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厢板连接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3865发布日期:2019-08-03 16:2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车辆及其厢板连接型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厢式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及其厢板连接型材。



背景技术:

常用的低成本物料运输工具有火车、轮船与厢式车,相比火车与轮船,厢式车具有不受港口或轨道限制的优点。授权公告号为CN104369783B、授权公告日为2017.01.11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全铝厢车。全铝厢车包括车厢,车厢包括长方体框架结构的骨架体,还包括分别卡设于所述骨架体前、左、右、顶、底端的且与所述骨架体构成长方体收容空间的若干块厢板,骨架体包括底梁、顶梁以及连接所述底梁和顶梁的立柱,顶梁、底梁和立柱均具有两个垂直布置的U形槽,U形槽的槽口构成用于插装厢板的插槽段,厢板与U型槽的槽壁之间密封配合。这种全铝厢车只要厢板与骨架体之间的密封连接不失效,车厢就可以保持良好的密封性,使雨水无法轻易进入车厢中。但是车辆长时间使用后,由于车体振动或密封结构老化、变形等原因,可能导致厢板与骨架体之间的密封结构失效。若是厢车应用于冷藏运输时,厢板与骨架体之间的密封结构承受厢体内外温差,处于厢板与骨架体之间的雨水会结冰膨胀,导致厢板与骨架体之间的缝隙存在大小差值的变化,加速密封结构的失效。若骨架体与厢板之间的密封失效,外界雨水进入U形槽内无法排出,雨水积累后会渗入至厢体内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厢板连接型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型材与厢板之间的密封失效后,积水容易进入厢体内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型材与厢板之间的密封失效后,积水容易进入厢体内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厢板连接型材的技术方案是:厢板连接型材包括拐角连接段,拐角连接段的处于拐角两侧的部分分别连接有供对应的厢板插装的插槽段,插槽段具有槽底壁和槽侧壁,至少一个插槽段上设有流水槽,流水槽设置在对应插槽段的槽底壁和/或槽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厢板连接型材的有益效果是:如果厢板与插槽段之间的密封失效,通过插槽段与厢板之间的缝隙渗入插槽段的积水可以通过流水槽流出插槽段,积水不会通过插槽段与厢板之间的缝隙进入厢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流水槽形成在插槽段的槽侧壁上。其有益之处在于,便于厢板连接型材的加工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流水槽形成在槽侧壁的根部。其有益之处在于,缩短进入插槽段中的积水的聚积路径,便于积水的聚积。

进一步的,所述流水槽呈V形。其有益之处在于,便于流水槽的加工。

进一步的,构成流水槽的槽侧壁有部分被两个插槽段共用。其有益之处在于,使厢板连接型材结构更加简单,便于厢板连接型材的加工。

进一步的,槽侧壁上设有用于装填与厢板密封配合的密封结构的密封槽。其有益之处在于,保证厢板连接型材与厢体之间的密封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槽为用于装填密封胶的涂胶槽。其有益之处在于,方便密封结构的装填。

进一步的,所述涂胶槽有多个,且沿插槽段的开口方向间隔布置。其有益之处在于,进一步保证厢板连接型材与厢体之间的密封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技术方案是:车辆,包括车体和设置在车体上的车厢,车厢包括相对合围形成厢室的厢板,相邻的两个厢板之间通过连接型材实现拼接固定,连接型材包括拐角连接段,拐角连接段的处于拐角两侧的部分分别连接有供对应的厢板插装的插槽段,插槽段具有槽底壁和槽侧壁,至少一个插槽段上设有流水槽,流水槽设置在对应插槽段的槽底壁和/或槽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有益效果是:如果厢板与插槽段之间的密封失效,通过插槽段与厢板之间的缝隙渗入插槽段的积水可以通过流水槽流出插槽段,积水不会通过插槽段与厢板之间的缝隙进入厢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流水槽形成在插槽段的槽侧壁上。其有益之处在于,便于厢板连接型材的加工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流水槽形成在槽侧壁的根部。其有益之处在于,缩短进入插槽段中的积水的聚积路径,便于积水的聚积。

