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越障履带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8650发布日期:2018-11-13 22:47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新型越障履带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越障车,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越障履带车。



背景技术:

目前,翻越障碍车成为一种需求,主要应用于各种环境恶劣的场合,例如探险、救援、运输等等,由于所处的作业环境恶劣,因此翻越障碍车需要具有很好的通过性能与翻越障碍的能力。而现有的履带车,因为履带的特殊行走方式,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使地面所受的压力较小,且具有较强的附着力,因此其履带式行走方式的通过性能与翻越障碍的能力均较好,无论是泥地、雪地、沼泽,亦或是石地、凹凸丘陵式障碍地面等等都能如履平地,但是此种履带车的缺点是,其体积与重量均较大,一般仅适用于大型设备上,例如大型拖拉机及挖掘机等,而翻越障碍车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翻越障碍的能力,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运输能力,体积和重量不能过大,因此,履带车不适合作为翻越障碍车,但是如果能将履带车的履带行走方式应用到翻越障碍车上的话,使翻越障碍车能发挥履带式车辆的优势将是一种良好的选择,这样翻越障碍车不仅具有较小的地面压力、较强的附着力且具有较好的通过性能与翻越障碍的能力,因此,对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较轻、且具有履带车良好的通过性能与翻越障碍能力的翻越障碍车需求十分迫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较轻、且具有履带车良好的通过性能与翻越障碍能力的新型越障履带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新型越障履带车,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设有前后两个车轴,所述车轴上设有动力输出装置,所述车轴与所述底盘之间对应设有减震装置,各所述车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履带车轮装置,所述履带车轮装置上对应设有制动锁;所述履带车轮装置包括Y形支架,所述Y形支架与所述车轴连接;所述Y形支架的三个角分别设有越障轮,各所述越障轮分别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Y形支架的各夹角位置上分别设有弹性胀紧装置;同一所述Y形支架上的三个所述越障轮外侧啮合套装有履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Y形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板,两所述支撑板之间夹装有连接轴,所述弹性胀紧装置连接在所述连接轴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胀紧装置包括与所述连接轴连接的叉状胀紧架,所述胀紧架与所述连接轴之间限位安装有胀紧总簧,所述胀紧架设置至少两个胀紧臂,各所述胀紧臂的端部对应设有胀紧轮,所述胀紧轮内侧的所述胀紧臂上限位安装有胀紧分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胀紧轮为单排设置或双排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减震装置为布置在所述底盘与所述车轴之间的至少两个减震弹簧。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新型越障履带车,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设有前后两个车轴,所述车轴上设有动力输出装置,所述车轴与所述底盘之间对应设有减震装置,各所述车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履带车轮装置,所述履带车轮装置上对应设有制动锁;所述履带车轮装置包括Y形支架,所述Y形支架与所述车轴连接;所述Y形支架的三个角分别设有越障轮,各所述越障轮分别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Y形支架的各夹角位置上分别设有弹性胀紧装置;同一所述Y形支架上的三个所述越障轮外侧啮合套装有履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工作状态下,当行驶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时,所述制动锁处于锁定状态,此时所述履带车轮装置与所述车轴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将动力传递给所述车轴,所述车轴带动所述履带车轮装置转动,此时所述履带车轮装置为翻滚运动,可以翻越障碍物;当行驶在平缓地面上时,所述制动锁处于解锁状态,此时所述履带车轮装置与所述车轴之间为转动连接,动力不会传递到所述履带车轮装置上,而此时所述驱动电机开始工作,带动各所述越障轮主动转动,同时带动所述履带转动,此时所述履带车轮装置处于平缓运动,与普通车轮运动状态相同,但与普通车轮相比,所述履带车轮装置又具有较小的地面压力、较强的附着力,此时平缓运动性能较好。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较好的翻越障碍能力,同时可以实现平缓运动;且结构简单、重量较轻、且具有履带车良好的通过性能与翻越障碍能力。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履带车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履带车轮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盘;2-车轴;3-动力输出装置;4-减震装置;5-履带车轮装置;6-制动锁;7-Y形支架;71-支撑架;72-连接轴;8-越障轮;9-驱动电机;10-弹性胀紧装置;101-胀紧架;102-胀紧总簧;103-胀紧臂;104-胀紧轮;105-胀紧分簧;11-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新型越障履带车,包括底盘1,所述底盘1上设有前后两个车轴2,所述车轴2上设有动力输出装置3,所述动力输出装置3主要用于为所述越障履带车提供动力,使所述车轴2可以转动,所述动力输出装置3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产品,在此不再赘述;所述车轴2与所述底盘1之间对应设有减震装置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装置4为四个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分别设置在靠近所述车轴2的两端,所述减震弹簧的设置可以使越障履带车翻越障碍时减震性能好,减少驾驶员的驾驶疲劳。

