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站及其车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343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移动站及其车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移动站的车体,包括车板(1)、设置在车板(1)底部的车轮(3)以及设置在车板(1)底部的支撑装置,车板(1)的尾部设置有避让斜面(11),避让斜面(11)向着所述尾部末端的方向逐渐远离地面,车板(1)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配重箱(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站的车体在车板的尾部设置避让斜面,避让斜面向车体的尾部末端的方向逐渐远离地面,避让斜面的设计使得移动站在爬坡的过程中较难触地,保证了移动站的正常行驶。上述车板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配重箱,配重箱能够增加移动站的重量,进而降低移动站在坎坷道路上行驶时出现颠簸的幅度,使得移动站的行驶过程更加安全。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站。
【专利说明】移动站及其车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移动站及其车体。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车载移动变电站(简称移动站)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在我国,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量的激增以及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对车载移动变电站的市场需求开始逐渐显现。
[0003]车载移动变电站主要包括组合电器HGIS(Hybrid Gas Insulated Switchgear,高压开关设备)模块、主变压器模块、变电箱式综合自动化室模块、中压配电室模块、设备运输车模块。上述主变压器器模块、变电箱式综合自动化室模块、中压配电室模块等设置在移动站的车厢内。车载移动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考虑启动应急抢救预案时,首要的任务就是保障电力供应。众所周知,在紧急情况下车载移动变电站比常规变电站的建设更加快捷,在自然灾害、突发设备事故紧急状况下能够迅速替代某一常规变电站并恢复供电。通常情况下车载移动变电站只需要开驶向灾害发生地即可投入供电运营中,但是,由于灾害发生地通常会导致交通系统出现损害,进而影响移动站的开进。通常情况下,移动站的车体较长,车尾距离地面较低,在灾区爬坡行驶时,很容易触地,进而无法行驶,这严重影响为灾区供电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上述移动站由于自身上的各个模块的布置会导致在灾区坎坷的道路上行驶时会出现较大的颠簸,这进一步影响移动站的正常行驶。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站的车体,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移动站在行驶过程中爬坡时尾部容易触地影响行驶的问题,同时也解决移动站行驶过程颠簸导致的安全隐患。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移动站的车体,包括车板、设置在所述车板底部的车轮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板底部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板的尾部设置有避让斜面,所述避让斜面向着所述尾部末端的方向逐渐远离地面,所述车板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配重箱。
[0007]优选的,上述车体,所述支撑装置为多个,且两两一组自所述车板的首端向尾端离散分布,位于所述车板的尾端的两个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尾端铰接,所述铰接轴沿着所述车板的纵向延伸。
[0008]优选的,上述车体,所述支撑装置为液压伸缩支撑器。
[0009]优选的,上述车体,所述车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尾部,且与位于所述车板尾端的两个支撑装置的底端配合的挂钩。
[0010]优选的,上述车体,所述配重箱沿着所述车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1]优选的,上述车体,所述车板包括车架和铺设在所述车架顶部的顶板和铺设在所述车架底部的底板以及铺设在所述车架四周的侧板,所述车架包括沿着所述车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根纵梁,以及焊接在所述两根纵梁之间的横梁,所述横梁为槽钢。
[0012]优选的,上述车体,所述横梁成两排,且上下分布,两排所述横梁之间形成线缆通道。
[0013]优选的,上述车体,两排所述横梁交错分布。
[0014]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站,其具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车体。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站的车体在车板的尾部设置避让斜面,避让斜面向车体的尾部末端的方向逐渐远离地面,避让斜面的设计使得移动站在爬坡的过程中较难触地,保证了移动站的正常行驶。上述车板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配重箱,配重箱能够增加移动站的重量,进而降低移动站在坎坷道路上行驶时出现颠簸的幅度,使得移动站的行驶过程更加安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站的车体的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站的车体的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站的车体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站的车体,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移动站在行驶过程中爬坡时尾部容易触地影响行驶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移动站行驶过程中颠簸导致的安全隐患。
