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4478发布日期:2019-02-10 14:1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踏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踏板。



背景技术:

骑自行车正在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娱乐形式以及出行方式。此外,骑自行车已经成为非常受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欢迎的竞技运动。无论自行车是用于娱乐、出行还是竞赛,自行车工业都在不断改进自行车的各个部件。一种已经被广泛重新设计的自行车部件是踏板。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自行车踏板包括踏板轴、踏板本体和悬臂轴承结构。所述踏板轴包括构造成固定到曲柄臂的第一轴端部。所述踏板本体包括踩踏表面。所述悬臂轴承结构将所述踏板本体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踏板轴。所述悬臂轴承结构设置成沿所述旋转轴线比所述踩踏表面更靠近所述第一轴端部。所述悬臂轴承结构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具有至少两排。所述第一轴承具有第一径向载荷比和第一推力载荷比。所述第一径向载荷比限定在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一推力载荷比限定在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推力载荷比大于所述第一径向载荷比。所述第二轴承具有至少一排。所述第二轴承具有第二径向载荷比和第二推力载荷比。所述第二径向载荷比限定在所述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二推力载荷比限定在所述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径向载荷比大于所述第二推力载荷比。

利用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悬臂轴承结构维持或增加了可允许的踩踏力并简化了自行车踏板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自行车踏板包括踏板轴、踏板本体和推力支撑构件。所述踏板本体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踏板轴。所述推力支撑构件联接到所述踏板轴和所述踏板本体中的一个,以在蹬踏期间与所述踏板轴和所述踏板本体中的另一个接触。

利用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推力支撑构件维持或增加了可允许的踩踏力并简化了自行车踏板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自行车踏板包括踏板轴、踏板本体和轴承结构。所述轴承结构将所述踏板本体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踏板轴。所述轴承结构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具有第一径向载荷比和第一推力载荷比。所述第一径向载荷比限定在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一推力载荷比限定在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推力载荷比与所述第一径向载荷比的比值等于或大于2.5。所述第二轴承具有第二径向载荷比和第二推力载荷比。所述第二径向载荷比限定在所述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二推力载荷比限定在所述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径向载荷比与所述第二推力载荷比的比值等于或大于2。

利用根据第三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悬臂轴承结构维持或增加了可允许的踩踏力并简化了自行车踏板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所述第一轴承具有两排。

利用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悬臂轴承结构维持或增加了可允许的踩踏力并进一步简化了自行车踏板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轴承包括具有至少一排的滚针轴承。

利用根据第五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悬臂轴承结构维持或增加了可允许的踩踏力并进一步简化了自行车踏板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轴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的径向外侧。

利用根据第六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悬臂轴承结构有效地维持或增加了可允许的踩踏力并简化了自行车踏板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轴承包括第一径向滚动元件、第一径向接收表面和第一附加径向接收表面。所述第一径向接收表面设置在所述踏板本体上。所述第一附加径向接收表面设置在所述踏板轴上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径向接收表面的径向内侧。所述第一径向滚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径向接收表面和所述第一附加径向接收表面之间。

利用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踏板,第二轴承有效地接收由踩踏力引起的径向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径向接收表面和所述第一附加径向接收表面中的每一个设置成沿所述旋转轴线比所述踩踏表面更靠近所述第一轴端部。

利用根据第八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悬臂轴承结构有效地维持或增加了可允许的踩踏力并简化了自行车踏板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根据第七或第八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踏板本体包括轴承支撑件。所述第一径向接收表面设置在所述轴承支撑件上。所述轴承支撑件径向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之间。

利用根据第九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悬臂轴承结构有效地维持或增加了可允许的踩踏力并简化了自行车踏板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根据第九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轴承包括第一推力滚动元件、第一推力接收表面和第一附加推力接收表面。所述踏板本体包括从所述轴承支撑件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推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一推力接收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推力接收部分上。所述第一推力滚动元件构成单排并接触所述第一推力接收表面。

利用根据第十方面的自行车踏板,第一轴承有效地接收由踩踏力引起的推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十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轴承包括第二推力滚动元件、第二推力接收表面和第二附加推力接收表面。所述第二推力接收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推力接收部分上。所述第二推力滚动元件构成单排并接触所述第二推力接收表面。

利用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第一轴承更有效地接收由踩踏力引起的推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附加推力接收表面和所述第二附加推力接收表面设置在所述踏板轴上。

