自如地实现布置在所述合页构件3上的盖板7的调整。
[0033]构造成销40的联接器器件布置在所述合页构件3中的留空部36中并且利用所述弹簧41沿着所述接合方向32并且朝所述中间构件22挤压。
[0034]所述中间构件22构造成一柱体形的套筒并且在其中心具有一穿通孔24,该穿通孔设置用于容纳所述驱动轴20。在所述套筒的外圆周(未示出)上,设置有构造成凹部23的对接器器件。在图2的范畴中,同义地使用中间构件22和套筒的概念。
[0035]类似于图1的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所述联接器器件40和所述对接器器件23布置在所述驱动轴20的相对置的侧面上并且具有180°的距离。因此这里所述定义的转动角50也为180°,其中,所述套筒22必须以该转动角相对于所述合页构件3转动,由此所述联接器可以卡入。此外,这里所述接合方向32也是一径向。
[0036]图2 (b)示出了具有卡合的联接器的调整驱动装置10。所述销40利用所述弹簧41的力压入到所述凹部23中。所述套筒22和所述合页构件3因此形状锁合地相互连接。由于所述套筒22抗相对转动地布置在所述驱动轴20上,所述驱动轴20在该状态下仅还能在所述摆动角范围51中沿着或反向于所述转动方向21转动。所述合页构件3或者说紧固在所述合页构件3上的盖板7的手动的调整只有在所述驱动马达I同时的一起转动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且因此是不易活动地实现的。
[0037]与图1和2的实施方式相反,图3示出了所述调整驱动装置10的一种实施方式,在该情况下,所述接合方向32平行于所述驱动轴20延伸。
[0038]为此,在所述驱动轴20上设置一抗相对转动地与其连接的中间构件22。所述中间构件22在此构造成一盘或一凸轮。因此在图3的范畴中,同义地使用中间构件22和盘的概念。
[0039]在该盘22中设置一用于容纳构造成销40的联接器器件的留空部26以及将所述销40沿着接合方向32挤压的弹簧41。在该留空部26中布置所述销40和所述弹簧41。所述合页构件3具有构造成凹部33的对接器器件。
[0040]所述合页构件3大致平行于所述盘22延伸并且围绕所述驱动轴线2可转动地设置。
[0041]区域I)示意性示出了所述联接器的去除卡合状态,其中,所述合页构件3可在所述摆动角范围51 (参见图1)中自由地且因此可活动自如地围绕所述驱动轴线2转动。在该去除卡合状态中,所述凹部33以180°的定义的转动角50与所述销40间隔开。所述销40沿着轴向朝所述合页构件3挤压。
[0042]区域II)示意性示出了所述联接器的卡合状态。所述盘22相对于所述联接器的去除卡合状态与所述驱动轴20 —起以180°的定义的转动角范围50扭转。所述销40嵌入到所述凹部33中,从而所述联接器卡合。所述合页构件3因此借助于所述销40形状锁合地与所述盘22连接。因此,在调整所述合页构件3或者说所述盖板7的情况下,所述驱动轴20也仅还在所述摆动角范围51中扭转。手动的调整可沿着和反向于所述转动方向21实现,但仅是不易活动地实现的,因为所述驱动马达I在此情况下被一起转动。
[0043]因此在所有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联接器卡入之前,实现所述合页构件3的活动自如的摆动且因此实现所述盖板7随之一起的摆动。在此情况下,防止了所述联接器的卡入,其方式为,所述联接器器件40布置在所述合页构件3的摆动角范围51中,但所述对接器器件23、33布置在所述摆动角范围51以外的转动角范围52中。只有在所述驱动轴20第一次驱动的情况下才将所述对接器器件23、33足够地相对于所述联接器器件40扭转。由此所述联接器器件40和所述对接器器件23、33相互处于齐平的布置方式中,从而它们相互卡合。
[0044]在去除卡合的状态中,所述合页构件3是可摆动的,无需与所述驱动马达I连接。因此,该扭转是自由的且可在所述驱动马达I不一起转动的情况下实现。相反,在卡合状态下,所述合页构件3如此地与所述驱动马达I连接,使得所述合页构件仅还能在所述驱动马达I一起转动的情况下才转动。
[0045]因此,所述盖板7的安装可以在去除卡合状态下进行。在生产线接近结束时,当所述盖板7不再为了安装目的而必须打开和关闭时,才操作所述驱动马达I并且建立所述不易活动的卡合状态,在该状态下所述打开和关闭在所述驱动马达I 一起转动的情况下进行。
[0046]图4示出了具有一盖板7和一这种调整驱动装置10、确切地说这里一后盖板驱动装置的系统。构造成后盖板的盖板7在此示意性示出。下面分别同义地使用盖板和后盖板的概念以及调整驱动装置和后盖板驱动装置的概念。
