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车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1330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的车头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车头组件。



背景技术:

机动车通常包括传递负荷地与机动车基础车身连接的车头组件,该车头组件具有结构构件,负荷路径在这些结构构件中延伸。这种车头组件通常包括在前侧设有例如由吸收泡沫制成的行人保护元件的保险杠横梁、在测地学上比保险杠横梁更低地设置并且在前侧设有另一行人保护元件的下部横梁以及在测地学上比保险杠横梁更高地设置的上部构件。保险杠横梁通常在后侧经由变形元件与机动车的发动机纵梁连接。下部横梁可经由另外的变形元件与机动车的前桥托架连接。上部构件可经由侧向的竖直连接件和前侧的v形斜撑与变形元件连接,保险杠横梁可经由这些变形元件与发动机纵梁连接。

通常,主负荷路径按顺序延伸经过设置在保险杠横梁上的行人保护元件、经过保险杠横梁、经过用于连接保险杠横梁与发动机纵梁的变形元件和经过发动机纵梁。副负荷路径按顺序延伸经过设置在下部横梁上的行人保护元件、经过下部横梁、经过用于连接下部横梁与前桥托架的变形元件和经过前桥托架或者更确切地说其纵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在负荷吸收方面改进的用于机动车的车头组件。

所述任务通过独立权利要求来解决。有利的方案尤其是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它们可分别单独地或以彼此之间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的车头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保险杠横梁;至少一个支柱,该支柱能竖直地设置在机动车上和设置在保险杠横梁后侧,并且能固定在机动车的发动机纵梁上,该支柱具有至少一个能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发动机纵梁上方的上端部部段;至少一个撑杆,该撑杆从保险杠横梁向后并且向下延伸,在正面作用于保险杠横梁的力能经由该撑杆被部分地导入机动车的前桥托架中;和至少一个变形元件,该变形元件能至少部分在测地学上比保险杠横梁更高地设置并且至少部分设置在支柱的上端部部段的正前方,该变形元件至少在其变形时至少部分支撑在支柱的上端部部段上。

根据本发明,通过变形元件和支柱在延伸经过保险杠横梁的主负荷路径上方形成一个上部的副负荷路径,该上部的副负荷路径可在与支柱连接的机动车前壁梁中延伸。通过撑杆形成一个下部的副负荷路径,该下部的副负荷路径可在前桥托架的纵梁中延续。因此,通过本发明的车头组件可形成三个负荷路径。由此,在正面作用于机动车前部的负荷可在更大的、尤其是几乎整个车辆前部高度上、即经由更大的负荷吸收区域被导入车头组件中并且由此导入机动车的包括车头组件的碰撞管理系统(cms)中。根据本发明提供第三负荷路径或者说将负荷分配到三个负荷路径上,引起降低在车头组件的一些构件中的力。由此,这些构件可以在更少的材料花费的情况下制造,这随之引起减轻重量。配备有按本发明的车头组件的碰撞管理系统可因此比传统碰撞管理系统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具有按本发明的车头组件的碰撞管理系统尤其是可经由车辆前部吸收不同的负荷。此外,提高了对不同碰撞要求的响应能力。

本发明还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即,给在附加的上部的副负荷路径附近的机动车构件赋予负荷传递或碰撞传递的功能,由此这些构件变为机动车的碰撞管理系统的部件。例如当附加的上部的副负荷路径在前照灯附近延伸时,机动车的前照灯可用作碰撞传递元件。

保险杠横梁可在后侧经由变形元件支撑在机动车的发动机纵梁上。为了将支柱固定在发动机纵梁上,支柱可具有贯通容纳部,发动机纵梁延伸穿过该容纳部。支柱可通过力锁合、形锁合和/或材料锁合连接固定在发动机纵梁上。优选地,车头组件包括两个相应的支柱,这两个支柱中的一个支柱可关于机动车行驶方向固定在左侧的发动机纵梁上,而另一个支柱可固定在右侧的发动机纵梁上。

