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8445发布日期:2018-07-24 21:50阅读:10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车驾驶室悬置系统,属于中重型商用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用户对驾驶室的生活性、便利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驾驶室内部空间有了更大需求,驾驶室长度尺寸显著增加,驾驶室内部根据功能需求划分为两部分,同时根据需求分割为两部分,形成分体式驾驶室。通过锁止机构将分体驾驶室两部分连接成一体,也可通过开启锁止结构实现翻转时驾驶室分体脱离。

目前市场上中重型商用车均为平头车,驾驶室悬置一般为四点浮动式悬置,同时前悬置为驾驶室提供可翻转中心。现有悬置系统不能满足分体式驾驶室对悬置系统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卡车驾驶室悬置系统,其能够有效地对分体式驾驶室进行支撑。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卡车驾驶室悬置系统,其包括前悬置总成、中悬置总成和后悬置总成;

所述卡车驾驶室包括驾驶舱和生活舱,在驾驶舱通过液压缸举升时,所述驾驶舱绕前悬置总成提供的翻转中心旋转,与生活舱分离,所述前悬置总成支撑驾驶室驾驶舱并提供翻转中心;中悬置总成支撑所述驾驶舱的后端,并和后悬置总成共同支撑生活舱。

可选的,所述前悬置总成包括前悬置上托架、稳定杆、前悬置摆臂、翻转衬套、第一弹簧减振器、前悬置减振器支架和前悬置后支架;

所述稳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前悬置摆臂的一端,所述前悬置摆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于所述前悬置后支架,并且所述第一铰接轴平行于所述稳定杆,所述前悬置后支架固定于车架上;

所述前悬置上托架上形成有与卡车驾驶室的驾驶舱的前端的角部相配合的形状,并且通过螺钉使得所述前悬置上托架连接于所述驾驶舱;

所述前悬置上托架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均通过所述翻转衬套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稳定杆上,两个所述前悬置上托架分别位于两个前悬置摆臂的外侧;

所述第一弹簧减振器的上端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于所述稳定杆上,并且所述第一弹簧减振器的下端通过第三铰接轴铰接于所述前悬置减振器支架上。

可选的,所述第二铰接轴和第三铰接轴相垂直。

可选的,所述中悬置总成包括左中悬置总成和右中悬置总成,所述左中悬置总成和右中悬置总成的结构相同。

可选的,所述左中悬置总成包括中悬置上支架、中悬置下支架、第二弹簧减振器和中悬置摆臂;

所述中悬置上支架的前端连接驾驶舱,并通过锁止系统将驾驶舱的后端固定于所述中悬置上支架上,所述中悬置上支架的后端固定于所述生活舱;

所述中悬置下支架连接在车架的腹面,所述第二弹簧减振器的下端通过第四铰接轴铰接于所述中悬置下支架,所述第二弹簧减振器的上端通过第五铰接轴铰接于所述中悬置上支架,并且,所述中悬置摆臂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五铰接轴铰接于所述中悬置上支架,另一端通过第六铰接轴铰接于所述中悬置下支架。

可选的,所述后悬置总成包括后悬置上支架、后悬置下支架、第三弹簧减振器和横拉杆;所述后悬置上支架连接卡车驾驶室的生活舱,所述第三弹簧减振器的下端铰接于所述后悬置下支架,其上端铰接于所述后悬置上支架,所述后悬置下支架连接车架左右两侧,所述横拉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后悬置下支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后悬置上支架。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卡车驾驶室悬置系统,能够实现对分体式驾驶室的支撑,缓冲减振,保证驾驶室可靠性及乘员舒适性;当驾驶室翻转分离时,前悬置支撑驾驶室驾驶舱并提供翻转中心,中悬置总成、后悬置总成支撑不驾驶舱,从而实现对卡车驾驶室的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卡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前悬置总成组成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左中悬置总成组成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后悬置总成组成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后悬置总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具体为:101-前悬置总成;102-中悬置总成;103-后悬置总成;104-液压缸;105-驾驶舱;106-生活舱;107-前悬置上托架;108-稳定杆;109-翻转衬套;110-第一弹簧减振器;111-前悬置减振器支架;112-前悬置后支架;113-前悬置摆臂;114-中悬置上支架;115-中悬置下支架;116-第二弹簧减振器;117-中悬置摆臂;118-锁止系统;119-后悬置上支架;120-后悬置下支架;121-第三弹簧减振器;122-横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用于在分体式驾驶室未分离时,支撑分体式驾驶室,其包括前悬置总成101、中悬置总成102和后悬置总成103。

