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摩托车御寒阳雨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9482发布日期:2018-07-13 17:52阅读:7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晴雨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摩托车御寒阳雨棚。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出行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层出不穷的交通工具应运而生,经过实践检验的产品才具有更好的经济价值。电动车问世以来,因其轻便、快捷、绿色、环保、经济等优点获得广泛的青睐,具有长远的前景,但电动车在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现有电动车为提高其灵活性并没有设置外部保护壳体,因此不具备挡风遮雨的功能。使用者在烈日天气或雨天通常采用单手打伞或者穿戴防阳、防雨衣物来遮蔽,也有在机头内侧加装固定杆来固定伞的情况。单手打伞存在严重的安全危险,不易于保持平衡和应对紧急突发状况;穿戴雨衣、防晒服会一定程度上束缚使用者,同时也无法较好的遮挡脸部及肩部以下部位;而加装固定杆来固定伞的方式在实践中证明在冲击状况下会刺伤使用者的面部或前侧身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了一种视野开阔、具有防护功能、拆装方便的电动摩托车御寒阳雨棚。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电动摩托车御寒阳雨棚,包括棚套,以及用于支撑棚套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连接架,底端螺纹连接于连接架的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连接架与固定于电动摩托车脚踏板上的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前支撑架顶端与后支撑架顶端通过顶撑杆连接,连接方式为榫接;所述棚套包括包覆于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顶部和侧面的主套体,设置于主套体前部的可视挡板,以及设置于主套体与可视挡板之间的可拆卸防护门;所述主套体和防护门开设防风窗;所述可视挡板边缘设置定型边,中部为可视防风面,底部可拆卸固定于电动摩托车机头下侧;所述棚套设置可供支撑架、顶撑杆、定型边穿过的定位通道。

上述方案中,穿过定位通道的前、后支撑架被顶撑杆撑开,主套体随着定位通道的带动展开并包裹于支撑机构的外侧,构成阳雨棚的主体结构;铰接固定于连接架上的前、后支撑架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调节铰接固定的角度和位置。可视挡板、主套体、防护门上开设可视防风结构,可有效改善现有车棚遮挡视野的问题。防护门可根据季节、天气选择性安装,能对使用者侧面进行较好的防护。

为便于棚架的拆装的运输,所述前支撑架、后支撑架为多段式组合弯管,由孔径逐级增大的弯管套接组成。

为更好实现整个棚体的固定,所述底座为螺纹连接于脚踏板上板面的 L型固定板或L型固定板与夹固座的组合。现有多数电动车脚踏板通过螺钉安装于踏板部位,使该螺钉穿过L型固定板并紧固于电动车车体上,可较简便的完成底座的固定。若踏板上板面未设置螺纹连接结构,则需通过夹固座将L型固定板夹取固定在车体上。

为满足使用者通风的需求,所述可视防风面拉链连接于可视挡板中部,拉链连接为对向双头拉链结构。对向双头拉链能根据需求将可视防风面拆开相应的高度和大小,较单头的使用灵活。

为实现防护门的拆装、开启和关闭,所述防护门与主套体、可视挡板暗扣连接或拉链连接,且在与主套体连接一侧设置门带扣。

进一步的,所述防风窗配置窗帘结构,窗帘拉链连接于窗口内侧边缘的棚套上,窗口下方设置置物袋结构。窗帘帘布拉下放入置物袋,简洁轻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

1、技术方案中,前支撑架、后支撑架之间通过顶撑杆榫接,前支撑架、后支撑架由多段式组合弯管套接组成,连接架与底座可拆卸连接,阳雨棚的框架都采用便携式易拆装结构,便于拆装和运输。

2、棚套包括可视挡板、可拆卸防护门、主套体,三者围成一个具有一定强度的空间,可在电动车刮蹭侧、翻时对使用者进行保护;同时,三者围成的空间能达到较好的防晒、防雨、防风效果。

3、可视挡板、可拆卸防护门开设可视防风窗,可以克服雨棚视野不好影响驾驶的问题;阳雨棚尾部为敞口结构,不影响后视镜的视野。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动摩托车御寒阳雨棚实施例1示意图;

