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厢及其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3425发布日期:2019-09-29 14:41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厢及其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厢及其厢板。



背景技术:

物流车主要包括车辆底盘和固定在车辆底盘上用于贮存各种商品的车厢,车厢主要由设置在各侧面的厢板拼装而成。目前物流车的车厢厢板大都采用焊接工艺铁皮和粘板工艺夹心板的结构,这种厢板结构较为笨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流车的载荷,减少了物流车的整体配送量,不利于运输从业者的经济利益最大化。此外,厢板采用一整块板材,厢板的宽度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使得设定长度的厢板只能适用于对应规格的车辆底盘,降低了厢板使用时的灵活性。而且,当厢板受到撞击发生局部变形时,在厢板修复时只能将一整块厢板替换下来,使得厢板的维修成本增加,不利于厢板的重复使用,不能满足绿色环保、资源重复利用的节能需求。

申请公布号为CN103072637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全铝合金拼装结构车厢,该车厢包括侧板和前围板,侧板由多块型材插套拼装而成,侧板和前围板之间通过立柱型材相连,立柱型材上设置有供侧板和前围板伸入的插槽。由现该有技术文件的附图中可以看出,构成侧板的各型材结构相同,均包括主体部分和设置在主体部分两侧的接头,其中一个接头为公接头,公接头的厚度小于主体部分的厚度,另一个为母接头,母接头的端面上设有凹槽。主体部分的整体厚度与插槽的厚度匹配。

具体使用时,由于各型材在加工时以及各型材的拼装过程中的精度难以保证,由此会产生以下弊端,在端部的型材插入立柱型材的插槽中时,由于拼装误差的存在,可能会导致端部的型材插入插槽中的长度较短,外部连接的铆钉或螺钉等结构容易抵接或穿过型材的接头,以实现端部的型材与立柱型材之间的相连。但是,若端部的型材中插入插槽的一端为公接头,则由于公接头的外径小于主体部分的外径,则公接头与插槽槽壁之间为虚接触,导致外部的铆钉或螺钉无法与端部的型材进行相连;若插入的一端为母接头,由于母接头中设有凹槽,槽壁的强度较低,母接头前端易发生变形。无论端部的型材中插入插槽的一端接头为公接头还是母接头,都存在连接不可靠的问题,容易导致车厢的整体强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厢用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型材加工精度或拼装精度较低时车厢整体强度较低的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整体强度较高的车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车厢用厢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车厢用厢板,包括沿厢板的延伸方向依次插套相连的至少三个型材,定义各型材中位于厢板两端的型材为端部型材,位于两端部型材之间的型材为过渡型材,端部型材包括主体部分,主体部分的朝向过渡型材的一端设有过渡型材接头,过渡型材接头为端面设有凹槽的母接头或厚度小于主体部分的公接头,所述主体部分的另一端设有用于适配插入拐角连接型材插槽内的插槽接头,所述插槽接头与主体部分等厚且端面封闭。

有益效果:将端部型材与过渡型材差异化设计,端部型材的外端的插槽接头与主体部分等厚且端面封闭,插入拐角连接型材的插槽中的一端为完整的插槽接头,即使型材的加工精度或拼装精度较低,插槽接头与插槽插套配合时,也能够保证两者之间的可靠接触,且插槽接头的端面封闭,端部的强度较高,由此提高两者插套配合的可靠性,提高车厢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地,两端部型材中的其中一个具有母接头,另一个具有公接头,所述过渡型材的两端分别为母接头和公接头。各过渡型材的两端分别为母接头和公接头,所有的过渡型材结构均相同,有利于进行批量加工。

进一步地,母接头的所述凹槽槽壁上凸出设置有用于夹紧对应公接头的锯齿状凸起。锯齿状凸起能够加大对母接头对公接头的夹紧作用力。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型材接头的壁厚大于主体部分的壁厚。过渡型材接头的壁厚大于主体部分的壁厚,能够提高型材之间插接后的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车厢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厢,包括通过拐角连接型材相连的两厢板,所述拐角连接型材包括供相应厢板的端部适配插入的插槽,各厢板分别包括沿厢板的延伸方向依次插套相连的至少三个型材,定义各型材中位于厢板两端的型材为端部型材,位于两端部型材之间的型材为过渡型材,端部型材包括主体部分,主体部分的朝向过渡型材的一端过渡型材接头,过渡型材接头为端面设有凹槽的母接头或厚度小于主体部分的公接头,所述主体部分的另一端设有用于适配插入拐角连接型材的插槽内的插槽接头,所述插槽接头与主体部分等厚且端面封闭。

有益效果:将端部型材与过渡型材差异化设计,端部型材的外端的插槽接头与主体部分等厚且端面封闭,插入拐角连接型材的插槽中的一端为完整的插槽接头,即使型材的加工精度或拼装精度较低,插槽接头与插槽插套配合时,也能够保证两者之间的可靠接触,且插槽接头的端面封闭,端部的强度较高,由此提高两者插套配合的可靠性,提高车厢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地,两端部型材中的其中一个具有母接头,另一个具有公接头,所述过渡型材的两端分别为母接头和公接头。各过渡型材的两端分别为母接头和公接头,所有的过渡型材结构均相同,有利于进行批量加工。

