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拐杖的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3392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可变拐杖的小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小车领域,特别是可变拐杖的小车。



背景技术:

现在腿脚有残疾或创伤的人员外出用的小车,都是框架比较大。乘坐人员要下车步行时,还要推着小车行走。当拄着拐杖的人员乘车时,要带拐杖上车,要下车拄拐杖步行时,还要人推着小车走。特别是很大不带小车出行,只带拐杖步行中的康复人员,走远了,回来又很费力,要想坐车,有些路段往往临时没有车,给康复中的人们带来很大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用拐杖变成的简易小车,供带拐杖人员外出走累了、走远了回家困难时,把拐杖快速组装成小车,乘车赶路。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可变拐杖的小车,包括车架、轮子、布凳、推架。提把及两端所连接的下框架、脚条盒、连管组成拐杖的下部框架。小车的车架由拐杖的下部框架构成。小车的推架由拐杖的脚管和把手构成。推架下端安装在车架的提把上。布凳组成拐杖的上部框架。布凳由凳框壳、座布、脚架组成。布凳的脚架固定在小车车架上。小车后方的两个轮子安装在提把的壳体中拉出的两根伸缩杆端头,小车前方的轮子安装在连管下方。下框架上安装了脚条盒,脚条盒上安装了旋钮。小车变成拐杖后,拐杖由上部框架、下部框架、脚管、封头组成。小车变成拐杖后,轮子挂在凳框壳下方。凳框壳下边安装有卡扣。小车变成拐杖后,脚管拧进连管内。小车变成拐杖后,把手放在脚管中。小车变成拐杖时,布凳的两组脚条插在拐杖的脚条盒中,用旋钮锁紧。

可变拐杖的小车,以下简称小车。小车必须要有车架、轮子、座凳,才能称其为车。这里叙述的是手推车,还得要推架等。小车的所有组成部分,完全用一把拐杖拆开组成。拐杖上方是一个框架。框架上端是一根撑块,用于撑在使用者腋下助力行走。拐杖下部是一根脚管。小车的座凳是一个收折式布凳。布凳折叠收拢后是拐杖的一个组成部分,即组成拐杖的框架的上部分。提把及两端所连接的下框架、脚条盒、连管组成拐杖框架的下部框架。小车的车架用拐杖上方框架的下部框架组成。布凳上方有二根横向框条,即凳框壳。座布两端分别连接在凳框壳上。布凳收折时,座布折叠放置于凳框壳内。布凳的脚架由四根脚条组成。每根凳框壳下方连接固定二根脚条。其中一根凳框壳两头下方连接的脚条刚好放进另一根凳框壳下方的二根脚条之间。相邻的二根脚条用销钉,即铆钉铰连在一起,为一组脚条。布凳收折后,每组两根脚条能够并排靠拢。脚条拉开即成布凳。脚条下端用螺钉连接在小车车架上。

拐杖的下框架上固定有二个脚条盒,脚条盒上安装了起锁定作用的旋钮。布凳收折后,两组脚条分别插进脚条盒中,扭动旋钮锁定。这时,二根凳框壳已经靠拢。凳框壳下边安装有卡扣,把二根凳框壳扣紧在一起,这就成了拐杖的框架上端的撑块。

提把是一根中空的管子,提把内安装有二根伸缩杆,伸缩杆可以向提把两端拉出。伸缩杆外端有安装轮子的轴段及螺纹段。小车后边的二个轮子安装在两根伸缩杆外端。拐杖下端是脚管,拐杖的下框架与脚管用一段连管连在一起。在组装成小车时,取下脚管。小车的一个前轮安装在轮叉内,轮叉安装在连管上。脚管中安装有把手,将把手取出。脚管两端都连接有方形插头,与所穿过的方形孔导向。提把上和把手上都开有方形孔。脚管下端插进小车提把上的方形孔,冒出端用螺帽锁定,就成了小车上的推架。脚管向上一端的方形插头穿过把手上的方形孔,并锁定。小车即可用把手推走。

取下布凳、轮子、脚管、把手,压回伸缩杆。收折布凳,把布凳的两组脚条分别插进脚条盒中锁定。轮子挂在凳框壳即撑块下面,并固定。把手放入脚管,脚管拧在连管上,即变为一把拐杖。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小车可以变为拐杖,拐杖可以变为小车,给带拐外出的人们带来很大方便。当拄拐人走远了,回来很困难时,可用拐杖变成小车,由陪护人员推车回来。2、腿脚不方便的人要外出办事,可坐小车出去办事。3、小车变成拐杖后,存放、携带很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可变拐杖的小车的结构图。

