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结构摩托车后摇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4332发布日期:2018-10-19 23:50阅读:16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式结构摩托车后摇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一体式结构摩托车后摇架。



背景技术:

后摇架是摩托车后悬挂系统中的主要受力件,用于安装后轮以及配合防震系统的使用,其强度和刚度对摩托车的驾驶安全性能有重大的影响。目前摩托车普遍使用的后摇架为H型双臂式平面后摇架,其左臂和右臂通过一根连接横杆焊接而成,左臂和右臂的前端均设置有轴承支座。但是,轴承或轴承衬套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轴承支座上,使得后摇架在安装后轴承的时候较为麻烦,需要花费工人很大的力气才能将轴承安装到轴承支座上,不方便安装;其次,通过焊接成型的后摇架在工作过程中,连接横杆和左臂、右臂之间的焊接处容易形成应力集中,会造成因焊接处疲劳强度不够而发生后摇架断裂的情况,安全性能不够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强度高,安全性能好,便于安装轴承或轴承衬套,降低工人装配难度的一体式结构摩托车后摇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体式结构摩托车后摇架,包括有后摇架主体,所述后摇架主体包括有中空部、分别设置在所述中空部的前侧左右两边的两个轴承支座、分别设置在所述中空部的后侧左右两边的两根后轮连接杆,两根所述后轮连接杆互相平行,所述轴承支座包括有上装夹臂和下装夹臂,所述上装夹臂的后端下侧设有上装夹槽,所述下装夹臂的对应所述上装夹槽的位置设有下装夹槽,所述上装夹臂的前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装夹臂的前端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后轮连接杆的后端设有后轮轴座,所述后轮轴座的上端面设有连接支耳,所述后轮连接杆的内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上设有多根互相交叉的加强筋,所述中空部的后侧在两根所述后轮连接杆之间设有圆弧槽,所述中空部的前侧和后侧的中心均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后摇架主体整体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通孔为一级阶梯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下端的孔径比所述第二通孔上端的孔径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上设有螺纹。

进一步,所述轴承支座在所述上装夹槽和所述下装夹槽的边缘处均设有弧形凸台。

进一步,所述后轮轴座上设有U型槽。

进一步,所述U型槽为前后走向设置。

进一步,所述后摇架主体通过一次浇注铸造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轴承支座设置用于装夹轴承或轴承衬套的上装夹臂和下装夹臂,使得轴承或轴承衬套的安装更加方便,大大降低了装配轴承或轴承衬套时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轴承或轴承衬套的安装效率;其次,后摇架主体为一体式结构,免去了人工焊接左臂和右臂的加工工序,而且没有了焊接位,使得整体的强度和刚度更高,安全性能更加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一种一体式结构摩托车后摇架,包括有后摇架主体1,所述后摇架主体1包括有中空部11、分别设置在所述中空部11的前侧左右两边的两个轴承支座12、分别设置在所述中空部11的后侧左右两边的两根后轮连接杆13,两根所述后轮连接杆13互相平行,所述轴承支座12包括有上装夹臂122和下装夹臂123,所述上装夹臂122的后端下侧设有上装夹槽1222,所述下装夹臂123的对应所述上装夹槽1222的位置设有下装夹槽1232,所述上装夹臂122的前端设有第一通孔1221,所述下装夹臂123的前端对应所述第一通孔1221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1231,两根所述后轮连接杆13的后端设有后轮轴座131,所述后轮轴座131的上端面设有连接支耳132,所述后轮连接杆13的内侧设有凹槽133,所述凹槽133上设有多根互相交叉的加强筋134,所述中空部11的后侧在两根所述后轮连接杆13之间设有圆弧槽111,所述中空部11的前侧和后侧的中心均设有第三通孔112,所述后摇架主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后摇架主体1使用铝合金材料通过一次浇注铸造成型,所述后轮连接杆13用于安装摩托车的后轮,摩托车的后轮通过所述后轮轴座131安装在所述后摇架主体1上。所述中空部11后侧的所述圆弧槽111的形状与摩托车的车轮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圆弧槽111与两根所述后轮连接杆13的形状形成一个U型,使得所述后轮连接杆13和所述中空部11的连接端增粗,从而大大地增加了所述后轮连接杆13的强度,防止所述后轮连接杆13的断裂。通过在所述后轮连接杆13的内侧设有凹槽133,以及所述凹槽133上设有互相交叉的多根加强筋134,使得所述后轮连接杆13在满足标准强度和刚度的要求下,大大减轻了所述后轮连接杆13的重量,更加方便摩托车的使用。所述第三通孔112贯穿所述中空部11的内壁,方便所述后摇架主体1的一次浇注成型。

