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车收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4698发布日期:2018-08-04 14:1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用品,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



背景技术:

婴儿车一般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的车架,即是说,车架可以进行收合,有些婴儿车的收合操作需费很大的力气,这对于一只手要抱着孩子,另一只手要收车的妈妈来说,很是不容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收合机构,其收合操作非常省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婴儿车收合机构,所述婴儿车包括具有收合状态与展开状态的车架,所述车架包括上车手与下车手,所述上车手下端固定连接有上枢接座,所述下车手上端固定连接有下枢接座,所述上枢接座与下枢接座枢接,所述收合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用于将所述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车架锁定机构、下端与所述车架锁定机构连接的第一钢线、设置于所述上枢接座与下枢接座之间的且能随着所述上车手旋转而驱动所述第一钢线往上移动释锁所述车架锁定机构的车架释锁机构;所述下枢接座朝向上枢接座的一侧于中间位置设置有容置槽,于偏心位置设置有弧形槽,且所述容置槽与弧形槽之间设置有一连通两者的通道,所述上枢接座往朝向下枢接座的一侧延伸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伸入所述弧形槽内;所述车架释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并与所述下枢接座枢接的旋转件、一端枢接于所述旋转件偏心位置的推动块,所述推动块另一端穿过所述通道后伸入所述弧形槽内,在所述车架展开状态下,所述凸块位于所述推动块另一端上侧,且所述凸块的下侧以及推动块另一端的上侧分别设置为斜面。

所述凸块的上侧以及推动块另一端的下侧也分别设置为斜面。

所述旋转件一侧凹陷形成有往所述通道方向开口的缺槽,所述推动块一端枢接于所述缺槽底壁上,在所述推动块未往容置槽内移动时,所述缺槽的上侧侧壁与所述推动块之间形成有一夹角。

所述旋转件于另一侧设置有供所述第一钢线上端连接的安装槽孔。

所述推动块枢接于所述旋转件的左侧面或右侧面的偏心位置上。

所述婴儿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车手与下车手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枢转的车手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用于释锁所述车手锁定机构的车手释锁机构。

所述上枢接座与下枢接座的相对侧分别于偏心位置设置有对应的第一齿槽与第二齿槽,所述车手锁定机构包括一弧形齿条、设置于所述弧形齿条与第二齿槽底壁之间的弹簧,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所述弧形齿条同时与所述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啮合,从而所述上枢接座与下枢接座不能相对旋转。

所述上枢接座朝向下枢接座的一侧中间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齿槽设置于所述凹槽侧壁上,所述车手释锁机构包括枢接于所述凹槽内的驱动件、下端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第二钢线、设置于所述上车手上端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钢线往上移动而拉动所述驱动件旋转的释锁操作结构,所释锁操作结构与所述第二钢线上端连接,所述驱动件朝向凹槽底壁的一侧设置为波浪形面,对应的,所述凹槽底壁上设置有波浪形凸起;所述弧形齿条同时与所述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啮合的时候,所述弧形齿条未与第一齿槽啮合的部分位于所述驱动件朝向下枢接座的一侧。

所述上枢接座朝向下枢接座的一侧中间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齿槽设置于所述凹槽侧壁上,所述车手释锁机构包括可相对左右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凹槽内的驱动件、一可相对左右移动地连接于上枢接座的按钮,所述按钮的一端伸入所述凹槽内并抵靠于所述驱动件,另一端位于上枢接座远离下枢接座的一侧外,所述弧形齿条同时与所述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啮合的时候,所述弧形齿条未与第一齿槽啮合的部分位于所述驱动件朝向下枢接座的一侧。

所述弧形齿条朝向第二齿槽底壁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槽,所述弹簧一端置于所述弹簧槽内,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二齿槽底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收合机构的车架释锁机构设置于上枢接座与下枢接座之间,而且所述车架释锁机构的推动销与旋转件偏心枢接,从而只要旋转上车手迫使推动销移动,就能驱使旋转件旋转而拉动第一钢线往上移动释锁所述车架锁定机构,从而收合操作非常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图1中A部分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3为根据图1中A部分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图4为根据图1中A部分另一角度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的下枢接座与旋转件、推动块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的上枢接座与旋转件、推动块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的上枢接座与车手锁定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收合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完全收合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车收合机构,所述婴儿车包括具有收合状态与展开状态的车架100,所述车架100包括上车手1与下车手2,所述上车手1下端固定连接有上枢接座3,所述下车手2上端固定连接有下枢接座4,所述上枢接座3与下枢接座4枢接;所述收合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100上的用于将所述车架100锁定于展开状态的车架锁定机构B、下端与所述车架锁定机构B连接的第一钢线(图未示)、设置于所述上枢接座3与下枢接座4之间的且能随着所述上车手1旋转而驱动所述第一钢线往上移动释锁所述车架锁定机构B的车架释锁机构;所述下枢接座4朝向上枢接座3的一侧于中间位置设置有容置槽41,于偏心位置设置有弧形槽42,且所述容置槽41与弧形槽42之间设置有一连通两者的通道43,所述上枢接座3往朝向下枢接座4的一侧延伸设置有凸块31,所述凸块31伸入所述弧形槽42内;所述车架释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槽41内并与所述下枢接座4枢接的旋转件5、一端枢接于所述旋转件5偏心位置的推动块6,所述推动块6另一端穿过所述通道43后伸入所述弧形槽42内,在所述车架展开状态下,所述凸块31位于所述推动块6另一端上侧,且所述凸块31的下侧以及推动块6另一端的上侧分别设置为斜面311、61。

