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6876阅读:1063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摩托车行李箱,大盖后端与箱体后箱壁的上端铰接;小盖后端与大盖中部铰接;每个锁扣组件中的挂柱为“T”字形,挂柱的竖直段悬空端固设有固定轴;固定轴的两侧分别卡在对应固定座上的开口槽中,这两个固定座固设在大盖上;一对锁柱固设在箱体前箱壁,另外一对锁柱固设在小盖前端,挂柱上下转动时可将大盖与箱体或小盖锁紧;外挂锁组件中的上挂板上端部为弯钩部,小盖前端对应设有挂钩;上挂板中部与箱体的支耳铰接,上挂板下端与下挂板上端铰接;锁的锁芯自带有转子,转子的伸出端固设有锁片,且箱体前箱壁对应设有锁止片。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物品大小灵活地选择翻盖的大小,选择操作简单,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两个方向的防水。
【专利说明】
摩托车行李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的行李箱。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常见的摩托车行李箱一般分为两种结构:第一种是只有上翻盖,它多见于摩托车边箱,其缺点是翻盖小。第二种是只有侧翻盖,这种结构的行李箱翻盖比较大,缺点是翻开后内装物体容易散落到箱体外面。个别行李箱带有2种打开方式的组合翻盖,其翻盖的大小可根据物品大小灵活选择,但固定翻盖的几个挂扣采用螺钉安装,这样就导致使用不太方便。
[0003]另外,现有的摩托车行李箱还存在如下缺陷:一般的行李箱防水只有一道结构,这样就只能在一个方向上实现防水,从而只能当边箱或尾箱使用,不能既当边箱使用,又用做尾箱。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灵活方便、翻盖大小可根据物品大小选择的摩托车行李箱。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大盖(I)、小盖(3)、锁扣组件和外挂锁组件,其中大盖(I)前部为一个U字形的边框(Ia),该边框两侧边的后端与大盖(I)中部的下端部相连,且大盖(I)后端通过铰链与箱体(2)后箱壁的上端铰接;所述小盖(3)后端通过铰链与大盖(I)中部铰接,当小盖(3)盖在大盖(I)的边框(Ia)上面且该大盖同时盖在箱体(2)上面的时候,这三个件共同形成一个用于容置物品的封闭储物腔;
[0006]所述锁扣组件的数目至少为一个,这些锁扣组件均设在所述封闭储物腔内,每个锁扣组件包括挂柱⑷和锁柱(7),其中挂柱(4)为“T”字形结构,该挂柱的竖直段(4a)悬空端固设有一根固定轴(5),这根固定轴与挂柱(4)构成“工”字形结构;所述固定轴(5)的两侧分别卡在对应固定座(6)上的开口槽中,这两个固定座均固设在所述大盖(I)的边框(Ia)连接边内表面上,且挂柱⑷可绕该固定轴(5)上下转动;所述锁柱(7)的数目为两对,其中一对锁柱(7)固设在所述箱体(2)前箱壁的内表面上,另外一对锁柱(7)固设在所述小盖(3)前端的内表面上,且每对锁柱中的两个锁柱(7)分别位于挂柱(4)的竖直段(4a)两侧;当所述挂柱(4)上下转动时,该挂柱的水平段(4b)可以有选择地挂在所述箱体(2)或小盖(3)的一对锁柱(7)上,且竖直段(4a)与水平段(4b)的连接处和锁柱(7)的外圆面紧密贴合,从而有选择地将大盖(I)与箱体(2)或小盖(3)锁紧在一起;
[0007]所述外挂锁组件包括上挂板⑶和锁(13),其中上挂板⑶上端部为弯钩部,所述小盖(3)前端的外表面对应该弯钩部固设有一个挂钩(3a);所述上挂板(8)中部通过第一转轴(9)与箱体(2)前箱壁外表面的支耳(10)铰接,该上挂板的下端通过第二转轴(11)与下挂板(12)上端铰接,且两根转轴相平行;所述锁(13)的锁芯自带有转子,该转子的伸出端固设有一个锁片(14),且所述箱体(2)前箱壁的外表面对应该锁片固设有一个锁止片
(15),当锁片(14)上端被该锁止片卡住时,所述上挂板(8)及下挂板(12)不能上下转动,且上挂板(8)上端部的弯钩部勾住所述挂钩(3a),从而将小盖(3)与所述箱体(2)锁紧在一起。
