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钢管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2382发布日期:2018-11-16 23:34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水利工程钢管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利工程钢管运输装置,用于水利工程建设。



背景技术:

由于一般钢管的长度较长,或半径较大,所以在钢管加工完成后的运输过程,总是使用吊车等大型工具运输,费时费力,还特别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钢管运输装置,解决在水利工程中钢管运输费时费力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一种水利工程钢管运输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第一底座上方与第一轴承固定连接,第一轴承与第一旋转轴固定连接,第一旋转轴与第一下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一下支撑板上方两端均与第一立板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立板另一端与第一上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一上支撑板上方两端均与第一减震装置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减震装置另一端与第一盛放箱固定连接,第一上支撑板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下方与第一挡板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内设有第一燕尾槽凹槽,第一燕尾槽凹槽与第一滑块滑动连接,第一滑块上方与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块与第一盛放箱固定连接,第一立板一侧与第一拉环固定连接,第一拉环与拉绳一端固定连接,拉绳另一端绕于绕线辊上,绕线辊与挡板固定连接,第二底座上方与第二轴承固定连接,第二轴承与第二旋转轴固定连接,第二旋转轴与第二下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二下支撑板上方两端均与第二立板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立板另一端与第二上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二上支撑板上方两端均与第二减震装置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减震装置另一端与第二盛放箱固定连接,第二上支撑板与第一连杆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杆另一端与第二推手固定连接,第二上支撑板与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块下方与第二挡板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块内设有第二燕尾槽凹槽,第二燕尾凹槽与第二滑块滑动连接,第二滑块上方与第三连接块固定连接,第三连接块与第四连接块固定连接,第四连接块与第二盛放箱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下支撑板上方与盛放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绕线辊上设有固定孔和插孔。

进一步地,第一上支撑板与第一推手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底座下方与第一万向轮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底座下方与第二万向轮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钢管的运输,装置操作简单,方便使用,通过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的设置有效地减少了装置的旋转半径,使得钢管的运输更加的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第二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底座,2、第一万向轮,3第一旋转轴,4、第一轴承,5、第一下支撑板,6、第一立板,7、第一上支撑板,8、第一固定板,9、第一燕尾槽凹槽,10、第一挡板,11、第一减震装置,12、第一滑块,13、第一连接块,14、第二连接块,15、第一盛放箱,16、第一推手,17、第一拉环,18、拉绳,19、第二底座,20、第二万向轮,21、第二旋转轴,22、第二轴承,23、第二下支撑板,24、第二立板,25、第二上支撑板,26、第二减震装置,27、第二盛放箱,28、第一连杆,29、第二推手,30、第二固定块,31、第二燕尾槽凹槽,32、第二滑块,33、第二挡板,34、盛放板,35、绕线辊,36、挡板,37、固定孔,38、插孔,39、第三连接块,40、第四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 1-3,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19,第一底座1上方与第一轴承4固定连接,第一轴承4与第一旋转轴3固定连接,第一旋转轴3与第一下支撑板5固定连接,第一下支撑板5上方两端均与第一立板6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立板6另一端与第一上支撑板7固定连接,第一上支撑板7上方两端均与第一减震装置11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减震装置11另一端与第一盛放箱15固定连接,第一上支撑板7与第一固定板8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8下方与第一挡板10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8内设有第一燕尾槽凹槽9,第一燕尾槽凹槽9与第一滑块12滑动连接,第一滑块12上方与第一连接块13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块13与第二连接块14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块14与第一盛放箱15固定连接,第一立板6一侧与第一拉环17固定连接,第一拉环17与拉绳18一端固定连接,拉绳18另一端绕于绕线辊35上,绕线辊35与挡板36固定连接,第二底座19上方与第二轴承22固定连接,第二轴承22与第二旋转轴21固定连接,第二旋转轴21与第二下支撑板23固定连接,第二下支撑板23上方两端均与第二立板24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立板24另一端与第二上支撑板25固定连接,第二上支撑板25上方两端均与第二减震装置26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减震装置26另一端与第二盛放箱27固定连接,第二上支撑板25与第一连杆28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杆28另一端与第二推手29固定连接,第二上支撑板25与第二固定块30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块30下方与第二挡板33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块30内设有第二燕尾槽凹槽31,第二燕尾凹槽31与第二滑块32滑动连接,第二滑块32上方与第三连接块39固定连接,第三连接块39与第四连接块40固定连接,第四连接块40与第二盛放箱15固定连接。

第二下支撑板23上方与盛放板34固定连接。

绕线辊35上设有固定孔37和插孔38。

第一上支撑板7与第一推手16固定连接。

第一底座1下方与第一万向轮2固定连接。

第二底座19下方与第二万向轮20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钢管的一端放在第一盛放箱15内,然后根据钢管的长度,调整第一盛放箱15和第二盛放箱27之间的距离,即拉绳18的长度,当第一盛放箱15和第二盛放箱27之间的距离与钢管长度差不多时,然后将固定栓插入插孔38内并穿过绕线辊35上的固定孔37,防止绕线辊35发生转动,并将钢管的另一端放在第二盛放箱15内,这样就可以通过第一推手16和第二推手29和第一万向轮2和第二万向轮20的配合,将钢管推到需要的位置,同时在装置转弯的时候,因为钢管较长,通过第一旋转轴3和第二旋转轴21可以有效的减少装置的旋转半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