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移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687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漂移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漂移自行车,包括前轮(4)、后轮组件、车架组件和传动机构,车架组件包括立式支架(1)、与前轮支架(3)及后轮支架(2),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通过链条(10)带动前轮(4)转动的脚蹬机构和由链条(10)带动的传动组件,所述的后轮组件包括安装座(5)、对称转动连接于安装座(5)两侧的两后轮(6)、连接座(7)和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连接轴(8),所述的安装座(5)通过竖向设置的轴销与所述的连接座(7)转动连接,且所述的安装座(5)通过横向设置的弹性连接轴(8)与所述的后轮支架(2)相连接。该漂移自行车体积小、骑行轻松、灵活性高且适合休闲运动。
【专利说明】漂移自行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漂移自行车。

【背景技术】
[0002]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且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现有技术的自行车一般均装配有车座。在骑行的过程中,由于人是坐在车座上进行骑行的,主要以锻炼腿部肌肉为主,上半身的肌肉,如腰部肌肉和腹部肌肉基本上没有什么锻炼效果。且现有技术的自行车的体积通常比较大、结构不够紧凑、灵活性不够,自行车与骑行人身体的配合度不高,骑行人通常只进行简单的机械运动,休闲运动的目的性不强,趣味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小、骑行轻松、灵活性高且适合休闲运动的漂移自行车。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漂移自行车,包括前轮、后轮组件、车架组件和传动机构,所述的车架组件包括上端安装有把手的立式支架、与立式支架和前轮相连接的前轮支架及与立式支架和后轮组件相连接的后轮支架,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通过链条带动前轮转动的脚蹬机构和由链条带动的传动组件,所述的后轮组件包括安装座、对称转动连接于安装座两侧的两后轮、连接座和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连接轴,所述的安装座通过竖向设置的轴销与所述的连接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的安装座通过横向设置的弹性连接轴与所述的后轮支架相连接。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漂移自行车采用前轮驱动的形式,利用前轮的驱动力来牵引后轮。并采取了无座椅的设计方式,骑行时,利用身体的重心改变来达到转弯和改变行车方向的目的,可对上半身的腰部肌肉和腹部肌肉进行充分的锻炼,且身体与自行车的配合性更强,可随着身体的摆动实现漂移效果,灵活性高、趣味性更强,适合休闲运动。后轮组件包括安装座、对称转动连接于安装座两侧的两后轮、连接座和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连接轴,安装座通过竖向设置的轴销与所述的连接座转动连接,且安装座通过横向设置的弹性连接轴与所述的后轮支架相连接。这样,随着前轮驱动力的牵引,后轮随之转动,在转弯时,两后轮可随安装座灵活的左右转动,且在弹性连接轴的弹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回位,转动非常灵活。当路面较为颠簸时,弹性连接轴左右上下摆动时,也会有回弹的弹力,让两后轮在偏摆过度时可恢复过来,且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使得骑行者的舒适感更好。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后轮支架的末端设有供弹性连接轴穿过的通孔,所述的弹性连接轴的前部活动套合安装于所述的后轮支架的通孔内,且弹性连接轴的前端设有防脱部,所述的后轮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对弹性连接轴进行周向限位的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上设有供弹性连接轴穿过的限位孔,且所述的限位孔与所述的弹性连接轴间隙配合;所述的弹性连接轴的后端固定于安装座的安装孔内。这样,限位板的限位孔可对弹性连接轴的变形进行限位,结构更加可靠。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由脚蹬机构带动的链轮、安装于前轮轮轴一侧的飞轮及链条;所述的脚蹬机构和链轮均安装于中轴上,且中轴设于所述的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的连接处。这样,可通过该传动组件可实现前轮驱动。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立式支架呈向前倾斜状,且所述的立式支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0?60°。这样,骑行者的身体可微向前倾,重心移动更加方便,更加灵活。