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着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48309发布日期:2020-08-14 17:1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着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缓慢行驶或停止时竖立摩托车的技术,更具体地,涉及通过利用电驱动电动机的紧凑结构使电动机模块小型化,在安装摩托车时的排斥感最小化,并且在缓慢行驶或停止时通过结合连杆框架而能够快速支撑地面,并且通过在驾驶时平行于地面旋转来减小空气阻力的摩托车着陆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摩托车在业余爱好和休闲运动中的普及,对安全装置的需求增加,例如为了减少长途驾驶引起的疲劳,利用防止摩托车在缓慢行驶或等待信号时颠倒的技术。

作为这种现有技术,公开了韩国注册专利第1311890号,如图1所示,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摩托车的立轮装置包括车身框架10、连杆框架20、用于驱动活塞杆62以升高车轮50的致动器60、车轮框架30、设置在第一弹簧轴41和第二弹簧轴42之间用于吸收来自车轮50的冲击的阻尼弹簧43、张力调节螺栓45以及膨胀弹簧,通过连杆框架和致动器分散及支撑摩托车的负载。

然而,由于缸由致动器构成并且增加了各种弹簧,因此结构复杂,并且维护和修理困难,并且难以小型化,因此具有视觉上的排斥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第10-1311890(摩托车着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诸多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化用于实现着陆的折叠和展开的构造和结构,易于维护和修理,并且通过小型化来减少排斥感或异物感的摩托车着陆装置。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摩托车着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dc电动机,固定地形成在摩托车的脚架附近,并沿正反方向旋转;电动机模块,由容纳所述dc电动机的电动机框架构成;主连杆框架,分别连接成可在所述电动机框架的两侧旋转,并通过所述dc电动机以预定角度旋转;减速模块,通过接合所述dc电动机来使旋转缓慢行驶并将其传递至所述主连杆框架;支撑框架,可旋转地铰接到所述主连杆框架的一侧以互锁;辅助连杆框架,铰接在所述电机框架和支撑框架之间;以及车轮支架,连接到所述支撑框架的一侧以形成车轮,当所述摩托车缓慢行驶及停止时,所述主连杆框架通过所述dc电动机的顺时针正向旋转在地面上水平旋转,所述辅助连杆框架相对于所述电机框架以第一角度旋转,使得所述车轮抵接于地面,当所述摩托车以预定速度以上行驶时,所述主连杆框架通过所述dc电动机的逆时针反向在地面上水平旋转,所述辅助连杆框架相对于所述电动机框架以第二角度旋转,从而使所述车轮偏离地面。

进一步包括阻尼器,该阻尼器插入到所述支撑框架和所述车轮支架之间,以在所述车轮接触地面时吸收冲击。

所述阻尼器在外周表面上形成有皱纹,并且包括弹性材料。

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框架,一侧铰接到所述主连杆框架,并且上表面铰接到所述辅助连杆框架;第二框架,螺栓连接到所述第一框架的后面;以及

一对第三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两侧用螺栓结合。

所述减速模块由两级结构的太阳齿轮和行星齿轮以及环形齿轮组成。

所述电动机框架由用于插入所述dc电机的输入框架和连接到所述输入框架的一侧用于保护所述dc电动机的盖框架组成。

所述主连杆框架分别连接至所述输入框架的两侧,并且连接至所述减速模块以互锁的三角形侧形状彼此面对。

另外,所述辅助连杆框架通过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两侧和所述主连杆框架的两侧之间分开而铰接。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驱动电动机,摩托车在缓慢行驶或停止时迅速地驱动着陆装置来防止摩托车颠倒。

此外,通过使用辅助连杆框架和减速模块,摩托车在缓慢行驶或停止时分散摩托车的负载以能够稳定地支撑在地面,从而,在行驶时,具有防止主连杆框架旋转脱离并稳定地保持行驶的效果。

此外,电驱动电动机和减速模块的紧凑结构使其易于维护和修理,减少了摩托车的视觉排斥感或异物感,并使行驶时的空气阻力最小化。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现有技术的摩托车的立轮装置。

图2a和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着陆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图2b的摩托车着陆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a和图4b分别示出图2a和图2b的摩托车着陆装置的折叠和展开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2a和2b是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着陆装置的透视图,图3是图2b的摩托车着陆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4a和图4b分别示出图2a和图2b的摩托车着陆装置的折叠和展开状态的图。此时,图2a示出展开状态,图2b示出折叠状态。

参照图2a至图4b,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着陆装置包括:提供驱动力的电动机模块110、分别由电动机模块110旋转的主连杆框架120和辅助连杆框架150和用于减少电动机模块110的旋转并将其传递至主连杆框架120的减速模块130、连接至主连杆框架120的支撑框架140、连接至支撑框架140的支架160。

首先,电动机模块110与摩托车10的脚架相邻地固定地形成,并由正反旋转的电驱动电动机,即dc电动机111和用于在内侧容纳dc电动机111的电动机框架构成(参照图4a及图4b)。

