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0168阅读:7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包括前轮、后轮、前叉、后叉、前叉立管、车把架、车架、鞍管、鞍座以及驱动机构,自行车整体呈H形,前叉立管和把立管呈竖直状,鞍管也呈竖直状,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呈水平横向设置,构成H形的一条横线,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通过位于中间的单向转动铰接头相铰接,单向转动铰接头在受到上提作用力下转动收折,自行车在折叠收拢后呈长方形,收拢后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呈竖直状,前轮和后轮相靠拢并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收拢后单向转动铰接头的铰接轴与前轮轮轴、后轮轮轴的连线构成一个正立的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该自行车能够最大程度简化整车结构,最大极限降低整车重量。
【专利说明】一种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自行车,具体是指一种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0002]自行车是一种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它曾经是我国城乡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目前,随着经济及技术的发展,在城市里四轮机动车、轨道交通早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污染的日益加重,使得原来逐渐淡出城市生活的自行车又开始获得人们的青睐。
[0003]然而,由于城市的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更青睐于体型小、便于携带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除了适用于近距离的行驶外,特别适用于公共交通覆盖不到的街区使用,如地铁站或公交车站与住宅或者办事地点之间的行驶,随身携带小型轻便的自行车,可在利用了主要机动车交通工具后继续使用自行车轻松快捷地到达目的地。
[0004]现有技术中可折叠自行车按其折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横向折叠自行车和竖向折叠自行车。其中,横向折叠自行车是横向折叠车架将两轮趋近叠加,折叠机构需要设置折叠盒锁紧装置,折叠和打开时动作多,用力大,时间长,并且折叠后的车体仍然较大,横向尺寸也较大,因为一般轮径大的折叠自行车都采用横向折叠方式,这导致自行车折叠后虽然减小了存放空间,但仍然存在提行难,不便携带的缺点。
[0005]竖向折叠自行车则是竖向折叠车架将两轮并拢,这种折叠方式一般用于小轮径的折叠自行车,如中国ZL 2010102095031公开了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自行车,该自行车车架采用正立的三角形框架结构,有利于使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结构稳固,并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而车架的折叠操作只需将车架下管的左、后下管的铰接处抬起,并抓住车座提起车架,折叠操作方便,折叠动作少,并且折叠后的车体也很小,所占空间小,便于携带。但是该自行车车架结构略显复杂,折叠后的车型还是不够紧凑、规整,折叠后的自行车虽然体型大大缩小,但不能推行,仍需要人力提着或者背着走,不能进一步减轻骑行者的携带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该自行车采用简单的H形结构,不但能够大大地简化整车结构,竖向折叠车架后体型规整,可使前轮和后轮并拢在同一条直线上,可在携带时推行,从而能更进一步地减轻了骑行者携带自行车的负担。
[0007]本实用新型的这一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包括前轮、前叉、前叉立管、车把架、车架、后轮、后叉、后叉立管、车座以及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整体结构呈H形结构,其中,所述车架主要由横向设置的车架前管、车架后管、连接二者的单向转动铰接器以及铰接于车架前管前端的车架前立管构成,并成为所述H形结构的横杠;车架通过车架前立管与所述前叉立管套接,所述前叉立管下端与前叉固接、上端与车把架套接,构成所述H形结构的一条竖杆;车架后管与所述后叉铰接,所述后叉与后叉立管下端固接,后叉立管上端则与车座套接构成所述H形结构的另一条竖杆;并且,后叉立管中轴线与后轮轮轴的水平距离即偏心的距离δ在O?I个后轮半径范围内,以便使车座的负载主要由后轮承接;上提车架时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在单向转动铰接器作用下能够分别向下转动收折,收拢后的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并排呈竖直状,前轮和后轮前后相靠拢并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收拢后单向转动铰接器的铰接轴与前轮轮轴、后轮轮轴的连线构成一个正立的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以达到使收拢后的自行车推行的目的。