[0008]采用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上下转动所述挂柱(4),从而有选择地将大盖(I)与箱体(2)或小盖(3)锁紧在一起,并且当锁片(14)被上述锁止片(15)卡住时,所述上挂板(8)及下挂板(12)不能上下转动,且上挂板(8)上端部的弯钩部勾住所述挂钩(3a),从而将小盖(3)与所述箱体(2)锁紧在一起。
[0009]通过上述使用说明可以明显看出,当小盖(3)与所述箱体(2)锁紧在一起的时候,既不能从箱体⑵内取物品,也不能往箱体⑵内放物品;小盖⑶与箱体⑵松开后,本实用新型又有两种用法,第一种用法是:将大盖(I)与小盖(3)锁紧在一起,这时可将大盖
(1)与小盖⑶全部翻起,从而将箱体⑵内的物品取出,这种情况下本行李箱翻盖的开口较大,使用者可将箱体(2)内的物品全部取出。第二种用法是:将大盖(I)与箱体(2)锁紧在一起,这时只能将小盖(3)翻起,且箱体(2)内的物品只能从小盖(3)翻起后的空隙(即大盖(I)的边框(Ia)两侧边之间的空隙)通过,这种情况下本行李箱翻盖的开口较小,使用者只能取出箱体(2)内体积较小的物品,若物品无法从所述边框(Ia)两侧边之间的空隙通过,则无法从箱体(2)内取出。
[0010]综上所述,不需要取或者放物品时,使用者可将大盖(I)和小盖(3)全部关闭;需要取或者放物品时,可根据物品大小灵活选择翻盖的大小,当物品较大时,将大盖(I)和小盖(3) —起打开;当物品较小时,只将小盖(3)打开即可,这样也能有效防止箱体(2)内的其他物品散落到箱体外面。
[0011]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物品的大小灵活地选择翻盖的大小,选择操作简单快捷、省力,很好地克服了传统结构的缺陷,具有很好的实用性,适于广泛推广运用。
[0012]作为本案的第二个重要改进点,所述边框(Ia)连接边的后表面为“L”型的组合面,该组合面的两个竖直段一长一短;所述小盖(3)前端面的凹槽中嵌设有一根第一密封胶条(16),该第一密封胶条延伸至小盖(3)的两侧,且第一密封胶条(16)可与所述边框(Ia)连接边后表面的长竖直段贴合;
[0013]所述大盖(I)中部顶面的凹槽中嵌设有一根第二密封条(17),该第二密封条延伸至大盖(I)的两侧,且第二密封条(17)的顶面可与所述小盖(3)后端底面的凸条贴合;所述大盖(I)底面的回形凹槽中嵌设有一圈第三密封条,该第三密封条的底面可与所述箱体
(2)四个箱壁顶面的凸起贴合。
[0014]采用以上结构,所述大盖(I)与箱体(2)结合处能实现一圈密封,同时小盖(3)与大盖(I)、箱体(2)的结合处也能很好地实现密封,这样就能在两个方向实现密封,从而很好地克服了传统摩托车行李箱只能在一个方向实现密封的缺陷,进而使本行李箱既可以用作边箱,又可以充当尾箱,这样就很好地拓展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
[0015]作为优选,所述锁扣组件的数目至少为两个,这两个锁扣组件左右并排设置。采用上述设计,所述锁扣组件的数目适中,既能避免因为数目过少而导致锁紧不可靠,又可以避免因为数目过多而导致锁紧麻烦,且两个锁扣组件左右并排设置,这样就使得两边的受力比较好。
[0016]作为优化设计,所述固定轴(5)的外圆面为一个组合曲面,该组合曲面由两个凸轮面组成,这两个凸轮面的顶点位于固定轴(5)轴心线的两边,并均与挂柱(4)的竖直段(4a)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固定座(6)上开口槽的槽口略小于槽底,且该开口槽的两个槽壁为对称设置的组合面,每个组合面由槽口端的平面、槽底端的平面及连接这两个平面的斜面组合而成。
[0017]采用以上结构,所述固定轴(5)的外圆面设计为一个组合曲面,该组合曲面由两个凸轮面组成,这两个凸轮面的顶点位于固定轴(5)轴心线的两边,并均与挂柱(4)的竖直段(4a)在一条直线上。经过上述设计,就能通过两个凸轮面的顶点更好地实现自锁,从而达到锁紧的目的。另外,所述固定座(6)上开口槽的槽口略小于槽底,这样就便于将固定轴
(5)牢靠地卡在固定座(6)上的开口槽中,且拆装方便。
[0018]在本案中,各个所述锁柱(7)的悬空端均倒成圆弧面;所述挂柱(4)的竖直段(4a)两侧面与其水平段(4b)的连接处均采用凹陷的圆弧面过渡,该圆弧面上沿其弯曲方向开有一条弧形凹槽(4c)。