[002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请参考附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站的车体,包括车板1、车轮3和支撑装置,其中车轮3和支撑装置均设置在车板I的底部,车板I的尾部设置有避让斜面11,避让斜面11向着尾部末端的方向逐渐远离地面,车板I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配重箱2。
[0023]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站的车体在车板I的尾部设置避让斜面11,避让斜面11向车体I的尾部末端的方向逐渐远离地面,避让斜面11的设计使得移动站在爬坡的过程中较难触地,保证了移动站的正常行驶。上述车板I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配重箱2,配重箱2能够增加移动站的重量,进而降低移动站在坎坷道路上行驶时出现颠簸的幅度,使得移动站的行驶过程更加安全。
[0024]为了实现对整个移动站的车体的支撑,本实施例的移动站的车体中,支撑装置为多个,且两两一组自车板I的首端向尾端离散分布。如图1或图2所示,图示的移动站的车体具有两组支撑装置,分别是位于首端的支撑装置6和位于尾部的支撑装置4。为了降低位于车板I尾部的支撑装置4对爬坡过程中触地的影响,上述位于车板I的尾端的两个支撑装置4与车板I的尾端铰接,铰接轴5沿着车板I的纵向延伸。
[0025]具体的,上述支撑装置6和支撑装置4可以为液压伸缩支撑器。当然上述支撑装置4可以仅仅通过铰接实现掀起后收起状态的保持。为了保证其收起状态的稳定性,上述车体还包括设置在车板I的尾部,且用于与车板I尾端的两个支撑装置4的底端配合的挂钩。
[0026]通常情况下,移动站的车体较长,为了起到较好的配重效果,本实施例中的配重箱2沿着车板I的长度方向延伸。当然配重箱2可以为多个,沿着车板I的长度方向分布。
[0027]移动站承载的设备较多,而且承重较大,需要高强度的车板,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的车板,所述的车板I包括车架和铺设在车架顶部的顶板12和铺设在车架底部的底板13以及铺设在车架四周的侧板,车架包括沿着车板I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根纵梁,以及焊接在两根纵梁之间的横梁,具体的上述横梁可以为槽钢14。上述结构的车板能够保证车板具有较轻重量的前提下,具有较强的强度,进而实现对车载设备提供更好的支撑。
[0028]优选的,上述横梁成两排,且上下分布,两排横梁之间形成线缆通道,用于穿设线缆,提高了对车体的利用率,节省移动站的布线空间。为了达到更好的支撑强度,上述两排横梁交错分布。
[0029]基于上述提供的移动站的车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站,所述的移动站具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体。
[0030]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0031]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移动站的车体,包括车板(I)、设置在所述车板(I)底部的车轮(3)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板(I)底部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板(I)的尾部设置有避让斜面(11),所述避让斜面(11)向着所述尾部末端的方向逐渐远离地面,所述车板(I)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配重箱(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为多个,且两两一组自所述车板(I)的首端向尾端离散分布,位于所述车板(I)的尾端的两个所述支撑装置(4)与所述尾端铰接,所述铰接轴(5 )沿着所述车板(I)的纵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为液压伸缩支撑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尾部,且与位于所述车板(I)尾端的两个支撑装置(4)的底端配合的挂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箱(2)沿着所述车板(I)的长度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板(I)包括车架和铺设在所述车架顶部的顶板(12)和铺设在所述车架底部的底板(13)以及铺设在所述车架四周的侧板,所述车架包括沿着所述车板(I)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根纵梁,以及焊接在所述两根纵梁之间的横梁,所述横梁为槽钢(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成两排,且上下分布,两排所述横梁之间形成线缆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两排所述横梁交错分布。
9.移动站,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体。
【文档编号】B62D53/06GK203780635SQ201420049704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6日
【发明者】王耀增, 王国东 申请人:德信东源电力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