[0008]本实用新型将自行车整体结构设计成H形,在简化整车结构的同时,让自行车承载的重心主要落在后轮上,使自行车的整车结构设计既简单又合理,更重要的是整车的结构设计是综合考虑了使用状态与折叠状态的合理性和便携性,巧妙地设计零部件的关联尺寸,不但使整车使用时的结构规整合理,而且整车折叠后也能形状规整。在折叠收拢自行车时,只需上提车架单向转动铰接器部位,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就能因重力而分别下折并拢,呈与地面相垂直的竖直状态,前轮和后轮前后靠拢,同时前叉立管垂直靠拢在车架前管旁边,后叉立管也垂直靠拢在车架后管旁边,车座收在最低位正好覆盖在折叠结构的上端,使得自行车折叠后的形状十分规整,不但便于存放和携带提行,而且还能不费力地将折叠后的自行车推着走,从而大大减轻了携带时的负重;另外,折叠后还可将支撑脚垂直打下以支撑折叠车子呈直立状态,免扶及当临时凳子用。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把架由把横管和把立管组成,车把架是通过把立管插入前叉立管做活动定位连接,车把架的高度可以调节;所述车座由座体及座体下方的车座管组成,所述车座是通过所述车座管插入后叉立管与之做活动定位连接,车座的高度可调节。
[0010]本实用新型可以做以下改进,所述车架前立管外壁横向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车架前管的端头通过对锁销轴相铰接,所述连接件还开设有锁孔,所述车架前管在与连接件锁孔相对应位置处也开设有锁孔,锁孔内加设锁紧销,自行车骑行时,用锁紧销穿过连接件与车架前管的锁孔,将车架前管与车架前立管锁紧,以提高车架前管与车架前立管连接的稳固性;将所述锁紧销从车架前管及连接件的锁孔中拔开后,车架前管通过对锁销轴能够相对于车架前立管转动,以实现车架前管的收拢。
[0011]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在所述车架前立管上设置止动件,所述止动件套装固定在前叉立管上,并且向下顶住车架前立管后锁紧,以便实现车架前立管在前叉立管上的定位,防止车架前立管的轴向窜动。
[0012]本实用新型推荐的实施例之一是所述的止动件采用管夹。
[001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叉立管与把立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为伸缩式连接,两者之间由束仔定位,束仔套装在前叉立管的顶端,所述把立管插装在前叉立管内,调整好合适高度后通过束仔将把立管锁紧在前叉立管内。
[0014]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做以下改进,所述车架后管通过后铰接件与后叉相铰接,所述的后铰接件为后叉向前凸出的一块转角铰接板,所述后铰接件与车架后管的端头通过对锁销轴相铰接,后铰接件开设有锁孔,车架后管与后铰接件的锁孔相对应位置处也开设有锁孔,锁孔内加设锁紧销,自行车在展开骑行时,锁紧销穿过后铰接件与车架后管的锁孔后将后铰接件与车架后管锁紧,所述锁紧销从后铰接件与车架后管的锁孔拔开后,车架后管能够通过对锁销轴相对于后铰接件转动,实现车架后管相对于后叉的转动和收拢。
[0015]本实用新型推荐的实施例是,所述后叉立管的中轴线与后轮轮轴的偏心的距离δ在1/5?1/2个后轮半径范围内,以便使车座的负载主要由后轮承接。
[0016]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车座管和后叉立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为伸缩式连接,两者之间安装有束仔,束仔套装在后叉立管的顶端,所述车座管插装在内,调整好合适高度后通过束仔将车座管锁紧在后叉立管内。
[001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轮、后轮的轮径相同,轮子直径在13cm?20cm之间的小轮径,即本行业一般所称的5寸轮、或6寸轮、或8寸轮、或10寸轮。
[0018]本实用新型包括车架等整车部件宜采用轻质强度好的材料制成,优选为铝合金材料、镁合金材料或者碳纤维材料,以便减轻车体的重量,使自行车在满足骑行的强度要求的同时更便于携带。
[001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后叉的底部还铰接有一支撑脚,在整车收拢不动时起到支撑作用。
[0020]本实用新型中,驱动机构可以采用如下三种方式,以满足不同骑车者的不同需要:
[0021]方式一:为人力自行车方式,所述驱动机构为脚踏驱动机构,脚踏驱动机构安装在车架后管的中部,脚踏驱动机构通过皮带或链条与后轮轮毂相连接,以驱动后轮转动。
[0022]方式二:为纯电力两轮车方式,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驱动机构,所述的电机驱动机构安装在后叉上,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电机通过皮带传动或者链条传动带动后轮转动;或者采用下述方式三中的电机一体轮;所述车架前管的前端增设有左右两个脚踏,用于使用者骑行时放置双脚。
[0023]方式三:上述二种方式的组合,为电动自行车方式,可满足骑车者灵活选取的需求,即所述驱动机构既有脚踏驱动机构,又有电机驱动机构,所述脚踏驱动机构安装在车架后管的中部,脚踏驱动机构通过皮带或链条与后轮轮毂相连接;所述的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以及电池和控制器组件,所述的电池和控制器组件安装在后叉立管上,电机则安装在后轮轮胎内径内,与后轮构成一个整体为电机一体轮,轮胎包裹在电机转子外壳上,无需轮毂,电机直接驱动后轮轮胎转动。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0025](I)本实用新型整车采用H形框架结构,在简化整车结构的同时,让自行车承载的重心主要落在后轮上,使自行车的整车结构设计既简单又合理,更重要的是整车的结构设计是综合考虑了使用状态与折叠状态的合理性和便携性,巧妙地设计零部件的关联尺寸,不但使整车使用时的结构规整合理,而且整车折叠后也能形状规整,不但便于存放和携带提行,而且还能不费力地将折叠后的自行车推着走,从而大大减轻了携带时的负重;另外,折叠后还可将支撑脚垂直打下以支撑折叠车子呈直立状态,免扶及当临时凳子用。
[0026](2)本实用新型车架结构简洁,有利于降低整车重量和折叠后尺寸进一步小型化,根据车型尺寸的不同,整车折叠后高度最低约620mm,最高约660mm,长度最短约350mm,最长约410mm,重量最轻可至7公斤左右,最重约13公斤。
[0027](3)本实用新型折叠动作少、且省力,省时,安全可靠,拔出前锁销,只需一个上提的动作就能完成自行车的收拢,折叠操作更简单、更快捷。
[0028](4)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结构特性能够满足不同身高的人体工程尺寸要求。
[0029](5)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折叠后的车体薄,使用者在推车时不会产生“挡腿”的感觉,达到了整洁,方正,美观,重量轻,体积小,能推行,能提行,好存放的最优化。
[0030](6)本实用新型的车架结构即可以用于人力自行车,还可以用于纯电动车,或者做成人力和电动组合驱动的自行车,既能满足人们代步的需要,又能满足人们健身锻炼的需要,适用面广,灵活多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可推可提式自行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图1折叠后的整体结构图;
[0034]图3是图1中自行车前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5]图4是图1中自行车后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6]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可推可提式电动自行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6是图5折叠后的整体结构图;
[0038]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可推可提式电动两轮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8是图7折叠后的整体结构图;
[0040]图9是图7的局部俯视图,此时脚踏处于打开状态。
[0041]附图标记说明
[0042]1、把横管;2、把立管;3、前叉立管;4、前叉;5、前轮;
[0043]6、车架前立管;7、管夹;8、束仔;9、连接件;10、车架前管;
[0044]11、单向转动铰接器;12、车架后管;13、后铰接件;14、后叉;
[0045]15、后叉立管;16、座体管;17、座体;18、脚踏驱动机构;19、后轮;
[0046]20、支撑脚;21、束仔;22、对锁销轴;23、锁紧销;24、对锁销轴;
[0047]25、锁紧销;26、电机一体轮;27、电池和控制器组件;28、脚踏;

【具体实施方式】
[0048]实施例一
[0049]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包括前轮5、前叉4、前叉立管3、车把架、车架、后轮19、后叉14、后叉立管15、车座以及驱动车轮转动的驱动机构,其中,前轮5、后轮19的轮径相同,均为6寸轮,前轮5安装在前叉4内,后轮19安装在后叉14内,车把架包括把横管I和把立管2,车把架是通过把立管2插入前叉立管3做活动定位连接,车把架的高度可以调节,前叉4、前叉立管3和把立管2自下而上设置,前叉4与前叉立管3固定相连,前叉立管3与把立管2相连接,后叉14与后叉立管15固定相连,车座安装在后叉立管15的顶端,车架后管12铰接在后叉14上,该车座由座体17及座体17下方的车座管16组成,车座是通过车座管16插入后叉立管15与之做活动定位连接,车座的高度可调节。