[0019]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挂柱(4)的竖直段(4a)两侧面与其水平段(4b)的连接处均采用凹陷的圆弧面过渡,这样就能进一步达到自锁的目的,且圆弧面上沿其弯曲方向开有一条弧形凹槽(4c),这样能有效减小挂柱(4)与锁柱(7)的接触面积,从而更进一步可靠地实现锁紧。
[0020]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物品的大小灵活地选择翻盖的大小,选择操作简单快捷、省力,且本实用新型同时实现了两个方向的防水,防水性能好,这样既能把本行李箱当做尾箱,又可以当做边箱使用,这样就很好地克服了传统结构的缺陷,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适用性强等优点,适于广泛推广运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0023]图3为图2打开大盖I和小盖3后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2只打开小盖3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2中小盖3前端与边框Ia连接边的密封示意图。
[0026]图6为图2中小盖3后端与大盖I中部的密封示意图。
[0027]图7为图2的B-B向剖视图。
[0028]图8为图3、4中挂柱4和锁柱7等的不意图。
[0029]图9为图8的C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31]如图1至9所示,一种摩托车行李箱,主要由大盖1、箱体2、小盖3、锁扣组件和外挂锁组件等构成。其中,所述大盖1、箱体2和小盖3均为注塑件,而大盖I前部为一个U字形的边框la,该边框Ia两侧边的后端与大盖I中部一体固定连接,该边框Ia连接边的后表面为“L”型的组合面,该组合面的两个竖直段一长一短。同时,所述边框Ia两个侧边之间的空隙(图中未标记)可让货物通过,以便使用者将箱体2内的货物取出或者将货物放入箱体2中,该空隙可由所述小盖3封闭。并且,所述小盖3后端通过铰链与大盖I中部铰接,当小盖3盖在大盖I的边框Ia上面时,就将上述空隙封闭,这时货物就不能通过该空隙。
[0032]所述大盖I后端通过铰链(图中未标注)与箱体2后箱壁的上端铰接,当小盖3盖在大盖I的边框Ia上面且该大盖I同时盖在箱体2上面时,大盖1、箱体2和小盖3共同形成一个用于容置物品的封闭储物腔(图中未标记)。当上述大盖I打开时,可以将箱体2内的物体取出,当上述大盖I盖在箱体2上,而小盖3打开时,货物可以从大盖I的边框Ia两个侧边之间空隙取出。
[0033]从图1至4及图8、9可看出,所述锁扣组件的数目至少为一个,这些锁扣组件均设在所述封闭储物腔内。在本案中,上述锁扣组件的数目至少为两个,这两个锁扣组件左右并排设置。
[0034]每个锁扣组件主要由挂柱4、固定轴5、固定座6和锁柱7等构成。其中,上述挂柱4为塑料件,并为“T”字形结构,且挂柱4由竖直段4a和水平段4b构成。同时,所述挂柱4的竖直段4a两侧面与其水平段4b的连接处均采用凹陷的圆弧面过渡,该圆弧面上沿其弯曲方向开有一条弧形凹槽4c。同时,所述挂柱4的竖直段4a悬空端固设有一根固定轴5,这根固定轴5与挂柱4构成“工”字形结构。并且,所述固定轴5的外圆面为一个组合曲面,该组合曲面由两个凸轮面组成,这两个凸轮面的顶点分别位于固定轴5轴心线的两边,并均与挂柱4的竖直段4a在一条直线上。
[0035]所述固定轴5的两侧分别卡在对应固定座6上的开口槽中,这两个固定座6均固设在所述大盖I的边框Ia连接边内表面上,且挂柱4可绕该固定轴5上下转动。所述固定座6上开口槽的槽口略小于槽底,且该开口槽的两个槽壁为对称设置的组合面,每个组合面由槽口端的平面、槽底端的平面及连接这两个平面的斜面组合而成。
[0036]所述锁柱7的数目为两对,其中一对锁柱7固设在所述箱体2前箱壁的内表面上,另外一对锁柱7固设在所述小盖3前端的内表面上,且每对锁柱中的两个锁柱7分别位于挂柱4的竖直段4a两侧。同时,各个所述锁柱7的一端与上述箱体2或小盖3固定,其另一端悬空,该悬空端通过倒圆形成圆弧面。当所述挂柱4上下转动时,该挂柱4的水平段4b可以有选择地挂在所述箱体2或小盖3的一对锁柱7上,且竖直段4a与水平段4b的连接处和锁柱7的外圆面紧密贴合,从而有选择地将大盖I与箱体2或小盖3锁紧在一起。