要收合婴儿车时,相对下车手2往前旋转所述上车手1,所述凸块31下侧的斜面311压迫推动块6上侧的斜面61,从而迫使所述推动块6沿着通道43往容置槽41内移动,且因为推动块6是枢接于所述旋转件5的偏心位置,从而推动块6移动时会驱使所述旋转件5以中心为轴心旋转,而旋转件5旋转时即会往上拉动第一钢线,从而释锁所述车架锁定机构B,车架即可进行收合(如图8所示),所以收合操作不需多大力气,而且非常方便简单。

当所述婴儿车完全收合后,上车手1也旋转靠近下车手2(如图9所示),此时,所述凸块31已经越过所述推动块6而旋转至弧形槽42的另一侧,推动块6也复位,所述车架锁定机构B也复位而将车架锁定于收合状态。

较佳的,所述凸块31的上侧以及推动块6另一端的下侧也分别设置为斜面312、62。从而当要将收合后的车架重新打开时,反向旋转所述上车手1,从而凸块31上侧的斜面312压迫所述推动块6另一端下侧的斜面62,同样使得所述推动块6往容置槽41内移动,从而驱使所述旋转件5旋转拉动第一钢线释锁所述车架锁定机构B,车架可以由收合状态往展开状态转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件5一侧凹陷形成有往所述通道43方向开口的缺槽51,所述推动块6一端枢接于所述缺槽51底壁上,在所述推动块6未往容置槽41内移动时,所述缺槽51的上侧侧壁52与所述推动块6之间形成有一夹角,从而旋转件5的旋转与推动块6的移动不会干涉彼此。所述旋转件5设置缺槽51与推动块6连接,从而在下枢接座4的容置槽41深度不变的基础上,所述旋转件5其他部分的厚度可以做得更厚,推动块6也可以做得更厚,从而两者的强度更大,能保证收合的稳定性。

所述旋转件5于另一侧设置有供所述第一钢线上端连接的安装槽孔53。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件5可以不设置缺槽51,所述推动块6直接枢接于所述旋转件5的左侧面或右侧面的偏心位置上。

所述婴儿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车手1与下车手2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枢转的车手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车架100上的用于释锁所述车手锁定机构的车手释锁机构。在车架展开状态下,所述上车手1与下车手2被所述车手锁定机构锁定而不能相对旋转,要相对下车手2往前旋转上车手1时,必须先释锁所述车手锁定机构,如此,即可以保证收合操作的安全性。

所述上枢接座3与下枢接座4的相对侧分别于偏心位置设置有对应的第一齿槽32与第二齿槽44,所述车手锁定机构包括一弧形齿条7、设置于所述弧形齿条7与第二齿槽44底壁之间的弹簧(图未示),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所述弧形齿条7同时与所述第一齿槽32、第二齿槽44啮合,从而所述上枢接座3与下枢接座4不能相对旋转,即上车手1与下车手2不能相对旋转。

较佳的,为使得所述弹簧不会跳脱,所述弧形齿条7朝向第二齿槽44底壁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槽71,所述弹簧一端置于所述弹簧槽71内,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二齿槽44底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间隔设置有两个,对应的,所述弹簧槽71也间隔设置有两个,从而能使得所述弧形齿条7受到的弹力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枢接座3朝向下枢接座4的一侧中间设置有凹槽33,所述第一齿槽32设置于所述凹槽33侧壁上,所述车手释锁机构包括枢接于所述凹槽33内的驱动件8、下端连接于所述驱动件8的第二钢线(图未示)、设置于所述上车手1上端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钢线往上移动而拉动所述驱动件8旋转的释锁操作结构9,所释锁操作结构9与所述第二钢线上端连接,所述驱动件8朝向凹槽33底壁的一侧设置为波浪形面81,对应的,所述凹槽33底壁上设置有波浪形凸起34;所述弧形齿条7同时与所述第一齿槽32、第二齿槽44啮合的时候,所述弧形齿条7未与第一齿槽32啮合的部分位于所述驱动件8朝向下枢接座4的一侧。所述释锁操作结构9可以采用任意公知可行的技术,故不在此赘述。

操作所述释锁操作结构9,拉动所述第二钢线往上移动,从而使得所述驱动件8旋转,在所述波浪形凸起34与波浪形面81的相互推挤下,所述驱动件8往下枢接座4的方向移动,从而推动所述弧形齿条7也往下枢接座4的方向移动,直到所述弧形齿条7脱离与第一齿槽32的啮合而只与第二齿槽44啮合,此时,所述车手锁定机构释锁,所述上枢接座3与下枢接座4可相对旋转,即上车手1与下车手2可相对旋转。此时,可相对下车手2往前旋转上车手1,从而释锁所述车架锁定机构B,进行收合动作。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枢接座3朝向下枢接座4的一侧中间设置有凹槽33,所述第一齿槽32设置于所述凹槽33侧壁上,所述车手释锁机构包括可相对左右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凹槽33内的驱动件、一可相对左右移动地连接于上枢接座3的按钮,所述按钮的一端伸入所述凹槽33内并抵靠于所述驱动件,另一端位于上枢接座3远离下枢接座4的一侧外,所述弧形齿条7同时与所述第一齿槽32、第二齿槽44啮合的时候,所述弧形齿条7未与第一齿槽32啮合的部分位于所述驱动件朝向下枢接座4的一侧。从而要释锁所述车手锁定机构时,往下枢接座4的方向按压所述按钮,从而推动所述驱动件往下枢接座4的一侧移动,从而带动弧形齿条7也往下枢接座4的方向移动,直到所述弧形齿条7脱离与第一齿槽32的啮合而只与第二齿槽44啮合,所述车手锁定机构释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还包括前脚10、后脚11,所述下车手2下端、前脚10上端、后脚11上端枢接,所述车架锁定机构设置与所述车手2与前脚10、后脚11之间,且所述车架锁定机构B可以设置为任意公知可行的机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