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配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0546发布日期:2019-03-15 19:42阅读:864来源:国知局
无人配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一般涉及物流领域,具体涉及无人配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配送机器人。



背景技术:

现在的快递配送方式,绝大多数都是快递员的人工派送,这种派送方法,增加了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负担,长时间的高强度的工作,疲劳的状态会增加快递配送错误的几率。这种物流的配送现状,迫切需要提出一种无人的自主配送快递的方式来分担这种单调和高强度的工作。

而现有的无人配送机器人不够灵活,当同一路线配送包裹较多时,需要多台无人配送机器人进行同时配送,占用较多的资源,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能够使用单个机头组合多个机身的无人配送机器人。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无人配送机器人,包括机头和至少一个机身,机头与机身顺次相连,机头面向机身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机身面向机头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机身背向机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机头与机身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机身之间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配送包裹的数量确定使用多少个机身,通过机头的牵引带动机身运动至配送地址,完成无人配送,能够解决现有的无人配送机器人不够灵活,当同一路线配送包裹较多时,需要多台无人配送机器人进行同时配送,占用较多的资源,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无人配送机器人的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无人配送机器人的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无人配送机器人的一个机头连接一个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无人配送机器人的一个机头连接两个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至4,本实用新型的无人配送机器人,包括机头10和至少一个机身20,机头10与机身20顺次相连,机头10面向机身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1,机身20面向机头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件21,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2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机身20背向机头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对机身内放入包裹时,将同一路线的包裹放入一个机身内,将机身和机头固定,在机头的牵引下,将机身内的包裹送至包裹配送地址,配送完成后回到快递点,如果遇到多个机身内的包裹均在同一配送路线时,则将多个机身相互固定,然后再将机头与机身固定,单个机头牵引多个机身进行配送包裹,当同一路线的包裹较多时,可以分别用多个机身装载包裹然后通过单个机头牵引配送,有效地提高了配送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机头和机身以及机身之间通过连接装置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便于机头和机身的组合,能够提高组装效率。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件11设置为电磁吸附件,第二连接件21设置为被吸附件,电磁吸附件吸附被吸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设置为电磁吸附件,第二连接件设置为被吸附件,电磁吸附件吸附被吸附件,实现连接机头和机身以及连接多个机身,结构简单,便于控制。

进一步的,包括第一控制装置,第一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电磁吸附件是否产生电磁吸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包括第一控制装置,第一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电磁吸附件是否产生电磁吸力,当机头和机身需要固定时,第一控制装置控制电磁吸附件产生电磁吸力,吸附被吸附件即可,当机头和机身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第一控制装置控制电磁吸附件不产生电磁吸力,电磁吸附件脱离被吸附件,机头和机身之间相互脱离,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提高了机头和机身之间相互固定的效率。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件11设置为第一卡接件,第二连接件21设置为第二卡接件,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相互卡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设置为第一卡接件,第二连接件设置为第二卡接件,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相互卡接,实现连接机头和机身以及连接多个机身,结构简单、可靠,能耗少。

进一步的,第一卡接件设置为卡钩,第二卡接件设置为卡杆,卡钩与卡杆卡接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卡接件设置为卡钩,第二卡接件设置为卡杆,卡钩与卡杆卡接配合,卡钩勾住卡杆,是的机身跟随机头运动。

进一步的,包括第二控制装置,第二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卡接件是否与第二卡接件卡接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当机头和机身需要固定时,第二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卡接件卡接第二卡接件,当机头和机身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第一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卡接件脱离第二卡接件,机头和机身之间相互脱离,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提高了机头和机身之间相互固定的效率。

进一步的,机身20内设置有若干不同尺寸的包裹箱22。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机身内设置有若干不同尺寸的包裹箱,便于存储不同尺寸的包裹,提高了无人配送机器人的适用性。

进一步的,机身20设置有

包裹地址处理模块:用于生成包裹配送地址列表;

定位模块:用于确定机身的位置信息;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地址列表,

机头10设置有

第二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的地址列表;

导航模块:用于根据地址列表进行导航。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机头根据机身的定位模块确定需要固定在机头上的机身位置,机头运动至机身位置,将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固定,机头带动机身运动,根据配送地址列表通过导航模块获得起点到配送地址间的路径信息,机头根据路径信息运动至配送地址进行包裹配送。

进一步的,导航模块还用于根据配送路线生成到达配送地点的时间信息,

机身20设置有

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机身内包裹的图像信息;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图像信息,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客户发送到达配送地点的时间信息以及取货密码。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信息采集模块采集机身内包裹的图像信息,防止包裹被人误拿走,导致损失,同时,将采集的图像信息存储到存储模块中,以便后续查看。通过导航模块预估无人配送机器人到达配送地址的时间,将时间信息和取货密码通过信息发送模块发送至客户的手机上,具体的,可以通过APP信息推送或者短信形式告知客户。

进一步的,机头10设置有

环境感知模块:用于感知机头附近的环境信息;

避障模块:用于根据环境信息躲避路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环境感知模块感知机头配送路径上的环境信息,环境信息可以但不仅仅是路障信息、路况信息等,避障模块根据环境信息躲避路障,避免无人配送机器人在配送过程中出现意外。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