车头组件也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从保险杠横梁向后并且向下延伸的撑杆,在正面作用保险杠横梁上的力可经由所述撑杆分别被部分导入机动车的前桥托架中。优选保险杠横梁经由至少一个撑杆与前桥托架的关于机动车行驶方向在左侧的部段、如左侧纵梁连接并且经由至少一个另外的撑杆与前桥托架的关于机动车行驶方向在右侧的部段、如右侧纵梁连接。

变形元件可持续地或仅在其变形时部分或完全向后支撑在支柱的上端部部段上。变形元件优选这样构造,使得其在塑性变形时吸收足够的能量。车头组件也可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可部分或完全在测地学上比保险杠横梁更高地设置的并且可至少部分设置在相应的支柱的上端部部段正前方的变形元件。

根据一种有利的方案,支柱具有至少一个可至少部分设置在发动机纵梁下方的下端部部段,该下端部部段可与撑杆机械连接。由此提高了车头组件的稳定性或者说加固了车头组件。在此可规定,撑杆经由支柱或直接与前桥托架、尤其是与前桥托架的纵梁连接。

根据另一种有利的方案,撑杆具有至少一个连接部段,撑杆可经由该连接部段与前桥托架机械连接。据此,撑杆可直接与前桥托架、尤其是与前桥托架的纵梁连接。

另一种有利的方案规定,变形元件和/或撑杆经由至少一个竖直连接件与保险杠横梁连接。由此,车头组件可稳定且节省空间地构造,尤其是因为可省却另外的、尤其是传统的连接装置。

此外有利的是,车头组件具有至少一个可在测地学上比保险杠横梁更高地设置的上部构件,该上部构件经由竖直连接件与保险杠横梁连接。由此可省却传统的v形斜撑,这能实现更好地充分利用结构空间并提高了设计自由度。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细节、特征和优点由后续说明和附图得出。在附图中:

图1为传统的车头组件的示意性和透视性的视图;

图2为按本发明的车头组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为在图2中所示的车头组件的示意性和透视性的视图;

图4为按本发明的车头组件的支柱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性和透视性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功能相同的构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示出用于机动车2的传统车头组件1的示意性的和透视性的视图,从该图中仅可看到一个车头部段。

机动车2包括两个彼此平行且间隔开地延伸的发动机纵梁3,在这两个发动机纵梁上分别设有一个减振支柱罩(federbeindom)4。

车头组件1包括保险杠横梁39,在该保险杠横梁上在前侧设有由吸收泡沫制成的行人保护元件5。此外,车头组件1包括在测地学上比保险杠横梁39更低地设置的下部横梁6,该下部横梁具有在前侧设置在其上的另一由吸收泡沫制成的行人保护元件7。此外,车头组件1包括在测地学上比保险杠横梁39更高地设置的上部构件8。保险杠横梁39在后侧经由变形元件9与机动车2的发动机纵梁3连接。下部横梁6经由另外的变形元件10与未示出的机动车2前桥托架连接。上部构件8经由侧向的竖直连接件11和前侧的v形斜撑12与变形元件9连接,保险杠横梁39经由这些变形元件与发动机纵梁3连接。在变形元件10的后侧端部上设有连接单元13,变形元件10可经由这些连接单元与未示出的前桥托架纵梁连接。

图2示出用于按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15的车头组件14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从该图中仅可看到一个车头部段。

机动车15包括两个彼此平行且间隔开地延伸的发动机纵梁3,在这两个发动机纵梁上分别设有一个减振支柱罩4。由于是侧视图,远离观察者的发动机纵梁3被面向观察者的发动机纵梁3挡住。

车头组件14包括保险杠横梁39,在该保险杠横梁上在前侧可设置有未示出的由吸收泡沫制成的行人保护元件。

此外,车头组件14包括两个可竖直地设置在机动车15上并且设置在保险杠横梁39后方的、可分别固定在机动车15的一个发动机纵梁3上的支柱16。由于是侧视图,远离观察者的支柱16被面向观察者的支柱16挡住。每个支柱16具有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相应的发动机纵梁3上方的上端部部段17。