图2为电动摩托车御寒阳雨棚实施例2示意图;

图3为阳雨棚主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的结构放大图;

图5为窗帘及置物袋结构示意图。

图号标识:1、前支撑架,1-1、定位通道,2、后支撑架,3、连接架, 4、底座,4-1、L型固定板,4-2、夹固座,5、顶撑杆,6、主套体,6-1、窗帘,6-2、置物袋结构,7、可视挡板,7-1、定型边,8、防护门,9、防风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电动摩托车御寒阳雨棚,其主体包括棚套,以及用于支撑棚套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主体由前支撑架1、后支撑架2、连接架3、底座4构成,前支撑架1、后支撑架2为孔径逐级增大的弯管套接组成的多段式组合弯管,前支撑架1、后支撑架2的结构与拱门形状相似,但具有一定弯折角度。前支撑架1的顶端与后支撑架2的顶端通过一根顶撑杆 5连接支撑,顶撑杆5与两支撑架的连接方式为榫接的连接方式。前后支撑架的底端铰接于同一连接架3上,每个与雨棚设置左右两个连接架3,分别位于电动车左右两侧,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

当使用阳雨棚的电动车脚踏板上开设螺纹固定孔,使用螺纹紧固件固定于车体上时,可通过更换稍长的螺纹紧固件,并将L型固定板4-1紧固于电动车脚踏板上并延伸向左右两侧,使用碟形螺母将连接架3固定于L 型固定板4-1外端,从而实现阳雨棚的初步固定,如附图3和附图4所示。

棚套包括主套体6、可视挡板7、可拆卸防护门8,其中主套体6包覆于前支撑架2和后支撑架3顶部和侧面,在前后支撑架与顶撑杆5连接之前,首先将拼接好的支撑架穿过对应的定位通道1-1,然后对接拼装,从而在安装的过程中主套体6在各骨架结构的带动下撑开定型,如附图1 和附图2所示。

可视挡板7为类圆形结构,设置于主套体6前部,边缘设置定位通道 1-1,采用细丝钢圈制作的定型边7-1穿过定位通道1-1增加可视挡板7 的强度。可视挡板7中部为可视防风面,可视挡板7的中部采用对向双头拉链拉连接可视防风面,通过拉链设计能较为简便的实现可视防风面的拆卸安装,如附图1所示。可视挡板7的底部通过绳带捆绑于电动摩托车机头前端保险杠或环绕整个机头下方捆绑,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

可拆卸防护门8设置于主套体6与可视挡板7之间,防护门8与主套体6、可视挡板7拉链连接,后端设置有门带扣8-1,可通过门带扣8-1 环绕捆绑于两支撑架上。

主套体6和防护门8开设有防风窗9,防风窗9配置窗帘6-1结构,窗帘6-1拉链连接于窗口内侧边缘的棚套上,窗口下方设置置物袋结构 6-2,如附图5所示。

安装步骤:

1、首先将L型固定板4-1紧固连接于脚踏板上;

2、将拼接好的前支撑架1、后支撑架2、顶撑杆5、定型边7-1穿入棚套的定位通道1-1,并将顶撑杆5两端的榫接头置入前支撑架1、后支撑架2顶端的榫接槽,调整两支撑架的夹角,并使前支撑架1底端、后支撑架2底端与连接架3螺纹紧固连接;

3、将棚套和支撑架组成的主结构抬起,调整安装角度和位置,通过碟形螺母紧固于L型固定板4-1上;

4、使用绳带环绕整个机头下方将可视挡板7的捆绑于电动摩托车机头下方,完成棚套前端的固定;

5、将可拆卸防护门8安装于棚套的两侧,阳雨棚安装完成。

实施例2

附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电动摩托车御寒阳雨棚应用脚踏板没有开设螺纹固定孔的情况,此时底座4需要增加夹固座4-2,夹固座4-2由左右两个夹体和调节夹体间距离的螺栓构成,夹体分别夹在脚踏板两侧,接触部位设置防滑胶垫。调节螺栓能使夹固座4-2稳定安装于脚踏板上,并将 L型固定板4-1固定于夹固座4-2上,实现底座4的安装固定。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