利用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踏板,第一轴承更有效地接收由踩踏力引起的推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踏板轴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的径向外侧的第二推力接收部分。

利用根据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踏板,第一轴承更有效地接收由踩踏力引起的推力并简化自行车踏板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据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踏板轴包括具有第一轴端部的轴本体。所述第二推力接收部分从所述轴本体径向向外延伸。

利用根据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车踏板,第一轴承更有效地接收由踩踏力引起的推力并进一步简化自行车踏板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据第十三或十四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附加推力接收表面和所述第二附加推力接收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二推力接收部分上。

利用根据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车踏板,第一轴承更有效地接收由踩踏力引起的推力并进一步简化自行车踏板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轴承包括构成单排的第一推力滚动元件。

利用根据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车踏板,第一轴承有效地接收由踩踏力引起的推力并简化自行车踏板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据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轴承包括构成单排的第二推力滚动元件。

利用根据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车踏板,第一轴承更有效地接收由踩踏力引起的推力并简化自行车踏板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十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轴承包括构成单排的第一径向滚动元件。

利用根据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车踏板,第二轴承有效地接收由踩踏力引起的径向力并简化了自行车踏板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据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轴承包括构成单排的第二径向滚动元件。

利用根据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车踏板,第二轴承有效地接收由踩踏力引起的径向力并简化了自行车踏板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轴承包括附接到所述踏板轴和所述踏板本体中的一个的推力支撑构件。

利用根据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推力支撑构件有效地接收由踩踏力引起的推力并简化自行车踏板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据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推力支撑构件是与所述踏板轴和所述踏板本体中的至少一个分离的构件。

利用根据第二十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以提高推力支撑构件的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根据第二十或第二十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推力支撑构件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踏板轴和所述踏板本体中的一个。

利用根据第二十二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如果推力支撑构件与踏板轴和踏板本体中的一个接触,则可以减小推力支撑构件和/或踏板轴和踏板本体中的所述一个的磨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面,根据第二十二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推力支撑构件围绕推力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踏板轴和所述踏板本体中的所述一个。所述推力旋转轴线不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

利用根据第二十三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以布置推力支撑构件以有效地接收推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面,根据第二十至第二十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推力支撑构件可旋转地联接到所述踏板本体以与所述踏板轴可接触。

利用根据第二十四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以布置推力支撑构件以有效地接收由踩踏力引起的推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五方面,根据第二十方面至第二十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在踩踏力不作用于所述踏板本体的所述踩踏表面的状态下,所述推力支撑构件与所述踏板轴和所述踏板本体中的另一个间隔开。

利用根据第二十五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以减小在蹬踏期间推力支撑构件和/或踏板轴和踏板本体中的另一个的磨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六方面,根据第二十方面至第二十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推力支撑构件包括与所述踏板轴和所述踏板本体中的另一个可接触的可接触表面。

利用根据第二十六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当可接触表面接触踏板轴和踏板本体中的另一个时,可接触表面有效地接收由踩踏力引起的推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七方面,根据第二十方面至第二十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踏板本体包括第一踏板端部和第二踏板端部。所述踏板本体在所述第一踏板端部和所述第二踏板端部之间延伸。所述第一踏板端部比所述第二踏板端部更靠近所述第一轴端部。

利用根据第二十七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以有效地布置踏板轴和踏板本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八方面,根据第二十方面至第二十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踏板本体包括设置在所述踩踏表面的相反侧上的附加表面。所述推力支撑构件设置成比所述踩踏表面更靠近所述附加表面。

利用根据第二十八方面的自行车踏板,可以将附加表面周围的区域用于推力支撑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九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二十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踏板本体包括设置在所述踩踏表面的相反侧上的附加表面。所述踩踏表面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线和所述附加表面之间。

利用根据第二十九方面的自行车踏板,踩踏表面的这种布置使蹬踏较为顺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二十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踏板本体包括设置在所述踩踏表面的相反侧上的附加表面。所述踏板本体包括从所述踩踏表面延伸到所述附加表面的踏板开口。

利用根据第三十方面的自行车踏板,踏板开口减轻了自行车踏板的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一方面,根据第三十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当在垂直于所述踩踏表面的垂直方向上观察时,所述旋转轴线设置在所述踏板开口上。

利用根据第三十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踏板开口的这种布置增大了踏板开口的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二方面,根据第二至第三十一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踏板构造成使得所述踏板本体包括第二轴端部并且踏板本体沿所述旋转轴线在所述第一轴端部和所述第二轴端部之间延伸。所述推力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二轴端部可接触。

