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取放的粉条生产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5006发布日期:2018-11-09 22:3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取放的粉条生产转运车。



背景技术:

在粉条生产过程中,切割成段的粉条需要用支撑杆挂起来,放在转运车上运送至冷库中存放24小时后进行冲洗,冲洗完成后支撑杆需挂载到输送装置上,送入烘箱内进行烘干。现有的转运车的车架均为固定的框架结构,在车架的上部放置时,需要至少两个工人配合进行装车,一个工人爬上车架,另一个工人站在地面上配合进行。在将粉条从转运车上取下时,位于车架高处的搭有粉条的支撑杆需要工人爬上车架,因此装车和卸车存在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工人爬车架和在高处进行操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一种装卸车方便、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安全可靠的粉条生产转运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便于取放的粉条生产转运车,解决现有生产转运车取放粉条不方便,需要工作人员爬上车架,生产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于取放的粉条生产转运车,包括车架、平板框架、升降支架,车架为方形立体金属框架结构,平板框架有多个,由上往下依次间隔设在车架内侧。各平板框架的左右两侧与车架滑动相连,平板框架底部两侧设有齿条。升降支架有两个,对称设于车架前端的两侧,且与车架上下滑动相连。升降支架的底部连接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同步驱动升降支架。各升降支架上均设有一条支架导轨,平板框架可与支架导轨的滑槽滑动配合,每个升降支架设有一个齿轮,各齿轮由安装在对应升降支架上的电机驱动。车架后端与每个平板框架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推拉装置,推拉装置与设在车架底部的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车架底部的四角分别设有一个行走轮,位于车架前部的两个行走轮为万向轮,位于车架后部的两个行走轮为定向轮。

优选地,车架前端与每个平板框架对应位置的一侧,设置有到位开关,各到位开关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优选地,伸缩机构为电动伸缩杆,每个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均与其对应的升降支架的底部固定相连,电动伸缩杆与控制器通信相连。

优选地,推拉装置包括气缸,气缸通过一个后安装架与车架固定相连,每个气缸的伸缩端均配置有一个电磁铁,工作状态下,电磁铁可吸住与其对应的平板框架。

优选地,车架前端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竖向滑轨,每个竖向滑轨均与其同侧的升降支架滑动相连。

优选地,车架内部与每个平板框架对应位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车架滑轨,各平板框架的两侧均插入对应车架滑轨的滑槽内,与车架滑轨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适用性强,粉条取放快速、方便,缩短装卸车时间,省时省力,自动化程度高,效率大幅提高,减少人工成本,消除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取放的粉条生产转运车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取放的粉条生产转运车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一种便于取放的粉条生产转运车,包括车架1、平板框架2、升降支架3,车架1为方形立体框架,由方钢管焊接制成的方形立体结构,车架1底部的四角分别设有一个行走轮11,位于车架1前部的两个行走轮11为万向轮,位于车架1后部的两个行走轮11为定向轮,车架1前部的两个万向轮便于行进过程中转向方便。所述车架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3,控制器13由配置在车架1底部的蓄电池供电。所述平板框架2有四个,由上往下依次等间隔设在车架1内侧,车架1内部与每个平板框架2对应位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车架滑轨12,位于每个平板框架2两侧的两条车架滑轨12正向对应,各平板框架2的两侧均插入对应车架滑轨12的滑槽内,与车架滑轨12滑动配合。

各平板框架2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其两侧对应的车架滑轨12与车架1滑动相连,平板框架2可在外力作用下由车架1的前侧拉出,平板框架2底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齿条21,齿条21位于每个平板框架2两侧的车架滑轨12之间。所述升降支架3有两个,两个升降支架3对称设于车架1前端的两侧,车架1前端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条竖向滑轨14,每个升降支架3均与其同侧的竖向滑轨14滑动相连,竖向滑轨14插入升降支架3开有燕尾槽内,升降支架3可相对于车架1上下滑动。每个升降支架3的底部均连接有一个伸缩机构4,两个伸缩机构4驱动各自对应的升降支架3同步上升或下降。所述伸缩机构4为电动伸缩杆,每个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均与其对应的升降支架3的底部固定相连,电动伸缩杆与控制器13通信相连。

每个升降支架3上均设有一条支架导轨31,每条支架导轨31均位于两个升降支架3相对的一侧,平板框架2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架导轨31的滑槽滑动配合,每个升降支架3上均设有一个齿轮32,各齿轮32由安装在对应升降支架3上的电机33驱动,两个齿轮32同步转动,可分别与每个平板框架2底部的齿条21相啮合,驱动平板框架2由车架1进入升降支架3。车架1后端与每个平板框架2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推拉装置5,推拉装置5与设在车架1底部的控制器13电连接。推拉装置5包括气缸51,气缸51通过一个后安装架与车架1固定相连,每个气缸51的伸缩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电磁铁52,电磁铁52随气缸51的伸缩端一起运动,所述气缸51和电磁铁52均与控制器13电连接,工作状态下,气缸51驱动电磁铁52与平板框架2的后端接触并吸住平板框架2,实现对平板框架2的推拉。

车架1前端与每个平板框架2对应位置的一侧,设置有到位开关6,各到位开关6与控制器13通信连接,当升降支架3的支架导轨31上升到与车架滑轨12对应的位置时,到位开关6发信号至控制器13,控制器13控制电动伸缩杆停止运动,同时控制器13发送信号至推拉装置5,推拉装置5的电磁铁52通电,控制器13控制气缸51的活塞杆伸出,电磁铁52与平板框架2接触,并推动平板框架2向前运动,平板框架2底部的齿条21与齿轮32接触后,齿轮21转动将平板框架2继续往前输送。

平板框架2前进至与车架滑轨12分离的位置后,伸缩机构4同步驱动两个升降支架3向下运动,升降支架3带动平板框架2下行至方便操作的位置后停止运动,工作人员将搭有粉条的支撑杆摆放在平板框架2上,平板框架2在伸缩机构4的驱动下上行至到位开关6的位置后停止运动,齿轮21转动将平板框架2送入车架1的车架滑轨12内,平板框架2与电磁铁52接触后,气缸51的活塞杆回缩,拉动平板框架2完全进入车架1的车架滑轨12内,与升降支架3的支架导轨31分离。将车架1内的各平板框架2的搭有粉条的支撑杆取下时,也均采用上述过程进行操作。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