所述卡车驾驶室为分体式结构,即包括驾驶舱105和生活舱106,在驾驶舱105通过液压缸104举升时,绕前悬置总成101提供的翻转中心旋转,与生活舱106分离,前悬置总成支撑驾驶室驾驶舱105的前端,并提供翻转中心,中悬置总成102支撑所述驾驶舱105的后端,并和后悬置总成103共同支撑生活舱6。

如图2所示,所述前悬置总成101包括前悬置上托架107、稳定杆108、前悬置摆臂113、翻转衬套109、第一弹簧减振器110、前悬置减振器支架111和前悬置后支架112。

参考图1,所述前悬置摆臂113的数量为2个,所述稳定杆108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前悬置摆臂113的一端,而且,两个所述前悬置摆臂113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于两个所述前悬置后支架112,并且所述第一铰接轴平行于所述稳定杆,两个所述前悬置后支架112固定于车架上。

所述前悬置上托架107连接驾驶舱,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悬置上托架107上形成有与卡车驾驶室的驾驶舱的前端的角部相配合的形状,并且通过螺钉连接于所述驾驶舱。

所述前悬置上托架107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均通过所述翻转衬套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稳定杆上,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前悬置上托架107分别位于两个前悬置摆臂113的外侧。

所述第一弹簧减振器110的上端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于所述稳定杆上,并且所述第一弹簧减振器110的下端通过第三铰接轴铰接于所述前悬置减振器支架111上,更优选地,所述第二铰接轴和第三铰接轴相垂直,从而通过所述第一弹簧减振器110实现缓冲减振及限位。

如图3所示,所述中悬置总成102包括左中悬置总成和右中悬置总成,而且,所述左中悬置总成和右中悬置总成的结构相同,以下以左中悬置总成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左中悬置总成包括:中悬置上支架114、中悬置下支架115、第二弹簧减振器116和中悬置摆臂117。

所述中悬置上支架114的前端连接驾驶舱105,并通过锁止系统118将驾驶舱105的后端固定于所述中悬置上支架114上,所述中悬置上支架114的后端固定于所述生活舱。

所述中悬置下支架115连接在车架的腹面,所述第二弹簧减振器116的下端通过第四铰接轴铰接于所述中悬置下支架115,所述第二弹簧减振器116的上端通过第五铰接轴铰接于所述中悬置上支架114,并且,所述中悬置摆臂117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五铰接轴铰接于所述中悬置上支架,另一端通过第六铰接轴铰接于所述中悬置下支架11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铰接轴、第五铰接轴和第六铰接轴之间相互平行。

如图4所示,所述后悬置总成103包括后悬置上支架119、后悬置下支架120、第三弹簧减振器121和横拉杆122;所述后悬置上支架119连接卡车驾驶室的生活舱106,同时,所述第三弹簧减振器121的下端铰接于所述后悬置下支架,其上端通过第七铰接轴铰接于所述后悬置上支架119,所述后悬置下支架120连接车架左右两侧,所述横拉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后悬置下支架120,另一端通过第七铰接轴铰接于所述后悬置上支架119。

本发明的卡车驾驶室悬置系统,能够实现对分体式驾驶室的支撑,缓冲减振,保证驾驶室可靠性及乘员舒适性;当驾驶室翻转分离时,前悬置支撑驾驶室驾驶舱并提供翻转中心,中悬置总成、后悬置总成不支撑驾驶舱。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