利用根据第三十二方面的自行车踏板,第二轴端部和推力支撑构件有效地接收由踩踏力引起的推力。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文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可以容易地获得,同时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更完整意图及其许多附带的优点。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踏板的侧视立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踏板的平面图。

图3是沿图2的线iii-iii截取的自行车踏板的截面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踏板的放大截面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踏板的主视图。

图6是沿图3的线vi-vi截取的自行车踏板的截面图。

图7是沿图3的线vii-vii截取的自行车踏板的截面图。

图8是自行车踏板的截面图,用于示出第一推力载荷比、第一径向载荷比、第二推力载荷比和第二径向载荷比。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踏板的截面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自行车踏板的放大截面图。

图11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踏板的截面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自行车踏板的放大截面图。

图13是图11所示的自行车踏板的另一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方式,其中在各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应或相同的元件。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踏板10包括踏板轴12和踏板本体14。踏板轴12包括构造成固定到曲柄臂ca的第一轴端部16。第一轴端部16构造成与曲柄臂ca接合。第一轴端部16包括螺纹接合在曲柄臂ca的螺纹孔ca1中的外螺纹部分16a。在该实施方式中,自行车踏板10是右踏板,并且曲柄臂ca是右曲柄臂。然而,自行车踏板10的结构可以应用于左踏板。

在本申请中,以下方向术语“前”、“后”、“向前”、“向后”、“左”、“右”、“横向”、“向上”和“向下”以及任何其他类似的方向术语是指基于坐在自行车的鞍座(未示出)上并面向车把(未示出)的使用者(例如,骑车者)确定的那些方向。因此,这些用于描述自行车踏板10的术语应当相对于在水平表面上以直立骑行位置使用的、装备有自行车踏板10的自行车来解释。

如图1所示,踏板本体14包括踩踏表面18。踩踏表面18是在蹬踏期间供骑车者的鞋(未示出)放置的表面。踩踏表面18构造成在蹬踏期间从骑车者的鞋接收踩踏力f1。踏板本体14包括设置在踩踏表面18的相反侧上的附加表面20。

如图1和图2所示,踏板本体14包括踏板开口22。在该实施方式中,踏板本体14包括多个踏板开口22。踏板开口22从踩踏表面18延伸到附加表面20。然而,踏板开口2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从踏板本体14省略。

如图3所示,踏板本体14包括第一踏板端部24和第二踏板端部26。踏板本体14在第一踏板端部24和第二踏板端部26之间延伸。第一踏板端部24比第二踏板端部26更靠近第一轴端部16。在该实施方式中,踏板本体14包括轴承支撑件27、联接部分28和踩踏部分30。轴承支撑件27具有管状形状。轴承支撑件27从联接部分28沿平行于旋转轴线a1的轴向方向d1延伸。踩踏部分30从联接部分28沿轴向方向d1延伸。轴承支撑件27包括第一踏板端部24。踩踏部分30包括踩踏表面18、附加表面20和第二踏板端部26。

自行车踏板10包括悬臂轴承结构32。悬臂轴承结构32也可以被称为轴承结构32。悬臂轴承结构(轴承结构)32将踏板本体14围绕旋转轴线a1可旋转地联接到踏板轴12。悬臂轴承结构32设置成沿旋转轴线a1比踩踏表面18更靠近第一轴端部16。悬臂轴承结构32沿旋转轴线a1设置在第一轴端部16与踩踏表面18之间。踩踏表面18设置在旋转轴线a1和附加表面20之间。

如图2所示,当沿垂直于踩踏表面18的垂直方向d2(图1)观察时,旋转轴线a1设置在踏板开口22上。然而,当沿垂直方向d2观察时,旋转轴线a1可以设置成踏板开口22的外侧。

如图3所示,悬臂轴承结构(轴承结构)32包括具有至少两排的第一轴承34。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承34具有两排。但是,第一轴承34可以具有三排或更多排。

悬臂轴承结构(轴承结构)32包括具有至少一排的第二轴承36。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轴承36具有两排。但是,第二轴承36可以具有一排或至少三排。