具体地,如图3所示,电动机框架包括用于放入dc电动机的输入框架112a和连接到输入框架112a的一侧用于保护dc电动机111的盖框架112b。

此时,盖框架112b构造成朝向摩托车的内部,从而不向外部突出以减小驾驶时的空气阻力,并且电机框架由连接至输入框架112a的单独的支架(未示出)和螺栓(未示出)坚固地固定在摩托车的侧面。

然后,主连杆框架120分别连接成可在电动机框架的两侧旋转,并且与dc电动机111的旋转驱动一起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以预定角度旋转。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主连杆框架120分别连接至输入框架112a的两侧,并且连接至减速模块130以互锁的三角形侧形状彼此面对。

然后,减速模块130通过与dc电动机111接合而通过使旋转缓慢行驶到主连杆框架120而使主连杆框架120旋转。

此时,减速模块130由两级太阳齿轮131a、b和行星齿轮132a、b以及环形齿轮133a、b组成,dc电动机111的高速旋转由第一级和第二级行星齿轮单元以高缓慢行驶比顺序地缓慢行驶,朝正向或反向以高扭矩低速旋转,使得能够平滑地旋转随后的高负荷主连杆框架120。

然后,将支撑框架140可旋转地铰接到主连杆框架120的一侧以与主连杆框架120互锁。

详细地,如图3所示,支撑框架140包括一侧以主连杆框架120和第一轴线a作为旋转轴铰接,上面以辅助连杆框架150的一轴线和第二轴线b作为旋转轴铰接的第一框架141、通过螺栓142a连接至第一框架141的后面的第二框架142、从第一框架141和第二框架142的两侧通过螺栓143a连接的成对的第三框架143。

然后,将辅助连杆框架150铰接在电动机框架110和支撑框架140之间,以在驱动支撑框架140时提供结构稳定性,即,当展开支撑框架140时(当车轮和地面接触时),摩托车本身的载荷被分配以增强主连杆框架120的结构稳定性来提高耐用性,并且支撑框架140在折叠的过程中(当将车轮从地面分离时),支撑框架140和后述的车轮支架160被稳定地支撑,以防止行驶时支撑框架140意外地离开。

具体地,如图3所示,辅助连杆框架150在第一框架141的两侧的第二轴线b与主连杆框架120的第三轴线c之间分别分离后铰接。

然后,将车轮托架160连接到支撑框架140的一侧,并且形成可旋转的车轮161。

如图4a和图4b所示,当摩托车通过具有上述构造的电动机着陆装置缓慢行驶及停止时,主连杆框架120通过dc电动机的顺时针正向旋转而相对于地面顺时针水平旋转,并且辅助连杆框架150相对于地面具有第一角度,例如以40度至50度旋转,使得车轮支架160的车轮161与地面接触以支撑摩托车的载荷(展开状态)。

另外,当摩托车以预定速度以上的速度行驶时,主连杆框架120通过dc电动机的逆时针反向旋转在地面上逆时针水平旋转,而辅助连杆框架150相对于地面以第二角度旋转,例如,通过以0度或180度旋转,使得车轮支架160的车轮161偏离地面预定高度以使摩托车平稳行驶(折叠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阻尼器170插入在形成有容纳空间的支撑框架140和车轮支架160的一端之间,在外周形成有褶皱171,并包含合成纤维的弹性材料,使得支撑框架140和车轮支架160弹性地连接,从而吸收车轮161接触地面时的冲击。

即,阻尼器170可以由合成纤维而不是弹簧制成,从而简化并最小化支撑框架140和车轮支架160之间的连接结构。

另外,上述着陆装置可以由设置在摩托车的控制单元上的开关(未示出)驱动,并且单独的继电器配置的控制单元(未示出)可以接收摩托车的主车轮的行驶速度信息,当确定低于预定速度时,控制电动机模块的dc电动机以驱动着陆在地面上,而当确定高于预定速度时,可以控制dc电动机旋转并从地面驱动至预定高度来继续驱动。

综上所述,除了摩托车的主轮外,在邻近前后轮之间的脚架的两侧成对驱动的辅助轮着陆装置通过电驱动电动机实现,从而在摩托车缓慢行驶或停止时迅速驱动着陆装置来防止摩托车颠倒,通过辅助连杆框架和减速模块在缓慢行驶或停止时分散摩托车的负载,从而稳定地支撑在地面上,即使在行驶时,也可以防止主连杆框架的旋转脱离以保持行驶稳定,并且可以使电驱动电动机和减速模块小型化,以减少摩托车的视觉排斥感并在行驶时最小化空气阻力。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和附图中所示的配置仅是本发明的最优选实施例之一,并且不代表本发明的全部技术思想,因此,应当理解为在本申请时,可能存在能够代替的各种等同物和修改例。

图中

110:电机模块120:主连杆框架

130:减速模块140:支撑框架

150:辅助连杆框架160:车轮支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