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收合式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7576发布日期:2019-06-14 22:24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收合式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特别是一种折叠收合式婴儿车。



背景技术:

婴儿车常供婴幼儿外出乘坐使用,为了方便携带和收纳,大部分婴儿车都会做成可折叠结构,为了实现折叠收合以及一些联锁功能,现有的婴儿车中,很多都是通过设置复杂的关节结构来实现,结构较为复杂,动作不够顺畅,并且现有的婴儿车在收合时通常需要分别对前车架和推杆架分别进行折叠,收合和展开的操作较为复杂费时,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新颖、使用方便的折叠收合式婴儿车。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折叠收合式婴儿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收折状态的车架主体,所述车架主体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和侧扶手,所述前车架的后端、后车架的前端以及侧扶手的前端铰接在一起,所述侧扶手还通过连杆机构分别与前车架和后车架连接,所述前车架的底部设置有前车轮,后车架的底部设置有后车轮,所述车架主体还包括推杆架和设置在推杆架上的滑动件,所述推杆架的下端与后车架的中部铰接,所述侧扶手的后端与滑动件铰接,所述滑动件能够在推杆架上往复滑动以使车架主体展开或收折,所述推杆架上还设置有能够在所述车体主架展开时将所述滑动件锁定的锁定装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前端与前车架的中部铰接,第一连杆的后端与第二连杆的前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后端与后车架的后端铰接,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第三连杆,第三连杆的上端与侧扶手的中部铰接,第三连杆的下端与第一连杆的后端或第二连杆的前端铰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推杆架包括第一推杆,所述滑动件套设在所述第一推杆上并能沿着第一推杆往复滑动,所述滑动件上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推杆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孔相适配的第二插孔,所述锁定装置包括能够同时插入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的卡掣件。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推杆为空心杆件,所述卡掣件设置在第一推杆的内孔中,所述推杆架还包括铰接在第一推杆上端的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内设置有能够沿着第一推杆的内孔移动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掣件抵接的推顶斜面,所述传动件的上端通过拉绳与第二推杆连接以使第二推杆转动收折时能够驱动卡掣件退出第一插孔而将滑动件解锁,所述第一推杆内还设置有能够通过弹力驱动卡掣件穿过第二插孔并插入第一插孔的第一复位弹簧。

作为优选的,所述传动件呈杆状,所述传动件上设置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推杆固定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卡掣件的一端插设在所述导向孔中并能沿着导向孔移动,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设置在导向孔的底壁与卡掣件之间,所述滑槽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推顶槽,所述推顶斜面设置在所述推顶槽的内侧壁上,所述卡掣件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推顶槽中并与推顶斜面抵接的圆杆。

作为优选的,所述传动件上还设置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布置的长槽,所述长槽的一端与所述推顶槽的一端连通,所述传动件在第一推杆内移动时可使圆杆在推顶槽和长槽之间切换,所述传动件与固定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能够通过弹力驱动传动件移动以使所述圆杆沿着滑入推顶槽中。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推杆架与后车架的铰接处设置有一提手件,通过提拉所述提手件可使推杆架和前车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朝后车架转动收合。

作为优选的,所述侧扶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扶手一左一右地布置,两个侧扶手之间设置有前扶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收折和展开过程均十分方便快捷,各个动作部件的动作也更顺畅可靠,不易出现故障。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通过推动前车架、侧扶手和推杆架中的任意一个来驱动主车体的折叠收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收折状态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推杆架部分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6中除滑动件以外部分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折叠收合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收折状态的车架主体101,所述车架主体101包括前车架1、后车架2和侧扶手5,所述前车架1的后端、后车架2的前端以及侧扶手5的前端铰接在一起,所述侧扶手5的中部还通过连杆机构分别与前车架1的中部和后车架2的中部连接,所述前车架1的底部设置有前车轮11,后车架2的底部设置有后车轮21,所述车架主体101还包括推杆架3和设置在推杆架3上的滑动件4,所述推杆架3的下端与后车架2的中部铰接,所述侧扶手5的后端与滑动件4铰接,所述滑动件4能够在推杆架3上往复滑动以使车架主体101展开或收折,所述推杆架3上还设置有能够在所述车体主架101展开时将所述滑动件4锁定的锁定装置。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的收折过程是:将滑动件4解锁后,即可将推杆架3相对后车架2顺时针转动时朝着后车架2收折,推杆架3收折的同时通过滑动件4驱动侧扶手5朝着后车架2同步转动,侧扶手5转动时可通过连杆机构驱动前车架1和后车架2同步转动,由此即可实现前车架1、推杆架3和侧扶手5的同步转动靠近后车架2收折;同理,本实用新型的展开过程与收折过程相反。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收折和展开过程均十分方便快捷,各个动作部件的动作也更顺畅可靠,不易出现故障。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通过推动前车架1、侧扶手5和推杆架3中的任意一个来驱动主车体的折叠收合,另外,前车架1的底部安装有前车轮11,后车架2的底部安装有后车轮21。