此外,车头组件14包括两个从保险杠横梁39向后并且向下延伸的撑杆18,在正面作用于保险杠横梁39的力可分别经由所述撑杆被部分地导入未示出的机动车15前桥托架中。由于是侧视图,远离观察者的撑杆18被面向观察者的撑杆18挡住。

车头组件14也包括两个在测地学上比保险杠横梁39更高地设置的并且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相应支柱16的上端部部段17正前方的变形元件19,这些变形元件至少在其变形时至少部分地支撑在相应支柱16的上端部部段17上。由于是侧视图,远离观察者的变形元件19被面向观察者的变形元件19挡住。

每个支柱16具有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相应的发动机纵梁3下方的下端部部段20,该下端部部段与相应的撑杆18机械连接。每个撑杆18具有一个连接部段21,撑杆18可经由该连接部段与前桥托架机械连接。

车头组件14还包括至少两个竖直连接件22。由于是侧视图,远离观察者的竖直连接件22被面向观察者的竖直连接件22挡住。分别有一个变形元件19和一个撑杆18经由一个竖直连接件22与保险杠横梁39连接。车头组件14还包括在测地学上比保险杠横梁39更高地设置的上部构件23,该上部构件经由竖直连接件22与保险杠横梁39连接。

图3示出在图2中所示的车头组件14的示意性和透视性的视图。可更清楚地看到变形元件19的结构和竖直连接件22的构造。

图4示出未继续示出的按本发明的车头组件的支柱16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性和透视性的视图。

所述支柱16包括可基本上竖直地设置在机动车上的支撑部段24。

支撑部段24包括设置在底部侧的下连接部段25,用于连接到未示出的机动车前桥托架纵梁上。下连接部段25构造为用于至少部分形锁合地容纳所述纵梁的叉状容纳部。下连接部段25包括两个彼此平行且间隔开地延伸的支腿26和一个将所述支腿26彼此连接的接片27,支柱16可经由该接片支撑在前桥托架的纵梁上。在各支腿26上分别设有两个孔28,支柱16可经由这些孔借助于合适的固定器件固定在前桥托架的纵梁上。

支撑部段24还包括设置在底部侧的连接部段25上方的中间连接部段29,用于连接到未示出的机动车发动机纵梁上。中间连接部段29构造为用于至少部分形锁合地容纳发动机纵梁的贯通容纳部。中间连接部段29包括两个彼此平行且间隔开地延伸的支腿30和两个将所述支腿30彼此连接的接片31和32,发动机纵梁可支撑在这些接片上。在各支腿30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孔33,支柱16可经由所述孔借助于合适的固定器件固定在发动机纵梁上。

支撑部段24还包括设置在中间连接部段29上方的上连接部段34,用于连接到未示出的机动车减振支柱罩上。在上连接部段34上设有用于容纳机动车前盖锁36的容纳部段35。此外,在上连接部段34上设有固定部段37,用于连接到车头组件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构件上。此外,在上连接部段34上设有朝向减振支柱罩伸出的延长部38。

支柱16的设置在中间容纳部段29上方的竖直部分相应于在图2和3中所提到的上端部部段,未示出的变形元件至少在其变形时可支撑在该上端部部段上。支柱16的设置在中间容纳部段29下方的竖直部分相应于在图2和3中所提到的下端部部段,该下端部部段可经由下连接部段25直接与前桥托架的纵梁连接。

附图标记列表

1车头组件

2机动车

3发动机纵梁

4减振支柱罩

5行人保护元件

6横梁

7行人保护元件

8构件

9变形元件

10变形元件

11竖直连接件

12斜撑

13连接单元

14车头组件

15机动车

16支柱

17上端部部段

18撑杆

19变形元件

20下端部部段

21连接部段

22竖直连接件

23上部构件

24支撑部段

25下连接部段

26支腿

27接片

28孔

29中间连接部段

30支腿

31接片

32接片

33孔

34上连接部段

35容纳部段

36前盖锁

37固定部段

38延长部

39保险杠横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