进一步地,母接头的所述凹槽槽壁上凸出设置有用于夹紧对应公接头的锯齿状凸起。锯齿状凸起能够加大对母接头对公接头的夹紧作用力。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型材接头的壁厚大于主体部分的壁厚。过渡型材接头的壁厚大于主体部分的壁厚,能够提高型材之间插接后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拐角连接型材上对应于插入的端部型材处设有铆钉槽。铆钉槽能够供铆钉嵌入,保证连接处的平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厢实施例中厢板和拐角连接型材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去掉连接件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厢实施例中公端端部型材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车厢实施例中母端端部型材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车厢实施例中过渡型材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车厢实施例中拐角连接型材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过渡型材,2-公端端部型材,3-母端端部型材,4-拐角连接型材,5-连接件,6-公接头,7-加强筋,8-矩形内腔,9-母接头,10-牙扣,11-穿线孔,12-插槽,13-铆钉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车厢的实施例:如图1~8所示,车厢包括构成车厢侧壁的厢板以及将位于不同位置处的厢板连接在一起的拐角连接型材4。

如图1至图3所示,厢板包括多个顺次插合拼接的型材,其中,型材的数量有多个,分别为一端的公端端部型材2和另一端的母端端部型材3,以及位于公端端部型材2和母端端部型材3之间的过渡型材1。在公端端部型材2、母端端部型材3和各过渡型材1插合固定完毕后,在厢板的外侧面上固定连接件5,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5为固定板(当然,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可以为加强筋),如图1所示,连接件5通过铆钉固定在厢板上。在厢板的两端均固定有拐角连接型材4,拐角连接型材4在车厢整体拼装完成后构成车厢的各侧棱。

公端端部型材2的结构如图4所示,公端端部型材2内部中空以减轻重量,在使用时,公端端部型材2的右端用来与过渡型材1插接配合,公端端部型材2的右端厚度较小而形成了公接头6,左端用来插装在拐角连接型材4的插槽12中,左端形成了完整、等厚、端面封闭的插槽接头。公端端部型材2的内部从左至右间隔设置有三个加强筋7(其他实施例中加强筋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由此在公端端部型材2中形成了多个矩形内腔8。

母端端部型材3的结构如图5所示,母端端部型材3内部中空以减轻重量,在使用时,母端端部型材3的左端用来与过渡型材1插接配合,母端端部型材3的左端端面上开设有凹槽而形成了母接头9,右端用来插装在拐角连接型材4的插槽12中,右端形成了完整、等厚、端面封闭的插槽接头。母端端部型材3的内部从左至右间隔设置有三个加强筋7(其他实施例中加强筋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由此在公端端部型材2中形成了多个矩形内腔8。

由图5中可以看出,为了加强公接头6与母接头9插接后的紧固效果,母接头9的内壁上设置有牙扣10,牙扣10构成了设置在母接头9内壁上的锯齿状凸起。

过渡型材1的结构如图6所示,过渡型材1内部中空以减轻重量,过渡型材1的内部从左至右间隔设置有三个加强筋7,三个加强筋7将过渡型材1的内部分为多个矩形内腔8。各过渡型材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母接头9和公接头6,母接头9的内壁上设置有牙扣10。其中,各型材的母接头9和公接头6的结构均相同,各过渡型材1在拼接厢板时,相邻两个过渡型材1的公接头6和母接头9对应插合拼接。

需要说明是,公端端部型材2、母端端部型材3和过渡型材1均由抗腐蚀的铝板制成,加工方式可以采用冲压,也可以利用各种对应型号的铝板焊接而成,成型后,再在内部的对应位置焊接上加强筋7。此外,公端端部型材2、母端端部型材3和过渡型材1的主体厚度相同。

拐角连接型材4的结构如图7和图8所示,拐角连接型材4的整体形状为条状且横截面为L型,拐角连接型材4包括圆弧段以及连接在圆弧段两端的延伸段,本实施例中两个延伸段相互垂直。圆弧段的内部设置有穿线孔11,本实施例中穿线孔11的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穿线孔11的设置方便了车厢电气部分的穿线和布线。两个延伸段的内部均设置插槽12,各插槽12的槽口均布置在对应延伸段的端部位置。为了使得厢板的端部能插入插槽12的内部,两个插槽12的槽口宽度均略大于厢板的厚度(即公端端部型材2、母端端部型材3和过渡型材1的主体厚度)。如图8所示,各延伸段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沿着拐角连接型材4的延伸方向延伸布置的铆钉槽13,当拼接完成的厢板端部插入相对应的插槽12中后,沿着铆钉槽13的延伸方向打设一排铆钉即可将厢板固定在插槽12中。

本实用新型的车厢在安装时,首先将多个过渡型材1顺次插接在一起,然后分别将公端端部型材2和母端端部型材3插合拼接在厢板的对应端部以拼装成厢板,然后利用铆钉将连接件5固定在厢板的一侧侧面上,连接件5将公端端部型材2、母端端部型材3以及各过渡型材1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增强连接强度的作用。然后在厢板的左右两端分别插合拐角连接型材4,然后沿着铆钉槽13打设铆钉将厢板的对应端部固定在插槽12内即完成厢板和拐角连接型材4之间的组装,根据车厢实际所需厢板的数量对应准备拐角连接型材4,以将各厢板拼装形成车厢。

本实施例中,无论是母端端部型材3还是公端端部型材2,与过渡型材1插接的接头即为过渡型材接头,与拐角连接型材4插接的部分即为插槽接头,母端端部型材3和公端端部型材2中位于过渡型材接头与插槽接头之间的部分为主体部分。

本实施例中,公接头6和母接头9的壁厚均大于主体部分的壁厚,以保证插接后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车厢用厢板的实施例:厢板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一致,其内容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