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车辆机舱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95253发布日期:2019-09-29 19:3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材料车辆机舱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材料车辆机舱盖。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动机舱盖通常包括:内板、外板和铰链,其中,内板与外板相扣合且焊接连接,铰链置于内板与外板之间,铰链用于使内板和外板可相对转动。对于复合材料车辆机舱盖,为了满足整体刚度、强度的需要,上述结构并不能适用。

基于上述需求,提供一种既能满足结构简单且便于组装、又能满足机舱盖整体刚度、强度需求的车辆机舱盖,成为现有技术中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车辆机舱盖,包括:

机舱盖主体;

加强筋框架,所述加强筋框架附接于所述机舱盖主体的内表面,并且,所述加强筋框架的前端中部具有前固定安装部、后端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前固定安装部呈三角布置的一对后固定安装部;

板面支撑架,所述板面支撑架成对地附接于所述机舱盖主体的内表面,并且,成对粘接的所述板面支撑架与所述前固定安装部呈三角布置。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框架包括:

中部加强筋,所述中部加强筋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所述中部加强筋位于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中位位置;

侧边加强筋,所述侧边加强筋成对布置在所述中部加强筋的相对两侧,所述侧边加强筋沿所述机舱盖主体的边缘延伸,并且,所述侧边加强筋的前端交汇拼接于所述中部加强筋的前端;

其中,所述中部加强筋的前端设置有所述前固定安装部,所述侧边加强筋的后端设置有所述后固定安装部。

可选地,所述前固定安装部包括:

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装设于车头的防撞梁上,并且所述第一安装座承载有第一滑轨;

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所述中部加强筋的前端,并且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轨配合具有沿车身长度方向滑动的纵向自由度。

可选地,所述后固定安装部与车身的a柱下立柱可拆卸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后固定安装部与车身的a柱下立柱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并且,所述螺栓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a柱下立柱与闭合状态的车门贴合的区域。

可选地,所述后固定安装部包括:

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为所述侧边加强筋沿车身宽度方向向车身内部延展的横向延展段,所述横向延展段在远离所述侧边加强筋的一端具有直角弯折部;

安装端子,所述安装端子为直角z字形结构,并且所述安装端子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直角弯折部和所述a柱下立柱通过螺栓连接并分别形成直角配合。

可选地,所述安装端子为沿车身高度方向布置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部具有沿车身高度方向布置的两个直角弯折部。

可选地,所述板面支撑架包括:

第三安装座,所述第三安装座沿车身长度方向装设于车头内部的纵向加强梁上,所述第三安装座为倒弓形结构,并且上表面承载有第三滑轨;

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与附接于所述机舱盖主体的内表面的t字形支撑托连接,并且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三滑轨配合具有沿车身长度方向滑动的纵向自由度。

可选地,所述机舱盖主体的相对两侧集成有翼子板,所述加强筋框架具有对所述翼子板进行避让的开口。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框架具有网格镂空。

从而,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材料车辆机舱盖,符合轻量化的设计思想,结构简单、制造组装方便;双三角布置形式能够有效增加车辆机舱盖的整体刚度和强度。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复合材料车辆机舱盖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车辆机舱盖的轴测图;

图3为如图1所示的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车辆机舱盖的内表面的结构视图;

图4为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车辆机舱盖的b-b视图;

图5为如图1所示的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车辆机舱盖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如图1所示的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车辆机舱盖的安装后视图。

标号说明

100机舱盖主体

110翼子板

120胶结构

200加强筋框架

210前固定安装部

211第一安装座

212第一滑轨

213第一滑块

220后固定安装部

221第二安装座

222直角弯折部

223安装端子

230中部加强筋

240侧边加强筋

241开口

242网格镂空

300板面支撑架

310第三安装座

311第三滑轨

320第三滑块

321t字形支撑托

400a柱下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复合材料车辆机舱盖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如图1所示的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车辆机舱盖的轴测图。

请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车辆机舱盖10,包括:机舱盖主体100、加强筋框架200、板面支撑架300。

其中,加强筋框架200附接于机舱盖主体100的内表面,并且,加强筋框架200的前端中部具有前固定安装部210、后端两侧设置有与前固定安装部呈三角布置的一对后固定安装部220。

板面支撑架300成对地附接于机舱盖主体100的内表面,并且,成对粘接的板面支撑架300与前固定安装部210呈三角布置。

上述所有结构皆为轻量化复合材料加工制造,并且,机舱盖主体100的结构简单,相对于传统机舱盖省去了门锁、铰链、气撑杆等结构,该机舱盖完全由复合材料不涉及金属件加工制作,极大的从采购和工艺成本节省了大量开发费用,满足极致轻量化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从而,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材料车辆机舱盖,符合轻量化的设计思想,结构简单、制造组装方便;双三角布置形式能够有效增加车辆机舱盖的整体刚度和强度。

请再次参见图1和图2,加强筋框架200包括:中部加强筋230和一对侧边加强筋240。

其中,中部加强筋230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并且中部加强筋230位于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中位位置;侧边加强筋240成对布置在中部加强筋230的相对两侧,侧边加强筋240沿机舱盖主体100的边缘延伸,并且,侧边加强筋240的前端交汇拼接于中部加强筋230的前端。

