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式双杆接头及车用雨棚支架凸边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4535发布日期:2018-09-25 20:2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非机动车附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可转式双杆接头,及以该可转式双杆接头为主要部件的车用雨棚支架凸边折叠结构,可应用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雨棚支架上。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CN203345109U于2013年12月18日公开了“车篷”,包括左右两支架,覆盖在两支架上的车用雨棚,所述支架由三段或三段以上构成,两端以转轴式固定于车身两侧,段与段活动连接且至少在一处连接处或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一端设有止动装置或以金属软管连接,至少有一段分为两节或两节以上,节与节相互套接且设有止动装置,车用雨棚可折叠且至少与一侧支架可拆卸连接,或两侧与左右两支架滑动连接。在该类技术方案中,雨棚的宽度仅限于左右两根长撑杆间的距离。由于下雨时雨点会斜向飘落,因此雨棚左右侧的挡雨效果很差。如果单纯将左右两根长撑杆间的距离加大,会导致雨棚整体占地面积过大,收纳储运很不方便。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拆装和收纳的结构,使雨棚的左右两侧能够获得有效的挡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转式双杆接头,可以将不垂直不平行的两根杆件连接起来,并且使其中一根杆件可以绕另一根杆件自由转动;在此基础上,提供一种车用雨棚支架凸边折叠结构,在原有长撑杆的外侧加装了可折叠的结构,能使将雨棚的左右两侧的挡雨效果显著提升。

为了实现发明目的一,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转式双杆接头,设有与第一杆件套接的第一杆件套接孔,还设有与第二杆件套接的第二杆件插接孔;第二杆件插接孔为盲孔,其轴线与第一杆件套接孔的轴线之间设有锐角;第一杆件为圆杆,套接在第一杆件套接孔内可转动。

本方案设计的可转式双杆接头,设有第一杆件套接孔,可适配的套接在第一杆件上,由于第一杆件截面形状是圆形的,因此当第一杆件固定时,本接头可绕第一杆件转动。杆件上还设计有第二杆件插接孔,第二杆件插接孔为盲孔,用来插入第二杆件的其中一端。而第一杆件套接孔与第二杆件插接孔之间设有锐角,使第一杆件轴向与第二杆件轴向处于不平行不垂直的相交状态。经过这样的设计,插接在第二杆件插接孔内的第二杆件,就可以随本接头一起绕第一杆件转动。

作为优选,第一杆件套接孔的外侧壁与第二杆件插接孔的外侧壁之间连接有强化筋。由于第一杆件套接孔与第二杆件插接孔之间设有锐角,在使用时应力较为集中,因此在此处设计有连接两孔外侧壁的强化筋。

作为优选,第一杆件套接孔的轴线与第二杆件插接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A,有60°≥A≥10°。以第一杆件为基准,该角度的取值决定了第二杆件的斜向伸展角度,进而决定了由本杆接头撑起的两个杆件能覆盖的角度范围。

为了实现发明目的二,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雨棚支架凸边折叠结构,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杆件,还设有第二杆件和如前述的可转式双杆接头;可转式双杆接头的数量为2个,分别套接在第一杆件的前后端,位于前端的可转式双杆接头的第二杆件插接孔朝向侧后方,位于后端的可转式双杆接头的第二杆件插接孔朝向侧前方;第二杆件为具弹性的杆件,其长度大于两可转式双杆接头之间的直线距离,两端分别插接在前后方的两个可转式双杆接头的第二杆件插接孔内。

在应用中,一般以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各一根,配一对可转式双杆接头来实现整个结构的转动折叠功能。其中,两个可转式双杆接头分别位于第一杆件的前后端,而且两个第二杆件插接孔分别朝向侧后方和侧前方。由于第二杆件的长度较长,而且自身带有弹性,因此第二杆件的两端插入两个第二杆件插接孔后,自然向侧向凸出形成的弧形,该弧形加第一杆件就构成了侧向伸出的结构,蒙上篷布就可以增加侧向挡雨效果。而且在需要时,可以将第二杆件和两可转式双杆接头整体绕第一杆件转动,实现折叠,以便收纳。

作为优选,第二杆件外凸呈弧形;弧形的弦为L,弧顶最高点至弦的距离为H,有4≥L/H≥2。L/H的比值决定了第二杆件弧形的凸起程度。凸起程度过小,则缺乏实际使用意义,凸起程度过大会导致驾驶不安全,对第二杆件的材质要求也会更高。

作为优选,第一杆件为弧形杆。在车用雨棚支架中,第一杆件一般位于支架顶部,贯通前后方向,将其设置为向上隆起的弧形杆,可以有效增加支架下部的空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转式双杆接头可以将不垂直不平行的两根杆件连接起来,并且使其中一根杆件可以绕另一根杆件自由转动;车用雨棚支架凸边折叠结构在原有长撑杆的外侧加装了可折叠的结构,能使将雨棚的左右两侧的挡雨效果显著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式双杆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式双杆接头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雨棚支架凸边折叠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零件分解图。

其中:1第一杆件,2 第二杆件,3 可转式双杆接头,31第一杆件套接孔,32第二杆件插接孔,33强化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为一种可转式双杆接头。本可转式双杆接头设有第一杆件套接孔31,可以适配的套接在第一杆件1外;设有第二杆件插接孔32,第二杆件插接孔为盲孔,第二杆件2的其中一端可以插接在第二杆件插接孔中。第二杆件插接孔与第一杆件套接孔的轴线之间设有锐角。第一杆件为圆杆,因此在第一杆件固定的情况下,接头可以绕第一杆件转动。第一杆件套接孔的外侧壁与第二杆件插接孔的外侧壁之间连接有强化筋33。第一杆件套接孔的轴线与第二杆件插接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A,有60°≥A≥10°;本例选A=40°。

如图3、图4所示的实施例,为一种车用雨棚支架凸边折叠结构,用于某款电动自行车用雨棚的支架上。该雨棚的上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即为第一杆件1。在第一杆件的前后端,分别套接有一个可转式双杆接头3,位于前端的可转式双杆接头的第二杆件插接孔朝向侧后方,位于后端的可转式双杆接头的第二杆件插接孔朝向侧前方。第二杆件2为具弹性的杆件,其长度大于两可转式双杆接头之间的直线距离,两端分别插接在前后方的两个可转式双杆接头的第二杆件插接孔内,形成向侧方凸出的弧形。该弧形加第一杆件就构成了侧向伸出的结构,蒙上篷布就可以增加侧向挡雨效果。而且在需要时,可以将第二杆件和两可转式双杆接头整体绕第一杆件转动,实现折叠,以便收纳。第二杆件外凸呈弧形;弧形的弦为L,弧顶最高点至弦的距离为H,有4≥L/H≥2,本例选L/H=3。本例中,第一杆件位于支架顶部,贯通前后方向,其形状向上隆起,为弧形杆,这样可以有效增加支架下部的空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