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放PCB板的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0277发布日期:2019-03-05 19:03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放PCB板的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放PCB板的推车。



背景技术:

PCB板生产过程中包括了多道工序,在各工序之间的周转过程中都要用到推车,常见的推车有简单的只能靠放或者叠放PCB板的,这种推车只能适合少数工序之间的周转,大部分工序在周转时都需要将每块PCB板相互隔开来放置于推车上面,这样才能避免PCB板板面之间相互划伤;另外的能够隔开PCB板的推车结构上都较复杂、成本较高,并且在放入或者取出PCB板时操作不太方便。

介于上述不足之处,我们发明了一种隔放PCB板的推车,结构简单,放入或者取出PCB板时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解决PCB板在推车上相互划伤或者放入和取出PCB板时操作不方便的问题,其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隔放PCB板的推车,包括车架、底板、滚轮、把手,所述车架至少设有两层横梁,其下层横梁固定所述底板,所述滚轮的轮架固定在所述车架的底面四角上,所述把手固定在所述车架左或者右一侧的上端。还包括形成向上斜坡并连接的两块横向托板,所述横向托板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车架的上层横梁上,并且分别与倾斜设置在所述上层横梁上的两块纵向托板的下端固定连接,两块所述纵向托板的上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的左、右上端。每块所述横向托板上设有至少两根隔条,每根所述隔条上均匀地设有多个隔块。

进一步地,车架整体呈矩形。底板为矩形。滚轮为万向轮。上层横梁位于车架的中部。横向托板为矩形。纵向托板为矩形。隔块为矩形或者三角形或者弧形。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解决了PCB板在推车上相互划伤或者放入和取出PCB板时操作不方便的问题。在两块横向托板上均匀设置的隔条以及隔块,能够将PCB板之间进行隔开,确保PCB板的正、反面都不会因相互接触而划伤或者磨花。两块形成向上斜坡的横向托板,使得PCB板在竖直放置时略向水平方向倾斜,加强了PCB板的稳定性;两块纵向托板略向水平倾斜设置,形成一个倒八字形的靠板,使得PCB板在放入和取出时的操作非常方便。本方案的推车前后侧以及上侧为敞开式,不设挡板,方便适合各种尺寸PCB板的放置。整个方案的结构简单不复杂,易于加工制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隔放PCB板的推车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车架;

2—底板;

3—滚轮;

4—把手;

5—横向托板;

6—纵向托板;

7—隔条;

8—隔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隔放PCB板的推车,包括车架1、底板2、滚轮3、把手4,车架1至少设有两层横梁,其下层横梁固定底板2,滚轮3的轮架固定在车架1的底面四角上,把手4固定在车架1左或者右一侧的上端。还包括形成向上斜坡并连接的两块横向托板5,横向托板5的另一端固定在车架1的上层横梁上,并且分别与倾斜设置在上层横梁上的两块纵向托板6的下端固定连接,两块纵向托板6的上端分别固定在车架1的左、右上端。每块横向托板5上设有至少两根隔条7,每根隔条7上均匀地设有多个隔块8。

进一步地,车架1整体呈矩形。底板2为矩形。滚轮3为万向轮。上层横梁位于车架1的中部。横向托板5为矩形。纵向托板6为矩形。隔块8为矩形或者三角形或者弧形。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解决了PCB板在推车上相互划伤或者放入和取出PCB板时操作不方便的问题。在两块横向托板5上均匀设置的隔条7以及隔块8,能够将PCB板之间进行隔开,确保PCB板的正、反面都不会因相互接触而划伤或者磨花。两块形成向上斜坡的横向托板5,使得PCB板在竖直放置时略向水平方向倾斜,加强了PCB板的稳定性;两块纵向托板6略向水平倾斜设置,形成一个倒八字形的靠板,使得PCB板在放入和取出时的操作非常方便。本方案的推车前后侧以及上侧为敞开式,不设挡板,方便适合各种尺寸PCB板的放置。整个方案的结构简单不复杂,易于加工制造。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