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1443发布日期:2019-10-13 00:59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儿童推车是将前支架、后支架和推杆收折合拢实现车架的折叠,为减小车架折叠后的体积,设计上一般会减小上述杆件的长度,但减小了杆件长度的同时会降低座位的高度,导致儿童坐在推车中的高度过低,儿童的脚不好搭在脚踏杆上,推车的舒适度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儿童推车,既能够减小推车折叠后的体积,还能够保证座位位置足够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车架、设于所述车架底前部的前轮组件、设于所述车架底后部的后轮组件,以及用于将所述车架锁定在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所述车架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支架、后支架、下推杆架、上推杆架、连接架,所述前支架的上端部、所述后支架的上端部以及所述下推杆架的下端部中的两个部件相转动连接,且第三个部件和前述两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转动连接,或者三个部件绕同一转动中心线转动地连接;所述下推杆架的上端部枢轴连接在所述上推杆架上,所述上推杆架的下端部与所述连接架的上端部枢轴连接,所述连接架与所述后支架枢轴连接,所述车架还包括具有座杆的座位架,所述座杆的一处枢轴连接在所述前支架上且其另一处与所述连接架的下端部枢轴连接,所述座杆至少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坐立支撑段,当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坐立支撑段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所述座杆与所述前支架枢轴连接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座杆还具有自所述坐立支撑段前端向下延伸的前连接段,所述前连接段的下端与所述前支架枢轴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前连接段自其与所述前支架连接处向前上方延伸、随后向后上方弯曲延伸至与所述坐立支撑段相接,所述前连接段呈向前凸的拱形。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座杆还包括自所述坐立支撑段的后端向下延伸的后连接段,所述后连接段的下端部与所述连接架的下端部枢轴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座杆还包括自所述前连接段的下端向后延伸的下连接段,所述下连接段的后端部与所述连接架的下端部枢轴连接。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后支架至少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根后支杆,所述后支杆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撑杆、固设在所述支撑杆上端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衔接杆,所述衔接杆的前端与所述前支架的上端枢轴连接、后端与所述下推杆架的下端枢轴连接,当所述车架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坐立支撑段在所述后支架的高度方向上不高于所述衔接杆。

优选地,所述衔接杆的前端通过第一轴与所述前支架枢轴连接,所述衔接杆的后端通过第二轴与所述下推杆架枢轴连接,当所述车架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坐立支撑段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

优选地,所述车架还包括连接在两侧所述后支杆底部之间的弧形连接杆,所述弧形连接杆与两侧的所述后支杆之间构成开口朝上的U字型,所述后轮组件设于所述弧形连接杆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前支架底部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组所述的前轮组件,所述后支架底部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组所述的后轮组件,两组所述前轮组件之间的间距大于两组所述后轮组件之间的间距,当所述前支架与所述后支架沿前后方向收拢时,两组所述后轮组件沿左右方向收拢在两组所述前轮组件之间;所述前轮组件包括绕竖直方向延伸的转向轴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前支架上的前轮架、能绕前轮轮轴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前轮架上的前轮,所述后轮组件包括能绕后轮轮轴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后支架上的后轮;当所述车架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前轮轮轴和所述后轮轮轴的轴心线共线延伸。

优选地,当所述车架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上推杆架的下端部与所述前轮组件和/或后轮组件共同支撑于地面。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经过折叠后占用空间较小,便于收纳,同时由于座杆的坐立支撑段较高,因此推车座位的高度较为合理,儿童坐进推车后能将脚搭在脚踏杆上,儿童乘坐时比较舒服,家长照顾儿童时也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实施例一处于展开状态时的轴测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实施例一处于展开状态时的轴测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实施例一处于展开状态时的侧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实施例一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侧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实施例一处于折叠状态时的侧视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实施例二处于展开状态时的轴测视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实施例二处于展开状态时的轴测视图;

其中:1、前支杆;2、后支杆;21、支撑杆;22、衔接杆;23、弧形连接杆;3、下推杆;4、上推杆;5、连接杆;6、座杆;61、前连接段;62、后连接段;63、坐立支撑段;64、下连接段;7、前轮组件;71、前轮架;72、前轮;8、后轮组件;81、后轮;9、锁定机构;10、脚踏杆;101、第一轴;102、第二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的实施例一,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车架,该车架底前部设有前轮组件7、底后部设有后轮组件8,该儿童推车还设有用于将车架锁定在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9。车架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支架、后支架、下推杆架、上推杆架、连接架,其中,前支架的上端部与后支架的上端部枢轴连接,下推杆架的下端部也与后支架的上端部枢轴连接。下推杆架的上端部枢轴连接在上推杆架上,上推杆架的下端部与连接架的上端部枢轴连接,连接架与后支架枢轴连接。车架还包括座位架,座位架的一端部枢轴连接在前支架上且其另一端与连接架的下端部枢轴连接。