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61和第二连杆62,第一连杆61的前端与前车架1的中部铰接,第一连杆61的后端与第二连杆62的前端铰接,第二连杆62的后端与后车架2的后端铰接,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第三连杆63,第三连杆63的上端与侧扶手5的中部铰接,第三连杆63的下端与第一连杆61的后端或第二连杆62的前端铰接。第一连杆61、第二连杆62的共同铰接点与第三连杆63下端的铰接点可以是相互临近的两个点,也可以是同一点。

参照图5至图7,所述推杆架3包括第一推杆31,第一推杆31的下端与后车架2的中部枢接,所述滑动件4套设在所述第一推杆31上并能沿着第一推杆31往复滑动,所述滑动件4上设置有第一插孔41,所述第一推杆3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孔41相适配的第二插孔311,所述锁定装置包括能够同时插入第一插孔41和第二插孔311的卡掣件71。卡掣件71同时插入第一插孔41和第二插孔311时,第一推杆31和滑动件4插接,将滑动件4锁定,此时整个车体处于展开状态,不可收折;卡掣件71退出第一插孔41或第二插孔311时,滑动件4解锁,可以将整个车体进行收折或展开的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杆31为倾斜设置的空心杆件,所述卡掣件71设置在第一推杆31的内孔中,所述推杆架3还包括铰接在第一推杆31上端的第二推杆32,所述第一推杆31内设置有能够沿着第一推杆31的内孔移动的传动件72,所述传动件72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掣件71抵接的推顶斜面721,所述传动件72的上端通过拉绳73与第二推杆32连接,所述第一推杆31内还设置有能够通过弹力驱动卡掣件71穿过第二插孔311并插入第一插孔41的第一复位弹簧74。参照图7,所述传动件72呈杆状,所述传动件72上设置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滑槽722,所述滑槽722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推杆31固定的固定件75,所述固定件75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孔751,所述卡掣件71的一端插设在所述导向孔751中并能沿着导向孔751移动,所述第一复位弹簧74设置在导向孔751的底壁与卡掣件71之间,所述滑槽722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推顶槽723,所述推顶斜面721设置在所述推顶槽723的内侧壁上,所述卡掣件71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推顶槽723中并与推顶斜面721抵接的圆杆711。所述传动件72上还设置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布置的长槽724,所述长槽724的一端与所述推顶槽723的一端连通,所述传动件72在第一推杆31内移动时可使圆杆711在推顶槽723和长槽723之间切换,所述滑动件4由卡掣件71锁定时,所述圆杆711位于推顶槽723中远离长槽724的一端,转动收折第二推杆32以解锁滑动件4的同时能够驱动卡掣件71上的圆杆711滑入长槽724中,所述传动件72与固定件75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76,所述第二复位弹簧76能够通过弹力驱动传动件72移动以使所述圆杆711沿着滑入推顶槽723中。

拉绳73从传动件72的上端引出,沿着第一推杆31的内孔向上延伸至第一推杆31与第二推杆32的铰接处并与第二推杆32固定连接,第二推杆32相对于第一推杆31逆时针转动收折时能够将传动件72向上拉,传动件72向上移动的同时通过推顶斜面721驱动卡掣件71退出第一插孔41并收入第一推杆31内,而将滑动件4解锁,并将第一复位弹簧74压缩;继续折叠第二推杆32,传动件72则继续向上移动,将第二复位弹簧76压缩,使圆杆711从推顶槽723切换到长槽724中。车体展开时,第二推杆32逆时针转动,第二复位弹簧76恢复形变将传动件72向下推,使圆杆711从长槽724切换到推顶槽723中;第二推杆32继续展开,传动件72则继续下移,然后第一复位弹簧74恢复形变,将卡掣件71从第一推杆31上的第二插孔311伸出并插入第一插孔41中,将滑动件4锁定。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滑动件4的解锁和锁定过程都是与第二推杆32的运动联动而同时进行,无需专门进行滑动件4的解锁或锁定操作,整个车体的收折和展开过程十分便捷。

所述的推杆架3与后车架2的铰接处设置有一提手件8,通过提拉该提手件8可使推杆架3和前车架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朝后车架2转动收合。本实施例中,提手件8为一硬质把手并枢设在后车架2上,大致位于车体的中心位置,这样在提拉提手件8时,后车架2顺时针向下转动,同时推杆架3和前车架1即可自身的重力下向下转动收合。当然,实际应用中,提手件8也可采用软性材料制作,其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也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并不局限于此。

参照图1与图3,所述侧扶手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扶手5一左一右地布置,两个侧扶手5之间设置有前扶手9,连杆机构也有两组,两组连杆机构与两个侧扶手5一一对应。本实施例中,前扶手9呈开口朝下的U字形,前扶手9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三连杆63上端的铰接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