中部加强筋230的前端设置有前固定安装部210,侧边加强筋240的后端设置有后固定安装部220。

图3为如图1所示的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车辆机舱盖的内表面的结构视图;图4为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车辆机舱盖的b-b视图。

请参见图3和图4,前固定安装部210包括:第一安装座211和第一滑块213。

其中,第一安装座211装设于车头的防撞梁上,并且第一安装座211承载有第一滑轨212;第一滑块213设置在中部加强筋230的前端,并且第一滑块213与第一滑轨212配合具有沿车身长度方向滑动的纵向自由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211与第一滑轨212、第一滑块213与中部加强筋230均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直接开模制造,节省整体生产成本。

图5为如图1所示的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车辆机舱盖的安装示意图;图6为如图1所示的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车辆机舱盖的安装后视图。

请参见图5和图6,后固定安装部220与车身的a柱下立柱400可拆卸固定连接。

为了增加车辆机舱盖10的防盗性能,后固定安装部220与车身的a柱下立柱4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并且,螺栓的安装位置位于a柱下立柱400与闭合状态的车门贴合的区域。车辆机舱盖10的拆卸需要车门开启以后才能漏出后固定安装部220与车身的螺栓连接点,从而在车门关闭及锁车状态下,机舱盖不能够随意打开。此种连接方式不仅能够提升车辆机舱盖10的整体刚度,而且只有打开车门的情况下才能卸下螺栓,从而使机舱盖内部零件更加安全。可以理解的是,只有用车钥匙打开车门的情况下,车辆机舱盖10才能拆卸,从而,增加了车主对车辆的主导控制。

请再次参见图5和图6并结合图2,后固定安装部220包括:第二安装座221和安装端子223。

其中,第二安装座221为侧边加强筋240沿车身宽度方向向车身内部延展的横向延展段,横向延展段在远离侧边加强筋240的一端具有直角弯折部222;安装端子223为直角z字形结构,并且安装端子223的两端分别与直角弯折部222和a柱下立柱400通过螺栓连接并分别形成直角配合。

为了实现上述的直角配合,直角弯折部222具有容纳安装端子223的一端的凹槽,使安装端子223只能沿着远离直角弯折部222的方向移动;a柱下立柱400与安装端子223的安装侧为直角结构,安装端子223安装时与直角结构卡接配合。最后,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端子223的两端。

上述采用车身左右各两处后固定安装部220连接车身的a柱下立柱400的结构,能够增加车辆机舱盖10的整体刚度,能够降低车辆机舱盖10能被其他人随意打开从而盗窃机舱内部结构的风险;同时,能够有效提升车辆机舱盖10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cfd(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计算流体动力学)、以及碰撞性能。进而,该结构制造、安装简单,节省成本。并且,车辆机舱盖10的前固定安装部210通过滑轨式连接,后固定安装部220通过螺栓固定,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替代了传统高级车辆机舱盖电子锁的功能,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结构实用、安装简便。

为了增加后固定安装部220结构的牢靠性,安装端子223为沿车身高度方向布置的两个,第二安装部221具有沿车身高度方向布置的两个直角弯折部222。

请再次参见图3和图4并结合图1和图6,板面支撑架300包括:第三安装座310和第三滑块320。

其中,第三安装座310沿车身长度方向装设于车头内部的纵向加强梁上,第三安装座310为倒弓形结构,并且上表面承载有第三滑轨311。第三安装座310固定在机舱盖内部横梁与纵梁处,倒弓形的结构避免了和动力总成悬置距离过近,降低了车辆机舱盖10和动力总成的耦合而引起的结构共振,减少了噪声的产生。

第三滑块320与附接于机舱盖主体100的内表面的t字形支撑托321连接,并且第三滑块320与第三滑轨311配合具有沿车身长度方向滑动的纵向自由度。t字形支撑托321与机舱盖主体100的内表面采用胶连接,能够根据车头内部的横梁和纵梁的走向方便改变其安装位置,方便优化车辆机舱盖10的nvh以及碰撞性能。

请再次参见图1,机舱盖主体100的相对两侧集成有翼子板110,加强筋框架200具有对翼子板110进行避让的开口241。在本实施例中,机舱盖主体100和翼子板110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从而整个机舱盖主体100的外表面更加平顺光滑,结构符合车辆运动的空气动力学,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车辆机舱盖10引起的风噪。

加强筋框架200具有网格镂空,可以有效降低车辆机舱盖10的重量,实现轻量化的同时能够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梯子形状的中部加强筋230附接于机舱盖主体100的内表面,车头与行人碰撞时能够弹性变形而起到缓冲的作用,降低车子对行人的危害,同时对机舱盖主体100在变形过程中起到支撑保护的作用。

车辆机舱盖10通过胶结构120与加强筋框架200、板面支撑架300粘接,前固定安装部210和后固定安装部220通过嵌入式滑入滑道连接,替代了传统车辆的机舱盖金属锁止机构、以及铰链、气撑杆等装置,简化了工艺流程,并且极大的减轻了车辆机舱盖10的重量,相对于传统机舱盖的安装和拆卸都节约了大量的工序,提升了装车的效率。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