上推杆架、下推杆架、后支架、连接架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前支架、后支架、连接架、座位架构成另一四连杆机构,当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只需解锁锁定机构9,并使得上推杆架相对下推杆架转动带动两个四连杆机构运动,就能够实现车架的折叠,操作较为方便。

参见图1和图3所示,座位架至少具有座杆6,该座杆6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连接段61、自前连接段61的上端部向后延伸的坐立支撑段63,以及自坐立支撑段63的后端部向下延伸的后连接段62,前连接段61的下端部枢轴连接在前支架上,后连接段62的下端部与连接架的前部枢轴连接。由于坐立支撑段63高于前连接段61与前支架的连接处的高度,从而提高了推车座位的高度,儿童乘坐时更为舒适。

在本实施例中,前连接段61自其与前支架连接处向前上方延伸、随后向后上方弯曲延伸至与坐立支撑段63相接,前连接段61呈向前凸的拱形,后连接段62自坐立连接段63向后下方延伸。这样圆滑的座杆6较为美观,也不会担心有锐角割伤用户,同时还延长了坐立支撑段63的长度,提高了座位的稳定性。

后支架至少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根后支杆2,后支杆2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撑杆21、固设在支撑杆21上端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衔接杆22,因此后支杆2呈T型,衔接杆22的前端与前支架的上端枢轴连接、后端与下推杆架的下端枢轴连接。参见图5所示,当车架处于折叠状态时,坐立支撑段63在后支架的高度方向上不高于衔接杆22,因此本设计在增加了座杆6的高度的同时,车架折叠后的体积并没有随之增加。在本实施例中,当车架处于折叠状态时,坐立支撑段63与衔接杆22平齐,车架的体积较为紧凑,空间利用合理。

参见图3和图4所示,衔接杆22的前端通过第一轴101与前支架枢轴连接,衔接杆22的后端通过第二轴102与下推杆架枢轴连接。当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坐立支撑段63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一轴101与第二轴102之间,其高度保证推车的座位足够高。同时在前支架上还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脚踏杆10,并使得脚踏杆10和座杆6之间的距离为220~250mm,以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儿童乘坐推车时能够舒服地将脚放置在脚踏杆10上。

参见图1和图5所示,后支架还包括连接在两侧后支杆2底部之间的弧形连接杆23,弧形连接杆23与两侧的支撑杆21一体设置并构成开口朝上的U字型,后轮组件8设于弧形连接杆23的底部。这样设计减少了后支架的零件数,降低了后支杆2的加工难度,同时提高了推车的美观度。

参见图3所示,前支架至少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两根前支杆1,下推杆架至少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两根下推杆3,上推杆架至少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两根上推杆4。当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上推杆4、下推杆3、衔接杆22、前支杆1自上向前下方沿同一方向延伸,因此推车在被推动时,其强度较好,且推车的造型也更加流畅。

参见图2和图5中所示,前支架底部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组前轮组件7,后支架底部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组所述的后轮组件8,两组前轮组件7之间的间距大于两组后轮组件8之间的间距,当前支架与后支架沿前后方向收拢时,两组后轮组件8沿左右方向收拢在两组前轮组件7之间,因此车架折叠后占用空间较小。

参见图5所示,前轮组件包括绕竖直方向延伸的转向轴旋转地连接在前支架上的前轮架71、能绕前轮轮轴旋转地连接在前轮架71上的前轮72,也就是说,前轮72能相对车架万向地转动。后轮组件8包括能绕后轮轮轴旋转地连接在后支架上的后轮81。当车架处于折叠状态时,令前轮72绕转向轴转动可以使得前轮轮轴和后轮轮轴的轴心线共线延伸,进一步减小了车架折叠后的体积。当车架处于折叠状态时,上推杆架的下端部、前轮组件7、后轮组件8共同支撑于地面,因此折叠后的车架可以自立于地面,占地面积较小,便于放置与收纳。

实施例二

参见图6和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的实施例二,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与实施例一所不同的是座杆6的结构:座杆6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坐立支撑段63、自坐立支撑段63前端向下延伸的前连接段61、以及自前连接段61的下端部向后延伸的下连接段64,前连接段61的下端与前支架枢轴连接,连接架的下端与座杆6枢轴连接。与实施例一相比,实施例二中各杆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座杆6的结构仍能够保证坐立支撑段63高于座杆6与前支架的连接处,因此推车座位的高度较为合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经一次操作就能实现折叠或展开,操作十分方便快捷,折叠后的车架结构紧凑、体积较小、便于收纳。而且,由于该儿童推车的座杆6具有位置较高的坐立支撑段63,童车座位高度更为合理,儿童乘坐时较为舒服,因此提高了童车的舒适度。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