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单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9917发布日期:2018-09-21 23:5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迷你型电动车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动单车。



背景技术:

电动单车就是电动自行车,由于其结构小巧,使用方便,目前已经成为比较热门的代步工具,其在使用时,通常使用蓄电池为电机供电,从而驱动车轮转动,从而进行移动。

现有的电动单车,其通常只有一块蓄电池,这样续航能力比较差,从而大大影响了实际的体验感,所以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动单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动单车,包括:车架、动力模块以及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蓄电池,且两个所述蓄电池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动力模块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且当一所述蓄电池电力耗尽时所述动力模块通过另一所述蓄电池供电。

较佳的,所述车架为长条状可折叠结构,所述车架包括第一架体以及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铰接。

较佳的,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内均开设有电池槽,两个所述蓄电池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电池槽内。

较佳的,所述车架还包括折叠器,所述折叠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架体以及所述第二架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架体通过所述折叠器与所述第二架体铰接进而实现两者的折叠。

较佳的,所述折叠器包括前盖与后盖,所述第一架体具有前开口,所述第二架体具有后开口,所述前盖固定在所述前开口内,所述后盖固定在所述后开口内。

较佳的,所述前盖与所述后盖的底部均设置有条形的底槽,所述车架还包括底板,当所述前盖与所述后盖叠在一起时两个所述底槽对应重合,所述底板穿设在两个所述底槽中。

较佳的,所述前盖设置有第一铰接座,所述后盖设置有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二铰接座位于所述第一铰接座内,所述前盖与所述后盖分别设置有呈半管状的前凹槽以及后凹槽,当所述前盖与所述后盖折叠时所述前凹槽与所述后凹槽合并,所述后凹槽内设置有限位孔座,所述前凹槽与所述后凹槽内设置有偏心杆,所述偏心杆的端部具有第三铰接座,所述第三铰接座设置在所述第二铰接座内,且所述偏心杆内设置有对应所述限位孔座对应的杆孔。

较佳的,所述折叠器还包括拉扣,所述拉扣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前盖与所述后盖的侧部连接,且所述拉扣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前凹槽以及所述后凹槽连通。

较佳的,所述折叠器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上设置有第四铰接座,所述第四铰接座设置在所述第二铰接座内且与所述第三铰接座对应设置。

较佳的,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的底部均设开设有与电池槽连通的下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能够设置多块蓄电池,这样能够提高续航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实际的体验感。

2、整体结构巧妙,在拆卸电池时,只需要将折叠器翻折起来,然后将前开口与后开口打开,接着将蓄电池取出即可,方便可靠,将电池的安装结构与车架的折叠结构结合在一起,使得电池不仅安装的很可靠,且拆卸时也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架体与折叠器的连接关系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架体与折叠器的连接关系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单车的示意图。

图中,100、车架;110、第一架体;111、前开口;120、第二架体;121、后开口;130、电池槽;140、底板;150、下开口;200、折叠器;210、前盖;211、第一铰接座;212、前凹槽;220、后盖;221、第二铰接座;222、后凹槽;223、限位孔座;230、底槽;240、偏心杆;241、第三铰接座;242、杆孔;250、拉扣;260、把手;261、第四铰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电动单车,包括:车架100、动力模块(图中未画出)以及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包括至少两个串联的蓄电池(图中未画出),且两个所述蓄电池设置在所述车架100上,所述动力模块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且当一所述蓄电池电力耗尽时所述动力模块通过另一所述蓄电池供电。

此处值得说明的是,传统的单车,由于车架100结构为了节约空间,所以只设置有一个蓄电池,而本单车中,设置了至少两个蓄电池,从而大大提高了单车的续航能力。

优选的,两个或者至少两个以上的蓄电池采用串联的方式进行供电,在供电时为单独供电结构,只有当一个蓄电池的电力耗尽时,另一个蓄电池进行供电,而不是两个蓄电池同时供电,这样的话,便于回收充电,且在一般的情况下,只需要充一个蓄电池即可。

此处还值得指出的是,动力模块可以为电机,车架100上设置有踏板轴、链条、前轮以及后轮,后轮为主动轮,且踏板轴通过链条与后轮联动链接,当踏板轴转动的时候,后轮转动,所以动力模块驱动踏板轴,从而实现后轮的转动。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车架100为长条状可折叠结构,所述车架100包括第一架体110以及第二架体120,所述第一架体110与所述第二架体120铰接。

此处值得说明的是,车架100的实际结果为长条状结构,并且其倾斜设置,上端倾斜向上,下端略向下,由于设置了双电池结构,具有两个蓄电池,所以整个车架100类似于矩形棍状,这样会导致搬动不方便,所以将车架100设置为可折叠结构,这样能够使整个车架100便于携带或者存放。

优选的,第一架体110与第二架体120长度大致相等,两者铰接在一起,从而通过铰接的方式进行折叠。

如图1、图2、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架体110与所述第二架体120内均开设有电池槽130,两个所述蓄电池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电池槽130内。