图2是座布折叠情况图。

图3是布凳收折后情况图。

图4是方形插头结构图。

图5是小车变成拐杖后结构图。

附图中:连管1、凳框壳2、座布3、把手4、轮子5、脚管6、脚条盒7、提把8、旋钮9、伸缩杆10、脚条11、销钉12、下框架13、轮叉14、卡扣15、导入段16、方形段17、端头18、小孔19、方形孔20、螺钉孔21、封头22。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是可变拐杖的小车的结构图。为了叙述方便,与图5同时叙述。图5中,是小车变成拐杖后结构图。小车的车架是拐杖的上方框架的下部框架,是指包括图5中的提把8、脚条盒7、下框架13、连管1在内的拐杖的下部框架。布凳上方的凳框壳2是两根壳体。座布3的两端连接在两根凳框壳2中。布凳的脚架由四根脚条11交叉用销钉12即铆钉铰连在一起。脚条11下端用螺钉从车架的下框架13下方穿过,拧进脚条11下端内的螺母内,连接在车架上。两个脚条盒7固定在下框架13上,脚条盒7上安装有旋钮9。旋钮9起锁紧作用。下框架上固定连接有连管1。一个轮子5安装在轮叉14中,轮叉14上方有方形段,穿过连管1上的方形孔,冒出端是圆柱头,圆柱头上有螺纹,用螺帽锁住。

下框架后方有提把8,提把8是一根管子,里边安装有二根伸缩杆10,可以分别从提把两端拉出,拉出到位后会被锁定。锁定装置图1中未画出。伸缩杆10外端有轮轴,轴端有螺纹。二个轮子5安装在伸缩杆10两端,用螺帽锁住。提把8上开有方形孔20。推架即是图5中拐杖的脚管6和把手4。脚管两端都有方形插头,方形插头外端圆柱段上有螺纹。脚管下端的方形插头穿过提把上的方形孔,冒出端用螺帽锁定。把手4上的方形孔,穿过脚管上端的方形插头,用螺帽锁定。这就是小车的把手。

图2中,是座布折叠情况图。座布3有整块式和带式二种结构。图1中是画的带式结构。图2中是画的整块式结构。座布3两端分别连接在凳框壳2中。为方便座布快速折叠,在两根折痕之间覆盖固定一层有适当硬度的塑料片,或一层织片,使折痕区相对变软,可方便折叠。座布可折叠收放在凳框壳中。

图3中,是布凳收折后情况图。二根凳框壳2已经合拢。每两根脚条11重合并排在一起。一根凳框壳下面的二根脚条刚好放进另一根凳框壳下面的二根脚条之间,每相邻脚条用销钉12铰连在一起。

图4中,是方形插头结构图。方形段17上方是导入段16,导入段16插进脚管下端。小孔19与脚管上的孔配合钻孔而成。方形段下端是端头18,端头18上有外螺纹。同时对照图5叙述。

图5中,是小车变成拐杖后结构图。凳框壳下边安装有卡扣15。布凳上方的二根凳框壳合拢压紧即被卡扣扣住成一体,这就是拐杖上方框架上端的撑块。布凳的两组脚条11已经插进拐杖上固定的脚条盒7中,并用旋钮9锁定。旋钮9有螺钉穿过脚条盒。脚条在脚条盒中正对螺钉的位置设置有相应的凹窝,以免打滑。下框架13上开设有四个用于图1中连接固定布凳的脚条的螺钉孔21。下框架中间连接有提把8。下框架下方固定有连管1,连管1上开设有方形孔20。连管1中有内螺纹。脚管6是图1中的推架的一部分。把手4放在脚管6中。

脚管两端都连接有方形插头。脚管上端与一个方形插头直接固定连接在一起,这个方形插头没有导入段。脚管上端有外螺纹,拧进连管内螺纹中。把把手装入脚管后,方形插头的导入段16插进脚管下端。用一根销钉从脚管外圆上的孔中插穿方形插头上的通孔锁住。方形插头即不能与脚管相对转动。封头22的下端有内螺纹,拧在方形插头的端头18上。把三个轮子挂在凳框壳下边,固定不摆动。小车变成拐杖过程即完毕。

小车还能够在连管上拴一根拉绳,由陪护人员拉小车行走。脚管可以不插在提把上,也不用把把手从脚管中取出。脚管可以用螺钉连在车架上,或用小绳子拴在车架上。

轮子有挂在拐杖凳框壳下边和穿在脚管下端,以及放在袋中挂在人身上或手提三种方式。轮子穿在脚管下方的,方形插头下端的端头取掉,在方形段中设置内螺纹。封头上设置一根小轴,小轴上端设置有外螺纹,把轮子穿在小轴上,再把小轴上端扭进方形段的内螺纹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