[0037]从图1至4及7可以看出,所述外挂锁组件主要由上挂板8、第一转轴9、支耳10、第二转轴11、下挂板12、锁13、锁片14和锁止片15构成,其中上挂板8上端部为向后弯曲的弯钩部,所述小盖3前端的外表面对应该弯钩部固设有一个挂钩3a,该挂钩3a的作用是勾住上述上挂板8的弯钩部。
[0038]所述上挂板8中部通过第一转轴9与箱体2前箱壁外表面的支耳10铰接,该上挂板8的下端通过第二转轴11与下挂板12上端铰接,且第一转轴9和第二转轴11相平行。当按住下挂板12下端向上转动时,下挂板12可以绕第二转轴11转动,从而使所述上挂板8绕第一转轴9转动,以便使上挂板8上端部的的弯钩部勾住或脱离上述挂钩3a。所述锁13为外购件,该锁13的锁芯自带有转子,该转子13的伸出端固设有一个锁片14,且所述箱体2前箱壁的外表面对应该锁片固设有一个锁止片15。当钥匙插入锁13的锁芯旋转时可以带动锁芯的转子转动,从而带动锁片14转动,且锁片14上端转动到与锁止片15的内表面(如图7所示)贴合时即被该锁止片15卡住。当所述锁片14上端被锁止片15卡住时,上述上挂板8及下挂板12均不能上下转动,且上挂板8上端部的弯钩部勾住所述挂钩3a,从而将小盖3与所述箱体2锁紧在一起,这时就不能往箱体2内取放物品或者往箱体2内放物品。
[0039]另外,所述箱体2与大盖I通过两个快速夹20固定,这两个快速夹20呈左右并排设置,每个快速夹20的一部分与箱体2前箱壁的外表面固定,每个快速夹20的另一部分与所述大盖I的边框Ia连接边前表面固定。
[0040]如图2、5及6所示,所述小盖3前端面的凹槽中嵌设有一根第一密封胶条16,该第一密封胶条16延伸至小盖3的两侧,这根第一密封胶条16可与所述边框Ia连接边后表面的长竖直段贴合,从而对小盖3前端与大盖I的边框Ia贴合处进行防水密封。所述大盖I中部顶面的凹槽中嵌设有一根第二密封条17,该第二密封条17延伸至大盖I的两侧,且第二密封条17的顶面可与所述小盖3后端底面的凸条贴合,这样就能对小盖3后端与大盖I中部的贴合处进行防水密封。另外,所述大盖I底面的回形凹槽中嵌设有一圈第三密封条(图中未标记),该第三密封条的底面可与所述箱体2四个箱壁顶面的凸起贴合,这样又能对大盖I底面与箱体2顶面的贴合处进行防水密封,从而在两个方向上进行防水处理,很好地防止外面的水滴进入箱体2内。
[0041]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铰链等可以有效增强本行李箱的结构强度,这样就不用再像原来那样为了增加结构强度而增加许多杂乱无章的加强筋;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箱体2内部为一个大空间,也没有被隔开隔开,这样就利于放置物品。
[0042]采用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上下转动所述挂柱4,从而有选择地将大盖I与箱体2或小盖3锁紧在一起,并且当锁片14被上述锁止片15卡住时,所述上挂板8及下挂板12不能上下转动,且上挂板8上端部的弯钩部勾住所述挂钩3a,从而将小盖3与所述箱体2锁紧在一起。
[0043]通过上述使用说明可以明显看出,当小盖3与所述箱体2锁紧在一起的时候,既不能从箱体2内取物品,也不能往箱体2内放物品;小盖3与箱体2松开后,本实用新型又有两种用法,第一种用法是:将大盖I与小盖3锁紧在一起,这时可将大盖I与小盖3全部翻起,从而将箱体2内的物品取出,这种情况下本行李箱翻盖的开口较大,使用者可将箱体2内的物品全部取出。第二种用法是:将大盖I与箱体2锁紧在一起,这时只能将小盖3翻起,且箱体2内的物品只能从小盖3翻起后的空隙即大盖I的边框Ia两侧边之间的空隙通过,这种情况下本行李箱翻盖的开口较小,使用者只能取出箱体2内体积较小的物品,若物品无法从所述边框Ia两侧边之间的空隙通过,则无法从箱体2内取出。
[0044]综上所述,不需要取或者放物品时,使用者可将大盖I和小盖3全部关闭;需要取或者放物品时,可根据物品大小灵活选择翻盖的大小,当物品较大时,将大盖I和小盖3 —起打开;当物品较小时,只将小盖3打开即可,这样也能有效防止箱体2内的其他物品散落到箱体外面。