[0050]本实施例中,自行车整体结构呈H形,其中,车架主要由横向设置的车架前管10、车架后管12、连接二者的单向转动铰接器11以及铰接于车架前管10前端的车架前立管6构成,并成为H形结构的横杠;车架通过车架前立管6与前叉立管3套接,前叉立管3下端与前叉4固接、上端与车把架套接,构成H形结构的一条竖杆;车架后管12与后叉14铰接,后叉14与后叉立管15下端固接,后叉立管15上端则与车座套接构成H形结构的另一条竖杆;并且,后叉立管15中轴线与后轮19轮轴的水平距离即偏心的距离δ为二分之一个后轮半径,以便使车座的负载主要由后轮承接。
[0051]本实施例中,后叉立管15中轴线与后轮19轮轴的水平距离即偏心的距离δ可以在O?I个后轮半径范围内取值,优选在1/5?1/2个后轮半径范围内。
[0052]本实施例中,车架前管10和车架后管12的长度基本相同,车架前管10和车架后管12中间的单向转动铰接器11在受到下压作用力下不转动、在受到上提作用力下转动收折,自行车在上提车架时车架前管10和车架后管12在单向转动铰接器11作用下能够分别向下转动收折,收拢后的自行车大体呈长方形,收拢后的车架前管10和车架后管12并排呈竖直状,前轮5和后轮19先后相靠拢并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收拢后单向转动铰接器11的铰接轴与前轮轮轴、后轮轮轴的连线构成一个正立的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即单向转动铰接器11的铰接轴与前轮轮轴的连线LI与单向转动铰接器11的铰接轴与后轮轮轴的连线L2长度相等,前轮轮轴、后轮轮轴之间的连线构成该正立的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边,该收拢后的自行车能够推行和提行,也能够方便存放。
[0053]本实施例中,由于座体17至后叉14的多个部件也构成在竖直方向上呈一条直线的钢性连接,由此整车的主要承重件大部分承托在后叉14上,并通过后叉14最终传递给后轮19,当骑行者骑车时,后轮19用来支撑自行车及骑行者的大部分重量,从而减轻横向设置的车架尤其是车架后管12的负担,避免车架在承重时损坏。后轮19由于直接承托在地面上,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具有很强的承托力。当骑行者骑车时,整车约75%的重量承托在后轮19上,前轮5只承托了整车约25%的重量。
[0054]本实施例中,车架前管10通过连接件9与车架前立管6相铰接,车架前立管6外壁横向设置有连接件9,连接件9与车架前管10的端头通过对锁销轴22相铰接,连接件9还开设有锁孔,车架前管10在与连接件锁孔相对应位置处也开设有锁孔,锁孔内加设锁紧销23。自行车骑行时,用锁紧销穿过连接件与车架前管的锁孔,将车架前管与车架前立管锁紧,以提高车架前管与车架前立管连接的稳固性;将锁紧销从车架前管及连接件的锁孔中拔开后,车架前管通过对锁销轴能够相对于车架前立管转动,以实现车架前管的收拢。
[0055]连接件9可以采用叉形管或叉形板的结构,车架前管10的端头采用与其配套的管或扁形板即可。
[0056]车架前立管6还具有止动件,止动件为管夹7,止动件也可以采用销钉等结构,止动件套装在前叉立管3上,并且向下顶住车架前立管6后锁紧,实现车架前立管6的定位,防止车架前立管6的轴向窜动。车架前立管6在与前叉立管3之间还安装有轴承,轴承安装在位于车架前立管6的顶部和底部,便于前叉立管3相对于车架前立管6的周向转动。
[0057]本实施例中,前叉立管3与把立管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伸缩式连接,两者之间安装有束仔8,束仔8套装在前叉立管3的顶端,把立管2插装在前叉立管3内,调整好合适高度后通过束仔8将把立管2锁紧在前叉立管3内。
[0058]本实施例中,车架后管12通过后铰接件13与后叉14相铰接,后铰接件13为后叉14向前凸出的一块转角铰接板,后铰接件13与车架后管12的端头通过对锁销轴24相铰接,后铰接件13还开设有锁孔,车架后管12与锁孔相对应位置处也开设有锁孔,锁孔内加设有锁紧销25,自行车在展开骑行时,锁紧销25穿过后铰接件13与车架后管12的锁孔后将后铰接件13与车架后管12锁紧,锁紧销25从后铰接件13与车架后管12的锁孔拔开后,车架后管12能够通过对锁销轴22相对于后铰接件13转动,实现车架后管12相对于后叉14的转动和收拢。
[0059]后铰接件13可以采用与后叉14 一体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与后叉14固定相连接的结构,后铰接件13可以采用管形或扁形板的结构,车架后管12的端头采用与其配套的叉形管或叉形板即可。
[0060]本实施例中,座体17安装在车座管16的顶端,座体17在整车收拢后位于最上端,后叉14的底部还铰接有一支撑脚20,在整车收拢不动时起到支撑作用。
[0061]本实施例中,车座管16和后叉立管15之间的连接方式为伸缩式连接,两者之间安装有束仔21,束仔21套装在后叉立管15的顶端,车座管16插装在内,调整好合适高度后通过束仔21将座体管16锁紧在后叉立管15内。
