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运载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0816发布日期:2019-03-22 19:4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运载小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运载小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运输小车的结构多是相对固定的,不能根据不同的货物类型灵活的改变运输小车的结构,使得运输小车能满足不同运输货物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运载小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功能运载小车,包括运载平台、挡板和把手,所述的挡板与运载平台在垂直小车行进的水平方向至少采用两组螺栓进行连接,其中至少有一组螺栓为固定组;所述的把手与运载平台在垂直小车行进的水平方向至少采用两组螺栓进行连接,其中至少有一组螺栓为固定组;所述的挡板和所述的把手分别位于小车行进方向的两侧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运载平台下方设置有两组滚轮,两组滚轮均为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的运载平台下方设置有两组滚轮,其中一组滚轮为万向轮,另一组滚轮为固定方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方向轮与运载平台采用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方向轮间的轮轴上铰接有V型运输板。

本小车的挡板和把手采用灵活的连接方式,在运输不同的货物可以改变挡板和把手与运载平台间的角度关系,满足不同货物的运输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灵活的改变部件间的角度关系,满足不同货物的运输需求,实现了一车多用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方向轮示意图;

图中,1、挡板,2、运载平台,3、把手,4、推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多功能运载小车,包括运载平台2、挡板1和把手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1与运载平台2在垂直小车行进的水平方向至少采用两组螺栓进行连接,其中至少有一组螺栓为固定组;所述的把手3与运载平台2在垂直小车行进的水平方向至少采用两组螺栓进行连接,其中至少有一组螺栓为固定组;所述的挡板1和所述的把手3分别位于小车行进方向的两侧布置。

第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示,挡板1与运载平台2采用两组螺栓连接,其中挡板1与运载平台2采用一组螺栓贯穿固定,而另一组螺栓则位于挡板1的外侧对挡板1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把手3与运载平台2采用两组螺栓连接,两组螺栓均对把手3与运载平台2进行贯穿固定;在使用时,将小车斜起来,工作人员手持把手3推动小车进行运输作业。这种作业方式主要针对呈箱体状或易采用堆集方式进行运输的货物。

第二种实施例:如图2所示,挡板1与运载平台2采用两组螺栓连接,其中挡板1与运载平台2在靠运载平台2采用一组螺栓贯穿固定,而另一组螺栓则位于挡板1的外侧对挡板1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其中把手3与运载平台2采用一组螺栓贯穿固定,而另一组螺栓则位于把手3的外侧对把手3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在使用时,小车的运载平台2保持水平,工作人员手持把手3推动小车进行运输作业。这种作业方式主要针对易发生滚动的货物。

第三种实施例:如图3所示,挡板1与运载平台2采用两组螺栓连接,两组螺栓均对挡板1与运载平台2进行贯穿固定;其中把手3与运载平台2采用一组螺栓贯穿固定,而另一组螺栓则位于把手3的外侧对把手3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在使用时,小车的运载平台2保持水平,工作人员手持把手3推动小车进行运输作业。这种作业方式可以增加运单次的输量,适用于货物较多的情况或者是对长管件的运输。

第四种实施例:如图4所示,挡板1与运载平台2采用两组螺栓连接,两组螺栓均对挡板1与运载平台2进行贯穿固定;把手3与运载平台2采用两组螺栓连接,两组螺栓均对把手3与运载平台2进行贯穿固定;同时在挡板1增加一个推把4,推把4可以固定在挡板1与运载平台2的其中一组螺栓上;在使用时,小车的运载平台2保持水平,工作人员手持推把4推动小车进行运输作业。这种作业方式可以增加运单次的输量,适用于货物较多的情况或者是对长管件的运输。

进一步地,所述的运载平台2下方设置有两组滚轮,两组滚轮均为万向轮。方便运输时的转向。

进一步地,所述的运载平台2下方设置有两组滚轮,其中一组滚轮为万向轮,另一组滚轮为固定方向轮。固定方向轮与运载平台2采用可拆卸式连接。固定方向轮间的轮轴上铰接有V型运输板。固定方向轮在固定在运载平台2时,V型运输板与运载平台2采用螺栓固定,当固定方向轮拆下时,如图5所示,固定方向轮可以单独使用进行运输平板类的货物,将平板类立起来,卡在V型运输板的V型槽内,推动平板即可达到运输的目的。

本小车的挡板和把手采用灵活的连接方式,在运输不同的货物可以改变挡板和把手与运载平台间的角度关系,满足不同货物的运输需求,实现了一车多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