[00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大盖(I)、小盖(3)、锁扣组件和外挂锁组件,其中大盖(I)前部为一个U字形的边框(Ia),该边框两侧边的后端与大盖(I)中部的下端部相连,且大盖(I)后端通过铰链与箱体(2)后箱壁的上端铰接;所述小盖(3)后端通过铰链与大盖(I)中部铰接,当小盖(3)盖在大盖(I)的边框(Ia)上面且该大盖同时盖在箱体(2)上面的时候,这三个件共同形成一个用于容置物品的封闭储物腔; 所述锁扣组件的数目至少为一个,这些锁扣组件均设在所述封闭储物腔内,每个锁扣组件包括挂柱⑷和锁柱(7),其中挂柱(4)为“T”字形结构,该挂柱的竖直段(4a)悬空端固设有一根固定轴(5),这根固定轴与挂柱(4)构成“工”字形结构;所述固定轴(5)的两侧分别卡在对应固定座(6)上的开口槽中,这两个固定座均固设在所述大盖(I)的边框(Ia)连接边内表面上,且挂柱(4)可绕该固定轴(5)上下转动;所述锁柱(7)的数目为两对,其中一对锁柱(7)固设在所述箱体(2)前箱壁的内表面上,另外一对锁柱(7)固设在所述小盖(3)前端的内表面上,且每对锁柱中的两个锁柱(7)分别位于挂柱(4)的竖直段(4a)两侧;当所述挂柱(4)上下转动时,该挂柱的水平段(4b)可以有选择地挂在所述箱体(2)或小盖⑶的一对锁柱(7)上,且竖直段(4a)与水平段(4b)的连接处和锁柱(7)的外圆面紧密贴合,从而有选择地将大盖(I)与箱体(2)或小盖(3)锁紧在一起; 所述外挂锁组件包括上挂板(8)和锁(13),其中上挂板(8)上端部为弯钩部,所述小盖(3)前端的外表面对应该弯钩部固设有一个挂钩(3a);所述上挂板(8)中部通过第一转轴(9)与箱体(2)前箱壁外表面的支耳(10)铰接,该上挂板的下端通过第二转轴(11)与下挂板(12)上端铰接,且两根转轴相平行;所述锁(13)的锁芯自带有转子,该转子的伸出端固设有一个锁片(14),且所述箱体(2)前箱壁的外表面对应该锁片固设有一个锁止片(15),当锁片(14)上端被该锁止片卡住时,所述上挂板(8)及下挂板(12)不能上下转动,且上挂板(8)上端部的弯钩部勾住所述挂钩(3a),从而将小盖(3)与所述箱体(2)锁紧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Ia)连接边的后表面为“L”型的组合面,该组合面的两个竖直段一长一短;所述小盖(3)前端面的凹槽中嵌设有一根第一密封胶条(16),该第一密封胶条延伸至小盖(3)的两侧,且第一密封胶条(16)可与所述边框(Ia)连接边后表面的长竖直段贴合; 所述大盖(I)中部顶面的凹槽中嵌设有一根第二密封条(17),该第二密封条延伸至大盖(I)的两侧,且第二密封条(17)的顶面可与所述小盖(3)后端底面的凸条贴合;所述大盖(I)底面的回形凹槽中嵌设有一圈第三密封条,该第三密封条的底面可与所述箱体(2)四个箱壁顶面的凸起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组件的数目至少为两个,这两个锁扣组件左右并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5)的外圆面为一个组合曲面,该组合曲面由两个凸轮面组成,这两个凸轮面的顶点位于固定轴(5)轴心线的两边,并均与挂柱(4)的竖直段(4a)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固定座(6)上开口槽的槽口略小于槽底,且该开口槽的两个槽壁为对称设置的组合面,每个组合面由槽口端的平面、槽底端的平面及连接这两个平面的斜面组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锁柱(7)的悬空端均倒成圆弧面;所述挂柱(4)的竖直段(4a)两侧面与其水平段(4b)的连接处均采用凹陷的圆弧面过渡,该圆弧面上沿其弯曲方向开有一条弧形凹槽(4c)。
【文档编号】B62J9/00GK204056097SQ201420333482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0日
【发明者】朱丹, 邱远禄, 张桂铭, 顾妮, 冷佳寰 申请人: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