[0062]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为脚踏驱动机构18,脚踏驱动机构18固定安装在车架后管12的中部,脚踏驱动机构18通过链条与后轮轮毂相连接,驱动后轮19转动。
[0063]本实施例自行车的折叠操作过程为:将把立管2收缩到前叉立管3内,车座管16收缩到后叉立管15内,拔出锁紧销23和锁紧销25两个锁紧销,上提单向转动铰接器11,使车架前管10和车架后管12同时向中间靠拢的方向转动,车架前管10和车架后管12收拢到最终位置时呈现与地面相垂直的竖直状态,前轮5和后轮19在整车收拢后也相对靠拢,前叉立管3垂直靠拢在车架前管10旁边,后叉立管15垂直靠拢在车架后管12旁边,将支撑20垂直打下以支撑车身呈直立状态即可,就完成了车子的竖向折叠收拢,前叉立管3穿入车架前立管6,由管夹7套入前叉立管3,压在车架前立管6顶部的合适位置,前轮5装进前叉4,自行车的后轮19装入后叉14,座体17装在车座管16顶部即形成整车,折叠后的整车呈矩形,前轮5和后轮19在整车收拢后相靠拢,两轮几乎相贴,使得整车折叠后的尺寸达到最小,前轮5和后轮19收拢后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非常方便推行。
[0064]本实施例中小轮径指的是轮子直径在127_?254_之间,即本行业一般所称的5寸轮,6寸轮,8寸轮,10寸轮,前轮5、后轮19优选采用尺寸相同的小轮,本实用新型中包含车架的整车结构宜采用高强度轻质材料,优选为铝合金材料,镁合金材料,钛合金材料及碳纤维材料,以便减轻车体的重量,使自行车更便于携带。
[0065]本实施例中的H形的整车结构同样可应用到普通自行车中,也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动车中。
[0066]实施例二
[0067]如图5至图6所示的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可推可提式电动自行车,和实施例一不同的是,驱动机构为脚踏驱动机构18与电机驱动机构的组合,将后轮19改换为电机一体轮26,增加电机驱动机构,脚踏驱动机构18安装在车架后管12的中部,脚踏驱动机构18通过链轮与后轮19轮毂相连接;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以及向电机供电及控制电机运转的电池和控制器组件27,电池和控制器组件27安装在后叉立管15上,电机一体轮26,为内置电机式后轮,该后轮的具体结构为:电机安装在后轮轮胎内径内,与后轮构成一个整体,轮胎安装在电机转子外壳上,电机直接驱动后轮轮胎转动,骑行时可脚踏驱动,也可电机驱动,又可脚踏和电机同时驱动,折叠方式不变,折叠后体积和自行车相同。
[0068]本实施例中的动力装置为电机驱动机构,和现有技术中电动车的电机驱动机构相同,均包括控制盒和轮毂电机,轮毂电机通过链轮与后轮轮毂连接,带动后轮转动。
[0069]实施例三
[0070]如图7至图9所示的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可推可提式电动两轮车,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不使用脚踏驱动机构18,成为一种纯电机驱动的电动车。
[0071 ] 驱动机构为电机驱动机构,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以及向电机供电及控制电机运转的电池和控制器组件27,电池和控制器组件27安装在后叉立管15上,后轮为电机一体轮26,为内置电机式后轮,该后轮的具体结构为:电机安装在后轮轮胎内径内,与后轮构成一个整体,轮胎安装在电机转子外壳上,电机直接驱动后轮轮胎转动。车架前管10的前端在靠近锁紧销23旁边增设有左右两个脚踏28,用于使用者骑行时放置双脚。骑行时只能电机驱动,折叠方式不变,折叠后比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体积小,重量轻,节约资源。
[0072]当然,该电机驱动机构也可以采用传统外置电机式驱动机构,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以及电池和控制器组件,电池和控制器组件安装在后叉立管15上,电机安装在后叉14上,电机通过链条传动带动后轮19转动。
[0073]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多个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做出的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包括前轮、前叉、前叉立管、车把架、车架、后轮、后叉、后叉立管、车座以及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车整体结构呈H形结构,其中,所述车架主要由横向设置的车架前管、车架后管、连接二者的单向转动铰接器以及铰接于车架前管前端的车架前立管构成,并成为所述H形结构的横杠;车架通过车架前立管与所述前叉立管套接,所述前叉立管下端与前叉固接、上端与车把架