第一轴承34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二轴承36的径向外侧。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承34一体地设置在第二轴承36的径向外侧。然而,第一轴承34可以部分地设置在第二轴承36的径向外侧。第一轴承34可以设置在第二轴承36的径向内侧。轴承支撑件27径向地设置在第一轴承34和第二轴承36之间。第一轴承34设置在轴承支撑件27的径向外侧。第二轴承36设置在轴承支撑件27的径向内侧。

如图4所示,踏板本体14包括从轴承支撑件27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推力接收部分38。第一轴承34包括第一推力接收表面40。第一推力接收表面40设置在第一推力接收部分38上。第一轴承34包括构成单排的第一推力滚动元件42。第一推力滚动元件42接触第一推力接收表面40。单排轴承由共同的旋转轨道限定,滚动元件(例如,第一推力滚动元件42)围绕轴承的旋转轴线在该旋转轨道上周向移动。

第一轴承34包括设置在第一推力接收表面40的相反侧上的第二推力接收表面44。第二推力接收表面44设置在第一推力接收部分38上。第一轴承34包括构成单排的第二推力滚动元件46。第二推力滚动元件46与第二推力接收表面44接触。

第一轴承34包括第一附加推力接收表面48和第二附加推力接收表面50。第一推力滚动元件42接触第一附加推力接收表面48。第二推力滚动元件46接触第二附加推力接收表面50。第一附加推力接收表面48和第二附加推力接收表面50设置在踏板轴12上。

踏板轴12包括设置在第一轴承34的径向外侧的第二推力接收部分52。踏板轴12包括具有第一轴端部16的轴本体54。第二推力接收部分52从轴本体54径向向外延伸。第一附加推力接收表面48和第二附加推力接收表面50设置在第二推力接收部分52上。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推力接收部分52包括凸缘56、管状部58、盖60和锁定环61。凸缘56从轴本体54径向向外延伸。管状部58从凸缘56沿轴向方向d1延伸。凸缘56和管状部58与轴本体54一体地设置为单件式整体构件。盖60是与管状部58分离的构件并且附接到管状部58。第一附加推力接收表面48设置在盖60上。第二附加推力接收表面50设置在凸缘56上。管状部58包括外螺纹部分58a。盖60包括与外螺纹部分58a螺纹接合的内螺纹部分60a。锁定环61是与管状部58和盖60分离的构件,并且附接到管状部58。锁定环61包括与外螺纹部分58a螺纹接合的内螺纹部分61a。

如图5所示,盖60具有环形形状。盖60包括以恒定间距周向布置的凹槽60b。如图1和图5所示,锁定环61包括以恒定间距周向布置的凹槽61b。

如图6所示,第一推力滚动元件42沿周向布置。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推力滚动元件包括球。然而,第一推力滚动元件42的结构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如图7所示,第二推力滚动元件46沿周向布置。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推力滚动元件包括球。然而,第二推力滚动元件46的结构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第二轴承36包括第一径向接收表面62。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径向接收表面62设置在踏板本体14上。第一径向接收表面62设置在轴承支撑件27上。第二轴承36包括第一附加径向接收表面64。第一附加径向接收表面64设置在踏板轴12上并且设置在第一径向接收表面62的径向内侧。

第二轴承36包括第二径向接收表面66。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径向接收表面66设置在踏板本体14上。第二径向接收表面66设置在轴承支撑件27上。第二附加径向接收表面68设置在踏板轴12上。第二附加径向接收表面68设置在第二径向接收表面66的径向内侧。

轴承支撑件27包括第一支撑件70和第二支撑件72。第二支撑件72是与第一支撑件70分离的构件。第一支撑件70具有管状形状并且从联接部分28沿轴向方向d1延伸。第二支撑件72具有管状形状并且设置在第一支撑件70的径向内侧。第二支撑件72未固定到第一支撑件70。第一径向接收表面62和第二径向接收表面66设置在第二支撑件72上。

踏板轴12包括固定到轴本体54的止动件74。止动件74是与轴本体54分离的构件。止动件74包括螺纹孔74a。轴本体54包括与螺纹孔74a螺纹接合的外螺纹部分54a。第一附加径向接收表面64设置在轴本体54上。第二附加径向接收表面68设置在止动件74上。

第一径向接收表面62和第一附加径向接收表面64中的每一个设置成沿旋转轴线a1比踩踏表面18更靠近第一轴端部16。第二径向接收表面66和第二附加径向接收表面68中的每一个设置成沿旋转轴线a1比踩踏表面18更靠近第一轴端部16。