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前轮包括前轮轮胎、前轮外轮圈、多个减震单元和前轮花鼓,所述的多个减震单元连接于所述的前轮外轮圈和前轮花鼓之间,所述的前轮花鼓的外圆周面设有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上设有多个用于与减震单元相连接的连接点,各个连接点沿以前轮花鼓的前轮轮轴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分布;且所述的多个减震单元的轴线均沿各连接点所在的圆周的切线方向设置。这样,当车轮压到障碍物时引起的颠簸时,各减震单元可起到缓冲的作用,且由于各减震单元的轴线均沿连接件上的各连接点的中心点的圆周的切线方向设置,对前轮花鼓的冲击力可沿各连接点的中心点的圆周的切线方向分解掉,从而实现在前轮转动过程中360度减震,且不会对花鼓和轮轴产生很大的冲击,有效地保证了花鼓和轮轴的可靠性。且前轮可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弹性连接轴为由PU材料制成的弹性连接轴。这样,成本较低,且回位效果好。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一体式冲压成型,且所述的立式支架与所述的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这样,安装和拆卸均十分方便,且出厂运输方便。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立式支架由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组成,且所述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上端通过螺栓相连接,且所述的第一支板与所述的第二支之间的夹角为10?30°,所述的第一支板的下端与所述的前轮支架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的第二支板的下端与所述的后轮支架通过螺栓可拆卸相连接。这样,安装和拆卸均十分方便,且出厂运输方便。且立式支架为支板的形式,可采用铝合金等材料制成,有一定的弹性,操作性更好,且重量较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漂移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漂移自行车的后轮组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漂移自行车的前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1-3中:1立式支架、1.1第一支板、1.2第二支板、2后轮支架、3前轮支架、4前轮、4.1前轮轮胎、4.2前轮外轮圈、5安装座、6后轮、7连接座、8弹性连接轴、9链轮、10链条、11飞轮、12安装螺栓、13前轮花鼓、13.1前轮轮轴、13.2连接件、14限位板、14.1限位孔、15把手、16减震单兀。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0018]如图1-3所示,一种漂移自行车,包括前轮4、后轮组件、车架组件和传动机构,所述的车架组件包括上端安装有把手15的立式支架1、与立式支架I和前轮4相连接的前轮支架3及与立式支架I和后轮组件相连接的后轮支架2,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通过链条10带动前轮4转动的脚瞪机构和由链条10带动的传动组件,所述的后轮组件包括安装座5、对称转动连接于安装座5两侧的两后轮6、连接座7和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连接轴8,所述的安装座5通过竖向设置的轴销与所述的连接座7转动连接,且所述的安装座5通过横向设置的弹性连接轴8与所述的后轮支架2相连接。
[0019]所述的后轮支架2的末端设有供弹性连接轴8穿过的通孔,所述的弹性连接轴8的前部活动套合安装于所述的后轮支架2的通孔内,且弹性连接轴8的前端设有防脱部,所述的后轮支架2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对弹性连接轴8进行周向限位的限位板14,所述的限位板14上设有供弹性连接轴8穿过的限位孔14.1,且所述的限位孔14.1与所述的弹性连接轴8间隙配合;所述的弹性连接轴8的后端固定于安装座5的安装孔内。
[0020]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由脚蹬机构带动的链轮9、安装于前轮轮轴13.1 一侧的飞轮11及链条10 ;所述的脚蹬机构和链轮9均安装于中轴上,且中轴设于所述的前轮支架3和后轮支架2的连接处。
[0021]所述的立式支架I呈向前倾斜状,且所述的立式支架I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0?60°。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立式支架I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
[0022]所述的前轮4包括前轮轮胎4.1、前轮外轮圈4.2、多个减震单元16和前轮花鼓13,所述的多个减震单元16连接于所述的前轮外轮圈4.2和前轮花鼓13之间,所述的前轮花鼓13的外圆周面设有连接件13.2,所述的连接件13.2上设有多个用于与减震单元16相连接的连接点,各个连接点沿以前轮花鼓13的前轮轮轴13.1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分布;且所述的多个减震单元16的轴线均沿各连接点所在的圆周的切线方向设置。根据具体需要,减震单元16可为金属管减震器或液压式、气压式等其他结构的减震器。所述的连接件13.2上设有三个安装孔,所述的减震单元16的另一端通过安装螺栓12穿过安装孔与连接件13.2相连接;且三个安装螺栓12的中心点沿以花鼓的轮轴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分布。即上述提到的连接点为一概括性的词语,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具体各连接点是指三个安装螺栓12的中心点。