简单来说,就是第一架体110与第二架体120为空心结构,两个电池安装在电池槽130内,这样能够使整体结构更加的紧凑可靠。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车架100还包括折叠器200,所述折叠器2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架体110以及所述第二架体120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架体110通过所述折叠器200与所述第二架体120铰接进而实现两者的折叠。

此处值得说明的是,折叠器200为可折叠结构,其能够翻开,也能够折叠起来,并且折叠器200的两端与第一架体110以及第二架体120链接,从而使第一架体110与第二架体120之间铰接。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折叠器200包括前盖210与后盖220,所述第一架体110具有前开口111,所述第二架体120具有后开口121,所述前盖210固定在所述前开口111内,所述后盖220固定在所述后开口121内。

前盖210与后盖220铰接,前开口111与电池槽130连通,且用于安装蓄电池,后开口121与电池槽130连通,且后开口121也用于安装蓄电池,且前盖210封堵住前开口111,后盖220封堵住后开口121,从而使蓄电池能够稳定可靠的固定在电池槽130内。

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将蓄电池从前开口111或者后开口121穿设到电池槽130内,然后将前盖210与后盖220封堵在前开口111与后开口121,这样就能方便可靠的将蓄电池固定在电池槽130内,且整体结构巧妙,在拆卸电池时,只需要将折叠器200翻折起来,然后将前开口111与后开口121打开,接着将蓄电池取出即可,方便可靠,将电池的安装结构与车架100的折叠结构结合在一起,使得电池不仅安装的很可靠,且拆卸时也比较方便。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前盖210与所述后盖220的底部均设置有条形的底槽230,所述车架100还包括底板140,当所述前盖210与所述后盖220叠在一起时两个所述底槽230对应重合,所述底板140穿设在两个所述底槽230中。

此处值得说明的是,底槽230就是类似于条形开口的结构,底板140能够穿过两个底槽230,从而使折叠器200维持在折叠状态,起到限位的作用,只有当底板140抽离的时候,才能将折叠器200打开,从而进行折叠。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前盖210设置有第一铰接座211,所述后盖220设置有第二铰接座221,所述第二铰接座221位于所述第一铰接座211内,所述前盖210与所述后盖220分别设置有呈半管状的前凹槽212以及后凹槽222,当所述前盖210与所述后盖220折叠时所述前凹槽212与所述后凹槽222合并,所述后凹槽222内设置有限位孔座223,所述前凹槽212与所述后凹槽222内设置有偏心杆240,所述偏心杆240的端部具有第三铰接座241,所述第三铰接座241设置在所述第二铰接座221内,且所述偏心杆240内设置有对应所述限位孔座223对应的杆孔242。

此处值得指出的是,第一铰接座211包括两个上下对应设置的带孔凸耳,第二铰接座221为两个上下对于的带孔凸耳,其中,第二铰接座221的两个凸耳分别于第一铰接座211的凸耳抵触在一起,且孔连通。

前盖210与后盖220的对应面,也就是前盖210朝向后盖220的面以及后盖220朝向前盖210的面上设置有半圆管状前凹槽212与后凹槽222,前凹槽212与后凹槽222可以拼成圆管状的空心槽,偏心杆240插接在改空心槽内,且偏心杆240的端部的第三铰接座241位于第二铰接座221内。

限位孔座223内穿设有限位杆,限位杆穿过限位孔座223以及偏心杆240,且第一、二、三铰接座中穿设有销轴,这样就能够实现第一铰接座211与第二铰接座221的转动,从而使前盖210与后盖220铰接,且偏心杆240由于与限位杆固定连接,并且限位杆拉动偏心杆240,从而使第三铰接座241拉住销轴,这样就能够使销轴卡在第一铰接座211与第二铰接座221中,限制第一铰接座211与第二铰接座221的转动。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折叠器200还包括拉扣250,所述拉扣250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前盖210与所述后盖220的侧部连接,且所述拉扣250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前凹槽212以及所述后凹槽222连通。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拉扣250位于第三铰接座241的另一侧,所以其能够给与偏心杆240提供支撑点,由于偏心杆240的拉动作用,所以销轴是偏心的,前盖210与后盖220无法翻开。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折叠器200还包括把手260,所述把手260上设置有第四铰接座261,所述第四铰接座261设置在所述第二铰接座221内且与所述第三铰接座241对应设置。

在实际的结构中,把手260为可翻折结构,在把手260翻折的情况下,能够以偏心杆240拉动销轴的反方向拉动销轴,从而使销轴正好位于铰接座的中心,这样就能够解除销轴的抵触连接,从而使第一铰接座211与第二铰接座221能够转动。

如图1、图2、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架体110与所述第二架体120的底部均设开设有与电池槽130连通的下开口150,这样能够便于维修或者观察蓄电池,也便于蓄电池散热。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