第二轴承36包括构成单排的第一径向滚动元件76。第一径向滚动元件76设置在第一径向接收表面62与第一附加径向接收表面64之间。第一径向滚动元件76接触第一径向接收表面62。第一径向滚动元件76接触第一附加径向接收表面64。

第二轴承36包括构成单排的第二径向滚动元件78。第二径向滚动元件78设置在第二径向接收表面66与第二附加径向接收表面68之间。第二径向滚动元件78接触第二径向接收表面66。第二径向滚动元件78接触第二附加径向接收表面68。

如图6所示,第一径向滚动元件76沿周向布置。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径向滚动元件包括球。然而,第一径向滚动元件76的结构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如图7所示,第二径向滚动元件78沿周向布置。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径向滚动元件包括球。然而,第二径向滚动元件78的结构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如图8所示,第一轴承34具有第一径向载荷比(fb1r/fb1)和第一推力载荷比(fb1t/fb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承34在每排上具有第一径向载荷比(fb1r/fb1)和第一推力载荷比(fb1t/fb1)。第一径向载荷比(fb1r/fb1)限定在垂直于旋转轴线a1的径向方向d3上。第一推力载荷比(fb1t/fb1)限定在平行于旋转轴线a1的轴向方向d1上。第一推力载荷比(fb1t/fb1)大于第一径向载荷比(fb1r/fb1)。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径向载荷比(fb1r/fb1)是第一轴承力fb1的径向分量fb1r与第一轴承力fb1的比。第一推力载荷比(fb1t/fb1)是第一轴承力fb1的推力分量fb1t与第一轴承力fb1的比。当参考踩踏力f2沿垂直方向d2施加到踏板本体14时,第一轴承力fb1被施加到第一轴承34。径向分量fb1r限定在径向方向d3上。推力分量fb1t限定在轴向方向d1上。例如,第一径向载荷比(fb1r/fb1)是0.2587。第一推力载荷比(fb1t/fb1)为0.9661。

第二轴承36具有第二径向载荷比(fb2r/fb2)和第二推力载荷比(fb2t/fb2)。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轴承36在每排上具有第二径向载荷比(fb2r/fb2)和第二推力载荷比(fb2t/fb2)。第二径向载荷比(fb2r/fb2)限定在径向方向d3上。第二推力载荷比(fb2t/fb2)限定在轴向方向d1上。第二径向载荷比(fb2r/fb2)大于第二推力载荷比(fb2t/fb2)。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径向载荷比(fb2r/fb2)是第二轴承力fb2的径向分量fb2r与第二轴承力fb2的比。第二推力载荷比(fb2t/fb2)是第二轴承力fb2的推力分量fb2t与第二轴承力fb2的比。当参考踩踏力f2在垂直方向d2上施加到踏板本体14时,第二轴承力fb2被施加到第二轴承36。径向分量fb2r限定在径向方向d3上。推力分量fb2t限定在轴向方向d1上。例如,第二径向载荷比(fb2r/fb2)为0.9057。第二推力载荷比(fb2t/fb2)为0.4221。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推力载荷比(fb1t/fb1)与第一径向载荷比(fb1r/fb1)的比值(fb1t/fb1r)等于或大于2.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推力载荷比(fb1t/fb1)与第一径向载荷比(fb1r/fb1)的比值(fb1t/fb1r)在每一排均等于或大于2.5。第二径向载荷比(fb2r/fb2)与第二推力载荷比(fb2t/fb2)的比值(fb2r/fb2t)等于或大于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径向载荷比(fb2r/fb2)与第二推力载荷比(fb2t/fb2)的比值(fb2r/fb2t)在每一排均等于或大于2。例如,比值(fb1t/fb1r)在每一排均为3.73。比值(fb2r/fb2t)在每一排均为2.15。然而,比值(fb1t/fb1r)和/或(fb2r/fb2t)的值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9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踏板210。除了第二轴承36以外,自行车踏板210具有与自行车踏板10相同的结构。因此,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功能的元件在这里将被编号相同,并且为了简洁起见,将不再在这里详细描述和/或说明它们。

如图9和10所示,自行车踏板210包括具有至少一排的第二轴承236。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轴承236具有一排。第二轴承236包括具有至少一排的滚针轴承。

如图10所示,第二轴承236包括构成单排的第一径向滚动元件276。第一径向滚动元件276包括滚子。第一径向滚动元件276接触第一径向接收表面62和第一附加径向接收表面64。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径向滚动元件78、第二径向接收表面66和第二附加径向接收表面68从自行车踏板210省略。