进一步的,所述流水槽呈V形。其有益之处在于,便于流水槽的加工。

进一步的,构成流水槽的槽侧壁有部分被两个插槽段共用。其有益之处在于,使厢板连接型材结构更加简单,便于厢板连接型材的加工。

进一步的,槽侧壁上设有用于装填与厢板密封配合的密封结构的密封槽。其有益之处在于,保证厢板连接型材与厢体之间的密封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槽为用于装填密封胶的涂胶槽。其有益之处在于,方便密封结构的装填。

进一步的,所述涂胶槽有多个,且沿插槽段的开口方向间隔布置。其有益之处在于,进一步保证厢板连接型材与厢体之间的密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厢板连接型材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厢板连接型材,2、流水槽,3、插槽段,31、槽内壁,32、槽外壁,33、槽底壁,4、密封槽,5、厢板,6、拐角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车辆包括车体和设置在车体上的车厢,车厢包括相对合围形成厢室的厢板,如图1所示,相邻的两个厢板之间通过连接型材实现拼接固定,其中车体的结构以及厢板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带有车厢的车体的结构一致,其具体结构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厢板连接型材1包括拐角连接段6,拐角连接段6的处于拐角两侧的部分分别连接有两个插接方向相互垂直布置的插槽段3,对应的厢板插装在插槽段3内实现相对固定。

为了保证两个插槽段3之间的连接强度,拐角连接段6为扇形拐角连接段。采用扇形拐角连接段可以使车厢外表面的拐角处圆滑过渡,使车厢外型美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拐角连接段也可以设为其他形状,例如,截面为L形或直板形。

如图1和图2所示,插槽段3包括用于围成车厢收容空间的槽内壁31、用于构成车厢外表面的槽外壁32和连接槽内壁以及槽外壁的槽底壁33。

本实施例中,为了满足厢板连接型材的通用性,厢板连接型材1上的两个插槽段3均设置有流水槽2,每个插槽段3都可以将插槽段3中的积水导流出厢板连接型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有一个插槽段设置流水槽,但是采用这种结构,若厢板连接型材用于固定车厢的顶部厢板和车厢的侧部厢板时,为了防止积水流入厢体内部,设置流水槽的插槽段只能用于插装顶部厢板,因此在装配时,还需要查看流水槽的位置,装配效率低。

本实施例中,厢板连接型材固定车厢的顶部厢板和车厢的侧部厢板时,为了便于积水通过流水槽流出插槽段3,流水槽2设置在插槽段3的槽内壁31上,插槽段3中的积水聚积在插槽段3最低处,通过设置在插槽段3最低处的流水槽2流出厢板连接型材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流水槽也可以设置槽底壁或槽外壁上,但是采用这种设置,插槽段中的积水可能因无法及时通过流水槽排出而进入车厢内部。

本实施例中,为了缩短积水聚积路径,流水槽2设置在插槽段3的槽侧壁根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流水槽也可以设置在插槽段的槽侧壁的其他部位,例如,槽侧壁的中部等。但是流水槽设置在槽侧壁的中部时,积水的聚积路径较长,可能导致厢板因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而损坏。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流水槽2的加工,流水槽2呈V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流水槽也可以设为其他形状,例如,U型、C型等,但是这种形状的流水槽加工起来较为困难。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型材结构更加简单,便于型材的加工。构成流水槽2的槽侧壁有部分被两个插槽段3共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插槽段的侧壁也可以不共用。

如图3所示,为了保证厢板5与插槽段3之间的良好密封。插装槽的槽侧壁内侧还间隔设置多个密封槽4,密封槽4内涂抹有密封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密封槽,密封胶直接涂抹在插槽段内或厢板外表面,但是采用这种方式无法保证厢板连接型材与厢体之间的密封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密封结构的装填,密封槽4为用于装填密封胶的涂胶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槽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例如,用于放置密封垫的密封垫槽等。但密封垫很难放入密封垫槽中。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保证厢板5与插槽段3的良好密封,密封槽4为多个且间隔布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槽也可以为一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厢板连接型材的具体实施例,该厢板连接型材的结构与上述车辆的实施例中的厢板连接型材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