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挂式房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9827发布日期:2019-09-17 20:26阅读:10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拖挂式房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拖挂式房车车架。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人们出行的一种代步工具,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代步的范畴,成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一种享受,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只是用来载客或载货,当前汽车不仅用来旅游,甚至可以当房子居住,由此产生了房车;现有的车架由于使用了密度较高的钢铁结构,使得车辆自重较高,过于笨重,使得车辆在行驶时油耗偏高,不利于燃油的经济性,同时,过于规则的设计会降低车架的稳定性,形成晃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拖挂式房车车架,降低了车架的重量且提高车辆的能耗,同时提高了车架的结构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拖挂式房车车架,其包括车架主体和连接块,所述车架主体包括拖架和底架,所述拖架设置在所述底架的前端,所述底架上平行设置有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第五横梁和第六横梁,所述第一横梁设置在所述底架的首端,所述第六横梁设置在所述底架的末端,自所述拖架的顶端向所述第六横梁延伸有纵梁,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三横梁之间设有对称设置在所述纵梁的两侧的第一斜梁,所述第五横梁与所述第六横梁之间设有对称设置在所述纵梁的两侧的第二斜梁,自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向所述拖架的顶端均延伸有叉梁,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拖架的顶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连接块的一端设有第一插柱、第二插柱和第三插柱,所述第一插柱与所述第三插柱分别插设在所述拖架的顶端两侧的边框内并通过焊接与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插柱插设在所述纵梁与两所述叉梁形成的空腔内并通过焊接与螺栓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为中空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连接块的中空结构上嵌设有万向拖挂装置,所述万向拖挂装置与所述连接块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车架主体采用方形空心铝型材。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拖架的侧边框与所述底架的侧边框为一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底架的中部侧边框的外侧均对称设有第一外框。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底架的后部侧边框的外侧均对称设有第二外框。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拖挂式房车车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牵引车的拉动,牵引力通过纵梁和拖架与底架的两侧边框以拖动车架的前进,而且车架通过焊接连接,安装方便且对车架的结构刚度更好,横梁与纵梁的交汇处均以切半,即两相交梁交叉处各切除一半,叠交后再焊接实现连接;此外,叉梁、第一斜梁和第二斜梁的设计,运用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原理,提高了车架的结构稳定性,第一斜梁与第一斜梁在底架内呈米字形,能提高车架的刚度,增强了车架的抗扭性;叉梁的设置能够提升车架在前部材料的使用密度,以增强车架的强度;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稳定,车架不易变形,在实际使用中能有效降低车辆的能耗,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拖挂式房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架主体;2-连接块;3-拖架;4-底架;5-第一横梁; 6-第二横梁;7-第三横梁;8-第四横梁;9-第五横梁;10-第六横梁; 11-纵梁;12-第一斜梁;13-第二斜梁;14-叉梁;15-第一插柱;16- 第二插柱;17-第三插柱;18-第一外框;19-第二外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拖挂式房车车架,其包括车架主体1和连接块2,所述车架主体1包括拖架3和底架4,所述拖架3设置在所述底架4的前端,所述底架4上平行设置有第一横梁5、第二横梁6、第三横梁7、第四横梁8、第五横梁9和第六横梁 10,所述第一横梁5设置在所述底架4的首端,所述第六横梁10设置在所述底架4的末端,自所述拖架3的顶端向所述第六横梁10延伸有纵梁11,所述第二横梁6与所述第三横梁7之间设有对称设置在所述纵梁11的两侧的第一斜梁12,所述第五横梁9与所述第六横梁10之间设有对称设置在所述纵梁11的两侧的第二斜梁13,自所述第二横梁6的两端向所述拖架3的顶端均延伸有叉梁14,所述连接块2与所述拖架3的顶端连接。其中,所述拖架3的侧边框与所述底架4的侧边框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牵引车的拉动,牵引力通过纵梁11和拖架3与底架4的两侧边框以拖动车架的前进,而且车架通过焊接连接,安装方便且对车架的结构刚度更好,横梁与纵梁11的交汇处均以切半,即两相交梁交叉处各切除一半,叠交后再焊接实现连接;此外,叉梁14、第一斜梁12和第二斜梁13的设计,运用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原理,提高了车架的结构稳定性,第一斜梁12与第一斜梁12在底架 4内呈米字形,能提高车架的刚度,增强了车架的抗扭性;叉梁14 的设置能够提升车架在前部材料的使用密度,以增强车架的强度;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稳定,车架不易变形,在实际使用中能有效降低车辆的能耗,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

示例性的,所述连接块2的一端设有第一插柱15、第二插柱16 和第三插柱17,所述第一插柱15与所述第三插柱17分别插设在所述拖架3的顶端两侧的边框内并通过焊接与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插柱 16插设在所述纵梁11与两所述叉梁14形成的空腔内并通过焊接与螺栓连接;所述连接块2的另一端为中空结构,能有效的解决不同种金属之间的连接技术问题。

方便牵引车对车架进行牵引,所述连接块2的中空结构上嵌设有万向拖挂装置,所述万向拖挂装置与所述连接块2通过螺栓连接。

示例性的,所述车架主体1采用具有较高的抗扭能力和抗弯曲能力方形空心铝型材,保证车架的使用稳定性。

示例性的,所述底架4的中部侧边框的外侧均对称设有第一外框 18,所述底架4的后部侧边框的外侧均对称设有第二外框19,使能使车架在使用过程中重心更落于底架4的两侧边框之间,提升车架的稳定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