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桩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4260发布日期:2019-04-16 22:59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管桩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管桩运输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大口径、长距离的成品钢管桩管道的运输工具。



背景技术:

发明人在承担孟加拉帕亚拉项目码头钢管桩制作及运输的施工任务时,由于钢管桩设计规格为φ1000×18(254支)、φ800×14(43支),长度为47-54米,总重量为6400吨。钢管桩由12.5米长的螺旋焊接钢管焊接组合而成。组合后的钢管桩最重为23.5吨,钢管桩在预制场组合、防腐、验收合格后,需运至临时码头,利用码头上的3150吊车卸车、装船,运至正式码头打桩船作业区域。但是,由于现场没有能够运输54米长的专用车辆,在运输完钢管桩后,车辆没有其它用途,而现有技术的运输机械成本较高,采购新机型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由于钢管桩至临时码头道路为一条6米宽混凝土道路,适合行走直行车辆,为此发明人进行了相关的研发形成了新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以后类似情形所面临的窘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桩运输装置,能够用于钢管桩的运输,节约成本,有利于解决实际运输困难,满足了设计需要。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钢管桩运输装置,所述运输装置包括牵引轮,所述牵引轮之间连接有车轴,所述车轴上方连接有牵引车架,所述牵引车架上端连接有下托架,所述下托架上端连接有下转盘,所述下转盘上端连接有中转轴,下转盘经所述中转轴连接有上转盘,所述上转盘上端连接有上托架,上转盘上端两侧连接有边缘立柱,上转盘上端中部连接有中心立柱,所述边缘立柱和中心立柱之间形成有放置间隙,所述放置间隙内设有限位体。

作为钢管桩运输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下托架和上托架的数量各为4个,下托架和上托架上下对齐。下托架和上托架之间通过转盘和中转轴连接,上托架相对于下托架能够旋转,同时不旋转的情况下上下对齐,增加承载强度。

作为钢管桩运输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托架之间形成有间隔空间,所述边缘立柱和中心立柱分别连接在所述间隔空间中的上转盘上端。边缘立柱和中心立柱采用焊接的方式,边缘立柱和中心立柱对放置间隙内的限位体进行阻挡,防止从限位体穿过的钢管桩向两侧滚动。

作为钢管桩运输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牵引车架和车轴之间连接有竖直支撑架,所述竖直支撑架两侧连有倾斜支撑架。竖直支撑架和倾斜支撑架采用槽钢并进行焊接,竖直支撑架和倾斜支撑架起到组装牵引车架的目的。

作为钢管桩运输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体呈半圆状,限位体下端与所述上托架焊接。限位体采用焊接方式,增加结构强度,限位体呈半圆状与待运输的钢管桩外型契合。

作为钢管桩运输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牵引车架上设有限位卡块,所述限位卡块位于所述下托架的外侧。限位卡块能够防止下托架窜动,增强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牵引车架上端连接有下托架,下托架上端连接有下转盘,下转盘上端连接有中转轴,下转盘经中转轴连接有上转盘,上转盘上端连接有上托架,上转盘上端两侧连接有边缘立柱,上转盘上端中部连接有中心立柱,边缘立柱和中心立柱之间形成有放置间隙,放置间隙内设有限位体。本实用新切实解决了现场实际运输困难,满足了设计需要,为节省了采购成本,创造了效益,同时也为以后施工中如遇到此类问题提供了参考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钢管桩运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钢管桩运输装置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钢管桩运输装置,所述运输装置包括牵引轮1,所述牵引轮1之间连接有车轴2,所述车轴2上方连接有牵引车架3,所述牵引车架3上端连接有下托架4,所述下托架4上端连接有下转盘5,所述下转盘5上端连接有中转轴6,下转盘5经所述中转轴6连接有上转盘7,所述上转盘7上端连接有上托架8,上转盘7上端两侧连接有边缘立柱9,上转盘7上端中部连接有中心立柱10,所述边缘立柱9和中心立柱10之间形成有放置间隙11,所述放置间隙11内设有限位体12。

钢管桩运输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托架4和上托架8的数量各为4个,下托架4和上托架8上下对齐。下托架4和上托架8之间通过转盘和中转轴6连接,上托架8相对于下托架4能够旋转,同时不旋转的情况下上下对齐,增加承载强度。

钢管桩运输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托架8之间形成有间隔空间13,所述边缘立柱9和中心立柱10分别连接在所述间隔空间13中的上转盘7上端。边缘立柱9和中心立柱10采用焊接的方式,边缘立柱9和中心立柱10对放置间隙11内的限位体12进行阻挡,防止从限位体12穿过的钢管桩向两侧滚动。

钢管桩运输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车架3和车轴2之间连接有竖直支撑架14,所述竖直支撑架14两侧连有倾斜支撑架15。竖直支撑架14和倾斜支撑架15采用槽钢并进行焊接,竖直支撑架14和倾斜支撑架15起到组装牵引车架3的目的。

钢管桩运输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体12呈半圆状,限位体12下端与所述上托架8焊接。限位体12采用焊接方式,增加结构强度,限位体12呈半圆状与待运输的钢管桩外型契合。

钢管桩运输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车架3上设有限位卡块16,所述限位卡块16位于所述下托架4的外侧。限位卡块16能够防止下托架4窜动,增强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践制作过程中,制作材料如下:

H型钢240:20米;槽钢:16:70米;钢板δ=20 15㎡;

钢板δ=166㎡;无缝钢管φ133×5:6米;

牵引轮1:2套,每套配车轮4个(型号900-20直径935mm宽度222mm);

车轴21个(轴距1840mm)。

装置的托架由H型钢(240mm)制作,长度为2.6米,宽度为2米。上托架8有六根立柱,其中边缘立柱9四根,中心立柱10两根,上托架8顶部焊接两块弧形钢板形成限位体12,用于放置两根钢管桩。车轴2连接立柱由H型钢(240mm)组成,支撑架由槽钢[16B组成。

每个牵引轮1按5吨承重能力考虑,每组轮胎按20吨最大允许负荷计算,两组轮胎最大可承重40吨。装置每次设计运输两根钢管桩,取最重的两根钢管桩总重量47吨计算,炮车最大可以承受85%的运输负荷,可以满足使用要求。经过实践检验,本实用新型可以顺利地将297根钢管桩运至临时码头,切实解决了现场实际运输困难,满足了设计需要,为企业节省了采购成本,创造了效益,同时也为以后施工中如遇到此类问题提供了参考价值。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