如图9所示,第二轴承236具有第二径向载荷比(fb22r/fb22)和第二推力载荷比(fb22t/fb22)。第二径向载荷比(fb22r/fb22)限定在径向方向d3上。第二推力载荷比(fb22t/fb22)限定在轴向方向d1上。第二径向载荷比(fb22r/fb22)大于第二推力载荷比(fb22t/fb22)。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径向载荷比(fb22r/fb22)是第二轴承力fb22的径向分量fb22r与第二轴承力fb22的比。第二推力负荷比(fb22t/fb22)是第二轴承力fb22的推力分量fb22t与第二轴承力fb22的比。当参考踩踏力f2沿垂直方向d2施加到踏板本体14时,第二轴承力fb22被施加到第二轴承36。径向分量fb22r限定在径向方向d3上。推力分量fb22t限定在轴向方向d1上。例如,第二径向载荷比(fb22r/fb22)为1.0。第二推力载荷比值(fb22t/fb22)为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推力载荷比(fb21t/fb21)与第一径向载荷比(fb21r/fb21)的比值(fb21t/fb21r)等于或大于2.5。第二径向载荷比(fb22r/fb22)与第二推力载荷比(fb22t/fb22)的比值(fb22r/fb22t)等于或大于2。例如,比值(fb21t/fb21r)在每一排均为3.73。比值(fb22r/fb22t)为无穷大。然而,比值(fb21t/fb21r)和/或(fb22r/fb22t)的值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1至图13描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自行车踏板310。除了第一轴承34和第二轴承36之外,自行车踏板310具有与自行车踏板10相同的结构。因此,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功能的元件在这里将被编号为相同,并且不会为了简洁起见,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和/或说明它们。

如图11所示,自行车踏板310包括踏板轴312和可旋转地连接到踏板轴312的踏板本体314。踏板轴312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踏板轴12基本相同的结构。踏板本体314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踏板本体14基本相同的结构。

自行车踏板310包括悬臂轴承结构332。悬臂轴承结构332将踏板本体314围绕旋转轴线a1可旋转地联接到踏板轴312。悬臂轴承结构332设置成沿旋转轴线a1比踩踏表面18更靠近第一轴端部16。

悬臂轴承结构332包括具有至少两排的第一轴承334。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承334具有两排。然而,第一轴承334可以具有三排或更多排。

悬臂轴承结构332包括具有至少一排的第二轴承336。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轴承336具有单排。然而,第二轴承336可以具有至少两排。

如图11所示,踏板本体314包括轴承支撑件327、联接部分328、踩踏部分330和紧固件331。轴承支撑件327包括管状部分327a和止动件327b。止动件327b被固定到管状部分327a。轴承支撑件327从联接部分328沿轴向方向d1延伸。踩踏部分330从联接部分328沿轴向方向d1延伸。联接部分328与踩踏部分330一体地设置为单件式整体构件。联接部分328是与轴承支撑件327分离的构件。轴承支撑件327通过诸如螺钉的紧固件331联接到联接部分328。轴承支撑件327包括第一踏板端部24。踩踏部分330包括踩踏表面18、附加表面20和第二踏板端部26。

如图12所示,踏板本体314包括从轴承支撑件327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推力接收部分338。第一轴承334包括第一推力接收表面340。第一推力接收表面340设置在第一推力接收部分338上。第一轴承334包括构成单排的第一推力滚动元件42。第一推力滚动元件42接触第一推力接收表面340。

第一轴承334包括第一附加推力接收表面348。第一附加推力接收表面348设置在踏板本体314上。第一推力滚动元件42接触第一附加推力接收表面348。第二推力滚动元件46接触第二附加推力接收表面50。

踏板轴312包括设置在第一轴承334的径向外侧的第二推力接收部分352。第二推力接收部分352从轴本体54径向向外延伸。第一附加推力接收表面348设置在第二推力接收部分352上。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推力接收部分352包括凸缘356、管状部358和盖360。凸缘356从轴本体54径向向外延伸。管状部358从凸缘356沿轴向方向d1延伸。凸缘356和管状部358与轴本体54一体地设置为单件式整体构件。盖360是与管状部358分离的构件并且附接到管状部358。第一附加推力接收表面348设置在凸缘356上。第一附加推力接收表面348设置在盖360上。管状部358包括内螺纹部分358a。盖360包括与内螺纹部分358a螺纹接合的外螺纹部分361a。