套接,构成所述H形结构的一条竖杆;车架后管与所述后叉铰接,所述后叉与后叉立管下端固接,后叉立管上端则与车座套接构成所述H形结构的另一条竖杆;并且,后叉立管中轴线与后轮轮轴的水平距离即偏心的距离δ在O?I个后轮半径范围内,以便使车座的负载主要由后轮承接;上提车架时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在单向转动铰接器作用下能够分别向下转动收折,收拢后的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并排呈竖直状,前轮和后轮前后相靠拢并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收拢后单向转动铰接器的铰接轴与前轮轮轴、后轮轮轴的连线构成一个正立的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以达到使收拢后的自行车推行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立管的中轴线与后轮轮轴的偏心的距离δ在1/5?1/2个后轮半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把架由把横管和把立管组成,车把架是通过把立管插入前叉立管做活动定位连接,车把架的高度可以调节;所述车座由座体及座体下方的车座管组成,所述车座是通过所述车座管插入后叉立管与之做活动定位连接,车座的高度可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立管与把立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为伸缩式连接,两者之间由束仔定位,束仔套装在前叉立管的顶端,所述把立管插装在前叉立管内,调整好合适高度后通过束仔将把立管锁紧在前叉立管内,所述车座管和后叉立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为伸缩式连接,两者之间安装有束仔,束仔套装在后叉立管的顶端,所述车座管插装在内,调整好合适高度后通过束仔将车座管锁紧在后叉立管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立管外壁横向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车架前管的端头通过对锁销轴相铰接,所述连接件还开设有锁孔,所述车架前管在与连接件锁孔相对应位置处也开设有锁孔,锁孔内加设锁紧销,自行车骑行时,用锁紧销穿过连接件与车架前管的锁孔,将车架前管与车架前立管锁紧,以提高车架前管与车架前立管连接的稳固性;将所述锁紧销从车架前管及连接件的锁孔中拔开后,车架前管通过对锁销轴能够相对于车架前立管转动,以实现车架前管的收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立管上设置止动件,所述止动件套装固定在前叉立管上,并且向下顶住车架前立管后锁紧,以便实现车架前立管在前叉立管上的定位,防止车架前立管的轴向窜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后管通过后铰接件与后叉相铰接,所述的后铰接件为后叉向前凸出的一块转角铰接板,所述后铰接件与车架后管的端头通过对锁销轴相铰接,后铰接件开设有锁孔,车架后管与后铰接件的锁孔相对应位置处也开设有锁孔,锁孔内加设锁紧销,自行车在展开骑行时,锁紧销穿过后铰接件与车架后管的锁孔后将后铰接件与车架后管锁紧,所述锁紧销从后铰接件与车架后管的锁孔拔开后,车架后管能够通过对锁销轴相对于后铰接件转动,实现车架后管相对于后叉的转动和收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脚踏驱动机构,脚踏驱动机构安装在车架后管的中部,脚踏驱动机构通过皮带或链条与后轮轮毂相连接,以驱动后轮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驱动机构,所述的电机驱动机构安装在后叉上,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电机通过皮带传动或者链条传动带动后轮转动;所述车架前管的前端增设有左右两个脚踏,用于使用者骑行时放置双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既有脚踏驱动机构,又有电机驱动机构,所述脚踏驱动机构安装在车架后管的中部,脚踏驱动机构通过皮带或链条与后轮轮毂相连接;所述的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以及电池和控制器组件,所述的电池和控制器组件安装在后叉立管上,电机则安装在后轮轮胎内径内,与后轮构成一个整体为电机一体轮,轮胎包裹在电机转子外壳上,无需轮毂,电机直接驱动后轮轮胎转动。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4184528SQ201420574248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0日
【发明者】张建民 申请人:张建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