[0047]所述调整驱动装置10除了所述驱动马达I之外,还包括一变速器系统13,其设置用于降低所述驱动马达I的转速。所述变速器系统13优选构造成蜗轮蜗杆变速器(未示出)。但原则上也可以使用其它构造的变速器系统,例如一正齿轮变速器系统或一行星变速器系统。也可以考虑此类变速器系统的组合。
[0048]因此,与图2和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反,用于驱动所述合页构件3的驱动轴20这里是所述变速器系统13的从动轴(未示出)。
[0049]为了紧固所述调整驱动装置10,一第一紧固板11利用一紧固螺栓12设置在所述调整驱动装置10上。所述紧固螺栓12可固定在所述机动车70的车身72 (参见图4)上并且支撑所述驱动马达I的转矩。
[0050]围绕所述驱动轴线20布置一驱动杆作为合页构件3。下面同义地使用合页构件3和驱动杆的概念。所述联接器设置在所述驱动杆3和所述驱动轴20之间。所述驱动杆3包括一第二紧固板33,在该第二紧固板中设置一第二穿通孔331,利用其可将所述驱动杆3紧固在一合页6的第三紧固板61上。
[0051]所述第三紧固板61抗相对转动地紧固在所述合页6的合页轴80上,该合页轴可围绕一合页轴线8转动。所述合页轴80因此沿着所述合页轴线8的方向延伸。
[0052]此外,在所述合页6上布置一第三紧固螺栓62,利用该第三紧固螺栓可将所述合页固定在车身上。为了将所述驱动杆3的第二紧固板33紧固在所述合页6的第三紧固板61上,所述第三紧固板61也具有一第三穿通孔611。因此,该紧固例如可通过铆钉或螺钉实现。在所述第二紧固板33紧固在所述第三紧固板61上之后,所述第二紧固板可通过所述驱动轴20的驱动来围绕所述合页轴线8转动。
[0053]所述后盖板7布置在所述合页6上。为此,在所述第三紧固板61上设置至少一个、这里两个第四穿通孔612,它们能够实现所述后盖板7在所述第三紧固板61上的紧固,例如借助于铆钉或螺钉。在所述后盖板7紧固在所述第三紧固板61上之后,所述后盖板7同样可通过所述驱动轴20的驱动来围绕所述合页轴线8转动。
[0054]所述后盖板7优选借助于两个合页6紧固在车身72上。图4 (b)示出了在打开的后盖板7的情况下所述机动车70的行李厢。为了调整所述后盖板7,使用两个后盖板驱动装置10,即针对每个合页6分别使用一个后盖板驱动装置10。可见所述后盖板驱动装置10在所述机动车70的车身72上的布置方式。它们是彼此齐平地布置的。此外,为了简化所述后盖板7的抬起,设置两个常见的气体压力弹簧71。下面参照合页6和后盖板驱动装置10来阐述该安装。
[0055]在安装时首先将所述合页6借助于所述第三紧固螺栓62固定在所述车身上。之后将所述后盖板驱动装置10沿着一滑移方向9推装到所述合页6上,从而将所述驱动轴20和所述合页轴80接合到一起。因此所述合页轴80在安装好的状态下与所述驱动轴20齐平地布置。所述驱动轴20与所述合页轴80之间的连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此构造,使得能实现所述驱动轴20和所述合页轴80之间的一相对运动,例如以如下方式,即所述驱动轴20具有一内孔(未示出)并且所述合页轴80具有一支座(未示出)。因此所述驱动轴线2在安装好的状态下是所述合页轴线8。在此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紧固螺栓12固定在车身上。接下来将所述第二紧固板33紧固在所述第三紧固板61上。
[0056]所述后盖板7在所述两个合页6的两个第三紧固板61上的紧固可在所述后盖板驱动装置10的安装之前或之后实现。
[0057]在该布置方式的情况下,所述后盖板驱动装置10的驱动轴线20或者说合页轴线80大致平行于行驶轨道73延伸。
[0058]由于所述后盖板驱动装置10在该安装之后还未被电驱动,因此所述驱动杆3和所述驱动轴20之间的联接器还未去除卡合,从而还可操作所述后盖板7,无需所述驱动马达I一起转动。只有通过所述后盖板驱动装置10的电驱动才能如此扭转所述驱动轴20,从而将所述联接器卡入。所述后盖板驱动装置10的电驱动优选在所述机动车70的生产线结束时才进行,从而所述后盖板7直到这时都能针对装配工人而言保持可容易地操作。
【权利要求】
1.用于调整机动车(70)的盖板(7)、尤其后盖板的调整驱动装置(10),具有一合页构件(3)和一驱动轴(20),在所述合页构件上能紧固所述盖板(7), 其特征在于, 在合页构件(3 )和驱动轴(20 )之间设置一联接器,所述联接器在所述驱动轴(20 )相对于所述合页构件(3)以一转动角(50)扭转的情况下卡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包括一联接器器件(40 )和一对接器器件(23、33 ),所述联接器器件和所述对接器器件在卡入的联接器的情况下配合作用,并且将所述驱动轴(20)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与所述合页构件(3)连接。