[0023]所述的弹性连接轴8为由PU材料制成的弹性连接轴8。
[0024]所述的前轮支架3和后轮支架2 —体式冲压成型,且所述的立式支架I与所述的前轮支架3和后轮支架2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0025]所述的立式支架I由第一支板1.1和第二支板1.2成,且所述的第一支板1.1和第二支板1.2的上端通过螺栓相连接,且所述的第一支板1.1与所述的第二支板1.2之间的夹角为10?30°,所述的第一支板1.1的下端与所述的前轮支架3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的第二支板1.2的下端与所述的后轮支架2通过螺栓可拆卸相连接。在本具体实施中,所述的第一支板1.1与所述的第二支板1.2之间的夹角为15°。
[0026]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漂移自行车,包括前轮(4)、后轮组件、车架组件和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组件包括上端安装有把手(15)的立式支架(I)、与立式支架(I)和前轮(4)相连接的前轮支架(3)及与立式支架(I)和后轮组件相连接的后轮支架(2),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通过链条(10)带动前轮(4)转动的脚蹬机构和由链条(10)带动的传动组件,所述的后轮组件包括安装座(5)、对称转动连接于安装座(5)两侧的两后轮(6)、连接座(7)和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连接轴(8),所述的安装座(5)通过竖向设置的轴销与所述的连接座(7)转动连接,且所述的安装座(5)通过横向设置的弹性连接轴(8)与所述的后轮支架(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移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轮支架(2)的末端设有供弹性连接轴(8)穿过的通孔,所述的弹性连接轴(8)的前部活动套合安装于所述的后轮支架(2)的通孔内,且弹性连接轴(8)的前端设有防脱部,所述的后轮支架(2)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对弹性连接轴(8)进行周向限位的限位板(14),所述的限位板(14)上设有供弹性连接轴(8)穿过的限位孔(14.1),且所述的限位孔(14.1)与所述的弹性连接轴(8)间隙配合;所述的弹性连接轴(8)的后端固定于安装座(5)的安装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移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由脚蹬机构带动的链轮(9)、安装于前轮轮轴(13.1) 一侧的飞轮(11)及链条(10);所述的脚蹬机构和链轮(9)均安装于中轴上,且中轴设于所述的前轮支架(3)和后轮支架(2)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移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式支架(I)呈向前倾斜状,且所述的立式支架(I)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0?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移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轮(4)包括前轮轮胎(4.1)、前轮外轮圈(4.2)、多个减震单元(16)和前轮花鼓(13),所述的多个减震单元(16)连接于所述的前轮外轮圈(4.2)和前轮花鼓(13)之间,所述的前轮花鼓(13)的外圆周面设有连接件(13.2),所述的连接件(13.2)上设有多个用于与减震单元(16)相连接的连接点,各个连接点沿以前轮花鼓(13)的前轮轮轴(13.1)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分布;且所述的多个减震单元(16)的轴线均沿各连接点所在的圆周的切线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移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连接轴(8)为由材料制成的弹性连接轴(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移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轮支架(3)和后轮支架(2)—体式冲压成型,且所述的立式支架(I)与所述的前轮支架(3)和后轮支架(2)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漂移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式支架(I)由第一支板(1.1)和第二支板(1.2)组成,且所述的第一支板(1.1)和第二支板(1.2)的上端通过螺栓相连接,且所述的第一支板(1.1)与所述的第二支板(1.2)之间的夹角为10?30°,所述的第一支板(1.D的下端与所述的前轮支架(3)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的第二支板(1.2)的下端与所述的后轮支架(2)通过螺栓可拆卸相连接。
【文档编号】B62M9/04GK203937780SQ201420333484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0日
【发明者】张雷方, 尹伟 申请人:宁波途锐达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