如图12所示,第二轴承336包括第一径向接收表面362。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径向接收表面362设置在踏板本体314上。第一径向接收表面362设置在轴承支撑件327上。第一径向接收表面362设置在轴承支撑件327的止动件327b上。第二轴承336包括第一附加径向接收表面364。第一附加径向接收表面364设置在第二推力接收部分352的盖360上。第一附加径向接收表面364设置在踏板轴312上并且设置在第一径向接收表面362的径向外侧。

第一径向接收表面362和第一附加径向接收表面364中的每一个设置成沿旋转轴线a1比踩踏表面18更靠近第一轴端部16。第二径向接收表面66和第二附加径向接收表面68中的每一个设置成沿旋转轴线a1比踩踏表面18更靠近第一轴端部16。

第二轴承336包括构成单排的第一径向滚动元件76。第一径向滚动元件76设置在第一径向接收表面362与第一附加径向接收表面364之间。第一径向滚动元件76接触第一径向接收表面362.第一径向滚动元件76接触第一附加径向接收表面364。

如图11所示,第一轴承334包括推力支撑构件380。即,自行车踏板310包括推力支撑构件380。推力支撑构件380附接到踏板轴312和踏板本体314中的一个。推力支撑构件380附接到踏板轴312和踏板本体314中的一个,以在蹬踏期间与踏板轴312和踏板本体314中的另一个接触。推力支撑构件380可旋转地联接到踏板轴312和踏板本体314中的一个。推力支撑构件380绕推力旋转轴线a2可旋转地联接到踏板轴312和踏板本体314中的一个。推力旋转轴线a2不平行于旋转轴线a1。

在该实施方式中,推力支撑构件380附接到踏板本体314。推力支撑构件380联接到踏板本体314以在蹬踏期间与踏板轴312可接触。推力支撑构件380可旋转地联接到踏板本体314以与踏板轴312可接触。推力支撑构件380围绕推力旋转轴线a2可旋转地联接到踏板本体314。然而,推力支撑构件380可以联接到踏板轴312以在蹬踏期间与踏板本体314可接触。推力支撑构件380可以围绕推力旋转轴线a2可旋转地联接到踏板轴312。

推力支撑构件380是与踏板轴312和踏板本体314中的至少一个分离的构件。推力支撑构件380是与踏板轴312和踏板本体314分离的构件。然而,推力支撑构件380可以与踏板轴312和踏板本体314中的一个一体地设置为单件式整体构件。

踏板本体314包括第二轴端部317并且沿旋转轴线a1在第一轴端部16与第二轴端部317之间延伸。推力支撑构件380与第二轴端部317可接触。推力支撑构件380设置成比踩踏表面18更靠近附加表面20。然而,推力支撑构件380的布置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在踩踏力f1(图11)未作用在踏板本体314的踩踏表面18上的状态下,推力支撑构件380与踏板轴312和踏板本体314中的另一个间隔开。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踩踏力f1(图11)未作用在踏板本体314的踩踏表面18上的状态下,推力支撑构件380与踏板轴312间隔开。在踩踏力f1(图11)未作用在踏板本体314的踩踏表面18上的状态下,推力支撑构件380和踏板轴312之间设置有间隙cl。

推力支撑构件380包括可接触表面382。可接触表面382与踏板轴312和踏板本体314中的另一个可接触。在该实施方式中,可接触表面382与踏板轴312可接触。然而,可接触表面382可以构造成与踏板本体314可接触。

踏板轴312包括设置在第二轴端部317处的推力接收表面317a。可接触表面382与推力接收表面317a可接触。推力支撑构件380具有圆柱形状。可接触表面382构成推力支撑构件380的外周表面。

第一轴承334包括销384、内圈386和附加推力滚动元件388。附加推力滚动元件388构成单排。踩踏部分330包括容纳凹部330a、第一孔330b和第二孔330c。推力支撑构件380、内圈386和附加推力滚动元件388设置在容纳凹部330a中。销384装配在第一孔330b和第二孔330c中。内圈386附接到销384。附加推力滚动元件388设置在推力支撑构件380和内圈386之间以可旋转地支撑推力支撑构件380。

