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地自扶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0795发布日期:2019-04-30 19:02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倒地自扶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倒地自扶体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中涉及了各种各样的自动化装置,部分在代替人工劳力上体现出强烈的作用力。目前,摆放在路边的共享单车和自行车由于天气的影响或人为原因倒在地上,若无人工扶起,不仅影响共享单车和自行车的使用效率,也影响城市风气风貌。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而进行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倒地自扶体装置,从而解决上述缺陷。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倒地自扶体装置,包括基座

所述基座的一端设有陀螺仪;所述基座上固定有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所述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的输出轴上分别固定有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向下端延伸;所述基座上还固定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位于第一舵机与第二舵机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陀螺仪通过螺栓固定于基座的左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结构一致且呈左右对称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的底部具有向外侧延伸的支撑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底部的延伸片上套设有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采用双轴舵机。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盒内装设有控制器和电源。

更进一步的,所述陀螺仪通过螺栓固定于基座的右侧。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通过陀螺仪判断物品是否处于水平状态,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指示舵机进行摆正;本发明通过装配在易倒地物品上,可实现其自扶,不需要人工来进行维护;

2.本发明在支撑架底部采用橡胶材料与地面接触,增大与地面摩擦力,使摆正后不再易于倒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倒地自扶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该装置中第一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倒地自扶体装置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的一端设有陀螺仪2;所述基座1上固定有第一舵机3和第二舵机4;所述第一舵机3和第二舵机4的输出轴上分别固定有第一支撑架5和第二支撑架6,所述第一支撑架5和第二支撑架6向下端延伸;所述基座1上还固定有控制盒7,所述控制盒位于第一舵机3与第二舵机4之间;所述陀螺仪2通过螺栓固定于基座1的左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架5和第二支撑架6结构一致且呈左右对称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架5与第二支撑架6的底部具有向外侧延伸的支撑片5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架5与第二支撑架6底部的延伸片51上套设有橡胶;所述第一舵机3和第二舵机4采用双轴舵机;所述控制盒7内装设有控制器和电源。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陀螺仪2通过螺栓固定于基座1的右侧。

上述倒地自扶体装置采用arduino控制器来进行控制整个装置,使用mixly软件来进行编程,mixly是北师大教育学部创客教育实验室开发的一款图形化编程软件,是在googleblockly图形化语言的基础上开发,目前支持大部分arduino型号。使得各个年龄阶段的使用者都能快速掌握倒地自扶装置的使用,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

其程序代码如下: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倒地自扶体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一端设有陀螺仪;所述基座上固定有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所述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的输出轴上分别固定有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向下端延伸;所述基座上还固定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位于第一舵机与第二舵机之间。本发明通过陀螺仪判断物品是否处于水平状态,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指示舵机进行摆正;本发明通过装配在易倒地物品上,可实现其自扶,不需要人工来进行维护。

技术研发人员:唐明斌;马跃;邹文辉;曹金良;马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电机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1.03
技术公布日:2019.04.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