所述后摇架主体1为一体式结构,不仅可以免去人工焊接左臂和右臂的加工工序,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没有了焊接位,使得整体的强度和刚度更高,安全性能更加好。所述连接支耳132用于连接摩托车的减震系统。所述中空部11为框型支撑结构,不仅减轻了重量,而且还提高了整体的强度。

参照图3,所述轴承支座12用于安装轴承、以及轴承衬套,所述上装夹臂122的后端下侧设有上装夹槽1222,所述下装夹臂123的对应所述上装夹槽1222的位置设有下装夹槽1232,所述轴承支座12通过所述上装夹槽1222和所述下装夹槽1232相配合装夹轴承和轴承衬套。装夹的轴承用于与摩托车的主体车架进行连接,使得所述后摇架主体1铰接在摩托车的主体车架上,为减震系统服务。所述上装夹槽1222和所述下装夹槽1232的大小与需要安装的轴承和轴承衬套的大小相匹配,所述上装夹臂122与所述下装夹臂123的前端之间有缝隙。所述上装夹臂122和所述下装夹臂123的前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可以使所述上装夹臂122的前端与所述下装夹臂123的前端距离缩短,从而使得所述上装夹臂122与所述下装夹臂123之间的距离缩短,使得所述上装夹槽1222和所述下装夹槽1232夹紧轴承和轴承衬套,完成轴承和轴承衬套的装夹固定。

参照图3,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1231为一级阶梯孔,所述第二通孔1231的下端的孔径比所述第二通孔1231上端的孔径大,所述第一通孔1221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二通孔1231和所述第一通孔1221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螺栓从所述第二通孔1231的下端穿过,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1221上,当螺栓往所述上装夹臂122方向拧紧的时候,所述下装夹臂123的前端和所述上装夹臂122的前端逐渐靠近,从而使得所述下装夹槽1232和所述上装夹槽1222夹紧轴承和轴承衬套,完成轴承和轴承衬套的装夹。则在所述轴承支座12上装夹轴承和轴承衬套的装夹步骤为:先把轴承和轴承衬套放入所述上装夹槽1222和所述下装夹槽1232上,然后拿取一根螺栓从下往上插入所述第二通孔1231和所述第一通孔1221内,随后把螺栓往上拧紧,使得所述上装夹槽1222和所述下装夹槽1232夹紧轴承和轴承衬套,完成。未开始装夹的时候,轴承和轴承衬套可以快速放入所述上装夹槽1222和所述下装夹槽1232上,不需要像过盈配合安装那样,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把轴承或轴承衬套安装进轴承安装孔内,进而方便了工人的操作,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轴承或轴承衬套的安装效率。除此之外,所述上装夹臂122和所述下装夹臂123的前端通过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221和所述第二通孔1231的铆钉实现连接;或者所述第一通孔1221上不设螺纹,所述第二通孔1231为直孔,所述上装夹臂122和所述下装夹臂123的前端通过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221和所述第二通孔1231的螺栓、和套在螺栓上的螺母配合连接。

参照图1、图2,优选地,为了方便取下所述轴承支座12上的轴承和轴承衬套,所述轴承支座12在所述上装夹槽1222和所述下装夹槽1232的边缘处均设有弧形凸台121。所述弧形凸台121与所述轴承支座12一体成型,所述弧形凸台121用于垫高轴承衬套的位置,使得轴承衬套与轴承支座12的外壁有一定的距离,当轴承衬套或轴承需要更换的时候,方便维修人员取下轴承衬套。

参照图1、图3,优选地,为了方便摩托车后轮的安装,所述后轮轴座131上设有U型槽1311,所述U型槽1311为前后走向设置。在安装摩托车后轮的转动轴的时候,可以直接将转动轴通过所述U型槽1311的开口滑进入,完成安装。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