如图11所示,第一轴承334具有第一径向载荷比(fb31r/fb31)和第一推力载荷比(fb31t/fb31)。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承334在每一排上具有第一径向载荷比(fb31r/fb31)和第一推力载荷比(fb31t/fb31)。第一径向载荷比(fb31r/fb31)限定在垂直于旋转轴线a1的径向方向d3上。第一推力载荷比(fb31t/fb31)限定在平行于旋转轴线a1的轴向方向d1上。第一推力载荷比(fb31t/fb31)大于第一径向载荷比(fb31r/fb31)。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径向载荷比(fb31r/fb31)是第一轴承力fb31的径向分量fb31r与第一轴承力fb31的比。第一推力载荷比(fb31t/fb31)是第一轴承力fb31的推力分量fb31t与第一轴承力fb31的比。当参考踩踏力f2沿垂直方向d2施加到踏板本体14时,第一轴承力fb31被施加到第一轴承334。径向分量fb31r限定在径向方向d3上。推力分量fb31t限定在轴向方向d1上。例如,第一径向载荷比(fb31r/fb31)在由第一推力滚动元件42构成的排处为0.2587。第一推力载荷比(fb31t/fb31)在由第一推力滚动元件42构成的排处为0.9661。第一径向载荷比(fb31r/fb31)在由推力支撑构件380构成的排处为零。第一推力载荷比(fb31t/fb31)在由推力支撑构件380构成的排处为1.0。

第二轴承336具有第二径向载荷比(fb32r/fb32)和第二推力载荷比(fb32t/fb32)。第二径向载荷比(fb32r/fb32)限定在径向方向d3上。第二推力载荷比(fb32t/fb32)限定在轴向方向d1上。第二径向载荷比(fb32r/fb32)大于第二推力载荷比(fb32t/fb32)。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径向载荷比(fb32r/fb32)是第二轴承力fb32的径向分量fb32r与第二轴承力fb32的比。第二推力载荷比(fb32t/fb32)是第二轴承力fb32的推力分量fb32t与第二轴承力fb32的比。当参考踩踏力f2在垂直方向d2上施加到踏板本体14时,第二轴承力fb32被施加到第二轴承336。径向分量fb32r限定在径向方向d3上。推力分量fb32t限定在轴向方向d1上。例如,第二径向载荷比(fb32r/fb32)为0.9057。第二推力载荷比(fb32t/fb32)为0.4221。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推力载荷比(fb31t/fb31)与第一径向载荷比(fb31r/fb31)的比值(fb31t/fb31r)等于或大于2.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推力载荷比(fb31t/fb31)与第一径向载荷比(fb31r/fb31)的比值(fb31t/fb31r)在各排均等于或大于2.5。第二径向载荷比(fb32r/fb32t)与第二推力载荷比(fb32t/fb32)的比值(fb32r/fb32t)等于或大于2。例如,比值(fb31t/fb31r)在由第一推力滚动元件42构成的排处为3.73。比值(fb31t/fb31r)在由推力支撑构件380构成的排处为无穷大。比值(fb32r/fb32t)为2.15。然而,比值(fb31t/fb31r)和/或(fb32r/fb32t)的值不限于该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自行车踏板10或210仅包括轴承结构32。自行车踏板310仅包括轴承结构332。然而,自行车踏板10、210和310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另一个轴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踩踏表面18设置在旋转轴线a1与附加表面20之间。然而,踩踏表面18的布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旋转轴线a1可以设置在踩踏表面18和附加表面20之间。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派生词意图为开放式术语,其指明所述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陈述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这种概念也适用于类似含义的词汇,例如,术语“具有”、“包含”及其派生词。

术语“构件”、“区段”、“部”、“部分”、“元件”、“本体”和“结构”在用作单数时可以具有单个部分或多个部分的双重含义。

本申请中列举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仅为标示,但不具有其他含义,例如,特定顺序等。此外,例如,术语“第一元件”本身并不暗示“第二元件”的存在,而且术语“第二元件”本身并不暗示“第一元件”的存在。

除了一对元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或结构的构造之外,本文所用的术语“一对”可以包括一对元件具有彼此不同形状或结构的构造。

术语“一个”、“一个或多个”以及“至少一个”在本文中可以互换使用。

最后,如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大致”、“大约”和“接近”的程度术语意味着所修饰术语的合理的偏差量,使得最终结果不会显著改变。本申请中描述的所有数值可以被解释为包括诸如“大致”、“大约”和“接近”的术语。

明显地,根据上述教导,可以对本发明做出许多变型和改变。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在本文具体描述以外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