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半履带式拖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0879发布日期:2018-10-26 21:11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拖拉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橡胶半履带式拖拉机。



背景技术:

拖拉机按行走方式可分为车轮式和履带式,履带式又分为全履带和半履带,两种形式的拖拉机都可以使用在农业、牧业中耕地、播种、中耕、除草、收获、运输等多方面使用。但相对于轮式拖拉机,履带式拖拉机对地面压强比较小,在作业中特别适用于柔软地面和荒地。农业轮式拖拉机作业时,与地面接触处出现深的压痕,有时会轧实,破坏土壤的透气性。在刚下过雨或刚灌溉过的土地行走困难,甚至出现陷车、打滑、翻车等事故。在水田作业更是破坏水田泥土结构且造成水田深浅不同等,造成水稻的减产,甚至水田的失效,在丘陵地行驶易出现牵引不足、滑坡、翻车等不安全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诸多问题,提供一种橡胶半履带式拖拉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橡胶半履带式拖拉机,包括拖拉机本体,所述拖拉机本体底部设有前轮和后履带装置,所述前轮为轮式,所述前轮和后履带装置在行进中前后轮速比保持一致,所述的后履带装置在拖拉机本体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替代原拖拉机的后轮,所述后履带装置包括驱动轮、张紧轮、引导轮、支重轮、架体、液压张紧装置、张紧支架和橡胶履带,所述的后履带装置的主轴接盘与后桥轮毂相连接,所述的后桥轮毂设有后桥轴方管,所述的后桥轴方管设有防翻架体,所述的驱动轮外表面上设有齿孔,所述的架体由上架和下架两部分焊合制作而成,所述的引导轮和张紧轮分别安装在所述架体的前后两端,所述的驱动轮安装在所述架体的上方,所述的支重轮安装在所述架体的下方,位于在引导轮和张紧轮之间,所述的橡胶履带围绕驱动轮、张紧轮、支重轮和引导轮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上架的上部为安装驱动轮的轴承座,所述上架的中间为由四段圆弧形成的侧板,所述侧板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中间位置中空,用于安装液压张紧装置,所述上架的下部为用来与下架焊合的两根厚壁的圆钢,所述下架为方管焊接制成,所述下架内部有加强钢板,所述下架的底梁前方和下方焊有用以安装引导轮和支重轮的瓦座,所述下架的上方焊接有用以与上架焊合的焊接支架,所述的张紧支架插入下架的后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采用后履带装置代替后轮,橡胶履带围绕驱动轮、张紧轮、支重轮和引导轮形成倒三角形结构,保证拖拉机行进稳定,使用橡胶履带行走,能够在土壤松软、粘着等路面行走,可在水田、丘陵、草牧场等特殊使用场所使用,可进行保护性耕作及安全性驾驶。

作为改进,所述的液压张紧装置的压力表、进油接头和油管安装在所述的上架内侧,所述的液压张紧装置的张紧油缸隐藏在下架方管内。

作为改进,所述的驱动轮为一种钢板焊合的轮孔式驱动轮。

作为改进,所述的驱动轮为整体铸造而成。

作为改进,所述的张紧轮通过卡瓦与张紧支架连接,所述的张紧轮通过液压张紧装置的张紧油缸来调整橡胶履带的松紧。

作为改进,所述的引导轮和支重轮通过卡瓦与架体上的瓦座螺栓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橡胶半履带式拖拉机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橡胶半履带式拖拉机的履带装置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橡胶半履带式拖拉机的履带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橡胶半履带式拖拉机上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橡胶半履带式拖拉机下架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橡胶半履带式拖拉机的支重轮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橡胶半履带式拖拉机的张紧轮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橡胶半履带式拖拉机的液压张紧装置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橡胶半履带式拖拉机的后履带防侧翻装置示意图。

如图所示:1、拖拉机本体,2、前轮,3、后履带装置,3.1、驱动轮,3.2、张紧轮,3.3、引导轮,3.4、支重轮,3.5、液压张紧装置,3.6、张紧支架,3.7、橡胶履带,3.8、上架,3.9、下架,3.10、瓦座螺栓, 3.11、主轴接盘,3.12、后桥轴方管,3.13、防翻架体,3.5.1、压力表,3.5.2、进油接头,3.5.3、油管,3.5.4、张紧油缸,3.8.1、轴承座,3.8.2、侧板,3.8.3、加强板,3.8.4、圆钢,3.9.1、加强钢板,3.9.2、瓦座,3.9.3、焊接支架,3.9.4、底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一种橡胶半履带式拖拉机,包括拖拉机本体1,所述拖拉机本体1底部设有前轮2和后履带装置3,所述前轮2为轮式,所述前轮2和后履带装置3在行进中前后轮速比保持一致,所述的后履带装置3在拖拉机本体1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替代原拖拉机的后轮,所述后履带装置3包括驱动轮3.1、张紧轮3.2、引导轮3.3、支重轮3.4、架体、液压张紧装置3.5、张紧支架3.6和橡胶履带3.7,所述的后履带装置3的主轴接盘3.11与后桥轮毂相连接,所述的后桥轮毂设有后桥轴方管3.12,所述的后桥轴方管3.12 设有防翻架体3.13,所述的驱动轮3.1外表面上设有齿孔,所述的架体由上架3.8和下架3.9两部分焊合制作而成,所述的引导轮3.3和张紧轮3.2分别安装在所述架体的前后两端,所述的驱动轮3.1安装在所述架体的上方,所述的支重轮3.4安装在所述架体的下方,位于在引导轮3.3和张紧轮3.2之间,所述的橡胶履带3.7围绕驱动轮3.1、张紧轮3.2、支重轮3.4和引导轮3.3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上架3.8的上部为安装驱动轮3.1的轴承座3.8.1,所述上架3.8的中间为由四段圆弧形成的侧板3.8.2,所述侧板3.8.2设有加强板3.8.3,所述加强板3.8.3的中间位置中空,用于安装液压张紧装置3.5,所述上架3.8的下部为用来与下架 3.9焊合的两根厚壁的圆钢3.8.4,所述下架3.9为方管焊接制成,所述下架3.9内部有加强钢板3.9.1,所述下架3.9的底梁3.9.4前方和下方焊有用以安装引导轮3.3和支重轮3.4的瓦座3.9.2,所述下架3.9的上方焊接有用以与上架3.8焊合的焊接支架3.9.3,所述的张紧支架3.6插入下架3.9的后部。

所述的液压张紧装置3.5的压力表3.5.1、进油接头3.5.2和油管3.5.3安装在所述的上架3.8内侧,所述的液压张紧装置3.5的张紧油缸3.5.4隐藏在下架3.9方管内。

所述的驱动轮3.1为一种钢板焊合的轮孔式驱动轮。

所述的驱动轮3.1为整体铸造而成。

所述的张紧轮3.2通过瓦座3.9.2与张紧支架3.6连接,所述的张紧轮3.2通过液压张紧装置3.5的张紧油缸3.5.4来调整橡胶履带3.7的松紧。

所述的引导轮3.3和支重轮3.4通过瓦座3.9.2与架体上的瓦座螺栓3.10连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