3.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器件(40)能够在一摆动角范围(51)中摆动,在所述摆动角范围中,所述盖板(7)能够围绕所述驱动轴(20)、尤其在所述调整驱动装置(10)安装好的状态下摆动,并且所述对接器器件(23、33)布置在一处于所述摆动范围(51)以外的转动角范围(52)中。
4.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器件(40)和所述对接器器件(23、33)布置在所述驱动轴(20)的径向相互对置的侧面上。
5.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器件(40)布置在所述合页构件(3)上,其中,所述对接器器件(23、33)布置在所述驱动轴(20)上或者布置在一能抗相对转动地与所述驱动轴(20)连接的中间构件(22)上,或者反过来布置。
6.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器件(40)是一形状锁合器件,尤其一销,其中,所述对接器器件(23、33)是一凹部。
7.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包括一力器件(41),尤其一弹簧,其将所述联接器器件(40)压到所述凹部(23、33)中。
8.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器件(40)在卡入到所述凹部(23、33)中的情况下沿着轴向或径向相对于所述驱动轴(20)调整。
9.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页构件(3)抗相对转动地与一合页(6)连接。
10.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合页(6)包括一合页轴(80),所述合页轴能够围绕一合页轴线(8)转动,其中,所述盖板(7)抗相对转动地布置在所述合页轴(80)上。
11.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合页轴(80)与所述驱动轴(20)齐平地布置并且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地与其连接。
12.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驱动装置包括一驱动马达(I)、尤其一直流马达或一同步机,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轴(20)。
13.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马达(I)和所述驱动轴(20)之间设置一变速器系统(13),尤其一蜗轮蜗杆变速器。
14.用于安装一调整驱动装置(10)的方法,所述调整驱动装置尤其是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整驱动装置,所述调整驱动装置设置用于驱动机动车(70)的盖板(7)、尤其后盖板,所述方法具有下列步骤: ?将所述调整驱动装置(10)安装到机动车(70)的车身上,并且 ?将所述盖板(7)安装到所述调整驱动装置(10)的合页构件(3)上, 其特征在于, 至少以一转动角(50)相对于所述调整驱动装置(10)的合页构件(3)扭转、尤其驱动所述调整驱动装置(10)的驱动轴(20),从而所述调整驱动装置(10)的联接器卡入并且所述合页构件(3)与所述驱动轴(20)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连接。
【文档编号】B62D25/12GK104234573SQ201410253754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0日
【发明者】奥贝勒 H-J., 施文德曼 F., 施密特 W., 布劳恩 R., 洛赫 P. 申请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