如图2和图3所示,各所述车轴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履带车轮装置5,所述履带车轮装置5上对应设有制动锁6,所述制动锁6用于操控所述履带车轮装置5与所述车轴2之间的连接状态,当所述制动锁6锁定时,所述履带车轮装置5与所述车轴2之间为固定连接;当所述制动锁6解锁时,所述履带车轮装置5与所述车轴2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制动锁6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产品,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履带车轮装置5包括Y形支架7,所述Y形支架7与所述车轴2连接;所述Y形支架7的三个角分别设有越障轮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Y形支架7的三个边相等,以使得所述履带车轮装置5的外形为等边三角形,可以保证所述越障轮8在翻滚运动时,与地面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越障轮8为齿轮,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产品,在此不再赘述;各所述越障轮8分别设有驱动电机9,用于驱动各所述越障轮8主动转动,所述驱动电机9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产品,在此不再赘述。所述Y形支架7的各夹角位置上分别设有弹性胀紧装置10;同一所述Y形支架7上的三个所述越障轮8外侧啮合套装有履带11,所述履带11与各所述越障轮8之间啮合,当所述越障轮8转动时,带动所述履带11转动;所述弹性胀紧装置10的设置可以保证在各种地面上所述履带11最大限度的接触地面,保证安全行驶。

所述Y形支架7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板71,两所述支撑板71之间夹装有连接轴72,所述弹性胀紧装置10连接在所述连接轴72上;所述弹性胀紧装置10包括与所述连接轴72连接的叉状胀紧架101,所述胀紧架101与所述连接轴72之间限位安装有胀紧总簧10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胀紧架101设置三个胀紧臂103,当然也可以为两个,各所述胀紧臂103的端部对应设有胀紧轮104,所述胀紧轮104内侧的所述胀紧臂103上限位安装有胀紧分簧105;所述胀紧轮104支撑所述履带11,使所述履带11保持绷紧状态,防止所述履带11脱落;同时,由于所述胀紧总簧102和所述胀紧分簧105均具有弹性,当接触到障碍物时,可以保证所述履带11与障碍物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不仅可以使所述履带车轮装置5具有良好的通过与翻越障碍的能力,同时使减震性能较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胀紧轮104为单排设置,当然所述胀紧轮104也可以为双排设置,可以根据所述履带11的胀紧程度、所述胀紧总簧102及所述胀紧分簧105的弹性程度选择。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状态下,当行驶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时,所述制动锁6处于锁定状态,此时所述履带车轮装置5与所述车轴2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装置3将动力传递给所述车轴2,所述车轴2带动所述履带车轮装置5转动,此时所述履带车轮装置5为翻滚运动,可以翻越障碍物;当行驶在平缓地面上时,所述制动锁6处于解锁状态,此时所述履带车轮装置5与所述车轴2之间为转动连接,动力不会传递到所述履带车轮装置5上,而此时所述驱动电机9开始工作,带动各所述越障轮8主动转动,同时带动所述履带11转动,此时所述履带车轮装置5处于平缓运动,与普通车轮运动状态相同,但与普通车轮相比,所述履带车轮装置5又具有较小的地面压力、较强的附着力,此时平缓运动性能较好。

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较好的翻越障碍能力,同时可以实现平缓运动;且结构简单、重量较轻、且具有履带车良好的通过性能与翻越障碍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